登陆注册
845220

读书随笔:思想史 从火种到弗洛伊德(11-1)

紫网2023-10-15 11:43:270

(对不住啊,又一个长篇。实在是因为原著太厚重,而且太好看)

彼得·沃森一辈子致力于人类思想史研究,致力于探讨那些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了长远影响的思想idea和发明。

历史研究是多样的,思想史其实是一部没有了帝王将相、重大战役、阶级斗争和政治韬略的历史,它略去了这些具体的浮光影像,抽取背后的思想动因与观念塑造。当然,这也不是一部如康德或黑格尔那样的纯粹理念化的精神史,是介于精神理念与事件线索之间的思想叙事

这又是一部原著750页,中文版1065页的大部头,纯黑色的封面上,一个小小的IDEAs。给大家省时间。

开篇作者就谈到了人类在展开相关研究时习惯采用的triposis三分法,自古至今的学人都倾向于把人类的发展阶段按照三分法进行划分,比如狩猎、农耕、工业,比如神话、宗教和理性,比如石器、铜器、铁器,比如基督、伊斯兰和儒家,比如西方、西亚和东方等等。

在发展观点上也以进化发展和并行交叉两种为主。作者也从三分法出发,抽取出了灵魂、欧洲、实验三个对当代世界和当代人类影响最巨的思想类型作为主要对象和框架,气势恢宏地展开了对人类思想史的阐述。

与去年敝号随笔过的赵林的三部曲、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康德的三大批判不同,沃森这个本子的视野大得惊人——从距今一百五十万年谈起,在史前,乃至语言产生之前的各种考古学证据中,捕捉我们祖先头脑中的类思想的吉光片羽

一、想象的演化发展 从150万年前到公元前2000年

1.语言之前

如果把视野放宽到人类进化史,那么公元前6000年之后的各类重大事件,没有一件能与人类祖先学习了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这两件事更具伟大意义——这是自然生发的有机神经系统第一次开始反思试图摆脱并反过来控制自然的伟大事件

直立行走之后的人,与之前的人类和动物,实际上已经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后者是片段的、当下的、本能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碎片化的存在,没有时间意识,一切遵循本能,一代代都是推倒重来,从零开始

直立人的世界,不仅物理上视界开阔了,解放了的双手可以闲暇间寻找更多的事情去做,最为重要的,就是沟通与交流开始了,经验分享开始了,尽管没有语言,但只要有沟通,就有类思想的东西在产生——直立人开始关注未发生的事物。

制造工具的重要意义不用再强调,最具标志性的,乃是从一百五十万年前,一直到距今五十万年前,人类脑容量与工具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几乎是呈正比的,同时,也与人类社群规模呈正比。

对工具的工具的制造,体现出了五十万年前的人类,能够较祖先和其他动物,从平常的石头中更能“看出”截然不同的工具来——这就是类思考的标志

距今10-13万年,用于装饰和礼品交换的穿孔贝类,娱乐用的矿物颜料棒出现,提示那个时期的人类祖先开始有了抽象意识;距今5-7万年,用于娱乐和祭祀的骨笛等乐器出现,岩画出现。

随着工具复杂程度提升,距今2-3万年的人类又完成了两项深远意义的壮举——对寒冷地带的适应,对海洋的适应

对海洋的适应,需要发明并改进木筏和航行技术,这些技术并非像做一把石斧那样的单一技术,而是复合技术——需要把多种不同领域的技能组合起来——砍树、修剪平整木料、制作绳子、做鱼钩、掌控水流方向等等。

千万别小看这种复合技术,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就是计算机技术、火箭技术和航空技术的组合。同样,曼哈顿工程也一样。

对寒冷地带的适应,更是如此,可不是懂得控制火就可以的——抵御寒冷需要更紧密协作的团队,防风技术,修筑蔽身所,缝制衣服等等。

很难想象,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做到这些。

2.语言诞生

语言产生需要生理构造提供基本条件——喉结下降,便于发出更多的声音,牙齿和口型变化,增强舌头的灵活性等等。

2002年基因考古学才有了新的发现,关于人类语言能力的重大基因突变,发生于距今20万年前,然后通过大约500-1000代遗传迅速扩展到人类全体

这种突变主要是赋予了人类以控制脸、嘴和喉头肌肉的能力,相应的能力在黑猩猩、猿类乃至其他哺乳动物身上都不具备。

从语言的产生和运用来讲,实际人类的文明产生,可比传统认为的文明起源于6000年前的西亚,要悠久太多了——2万年前纺织物就已经出现了,4万年前复杂的研磨工具已经出现,那个时候难道就没有思考、想法和文明?

最有趣的还是那个数字“三”,几乎也是那些工具、岩画经常使用的数字。

2005年针对115种不同文字系统的研究表明,98%的语言的一个字平均就是三个笔画——“三”恰好就是人类不需要识数就能识别的最大数字了。

作者展示了从法国的坎塔布里亚洞窟艺术符号,到苏美尔文字,到腓尼基文字,到希腊文字,到甲骨文的图示比较,至少在符号形状上,大家都是类似的。这也是很奇特的一件事,说明人类大脑在想象力上的限度

公元一万年前左右,各主要区域的人类都开始定居集中。促使定居形成的原因,尚不明确,但起码一点,人口增长,集中对抗灾难和野兽,肯定是原因之一。

也是从考古挖掘中发现,人类的类宗教行为,恰好是在定居开始之后,动植物驯化之前的阶段产生。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否说明了,语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与人类早期的宗教行为有关

不然为什么中国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会有鬼神哭泣呢?这是否就是一种祭祀场景?

个人还有一个猜想——更基础一点,到底是人类定居产生了语言的需要,还是因为语言的缘故促成了定居的形成?

诸多人类学家研究表明,从心理学上看,人类只要规模超过800-1000人,就可以形成一种独立语言。后来人们发现,在欧洲人登陆澳大利亚之前,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有约200种不同的语言

正因为如此,特定的群体形成特定的语言,为了沟通交流和生活的便利,特定的群体固定在一个地点生活并繁衍,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群体发展为社会的关键就是交流和协作啊!

当然,上面只是个人猜想。

考古上发现的最早的宗教崇拜遗迹来自公元前9500年的黎凡特。人类在公元前1.5万到9000年间的动植物驯化过程,也是人类从完全匍匐于自然面前,转变为模仿自然的阶段,人类开始模仿自然的力量去摸索动植物生长的规律,以获得生存资料。在这个时期,有可能人类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心理变化——第一次宗教革命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相比口语,书写系统要晚得多。口语可以用作短暂的沟通和交流,书写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记录,也只有社会生活复杂到一定程度了才会有记录的需要

目前解读的最早的类文字是在公元前5000年,和算筹一起主要用来计数用——这当然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交换行为才会有的需求。

除去我们都知道的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外,还有哈拉巴的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系统,其时间与楔形文字差不多,可以说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有猜想认为楔形文字就来源于与古印度文明。

从有书写系统开始,掌握书写能力的人就是极少数人——国王、祭司是肯定懂的,其次就是抄写员。

抄写员的地位极高,一般必须是王族贵族出身,而且有证据表明,国王和祭司在执掌位置之前都是抄写员。包括很多学人也认为,《圣经》和犹太教经典中的神明,其实都是抄写员,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比如摩西本人,再比如上帝耶和华本人

3.火与冶金术

陶器是人类对火的应用,目前发掘最早的陶器是公元前1.2万年,不过大家都肯定这不是最早的陶器,因为其形制已经很完整了。对金属的冶炼,则要晚上六千年时间——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普遍认为是起源于厄尔布尔士山和兴都库什山区,这都属于西亚新月地带,山区富含铜矿石。到公元前3800年,苏美尔人就已经很熟练地熔炼铜了。

能够这样使用火,说明人类的社会组织及分工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最早的铁器来自公元前5000年,大多都是陨铁——这很容易联想到为什么。铁器的熔炼技术是在青铜技术达到顶峰的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出现的,主要是现在伊拉克和伊朗地域的赫梯人发明并使用。大概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赫梯帝国解体,铁器的冶炼技术开始向东西方传播。

冶金术的出现是人类早期最著名的技术革命。冶金术提供的新工具,极大提升了人类劳作和战争的效率,最有名的,当然是冶金术带来了金属货币的可能

货币交换产生了市场,市场产生了金融,刺激了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发展,知识和逻辑在人类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一切都要拜货币经济所赐——可见敝号前年随笔的《黄金简史》。

4.一座城池

最早的城市也诞生于伊拉克和伊朗区域,公元前4000年,第一座规模巨大的城市埃利都建立,有密集的灌溉系统,居住区域,以及沟通区域之间的街道。埃利都还可能是第一个可知的世界性宗教的发源地。随后还有一系列小规模的城邦,一直延伸到里海。

正是在这个区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图书馆、第一批医院、绘制了第一批地图、人们发明了音乐、数学和医学。

每个城市一般有两个管理者,一是祭司“昂”,主持政务和祭祀的大人物,二是“卢伽”,主持军事作战的大人物,毫不费力我们就可以联想到两人之间存在的矛盾斗争。

第一个跨地区、管理一个以上城池的政治实体,目前认为是萨尔贡在公元前2500年建立的阿卡德王国,也在原苏美尔人的地界上,也就是说,萨尔贡算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王

而早在这第一个王国出现之前,公元前2100年就已经出现了书写出来的法律条文了!

二、灵魂的传奇 从以赛亚到朱熹

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祭祀,祭祀被认为是后世政治、法律和国家体制的起源。祭祀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索取,本身就包含了敬畏和威胁两重含义——一方面表达人对自然的尊敬,另一方面表达了人通过献祭对自然有了胁迫,逼迫自然要照顾和养活自己

祭祀要求人们观察自然,特别是观察天象与气候,估计就是在观察过程中,人类不自主地将天地间的循环往复周期性现象,挪移到了人类自身上——人也有一个如同自然循环一般的东西——灵魂

目前研究认为,灵魂、天堂和地狱等观念,是人类很晚近才产生的概念——不会超过公元前1000年。天堂paradise的词根就是城墙,至少说明,天堂的概念来源于城市

到以色列人的弥赛亚信仰形成,都还没有灵魂和地狱的概念,弥赛亚信仰也仍然是现世的救赎信仰。

到公元前750年至前350年之间,雅思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出现了——人类几个文明体同时出现了奠定此后两千余年思想基础的思想先锋。

早于犹太人弥赛亚信仰形成之前的公元前1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亚摩利人、阿拉米人和胡利安人就已经有了耶和华这个称谓,他既是生产、丰收之神,也是光与火之神。这个名字和神圣感显然来源于早期的其他异族信仰。

先于弥赛亚信仰出现的宗教,是公元前3000-2000年间统治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区域的琐罗亚斯德教。这个只在泥板书上出现过的宗教形态,在人类早期充当了宗教的宗教——它的信仰痕迹,后来都体现在犹太教、吠陀信仰和伊斯兰教信仰中。——敝号去年末随笔的《伊朗简史》系列中有详细介绍。

琐罗亚斯德宗教的合约性很强,这当然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交通地理位置便利所致,它最大成就在于提出了一个抽象的神,打破了此前多神崇拜的传统。它也对人进行了分解——灵魂、肉身与良知。

自公元前800年犹太人被亚述人击败,失去领土之后,弥赛亚信仰开始在犹太教中弥漫。弥赛亚信仰区别于其他信仰的关键在于,是它把上帝信仰从偶像崇拜中分离开来,把宗教与内在的道德修养结合了起来。犹太人是否能得以拯救,还取决于个人自己的德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