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161

隋炀帝都能尬吹成千古一帝了?你看他给唐朝留下一个什么烂摊子?

紫网2023-10-15 10:41:120

大业十四年(618年)四月,杨广巡幸江都,被宇文化及叛军所弑,隋朝二代而亡。

一个亡国之君在史书上自然没有什么好的评价,杨广也是如此,但偏偏又能折腾,干了一些看似不错的事情,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两难。

隋炀帝都能尬吹成千古一帝

黑他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他好大喜功亡国这一点,粉他的人认为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君主,只不过步子有点大,不然就是比肩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

一个亡国之君都能尬吹成千古一帝,这是让人没想到的,要是不看看杨广给后人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我还真的信了。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影帝杨广顺利登基,以大业为年号,宣告属于自己时代的到来。

先看看杨广在位十三年都干了什么?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逼迫废太子杨勇自尽,软禁亲弟蜀王杨秀,镇压汉王杨谅起兵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下令修建东都洛阳,规模以长安为标准,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洛阳城修建完毕,如此坚城,王世充都能依靠内城抵挡李世民几个月,可见规模之大,修建洛阳城的同时,杨广下诏征发百万民夫开通通济渠,这也是隋唐大运河的开端。

隋炀帝

也是在这一年,南边杨广命大将军刘方受命经略林邑,林邑也就是今天越南的北部,大军进入林邑国都,刻石纪功而还,东边令韦云突袭进犯营州的契丹人,大胜而还。

至于杨广自己,自然是巡幸各地了,下令修建各种龙舟、楼船数万艘,带着宠妃巡游了江都,后多次巡游,每次巡游,带领后宫百官宫女十万人,船队绵延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在巡游北方疆域,赏赐突厥启民可汗帛二千万段,大臣高熲、贺若弼劝阻赏赐过多,杨广直接将他们处死,牵连无数人。同年《大业律》问世,顺便诛杀自己所有的侄子

《大业律》也是一个笑话,刚发布不久杨广自己就开始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在起义普遍爆发后,杨广下令“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

大业四年(608年),杨广继续征发百万民夫开通永济渠

大业五年(609年),杨广征讨吐谷浑。

大业六年(610年),杨广安排大将朱宽招抚琉球国。

大业七年(611年),因杨广连年调发民夫,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山东人王薄率先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彻底爆发

隋炀帝出巡

大业八年(612年),发动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征讨高句丽,败于辽东城,丢下无数物资,隋军被高句丽做成“京观”。而杨广却继续游乐,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大业九年(613年),再次发兵征讨高句丽,督运军粮的杨玄感深感百姓苦役,天下思乱,趁机起兵,征讨辽东失败,杨玄感被镇压后,杨广株连三万余人,而起义军已经遍及全国。

大业十年(614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农民起义遍地爆发,杨广不得已议和收兵,此后几年,杨广龟缩在南方,在江都越发荒淫昏乱,每日酒色取乐,最终在大业十四年(618年)被宇文化及所杀。

隋炀帝下江都

这就是隋炀帝杨广十三年的经历。

而杨广被尬吹为千古一帝的地方有哪些呢?灭南陈、开运河、开科举、万国来朝、征高句丽、修建东都,问题是这些并不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啊,而且他也是建立在挥霍他老爹和宇文邕的遗产才得来的,灭南陈实际统帅是高熲、杨素,前线将军是贺若弼、韩擒虎

科举制并非隋炀帝一个人的功劳

科举制并不是隋炀帝一个人的事情

科举制是隋文帝时期开创的,岑仲勉《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宫崎市定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和吴宗国《唐代科举制釅度研究》都主张在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

隋文帝首开科举

《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十八岁在本州举进士,根据推算应该是开皇十五(595年)或十六年(596年)时就有了,因此隋文帝首推科举无可争议

而杨广时期的科举并没有做到允许投牒自进,也没有考试黜落法,没有打击门阀贵族阶层的作用,可以说隋朝的科举只是一种选官手段,并没有为寒门、平民开辟新的仕途通道,更别提削弱门阀贵族的作用了。

武则天首开武举

真正为寒门平民开辟新的仕途和上升通道的是唐朝,唐太宗扩大规模、武则天寒门取士、唐玄宗亲自下场监考,并且做到了允许投牒自进、有考试黜落法的规定

科举制是隋文帝开的头,经过诸多皇帝的改革和发展才让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总不能把功劳安在杨广一个人头上吧!

前人底子上修建和后人完善的大运河

对于大运河,也有人将其列为杨广的功绩之一,问题大运河是在前人底子上修建和后人完善的大运河,可以肯定杨广修的大运河就算后世确实福泽了部分百姓,可以肯定绝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修,而且大运河分四部分,均用了历代开凿留下的运河。

山阳渎用了东汉邗沟,是隋文帝时期用了吴国邗沟故道;

江南运河运用了吴国所开运河、秦丹徒运河等、汉朝以及六朝所开运河等;

通济渠用了阳渠故道、汴渠故道以及黄河天然河道;

永济渠用了屯氏古渎、曹操等开的白沟等以及沁水清水等天然河道。

隋运河基本废弃

这些工程总量远比隋朝高很多,修建的人有曹操、邓艾、桓温、刘裕等等,而且也没人修运河把国修亡了,站在当时角度,就算杨广不修,后人也会修,因为已经很堵了,杨广修运河所征发规模比谁都大,但质量比谁都差,不到二十年就出现淤塞,导致唐宋二朝花费巨大劳力数十次疏通改道挖新渠

杨广此举唯恐修慢了大运河贯通的功绩落在子孙头上,丝毫不顾民力与工程质量。

沿用至今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是元世祖忽必烈修的,如果说功在千秋,忽必烈比杨广更合适一点,当然最根本的还是万千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他们才是真正功在千秋。

四处征讨更是笑话

杨广能灭南陈,那是建立在北周的基础上,而且也不是他领兵的,只是混军功而已,本来南陈失去江淮之地只能混吃等死,基本不需要费力。

到了杨广自己征讨的时候是一塌糊涂,虽说在大业四年灭了吐谷浑,但并没有在当地建立统治,直接班师回朝,打下来的城池和土地直接不要了,大军一退,吐谷浑残留势力立刻跑回来复国了。

吐谷浑复国后而且再度壮大,没多久就开始侵略河右地区,州郡接连被攻陷,阻断了隋朝利用河西走廊向西发展的经济命脉,隋朝西边彻底穷困下来。

征讨吐谷浑

之后征讨林邑、契丹和琉球也基本是这个路子,就是炫耀一下,然后直接回来,相当于打完就跑,单纯的就图一热闹,而远征这些地方,却让隋军死伤过半,钱花了不少,士兵死了不少,费时费力打赢了,却没有一点任何收益

更别说三征高句丽这种接连战败的事情了,耗费无数钱粮人力、物资,大量的军士和民夫死于战场和劳役,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更别说让京城的百姓免费款待外国大批的使团,给他挣面子,即便自己子民大批的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

洛口仓和回洛仓储存的粮食在隋末唐初也没吃完却不肯给饥民吃,又有何用?

留给大唐一个超级烂摊子

杨广勒脖子拍拍屁股走了,却不知道给后人留下多么一个大烂摊子,堪称五胡乱华以来华夏最绝望的时代,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内政烂摊子、最危险的外患局面,没有之一。

四面环敌

中原大地:自隋末起义以来,多达一百多位的割据势力乱无天日,其中大部分都有背后突厥的影子,导致今天的晋、冀、鲁、豫、皖、陕、甘、宁、青、内蒙,控制在入侵者东突厥手里。

高开道据渔阳,国号为燕;

窦建德据乐寿,国号为夏;

刘黑闼据洛州,国号汉东;

宇文化及据魏,国号为许;

刘武周据马邑,国号为定杨;

梁师都据朔方,国号为梁;

李轨据武威,国号为涼;

薛举据金城,国号为秦;

王世充据洛阳,国号为郑;

这些较大的势力背后都是与突厥人勾结。

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北方的突厥等人打趴下了,结果在杨广手上让突厥势力再次崛起,武德初年(618年)到贞观二年(628年)间,有一百二十多万中原人逃亡到突厥国内,在贞观五年(631年)仅有八万多人返回中原,几十年的经营在杨广手上十几年上全部毁的一干二净。

隋末乱世

北方:控弦百万、拥有制铁技术远超匈奴的东突厥连年肆虐,并且摆脱了季节性入侵规律,还有有薛延陀重压。

西域:被吐谷浑割据、高昌阻隔、西突厥霸占、焉耆、龟兹围攻。

东北:汉四郡现在被高句丽崛起霸占。

西南方:吐蕃连番侵扰。

这就是隋朝给唐初留下的局面,一个“戎狄之盛,古未有也”的突厥势力,把隋军将士遗体做成京观的高句丽,不到200万户的人口,遍地遗骸十室九空的民生,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硝烟的混乱局面,还有一条堵塞的大运河,这是隋朝给唐留的家底。

天降李世民,李世民的作战都是在突厥、十虏、百傀的包围圈作战。从太原一角起义,面对动员百万的两大北虏,面对几百年沦陷的西域,面对长期沦陷的辽东,面对南边的中天竺和悄然崛起的最强吐蕃,而他自己则只有户口锐减三分之二的身后人力物力。

而结果如何呢?李世民一扫五胡乱华以来历代外侮。

东突厥灭国、铁勒灭国、车鼻灭国、吐谷浑灭国、高昌灭国、焉耆灭国、龟兹灭国、中天竺灭国、西突厥打溃、吐蕃打溃、高句丽打溃,依附突厥的数十军阀如薛刘王窦梁等全灭,一己之力勘定、光复和开拓的净增领土750万

唐太宗晚期疆域

唐朝的江山是唐朝靠自己实力一步步完成统一的,和隋朝摘了北周的桃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隋炀帝的“炀”,我觉得恰如其分,杨广是被自己的宠臣宇文化及杀死的,与唐朝无关。

《谥法》云: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我认为很客观,一个亡国之君没有理由和资格用正面谥号,同样都是和皇族有亲戚关系,杨坚自己欺负女儿和外孙,摘了北周的桃,窃取了人家的胜利果实,还把宇文家宗室屠戮殆尽。

唐朝却是在杨广祸害害得不像样子的江山,给隋朝收拾烂摊子,安葬了杨广,在史书中给隋朝留了基本的面子,唐朝比隋朝厚道得多。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