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耆耈”该怎么读?许多人只知道“耄耋”,却不认识“耆耈”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则通告,引起了不少的轰动:凡破译未释读甲骨文者,且结果经得起专家组的验证,每字可获得10万元奖励。
然而,自通告发布以来,破译者屈指可数。据资料显示,只有复旦大学的古文字学者蒋玉斌一人在2018年破译过一个字,且还是个“蠢”字,感觉这是古人在骂今人。
远的不说,近的汉字其实有一些也很难让人解读,比如“耄耋耆耈”这四字,它们怎么读,含义又是什么,相信不少的人都被难道了。

那么,这四字到底怎么读?又怎么理解呢?
出现比较频繁的“耄”和“耋”
“耄耋耆耈”并非是一个四字成语,但“耄”和“耋”能组成两字词组——“耄耋”,“耆”和“耈”也能组成词组——“耆耈”。
这其中,单字“耄”和“耋”或词组“耄耋”,出现的频率要高一些,经常被人们看到。
然而,就算是这样,一些人还是不知怎么读“耄”和“耋”,对它们的含义更是不知所以然,只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耄”,与“冒”、“茂”、“贸”等同音,读音为“mào”。在先秦的一些作品里,“耄”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比如《诗·大雅》、《礼记》、《左传》等。《礼记》对其进行了解读:“八十、九十曰耄。”
在《礼记》的基础上,《小辞海》对“耄”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说是70岁以上至90岁的老者,都可以说是“耄”。
由此可以得出,“耄”的读音为“mào”,含义是指70~90岁的老人。

“耋”,与“谍”、“叠”、“迭”等同音,读作“dié”,它也频繁出现在先秦的作品里,比如《周易》、《诗·秦风》等。毛传曰:“耋,八十者也。”
《小辞海》对“耋”的解读是,泛指七八十岁的老人。由此可见,“耄”和“耋”读音不同,但含义却相同。也确实,它们经常组合到一起,含义也是指七八十岁的老人。知道了“耄”和“耋”,“耆”和“耈”又怎么读、怎么理解呢?
出现频率比较少的“耆”和“耈”
与“耄”和“耋”相比,“耆”和“耈”出现的频率要低一些,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一些作品,根本就没有如何使用它们,也因此,一些人读了多年的书,一次也没有见到过它们。

“耆”,与“骑”、“齐”、“奇”、“伎”等同音,读作“qí”。它在古书上出现的频率,其实也是很高的,《礼记》、《国语》、《荀子》、《尔雅》和曹植的《求自试表》等,都有使用。《尔雅》说:“耆,长也。”
《小辞海》对“耆”进行了3个解读:一个是指60岁的老者;二是“强横”;三是“憎恶”。
“耆”和“耋”,其实也能组成词组,是为“耆耋”,《说文》里解释,指“年纪很大的老者”、“老年”等。
“耈”,与“狗”、“苟”等同音,通“耇”,读作“gǒu”。与其他三个字相比,“耈”就非常罕见了,一些人甚至读了几年的书,也没有看见过它。

在一些古书籍里,比如《诗·小雅》、《汉书》等中,见到的是它的通字“耇”,在《宋书》与清朝的《海门鲍君墓志铭》等中,才见到它的身影。
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年老,二是长寿。
它和“耆”组合到一起,含义是“有威望的老人”。

结语
“耄耋耆耈”四字给人以很难读的感觉,估计是它们的笔画太多,看起来很复杂,也和它们出现的频率有关。
我们想不通古人为什么会造出这么复杂的字来,但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它们的的出现,或许是有故事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史上最肉麻的一首词,句句庸俗,却道出了最深情的爱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菩萨蛮.敦煌曲子词流传百世的《敦煌曲子词》中,那位无名的唐代女子,用她所知的每一种形容和比喻,抒发了她对爱情的炽热与忠诚。每一句话,如同撕心裂肺的呼喊,都表达了她想要爱,且愿意为爱付出一切的决心。紫网2023-10-13 15:58:460000毛主席和大家合影,拒绝坐藤椅,直接坐在草地上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毛主席和大家合影,拒绝坐藤椅,直接坐在草地上————下面是文字版————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是毛主席和专列乘务员的合影,有趣的是,毛主席是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拍的。那是在1969年9月23日,毛主席的专列在回北京的途中,在天津停了一会儿,毛主席心情很好,就提出要和大家一起合个影。大家都非常高兴,纷纷放下手里的工作,跑了过去。历史客栈2024-03-01 08:08:42
0000躲过韩信式悲剧,曾国藩靠的不仅是智慧
文/子玉兔死狗烹是大多功臣的宿命,文种、韩信都是这条历史定式下的牺牲品,但曾国藩在手握雄兵的情况下却能完美躲开韩信式悲剧,这绝对是一个奇迹。曾国藩之所以能平稳着陆,智慧是一方面,强大的实力才是根本。本质来说,湘军和太平军在清朝皇帝眼里并没有质的区别:同样是地方武装;同样是以汉人为主体;同样都在战场上验证了自身的彪悍...尤其是,湘军还是自给自足的模式,独立性特强。子玉史院2024-02-10 14:06:56
0000红军史上三场最惨烈败仗
1:湘江战役(红一方面军牺牲五万)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8.6万红一方面军在湘江被30多万敌人包围,战士抬着沉重辎重过湘江,错过桂军有意放行的时间,牺牲五万的代价才冲破四道封锁线,但此仗后不久毛主席重获指挥权。2:百丈关战役(红四方面军牺牲4万)1935年张国焘分裂红军,南下打的一场大败仗,在四川的百仗关,和优势川军血拼,累计牺牲四万多红军精锐,张国焘南下彻底失败,红四方面军随后北上抗日。冬不拉拉2023-08-09 09:50:41
0000从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看刘禅的精明
文/子玉蜀汉能够偏安益州长达四十三年之久,这里边有刘备的开创之功,更有刘禅的守成之功,而刘禅守成的秘诀就一个:始终维持着与丞相府的和谐。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北伐时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其中有这么一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子玉史院2023-07-27 19:17:5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