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002

杜甫七律《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8-11 08:58:160

杜甫七律《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读记

小河西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夜雪兴难乘。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农历四月,时杜甫客居江陵。李尚书之芳:太宗玄孙,时为礼部尚书。【《旧唐书》列传第26:“蒋王恽,太宗第七子也。…恽子煌,蔡国公。煌孙之芳,幼有令誉,颇善五言诗,宗室推之。…乃遣之芳兼御史大夫使吐蕃,被留境上,二年而归。除礼部尚书,寻改太子宾客。”】

执热:原意为以手执热物;引申为被热所困,苦热。《桑柔》(诗经):“谁能执热,逝不以濯(zhuó)。”《孟子-离娄上》:“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答张籍书》(唐-韩愈):“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夏夜叹》(杜甫):“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

侵凌:侵犯欺凌。《史记-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唐-杨巨源):“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腊日》(杜甫):“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首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槐赋》(魏-曹丕):“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游赤石进帆海》(南朝宋-谢灵运):“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郁蒸:湿热。《夏歌》(魏晋):“郁蒸仲暑月,长啸北湖边。”《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杜甫):“峡内多云雨,秋来尚郁蒸。”

淼(miǎo)茫:渺茫;水广远貌。《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过吴景帝陵》(唐-温庭筠):“王气销来水淼茫,岂能才与命相妨。虚开直渎三千里,青盖何曾到洛阳。”

炎海:泛指南海炎热地区;喻酷热。《南中送北使》(唐-张说):“谁怜炎海曲,泪尽血沾衣。”《句》(唐-王昌龄):“还家望炎海,楚叶下秋水。”

硉兀(lùwù):也作硉矹。突出;高耸。《瘦马行》(杜甫):“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燕堂独坐…》(宋-陆游):“梦中涉黄河,太行高硉矹。”

火云:红云;夏云;炎夏。《苦热行》(唐-王维):“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送崔珏往西川》(唐-李商隐):“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大意:年纪大了正苦于生病,刚刚初夏咋就湿热郁蒸。浩渺无边的水似与炎热的南海相接,如火的夏云升腾如高耸突兀的奇峰。

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夜雪兴难乘。

黄梅雨:初夏江南梅子黄熟季节的雨。《四时白纻歌-江都夏》(隋-杨广):“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平。”《梅夏应教诗》(隋-薛道衡):“长廊连紫殿,细雨应黄梅。”《送客之湖南》(唐-白居易):“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

暍(yē):中暑;署热。《说文》:“暍。伤暑也。”《汉书-武帝纪》:“民多暍死。”《字林》:“伤,热也。”《雷》(杜甫):“气暍肠胃融,汗湿衣裳污。”

宫恩玉井冰:皇上赏嗣的冰。《夏冰歌》(唐-韦应物):“九天含露未销铄,阊阖初开赐贵人。”《谢恩赐冰状》(唐-白居易):“今日奉宣旨,赐臣等冰者。”

尚书期:《汉书-陈遵传》卷92:“遵耆(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车键)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后遂以“尚书期”喻饮宴。

山阴雪:《世说新语-任诞》(南朝宋-刘义庆):“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大意:路上暑热难耐时,想的是沾下黄梅雨,岂敢奢望皇上赏赐的玉井之冰。不是不顾李尚书的盛情邀约,而是没遇到山阴夜雪,无法像王徽之乘兴而行。

此诗或是一首答诗。李尚书渴望和朋友聊天,特写诗邀杜甫到家一叙。杜因身体原因不能前往,以此诗作答。首联从暑热写起。俺年老多病,又碰上江陵夏天又湿又热像蒸笼。次联写景。大水淼茫,似与南海相接。奇峰硉兀,火云升腾。对“气郁蒸”具体描述。水“淼茫”本该凉爽,却与“炎海接”;云“硉兀”,该是何等壮丽,却又是“火云”升腾,热浪逼人。前二联交代了不能应邀的原因:身体有病加上天气郁蒸。后二联回答李尚书。俺在途中遇到暑热,最想要的是“黄梅雨”,俺不敢期望享受皇上赏赐的“玉井冰”。不是俺不顾尚书的邀请,只是俺身体有病又遇到暑热天气。像王徽之没有山阴的夜雪,难以乘兴而行。后二联有点开玩笑的意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