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767

潘长宏浅论读书--【第九篇】

溱湖之恋溱湖之恋2023-08-08 13:06:110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7月28日

我前而几讲都说过了,关于学习方法,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方式,还有学习的运用等,那么学习态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讲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有两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这就是勤学与好学,“勤学”和下文将要谈及的“好学”,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都指向学习者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如表现为认真、刻苦、紧张、主动、顽强等。”勤学态度要求学习者善于合理利用时间,遇到困难不退缩等,它是学习敬畏感在学习行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有学者说“志学”和“博学”是确立学习终极目标的基础。由此而推出“勤学”则是实现“志学”和“博学”目标的推进器。韩愈曾写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名联,他在《进学解》一文中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教诲勉励生徒。l因此,“勤学”态度既是促进个人努力奋斗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抑制和消除学习者人性中诸多恶习的一剂良方。

我们不仿来回顾科学探索的历史,勤学钻研如爱迪生,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摘写了几万页资料,试验过几千种材料。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马克思为完成《资本论》这一鸿篇巨制,用四十年时间查阅资料,抄录读书笔记。他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内座位前的地板上竟然踩出了一双脚印。这些励志故事中主人公身上的共性就是勤奋。可以说,若是没有“勤学”做支撑,所谓的“立志”只能是“空头支票”,所谓的“博学”也只是“南郭先生”不切实际。

余以为,由勤学引出一个“好学”,一方面强调学习者要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它是对“勤学”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学习者善于向他人请教,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位学者说,善于学习,于个人而言,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就是永葆先进性;如果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那就是保持快捷,稳定,可持续长期的发展。

《论语》中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等。也就是说,求学之人不必过分计较吃住问题,重要的是要能勤勉做事,谨言慎行,多向有道德的人求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

孔子对弟子仲由而言的“六言六蔽”,就把“好学”摆在道德修养的重要位置。所谓的“六言六蔽”,就是指人的“六种品德”和“六种流弊”。这里我把六言六弊,展示给大家。“六言”分别是仁、智、信、直、勇、刚六种品德。“六弊”指的是仁而不知度,愚蠢;智而不知度,放荡;信而不知度,贼害;直而不知度,绞伤;勇而不知度,祸乱;刚而不知度,狂傲。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说:“仲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不好学,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即便在主观上爱好仁德,也可能会引发各种流弊。只有既爱好仁德,同时也爱好学问的人,才能获得较为完善的道德修化。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