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544

心静微凉,一夕清欢,两首古诗,写尽夏日的清凉自在

绿窗花影绿窗花影2023-08-07 10:19:460

文/绿窗花影

忽而今夏,转眼大暑。

时光轻飘飘地远去,一年又过半,迎来最热烈的时节。

暑气浓郁,万物盛极。蝉声高亢,蛙声四起。炽热难挡,夏天正值鼎盛。阳光潋滟,我们与炎热同行。

一切都是合情合理。三伏宜热,谚语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美好可期 。六月万物小盛,故曰“小吉”。蕴藏吉祥喜乐,平安顺遂。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情正苦暑,物态已惊秋。大暑之后,立秋将至,世界将慢慢地清凉起来。

在此期间,让我们沉下心,静坐,读诗。日子就会从容许多。

白居易是一个懂得享受夏天的人。面对酷暑,他有绝招。腾空身心,让自己处于“静”与“空”的状态。抵达清凉的境界。他曾作诗云: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入禅打坐一般,旁若无人,静坐院中,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想。直至烦热如潮水般悄然退去。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长物”指的是多余的东西。空无一物的感觉,很奇妙。心灵更自在,空气更流通,清风更凉爽。

现代曾一度流行断舍离,提倡极简的生活方式。其实在古代,白居易早已熟谙简约清宁的妙处。

尘世物累牵绊,难以真正安宁。唯有删繁就简,忍痛舍弃,方可自由。

心静生凉,室空亦生凉。拥有太多的东西,未必就是富足。

当家中充塞着各种物品,目光所及,都是新的旧的,有用没用的零碎杂物,心中会莫名拥堵。舍弃该舍弃的,身心才能轻松启程。

再来赏读一首古诗。白居易的《夏日闲放》。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闲放”即悠闲放任,闲散自由。从题目上看,这是一个无比惬意悠然的夏日。

开篇说明时节,正值酷暑时节。适合深居简出。但诗人干脆说不出门。门庭亦冷落,无客人来访。

幽静的室内,帘幔低垂。庭院整洁,刚刚清扫干净。

“褰裳复岸帻”,撩起衣裳,又束起头巾,一副洒脱不羁的模样,诗人闲适恣意,自得其乐。

竹席清凉,适合小憩,不觉进入梦乡。一觉醒来,正好可以吃午饭了。饭桌上有什么菜呢?一鱼一肉,简单美味。

夏衣不多,蕉纱做的衣裳,清凉透气。也就三五件。宽宽松松的,穿着很舒适。

既然能够自给自足,多余的物资也就不需要了。免得劳心费神,徒添烦恼。

比起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恐怕我还是太富贵舒适了。

两首夏日古诗,令人祛暑消烦。心静微凉,一夕清欢,尽在字里行间。

生活有着基本保障,心灵就可以海阔天空。无需追求过多的身外之物。摒弃欲望与杂念,方可获得身心的清凉与自在。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