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485

古诗词日历 | ​王昌龄《龙标野宴》

新用户3167a8id新用户3167a8id2023-08-06 17:20:400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野宴,就在沅溪旁、在傍晚、在江风中、在春酒中,在友情中、在竹林下举行了。

在宴上,尽情享受,一醉方休,就不要因为被贬谪于此而觉得音乐和歌声充满哀愁。青山与明月,又何曾缺失过呢?

注释

沅溪,古河流名。又称沅水。汉代武陵郡内五溪之一,五溪蛮所居。春酒:春天酿的酒。远谪:指贬到边远的地方。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贬谪诗。

当一个人遇见挫折,是选择沉沦堕落,还是选择乐观豁达,是取决于他的胸怀与格局的。王昌龄之所以能成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正与他大气磅礴的人生境界与胸襟分不开的。一个能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人,一个能写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人,其胸怀浩荡,足以抵御一次次的贬谪生涯。这首贬谪诗,正是诗人积极进取,乐观面对,在自我精神世界的一次突围。由个人得失的“小我”,融入到大自然中“大我”的过程。51岁的王昌龄,又一次被贬谪了。这次是从南京县丞八年的位置上来湖南怀化的,担任龙标尉,相当于负责治安一类的小官。王昌龄在龙标也呆了八年,一直到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大赦天下,59岁的王昌龄,才得以离开龙标返乡。

这里不同于中原,属于蛮夷之地,柳宗元就曾“千万孤独”(《江雪》四句首字)于湖南永州,后贬死于广西柳州。而我们从王昌龄的笔下,却读到了一份通透与豁达,正是在这份通透与豁达下,才能写出“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绝妙佳句。 “沅溪”,是从贵州流经湖南怀化洪江市(古称龙标、黔阳)的一条大江。夏日炎炎,靠近沅江,江风习习,进行宴会,无疑是避暑的绝佳方式。“夏晚”,言宴会的时间。“足凉风”,是说宴会的环境临江,非常凉快。“春酒”,言美酒。春天特意酿造的酒,拿来招待客人,正是主人情意重的一种体现,也是对于野宴的一种重视。“相携”二字,可见客人与主人关系之密切、友善。“就竹丛”,进一步指出宴会地点。不但靠近大江,还靠近竹林,也就更加凉快了。竹林之清风,也吹去了诗人沾染的俗世之风,变得更加通透、高洁。“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合起来是说,野宴就在沅溪旁、在傍晚、在江风中、在春酒中,在友情中、在竹林下举行了。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只待与友人一醉方休了。“莫道”,不要说。“弦歌”,当地的琴声歌声。“愁远谪”,忧愁贬谪生涯。“空”,缺失。“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是说在这个野宴上,尽情享受,一醉方休,就不要因为被贬谪于此而觉得音乐和歌声充满哀愁。青山与明月,又何曾缺失过呢?它们永远在那里,不会因我们的悲欢离合而改变。

所以,不如一切顺其自然,凡事不必太执着。因为人终究也只是天地间的一个过客,我们更应该好好爱这个世界,爱自己,让心灵自由,让精神丰富。3年贬岭南、8年贬江宁、8年贬龙标……长期被贬谪的诗人,正是通过大自然的馈赠,让自己走进了温柔的时光中去,与坎坷不平的人生达成了和解,成就了豁达乐观的“诗家天子”。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