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249

你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你亦如是,“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

读原著读原著2023-07-31 10:21:530

弟子有时候总不能容人,对自己宽宏大量,对他人总是求全责备,他有这些不善自己未尝不知,自己事后也恨自己,鄙视那些缺点,也想变成一个有大容量的人,但每每当他真正想改的时候,一遇事又还是把自我放在了第一位,便问先生该怎么办。 先生让其拿来了一个水壶,并嘱咐他去湖里将水壶装满水。他装满一壶水回来后,先生指着水壶道:“这个水壶是容器,他想要容纳更多的水,唯一的方法是不是放下自我?” 弟子似懂非懂,问先生道:“什么叫放下自我?”先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其拿着水壶,俩人一道来到了湖边。 湖畔,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本是让人心旷神怡的,但弟子却依然是一副焦灼貌,先生让他双手平举着水壶,说时迟,那是快,先生突然一拳头过去,水壶瞬间就被打得粉碎,水壶里的水和水壶碎片全掉在了湖里。先生继而道:“这就叫放下了自我,现在你感觉如何?” 弟子若有所思,刹那间幡然大悟道:“先生是说只要放下了自我,原先水壶的容量就变成了现在这片湖的容量?水壶里的水就是这片湖水,这片湖水就是水壶里的水?”先生见其能放下我执分别,甚是欣慰。须臾,又进一步跟他道:“这水壶的水放在大海里,它的容量便是大海的容量;这水壶的水变成气升腾在空中,天空就是它的容量;你呼入的一口气,有一部分是植物和光的作用变化出来的,也可以讲你跟植物,光是分不开的;一株药草止住了你的血,治好了你的伤,说明它跟你本是同根一气相通的......往根本上讲,天地万物与人本就是一体的,人不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只是人的私欲还没有克尽,仁的本体不得澄明的缘故。王阳明先生即举例道—— '是故见孺子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者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 如果你凡事以明明德为头脑的话,那就能无所不容。“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你假如持志,明明德如心痛,一心只在痛上,只在自己的天德澄明上,哪还有功夫说别人?你回归了你的根,自然天下万物皆归于你的仁,万物有不是,人有不是,只是你仁有未尽处,你尽仁帮他都来不及,还会容不下他?人成己之道只在敦于反己。若只是责人的话,就只见得人的不是,不见自己的非;若能敦于反己的话,就能时时刻刻见到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哪有功夫责人?即使是那个人的不是多,你也要沉住气,把重点放回到自进己善上,'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舜只是敦于反己,自进于义,最后以义熏蒸了舜。舜只不过是致力于恢复其仁的本体,'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象自然亦在其中;又好比'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对象这件事上,象也自能得明其天理。王阳明先生还道——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

当你常保得仁体完全时,你会见满街都是圣人。你见满街都是圣人时,你就会发现满街人看你亦如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生命复得仁之大体时,这个'料’字都不用了。一切都不足为异,都是再自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