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020

红楼梦作者的识人之术,真真叫人拍案叫绝

姜子说古书姜子说古书2023-07-30 17:12:030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晴雯听说了这件事,气得不顾重病在身,也要喊来坠儿骂一顿,撵出去,且看晴雯如何评价坠儿?

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有意思的是,晴雯评价坠儿用的是“拈不得针,拿不动线”这样的标准,又说她懒,不服宝玉和袭人的管束。

晴雯便命人叫宋嬷嬷进来,说道:“宝二爷才告诉了我,叫我告诉你们,坠儿很懒,宝二爷当面使他,他拨嘴儿不动,连袭人使他,他背后骂他。今儿务必打发他出去,明儿宝二爷亲自回太太就是了。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

偏偏在王夫人和袭人口中,晴雯也是懒,也是“横针不拈,竖线不动”,性子又不好,又没用,听起来似乎跟她对坠儿的评价差不多。

袭人笑道:“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你到底说话,别只佯憨,和我笑,也当不了什么。”

《红楼梦》作者的用词非常高明,不但有虚有实,而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比如晴雯的没用就是虚写,袭人才是真正不中用的那一个。至于晴雯和坠儿的区别,古人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道德经》说得就更加有意思了。正所谓:“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红楼梦》故事里,坠儿、袭人、麝月这些丫鬟,是没有拈针拿线的本事,犹如自己无能,枉自送了性命的死战之将,又如胡谈乱劝,只为欺世盗名的死谏之臣,而黛玉和晴雯虽然平时很少出手,但是,针线活却是数一数二的好,连王熙凤都麻烦黛玉给她帮忙,史湘云和袭人也是白嫉妒了一场。

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不只是袭人,便是薛宝钗见了林黛玉在裁剪,也大为惊奇,大抵石兄此时内心也忍不住学乌巢禅师来一句“因少识也!”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做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黛玉笑道:“这也不过是撒谎哄人罢了。”

回到晴雯身上,作者写她将雀裘补完,已使的力尽神危,又说王太医诊脉,说她是劳了神思,今日反虚微浮缩起来,又下了一番旁白,说晴雯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主,分明是变相告诉世人,晴雯是真性情,天真烂漫,毫无心机,是那种埋头做事的栋梁之材,非袭人那种喜欢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人可比。

晴雯此症虽重,幸亏他素习是个使力不使心的;再者素习饮食清淡,饥饱无伤。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故于前日一病时,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如今劳碌了些,又加倍培养了几日,便渐渐的好了。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更是一片赤子之心,过于天真了,与鲁哀公在孔子面前的自我评价简直是一模一样。像贾宝玉这样的富贵闲人,难免过于乐观。

《荀子.哀公》中写道:“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红楼梦》故事里,坠儿引盗是实,红玉引奸却是虚,就如庚辰眉批所说,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书中有假语村言,亦有真事隐藏,就如贾雨村这个人,和曹操是一类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也!作者绝不会把坏人写得又蠢又笨,而是恰如其分地有褒有贬。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红楼一梦,沽清正之名的又何止是贾雨村一人?暗结虎狼之属的更是大有人在。那些将有献城之举的文臣武将,只怕连才干都没有,却竟然恃才侮上,致使国破家亡,惹得贾宝玉不得已大骂所谓的“忠臣良将”。可知天下冤枉事不少,知人善任难,自知亦难。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孟子》、《道德经》、《荀子.哀公》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