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009

柳如是与云间三子的松江记忆

菊斋菊斋2023-07-30 17:00:350

“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个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明霞。”

——稽文甫《晚明思想史论》

大明已是风雨飘摇,千疮百孔,柳如是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柳如是,本姓杨,名爱,字如是,号我闻居士,人称河东君。她幼年家贫,被卖与盛泽归家院名歌姬徐佛为养女,受到她的教养,柳如是在徐佛身边耳濡目染,长期学习诗词书画,为她今后成为才女打下基础。

清 顾韶 写柳如是幅巾小像

十四岁那年,柳如是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回家中,乖巧的小姑娘在老夫人身边做侍婢,因七窍玲珑心,深得老夫人欢心。但不久即被周道登强索为侍妾……

曾是状元的周道登,亲自教授柳如是诗词文章。

清钱肇鳌《质直谈耳》卷七载:“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

妻妾嫉妒,都想将她置于死地,亏得老夫人阻拦,才得以活下来。为平息家事,她被逐出周府,无处可去,只能回到归家院。

及笄之年,柳如是落入章台,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的身不由己。

明崇祯五年(1632),柳如是流落松江,她更改了自己的名号,自号“影怜”,表达对污浊世俗的厌恶以及自我怜惜的心思。

这时候柳如是在心态上,已经基本完成从寻求依附到强大自己精神内核的转变。

晚明的松江,经济发达,但四处都是石牌坊,多数是贞节牌坊,柳如是乃花中之英,她相信在松江能找到自己的真爱。

崇祯五年(1632)的十一月初七日,柳如是前往东佘山,为陈继儒庆贺七十五岁生日,他可是享有“山中宰相”之誉的高隐之士。陈继儒几年前去吴江,曾经教她习字学画,俩人有祖孙一般的情谊。

陈继儒写过一首《赠杨姬》诗,感叹:

少妇颜如花,妒心无乃竞。

忽对镜中人,扑碎妆台镜。

这日柳如是一袭儒生装扮,手搀陈继儒进屋后,松江诸子陈子龙、宋征舆、李雯、李待问等都眼前为之一亮。

才子佳人聚集一堂,诸子自然要高谈阔论,还要笔走龙蛇,书画交流。柳如是唱起《诗·小雅·天保》中的句子:“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甜美的歌声,唱得老寿星心旷神怡。

在座的陈子龙、宋征舆、李雯,皆是云间诗派、词派的领军人物,时称“云间三子”。他们自从相识柳如是后,都悄然萌生了爱意。

柳如是在松江的第一个恋人是宋征舆。

宋征舆字辕文,是晚明江南四大藏书家宋懋澄之子,书香门第出身。他自小由继母施孺人抚养长大,性格软弱,即使违背自己的心意,也不敢开罪继母。

柳如是来到松江,就是为了寻找般配的另一半,宋征舆与柳如是年纪相仿,未婚,情窦初开。宋征舆对她有情,便约于白龙潭相会。柳如是存心要测一测宋公子对她是否真心。

宋征舆早早赴约至白龙潭,此时天时还早,柳如是还未起床,便让侍女传话——宋公子如果有情有意,就直接游过来。当时是冬天,宋公子居然直接跳下水,于是,“如是急令篙师捞之,挟入床上,拥怀中煦妪之"。由是情好笃密。

明 柳如是仿古小册

宋征舆痴情追求柳如是,传到了宋家太夫人耳朵里,彻底惹怒了她。

《柳如是轶事》记载:

“辕文惑于如是,为太夫人所怒,跪而责之。”辕文曰:“渠不费儿财。”太夫人曰:“财亦何妨,渠不要汝财,正要汝命耳。”

此后,宋征舆与柳如是还是有私下的接触,让宋太夫人焦虑,她不能让这样名声的女子毁了儿子,于是求助于官府。

不久松江府四处贴出了公告“驱逐流妓,限定三日之内离开松江地界”。而柳如是不幸正是被驱逐的对象。

柳如是找来宋征舆商量,可这个男人性格软弱,没有担当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应曰:“姑避其锋。”如是大怒曰:“他人为此言,无是怪。君不应尔。我与君自此绝矣。”持刀斫琴,七弦俱断,辕文骇愕出。

即使后来宋征舆对她念念不忘,为她写了很多诗,但柳如是从不回应。宋辕文后来于明亡后仕清,曾经官居高位。

在松江的几年里,追求、仰慕柳如是的人很多,她爱过的也不止一个,每一次她都是真情付出,勇往直前。可是爱情的开花结果不是一朝一夕。

柳如是一生中用情最深的恋人,是松江陈子龙。

陈子龙年长柳如是十岁,是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也是复社、几社成员,早已娶妻,夫人乃门当户对且治家有方之人,否则柳如是到了松江,最早心动的就是陈子龙了。

松江知府方岳贡为解宋家太夫人之忧,下令驱赶流妓,陈子龙挺身而出,为柳如是求情。知府闻之有理,驱妓一事不了了之。

云间三子中的李雯对柳如是也有爱慕之意,在他的诗文中,经常暗暗提及柳如是的芳名。李雯与陈子龙同岁,家有妻妾,他始终对柳如是心存爱慕之义,没有纳妾之意,两人一直保持着师生爱恋的关系。清军南下,他坚守于松江的东城,终因城破不屈而死。

柳如是曾在盛泽归家院读过陈子龙的诗作,对松江陈子龙仰慕在心。

崇祯五年(1632)陈子龙与柳如是相识,一年多后柳如是与宋征舆分手,转而投入陈子龙的怀抱,这是她一生中刻骨铭心的一段爱情。

松江南园,是松江几社诸子的聚会之所。陈子龙是松江几社领袖,柳如是加入之后,在南园的春天里,陈子龙与柳如是互通爱情诗篇,最终擦出了璀璨的生命火花。

崇祯七年(1634)秋冬之季,十七岁的柳如是以诗文示爱陈子龙,态度执着。她给陈子龙写了一封信,陈子龙没有回复,柳如是竟然穿着男装,登门诘问:“风尘中不辨物色,何足为天下名士?”可见柳如是的胆识和气魄。

陈子龙没有回避太久,就不顾一切地回应柳如是的深情,二人开始有诗词互动,他有两首诗曰:

灯下鸣筝帘影斜,酒寒香薄有惊鸦。

含情不语春宵事,月露微微尚落花。

紫玉红绡暖翠帷,夜深犹绾绿云丝。

独怜唱尽金缕曲,寄与春风总不知。

是年秋天,陈子龙北上会试,柳如是写下一首送别诗:

念子久无际,兼时离思侵。

不自识然量,何期得澹心。

要语临歧发,行波托体沉。

从今互为意,结想自然深。

陈子龙在京师想念柳如是时,也曾写下《中秋风雨怀人》一首,其中有“惆怅卢家人定后,九秋云雨泣婵娟”之句,对柳如是的关怀之情、赞叹之意,亦见言表。

崇祯八年(1635)秋,柳如是与陈子龙同居于松江南园。

陈子龙望着云间盈盈月光,难以入眠,仿佛人生的又一个春天来了,春心驿动的陈子龙披衣而作《早春行》:

杨柳烟未生,寒枝几回摘。春心闭深院,随风到南陌。不令晨妆竟,偏采名花掷。香衾捲犹煖,轻衣试还惜。朝朝芳景变,暮暮红颜易。感此当及时,何复尚相思。韶光去已急,道路日应迟。愿为阶下草,莫负艳阳期。

柳如是读到此诗,心旌摇动,几不能止。

此时郎才女貌的陈子龙和柳如是,只是恨日苦短,他们相拥一起,度着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子龙与柳如是在南园同居的消息,在松江城炸开了锅,也传到了陈子龙的妻子张孺人耳中。

张氏只生了两个女儿未有儿子,老祖母急于抱孙子,家中本欲给陈子龙纳妾续香火,可柳如是怎么入得了正统的张孺人的眼。

陈子龙心想既然纳妾,不如向家中提出纳柳如是。当子龙试探夫人口风时,张孺人满口同意子龙纳妾,并说她已经物色好了金山卫的蔡姑娘。

为了柳如是,陈子龙不得不去跪求当家人老祖母,望老祖宗格外开恩。老祖母虽怜惜孙儿,但开出口来却是一个“缘”字,说姻缘乃命中注定,你与她命中无缘,就随缘吧!

崇祯八年(1635)初夏的一天,张孺人得了祖母和婆婆的令,带着一干人大闹鸳鸯楼,在张孺人眼里,柳如是这等流妓只想着做主母,却会坏了丈夫的名声、耽误他的科考。

柳如是不甘受辱,只能挥泪而别,留给陈子龙的是两首诗:

年年风雨任平生,梦里春晖作意行。

惹起鸳河半江水,愁人自此不胜情。

合欢叶落正伤时,不夜思君君亦知。

从此无心别思忆,碧间红处最相思。

陈子龙的人生角色,有着三次转变,即名士风流、志士怀抱、战士坚贞,与柳如是分手后,陈子龙也再无心于儿女情长,他多次加入反清复明的组织,最后一次被抓住时,他以死明志,投河自尽。

柳如是离开南园,先移居松江衡云山,而后又云游吴越间。在失恋的那些日子里,她写下了多首感伤诗词,字里行间满是一腔悲绪空离愁。

冷眼看世界的柳如是醒了,红叶飘零相送,她挥泪告别松江,感作《垂杨碧》云:

空回首,筠管榴笺依旧。裂却紫箫愁最陡,颠倒鸾钗久。羡杀枝头豆寇,闷杀风前杨柳。一夜金沟催叶走,细腰空自守。

在晚明时代,“妍质清言,风流放诞”的柳如是,是一种新潮流的涌动,笑傲于男性文人群体的女性,她在与几社文人交往中,常着儒服男装,纵谈时势,和诗唱叹,令人刮目相看。

陈寅恪在他的宏篇大作《柳如是别传》说得经典到位,称她乃“如花之美女,说剑之雄词。”

她成为明末名士心中理想的女性。她像一棵开放美丽花朵的树,在才子林立的文学园地里芳香四溢。

柳如是后来遇到了钱谦益,钱以正妻之礼待她,不离不弃,走到生命终点。丈夫走后月余,柳如是自缢于荣木楼, 一半是因钱家人相逼,一半是她心已成灰,遂相从钱谦益于地下,从中可见人心冷暖,情爱忠贞,天地可鉴。

作者:焱燚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