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982

杜甫七古《虎牙行》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30 16:36:400

杜甫七古《虎牙行》读记

(小河西)

虎牙行

秋风歘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

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溪谷黑。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

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闻丹极。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

远客中宵泪沾臆。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或大历二年(767)深秋,时杜甫居夔州。题中“虎牙”二字乃从诗中摘出,并非专咏虎牙诗。

秋风歘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

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溪谷黑。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

欻吸:迅疾貌。《效王微“养疾”》(梁-江淹):“寂历百草晦,欻吸鹍鸡悲。”李善注:“欻吸,疾貌。”《攓云篇》(宋-苏轼):“道逢南山云,欻吸如电过。”

惨惨:昏暗貌。《登楼赋》(东汉-王粲):“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李善注:“《通俗文》曰:'暗色曰驂。’惨与黲古字通。”《积草岭》(杜甫):“飕飕林响交,惨惨石壮变。”

虎牙:虎牙山或虎牙滩。《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宋-欧阳修):“晓鼓潭潭客梦惊,虎牙滩上作船行。”

铜柱:铜柱滩。《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汉平县二百余里,左自涪陵东出百余里,而届于黄石,东为桐柱滩。”《太平寰宇记》卷120涪州:“《周地图记》云:涪陵江中有铜柱滩,昔人于此维舟,见水底有铜柱,故名为铜柱滩。滩最峻急。”

阴岑:青山。《石头答庾郎丹》(梁-何逊):“阴岑自尔悦,寂寥予罕寄。”《风凉原上作》(唐-王昌龄):“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朔漠:北方大漠。《后汉书-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雪赋》(南朝宋-谢惠连):“河海生云,朔漠飞沙。”《咏怀古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窈窕:深远貌;幽深貌。《飞龙篇》(魏-曹植):“晨游泰山,云雾窈窕。”《赠石荆州》(晋-曹摅):“轗轲石行难,窈窕山道深。”

山鬼:山精。传说的一种怪物。《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澧朗》(唐-杜甫):“江城秋日落,山鬼闭门中。”

幽忧:过度忧劳;忧伤。《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成玄英疏:“幽,深也;忧,劳也。”《效陶潜体》(唐-白居易):“况兹儿女恨,及彼幽忧疾。”《汉中城楼》(唐-崔觐):“解带缓幽忧,登城复上楼。”

大意:秋风迅疾吹南国,天地昏暗日月无光。洞庭扬波冲回长江汉水,东边的虎牙山西边的铜柱山似要倾翻。巫峡群山充满大漠气,峰峦峡谷深远幽暗。杜鹃不敢来山猿怕寒,山鬼也忧心雪霜逼。

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楚老:指楚地父老。《赠徐安宜》(唐-李白):“白田见楚老,歌咏徐安宜。”王琦注:“楚老,楚地父老也。”

角弓:以兽角为饰的弓。《角弓》(诗经):“驳騂角弓,翩其反矣。”朱熹集传:“角弓,以角饰弓也。”《唐六典》卷16:“武库令。…弓之制有四:一曰长弓,二曰角弓,三曰稍弓,四曰格弓。…今长弓以桑柘,步兵用之;角弓以筋角,骑兵用之;稍弓,短弓也,利于近射;格弓,彩饰之弓,羽仪所执。”

两斛力:《南齐书-武十七王传》:“勇力绝人,开弓四斛力。”《墨坳》(宋-杨万里):“坳中一池墨,腕中百斛力。”

石城:指夔州城。横:旁侧。塞:江上关塞。

金错:以黄金镶嵌文字或图案。《后汉书-杨赐传》:“玉壶革带,金错钩佩。”《上陵》(汉乐府):“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大意:楚地老人忆起夏天暑热常感叹,面对三尺角弓俺只有两斛力。夔州石城矗立在江上关塞旁,金错旗杆插满城头高又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闻丹极。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

远客中宵泪沾臆。

渔阳突骑:指安史乱军。(渔阳,唐时乃安史叛军老巢。)《旧唐书-封常清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渔阳》(杜甫):“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

青丘:故地名;传说的国名《元和郡县志》卷10青州:“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今县北有青丘县,因以为名。”《壮游》(杜甫):“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史记》正义:“服虔云:青丘国在海东三百里。郭璞云:青丘,山名。上有田,又有国。出九尾狐。在海外。”)

锁甲:锁子甲。一种金属铠甲。《唐六典》卷16:“武库令。…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甲,似物之浮甲以自卫也。”

丹极:宫殿中的红色栋宇。《收京三首》(杜甫):“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

八荒:八方荒远之地。《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颜师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秋雨叹》(杜甫):“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诛求:强制征收。详见《杜甫七律<白帝>读记》。《白帝》(杜甫):“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大意:安史乱军曾侵扰中原(青丘),吐蕃军队也曾占领长安(丹极)。十年来全国各地防盗贼,夔州远客半夜里泪洒胸襟。

这首诗共17句。首8句写秋天阴冷萧杀之气。秋风萧瑟,天地阴暗。洞庭扬波,江汉震荡。(从远处写。)巫峡阴森寒冷,杜鹃悲啼,山猿悲鸣,山鬼发愁。(从近处写。)“楚老”2句承上起下。面对萧杀秋寒,俺常想起不久前的炎瘴。俺自己身体衰老,挽不起三尺角弓俺只有两斛力。“壁立”2句写眼前所见。夔州城在江关旁侧拔地而起。城头上插满军旗。(战乱之象。前8句皆衬托。秋风萧瑟,战乱未息。)末5句写所感。安史乱军曾“猎青丘”,吐蕃外贼曾“闻丹极”。还有十年来各地为防盗贼四处征兵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有多少恸哭寡妻。想到这儿,远离家乡的俺半夜泪沾衣。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