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939

霍去病为何要杀李广之子?霍去病葬在哪

地图帝地图帝2023-07-30 16:05:480

漠北之战,卫青与霍去病两军,斩首和掳获匈奴九万,汉军死伤亦有数万,战马十四万匹出征,入塞不满三万匹,数年内汉朝也难再有大规模北伐之举。

李广一生大小上百战,最后因迷路误期,自刭绝域,裹尸南归,汉军相率举哀。汉朝百姓闻李广自尽,亦皆垂涕。

李广有子三人,长子李当户,英年早逝,有遗腹子李陵。次子李椒,年纪轻轻官至代郡太守,可惜负伤病死。三子李敢,漠北之战跟随霍去病立功,刚封了关内侯。汉武帝怜李广死得无辜,遂以其子李敢,承袭父职,授郎中令。

李广之死,拉开了卫霍集团与陇西李氏夺嫡之争的序幕。

武帝此时只有四个儿子,卫子夫(皇后)的儿子刘据在公元前122年已立为太子。武帝次子刘闳,母亲王夫人已去世,卫青早就将王夫人亲属牢牢控制。武帝三子刘旦和四子刘胥,母亲是李姬,来自陇西李氏。

李姬可不简单,她与李广、李蔡血缘关系较为亲近。李姬比卫子夫小十几岁,第一胎生了个公主,后续才生下两个儿子。

二者比较一下,卫子夫是皇后,生下三女一子,分别为卫长公主、石邑公主、诸邑公主、太子刘据。李姬生下一女二子,分别为鄂邑公主、刘旦、刘胥。不过李姬不久前香消玉损,扶立两位皇子的重任落在陇西李氏身上。

卫青比谁都清楚,一旦刘据出了意外或失去太子之位,李氏就会扶立李姬的两个儿子,到时候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这类头衔并不能保命。

卫霍与陇西李氏的矛盾,根源上是门阀集团瞧不起外戚集团,汉朝史官将卫青和霍去病归为外戚侯,而不是功臣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绝不是说说而已。在多年对匈奴的战争中,陇西李氏质疑卫青用兵故意压制非亲信将领,卫霍报军功时也优先自己人,霍去病几乎只用匈奴人则遭到群嘲。

现在陇西李氏卷入夺嫡之争,也是武帝故意为之,希望借陇西李氏来适当制衡卫霍集团。不过夺嫡之争可不是一般的官场争斗,这是血雨腥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二选一。

朝中夺嫡之争激烈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三公九卿的配置。

三公当中,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同为大司马,李蔡为丞相,张汤为御史大夫。张汤也属卫霍集团,三公当中李蔡面临不测之渊,有倒悬之患。

九卿当中,除宗正中立,其他八人泾渭分明。

宗正刘受保持中立,他是楚王刘交之孙,袭爵沈猷侯。按辈分刘受是武帝的叔叔,处理刘氏宗族事务,一般不涉及大臣之间的争斗。

郎中令李敢,属陇西李氏,是九卿中兵权最大的。

太常李信成,属陇西李氏,是戚侯李必的曾孙,袭爵,食邑1500户。

大行令李息,属陇西李氏,与卫青、霍去病都有交情,是陇西李氏为数不多与卫霍关系尚可的高官。

大司农颜异,颜回(颜子,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第十世孙,属门阀集团,站在陇西李氏一边。

太仆公孙贺,卫霍集团的首脑之一。

卫尉张骞,前几年和李广出征,延误战机,削爵去官,免为庶人,卫青举荐其任卫尉。

廷尉禹,属卫霍集团,是张汤的心腹。

少府产,是卫青举荐的。

九卿当中有八人是四对四,卷入卫霍集团与陇西李氏之争,双方实力算是旗鼓相当。不过长安城还有一些位比九卿的官职,比如中尉王温舒、左内史敞、右内史义纵,这几人都是酷吏,是御史大夫张汤的心腹。

卫霍集团在三公中对丞相李蔡形成围攻之势,又通过廷尉掌握司法体系,他们正是从李蔡这里打开缺口的。

公元前118年,廷尉禹发难,告发丞相李蔡侵占景帝阳陵墓地,将其抓捕下狱。李蔡不甘受辱,在狱中自杀。九卿之一的廷尉抓捕三公之一的丞相,若背后没有军方支持,谁敢相信?

大司农颜异在朝堂上大骂御史大夫张汤,结果判其诽谤而诛杀。太常李信成据理力争,也削爵去官。

如此一来,陇西李氏惨败,三公的三人是卫青、霍去病、张汤,属同一利益集团。九卿当中卫霍与陇西李氏形成四比二的局面,而李息与卫霍关系还不错,实际上是四比一,这个一就是李广之子李敢,他成了卫霍集团的眼中钉。

等武帝消了点气,回过神来,当然知道卫霍集团暗中操弄。不过皇帝要面子,大司农颜异死也就白死了,李信成的爵位和官位也不可能恢复,但卫霍集团必须受到惩罚。

首先是廷尉禹,弃市(斩首并弃尸闹市)。武帝授司马安为廷尉,他属门阀集团,与司马迁是亲属,是汲黯的外甥。

接着是右内史义纵,弃市,以门阀集团的苏纵顶替。

李蔡留下的丞相之位,并没有按惯例提拔御史大夫张汤,而是拜老臣武彊侯庄青翟为丞相。庄青翟是武彊侯庄不识之孙,属门阀集团,在武帝登基前任太子少傅,武帝登基初期任御史大夫,卸任十七年之久,过着列侯的快乐日子,一直不想入朝为官,更不想担任丞相,这回是临时给武帝救场。

卫尉(官职二品)张骞,属卫霍集团,谪为中郎将(军职四品),率三百人出使西域。张骞留下的卫尉空缺,由门阀集团的充国担任。

太常李信成的位置,由栾贲顶替。栾贲是俞侯栾布之子,早已袭爵,属门阀集团。

经过一番调整,卫霍在三公中仍占据绝对优势,但九卿当中却是门阀集团占优,九卿中兵权最大的郎中令李敢,成了卫霍下一个目标。

夺嫡之争并没有就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卫霍集团打算向李敢下手。

李敢有其父李广之风,处事单刀直入,大马金刀。李敢见父亲李广自刎,叔叔李蔡自刎,都和卫青有关,便闯入大司马大将军府上,质问卫青,为何派长史责问李广,导致其自刎。

卫青对李广之死也毫无歉意,喝令李敢不要以下犯上。李敢怒从心头起,竟出手击打卫青,卫青连忙闪避,额头划伤,数名亲兵急架开李敢。李敢愤愤而去,卫青数日后痊愈,对府上所有人说不要外传此事,却故意令亲兵泄露给霍去病。

一日,武帝到甘泉宫游猎,霍去病和李敢都随行。

时值初秋,天气清爽,阳光明媚,大军旌旗对对,甲仗森森,向甘泉宫狩猎场进发。到了甘泉宫,将士人人斗勇,个个争先。御车者进退周旋尽显驰驱之技巧,射箭者箭无虚发夸尽神射之技艺。鹰犬借势而猖狂,狐兔畏威而乱窜。弓响处血肉狼藉,箭到处毛羽纷飞。

骠骑将军霍去病摘下紫金盔,又卸下银铠,对众将领说:“匈奴比豺狼虎豹还凶猛,我们还不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将领听闻后自惭形秽,纷纷卸下装备,交给亲兵。

此时一只受惊的松鼠出现在视野里,它在草丛和树上来回跳跃移动,并无人在意。一般狩猎用弓弩射杀大型动物,用捕鼠器来捕捉灵活的小动物。

忽然嗖的一声,一支劲箭射中空中跳跃的松鼠,余势不衰,半只箭插入树木中。

李敢得意洋洋,没人看见他弯弓搭箭,如此神乎其技的射术,世间少有。将校们不敢大声叫好,以免吓走附近的野兽,内心都默默称赞。

远处山坡上,出现一只梅花鹿,正警觉地盯着霍去病等人,此时策骑过去,梅花鹿肯定逃之夭夭,然而距离太远,射又射不到。

在众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李敢取出彤弓彤矢,奋力一射。但听虎筋弦响起,红光一闪,一支彤矢穿过一片落叶,插在梅花鹿的颈脖上,它轰然倒地。落叶挡住了彤矢的光芒,令梅花鹿猝不及防。

另一道寒芒同时射出,李敢睁大双眼,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从战马上摔了下来,颈脖上也插着一支箭矢。

霍去病虽善骑射,但比李敢还是差点,论箭术李敢若称第二,同时期的大汉朝无人敢称第一。善射者必然善于躲避箭矢,是以李敢多次领兵深入匈奴战阵,却都能全身而退。

霍去病张满弓,李敢以为他射不到梅花鹿,怎会料到霍去病这一箭是为自己准备的。李敢屏气敛息,全部注意力都在梅花鹿上,而彤弓虎筋弦发出的巨响,掩盖了侧面而来的箭矢破空之声,霍去病射杀李敢,也只有这个机会。真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李广、李蔡、李敢在三年内非正常死亡,李广及三个儿子都死了,陇西李氏遭到沉重打击。

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有个遗腹子李陵,这一年十一岁,入宫做了羽林郎,任为侍中(非官职,贴身跟班),常在汉武帝左右。李广次子李椒没有子女,三子李敢有一子李禹和一女李氏,年龄尚幼,武帝令带入宫保护起来,更有栽培之意。

郎中令李敢死了,顶替之人是校尉徐自为。早在汉景帝时期,曾经有七个匈奴小王南下投诚,全部封侯,其中徐卢封容城侯。徐卢并非中原的徐氏,只是用了徐这个姓氏,而徐自为是这个家族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徐自为是霍去病的部将,漠北之战虽然未能封侯,却也赐爵大庶长。徐自为在郎中令这个兵权最大的九卿位置上,坐了十八年,居西汉所有郎中令之首,直到后来卫霍集团与李广利夺嫡之争,徐自为延误战机,消极拒战,这才免官。

武帝诸子第一次夺嫡之争分出胜负,太子刘据地位稳如泰山,李姬两个儿子再没有强大靠山。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立次子刘闳为齐王、三子刘旦为燕王、四子刘胥为广陵王。武帝封三个儿子为王不算稀奇,但在这个时间点上,可以说是保护三个皇子,让他们离开旋涡中心长安。

王夫人和李姬红颜命薄,是巧合还是被人谋害,恐怕只有皇后卫子夫能回答。武帝不仅要保护皇子,还想生儿子,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从这个时间点到卫青去世,十几年间他不会再有儿子,直到卫青去世五年后,另一位李夫人才会给他怀上儿子,这又是巧合吗,有人怀疑卫皇后做了暗室亏心之事。

武帝刚立三个皇子为王,二十三岁的霍去病却忽然病故,史载为旧伤复发所致。霍去病在天子眼皮底下明目张胆射杀猛将李敢,这件事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晴空霹雳,如惊风骇浪,天子与骠骑将军,恐怕只能二选一。

东汉末董卓杀丁原、张温,行废立之事,颠覆朝政。汉武帝显然不是汉少帝或汉献帝,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疑,是否武帝赐死了霍去病,这个千古谜团,或许将来打开霍去病墓穴才知道。

霍去病死后,武帝赐葬于自己的茂陵旁,起高冢[zhǒng] ,象征祁连山。茂陵以东约一千米,依次是卫青墓、霍去病墓、金日磾墓。

武帝发属国铁甲骑兵,皆穿素服,从长安至茂陵送葬。

霍去病有两子,长子霍嬗只有三岁,袭爵冠军侯,食邑17600户。武帝授霍嬗为奉车都尉,不料七年后便病死了,年仅十岁,无子,国除。

霍去病与李敢,这对年轻的帝国双壁,若不是敌人,而能携手战匈奴,那才是我们期待的历史,可惜了。

霍去病之死,最紧张的人莫过于大将军卫青,两年后,卫青取平阳公主,续命十多年。

平阳公主是武帝唯一的同父同母姐姐,她先嫁平阳侯曹时,生下独子曹襄。公元前131年,曹时去世,曹襄继承万户侯爵位,食邑23000户(高祖封10600户,文帝益封12400户)。平阳公主则改嫁汝阴侯夏侯颇,他是夏侯婴的曾孙,食邑6900户。

公元前115年,平阳公主二婚第十六年,汝阴侯夏侯颇和他亡父的婢女通奸,事情败露。这件事要是发生在其他爵爷身上,毫无波澜,因为夏侯颇的父亲已经去世十九年。但平阳公主不肯放过出轨的夫君,驸马爷汝阴侯夏侯颇被逼自杀,封国除。

卫青与平阳公主认识多年,当年卫子夫和卫青都在平阳公主府上做事。卫子夫成为皇后,卫青拜大将军后,平阳公主让独子曹襄娶了皇后卫皇后的长女(卫长公主)。漠北大战前平阳公主亲自登门,请卫青带曹襄出征建功。

谁也没想到,就在汝阴侯夏侯颇自杀封国除的这一年,三十八岁的卫青火速迎娶四十三岁的平阳公主。三婚的公主也是刁蛮公主,绝对不好伺候,夏侯颇死不瞑目。卫青的夫人虽然不在世了,但他有三个儿子,如果不是为了保命,何必如此忍辱负重娶个三婚的刁蛮老公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