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907

中国行业的祖师爷(72)屠宰业祖师爷【张 飞 庖 丁】

溱湖之恋溱湖之恋2023-07-30 15:36:080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7月7日

我国史料《晏子春秋》中,就有“挂牛头卖马肉”之说。这也证明了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屠宰行。可我们发现现今的屠宰行供奉的祖师爷,就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张飞。

一提到张飞,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个三国时期的性情中人,出钱出力又出地,与两位兄长桃园三结义,随后征战沙场,万古流芳。其实张飞,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万人敌,更是屠宰业的祖师,真是令人惊讶。

张飞出生于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素有“猛张飞”之称。他作战勇猛,善打恶战,有一种从不服输的精神。都说他是个“粗人”,可他粗中有细,往往能克敌制胜,因此受到了刘备的偏爱和孔明的重用,敌方则对他闻凤丧胆。

张飞在桃园三结义以前,做过屠户,以屠宰为业,曾是这一行的佼佼者。他为人直率,专好打抱不平,做生意公平合理,从不欺行霸市,因此受到同行们的敬重。

在明清两代,张飞就被屠宰行供奉为祖师爷。旧时,每年旧历七月十三日,屠宰业的同行们集在一起,进行祭祀“祖师爷张飞”的活动。届时,还要上香、摆供、吃喝一顿,并在此日解决行内的事物纠纷,这已成为惯例。

屠宰行也有自己的行规、切口等。如:他们并不滥杀耕畜,主要是屠宰那些“滚蹄”(伤了蹄腿)、“打膀”(伤了臂膀)、老弱病残失去使用能力的牲畜和咬人、伤人的坏牲口。对那些“口香”(年轻)有使役能力的耕畜和有生育能力的种畜则加以保护,以利于生产和繁殖。这也是当年祖师爷留下的规矩。

更早一些,屠夫拜的不是张飞也不是姜太公,这两位不过是名屠夫而已,相信大家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吧,庖丁是屠夫认可的祖师之一,庄子有过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故事是这样的。

秋凉时节,天高云淡,庄子信步来到濮水北岸牧场上,只见遍地牛群,他捋着胡须,陶醉了。庄子突然想起今天庖丁要参加技能大赛了,于是快步前往。

只见庖丁注目凝神,提气收腹,气运丹田,他表情凝重,运足气力,挥舞牛刀,寒光闪闪上下舞动,劈如闪电掠长空,刺如惊雷破山岳,只听咚的一声,大牛应声倒地。

再看庖丁手掌朝这儿一伸,肩膀往那边一顶,伸脚往下面一抻,屈膝往那边一撩,动作轻快灵活。庖丁将屠刀刺入牛,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他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 美妙动人。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这样的场景真是太美妙了。不一会,就听到“哗啦”一声,整个牛就解体了。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梁惠王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在满堂喝彩声中,庖丁轻松夺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