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领七任太守,都在哪儿?
近二十年时间,李广先后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七个郡的太守,我们来看具体情况。
公元前154年,朝廷平七国之乱后,李广擢升为上谷太守(官职三品)。景帝对李广是又爱又惧,仍对其抱有期待,过了两年,便问左右心腹。
西汉边郡太守手握重兵,一般两三年太守就要另外任用,此时景帝还是想把李广调回长安重用。
典属国(官职三品)公孙昆邪评价李广道:“李广勇气,天下无双。然自负其能,数与匈奴战,恐亡之。”
公孙昆邪是义渠人,能征善战,平七国之乱时立下战功,封为平曲侯,食邑3220户。虽然五年后公孙昆邪因罪被景帝削爵,景帝还是一直重用他,其子公孙贺成为刘彻(汉武帝)的太子舍人。
公孙昆邪作为战将,这番评价极具说服力,意思是李广有勇却不见得有谋,且性格自负,恐怕轻敌败亡,难堪大任。景帝对此话深以为然,便将李广迁为上郡太守。
公元前151年,军臣单于率军南下雁门郡,后西渡黄河进入上郡。
景帝遣宠信中贵人(宦官、太监)前往上郡,名为助李广一臂之力,操练兵马,实则是监军。
一日,中贵人带数十骑出外巡逻,被三个射雕(鹫)者杀得狼狈逃窜,不消片刻数十骑几乎尽被射杀,中贵人也受伤了,抱头鼠窜回营。
草原民族以射雕为能事,故称善射之人为射雕者。塞外的大雕,体型比中原的老鹰大得多,展翅时比一个身高八尺(1米83)的人展臂还要长,羽毛虽轻却坚硬如铁,连草原狼遇到大雕都会躲避。大雕振翅高飞后,根本不可能射落,只有事先埋伏在羊群旁边,等大雕把整头羊攫[jué]到空中,再次振翅时高度和速度剧减,才是射雕的最佳时机。
射雕者不但目力佳,力道大,射术准,最重要是耐力好,和现代战争中的狙击手一样,能够连续数日潜伏在野外等待那三秒钟的致命一击。
李广见中贵人狼狈不堪,也不安慰几句,便率百骑追三位射雕者。李广令百骑守候在十几里外,自己孤身一人潜到射雕者附近。弓弯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箭穿胸而过,劲力未衰,将对方带倒在地,箭头插入泥土中。
另两人本能地将身体悬在马腹一侧,从两翼向李广夹击过来。只听弓弦响起,一匹战马栽倒在地,马腹一侧的射雕者反应不及,和战马一起撞在一堆乱石山,头破血流,失去战斗力。
三人未及开弓,便已折损两个,另一人紧急慢放马速,坠地隐藏,等他落地再抬头,李广的箭簇正对着他的脑袋,生擒之。
李广用哨声招来随行百骑,取两人首级,捆缚一人,正欲回营。忽见前面尘沙大起,定睛一望,数千匈奴骑兵,蜂屯蚁聚而来。
李广对亲兵说道:“众寡悬殊,万不可策马逃走,否则匈奴人在后面追射,我等无一能幸免。”
李广令百骑在小土坡后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他自己横弓立马于小土坡上,向匈奴而望。
匈奴大队骑兵驰到两里许,便勒住战马,从侧翼派出骑哨,发现李广身后只有百余骑,且都解鞍休息。如此方才漫天尘土,岂不是有千军万马布下埋伏?
李广体如虎豹,怒目横弓,与匈奴骑兵相拒良久。匈奴一首领乘白马、持木盾,向李广策骑驰来,在三百步外勒马,想试探李广军虚实。
李广取出文帝所赐彤弓彤矢,弓弦长度是一般弓箭的三倍,也只有李广这等两支铁臂过膝之猛将能拉开。
李广双腿夹紧马腹,借助战马冲击,奋力一射。但见红光一闪,彤矢一去无迹。白马首领抬头往天上看,露出莫名其妙的神色,彤矢抵达最高点后,划出优美弧线,向他疾射而去。彤矢距白马首领只有数尺时,他终是骑射高手,发觉有异,现出惊骇欲绝的神色。
彤矢破盾而过,发出干脆利落的金属破木头的响声,又穿过皮甲,从背后透出,插在百步外的碎石上。白马首领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往后倒跌马下,睁大双眼死去。
匈奴骑兵莫不股栗,李广勒马仍回原地,解鞍下马,卧在地上休息。
天色暗下来,匈奴人觉得李广举动怪异,担心汉军有埋伏,便广散骑哨,等摸清状况再做打算。谁料夜半时分,李广率众突围,匈奴人提心吊胆有诈,又惧怕李广之神箭,只能远远跟着。李广率军狂奔数十里,驰入汉军大营,这才化险为夷。
此战后李广的大名在草原上如雷贯耳,匈奴人知李广,却不闻汉帝姓名。就连军臣单于也放言,各部落若遇到李广,要抓活的,因为匈奴最敬重英雄。
然而朝廷这边,中贵人狼狈回到长安,在景帝面前一番进谗害贤,不久李广又迁为陇西太守。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陇西李氏在本地势力庞大,李广在陇西可说一呼百应,如鱼得水。
陇西郡位于秦朝西陲,汉初的形势也差不多,再往西就是河湟地区,那是羌人的地盘。羌人活跃于河湟一带的高原河谷,与河西走廊的月氏、匈奴关系密切,常南渡黄河“打草谷”,即抢掠人口和物资。
中原视羌人为蛮夷,朝廷对其的态度与匈奴无异。然而匈奴赶走月氏,占据河西走廊后,朝廷希望联合羌人,一起对付河西走廊的匈奴,即以夷制夷。如果汉朝主动拿出一些物资,让羌人成为代理人,不断消耗匈奴,这可能比汉军自己去征讨匈奴更划算。
李广自幼在陇西,年少时曾与羌人交战,恨羌人抢掠陇西的人口财货,烧城邑田产。
这一年数千羌人南下,李广率军还击,诱降了八百余骑。谁也没想到,李广竟把八百余降卒全部杀了。李广后来回忆,杀八百余西羌降卒,是他一生唯一后悔的事情。
此事传到长安,朝野震动。朝廷经略河湟地区的战略宣告失败,以后羌人绝不会再轻易投降,羌人遇到汉军肯定会死战到底。
随后十来年,李广先后领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直到景帝驾崩,也没把李广调回长安。
中国历史故事------【和平使者王昭君】
作者:潘长宏2023年7月24日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之处的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屈原。溱湖之恋2023-08-08 08:42:280000聊聊鄯善国的前世今生,何以"破楼兰、斩楼兰"在当时备受关注?
作者:李大奎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曾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表达了唐军不肃清边患绝不回家的家国情怀。还有曹唐的《送康祭酒赴轮台》也说,"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这里的"楼兰",也就是西域的鄯善国。它是怎样演变又何以让后人关注?还以"破楼兰、斩楼兰"为誓呢。"楼兰"真有那么讨厌吗?不妨说道说道。(楼兰古城)一、"楼兰"的由来写乎2024-03-05 13:08:190000宋朝前棉被都没有,北方零下几十度的寒冬,老百姓靠什么熬过去?
脑洞趣味历史2024-02-27 08:08:160000古代避难:老祖宗们是如何“苟全性命于乱世”? | 循迹晓讲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赛艇队长策划:赛艇队长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28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在现代,当战争降临的时候,人们为了活命就不得不收拾细软背井离乡当难民。人的命就一条,为了躲避战争带来的伤害古人也会做一样的选择。不过,为了保命往哪跑可大不相同,随着动乱的规模不一样,最后跑路的目标也不一样。紫网2023-10-16 10:54: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