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119

书房对联选萃: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上)

流水春风的小馆流水春风的小馆2023-07-29 14:35:591

清代文人梁同书(1723-1815)有这样一副墨迹:

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

这一联上句对事、下句对人,讲得都是把握规律,意思差不多。

这一联,出自宋代邵雍的诗《首尾吟》,原诗如下: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掷笔时。事体顺时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坚如金石犹能动,灵若鬼神何可欺。此外更无言语道,尧夫非是爱吟诗。

今天先看上联“事体顺时为物理”。这一句的大意是——不管办什么事,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就像庖丁解牛,杀起牛来,好似表演绝美的舞蹈,一曲终了,提刀而立,但见牛已“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这种高超的技艺,即源于对牛这个“物”的“理”(身体结构)了然于心。

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写过一个“刷子李”。这“刷子李”专给人粉刷屋子,干活前,必换一身黑:黑衣黑裤黑布鞋;干完活,身上一个白点也没有。要有一个白点,工钱分文不收。且看冯先生是怎么讲他干活的: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只见刷子李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

这样的绝活,也来源于对调浆、蘸浆、刷浆的精确熟练掌握,既不浪费一点材料,也不多耗一丝精力。这,正是“事体顺时为物理”。

有句话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蛇这玩意儿,即使没毒,人一般也害怕,这好像是写到人基因里的。但其实,蛇更怕别的动物。你想想,蛇那么软,又跑不快,随便猫猫狗狗,抓上去,一口就给咬死了。

常言道:打草惊蛇。一有震动,蛇就吓得溜了。所以只要人走路时动静稍大一点,蛇就会吓得躲开。要还不放心,拿根棍子,边走边敲,蛇就会溜得更远了。

还有一点,蛇也怕光。印度政府帮助穷人防被蛇咬,就是发放手电筒。晚上走路时,光一照,蛇也会躲得远远的。

所以,理解了,就知道怎么对付了。野外徒步时,一根棍子,一个手电筒,就可以不怕蛇了。

同样,牵住“牛鼻子”,就把比人力气大得多的牛制服了。

这些,都是“事体顺时为物理”。

记得上初中时,教物理的姚俊峰老师,就特别善借身边常见的事例,让学生轻松理解深奥的“物理”。对他讲解内燃机原理时讲的故事,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姚老师是这样讲的:

我们村的手扶拖拉机坏了(1970-80年代,代表农村最先进生产力的,就是这手扶拖拉机了),影响生产,得赶快找人修呀。村里爱玩机械的人,折腾半天,找不见毛病。邻村爱玩机械的人,叫来了,也不行。那时候根本没什么电话,不能问生产厂家。要问只能写信,信上哪能说清问题呢?况且,一封信发出去,啥时候才能收到回信呢?

生产不能耽误,那就赶快再到远处找高人吧。找来了,一个老头,人家看了看,说:行,能修好,不过得修好几天。好几天就好几天吧,人家说了算。

老头这就住下了,好酒好肉招待着,每天再给开上5块钱工钱(那时候农村教师一个月工资才20-30块钱)。村民想看老头怎么修,但老头整天到晚,东转转,西转转,就是不见干活。村里生产队长问他怎么样,老头说没问题,三天肯定修好。

到了第三天下午,眼看着老头都该走了,队长着急地问:师傅,怎样?老头说:马上,马上。只见老头从包里拿出锤子、扳手,照着拖拉机的飞轮砸了几下,再拧了拧。然后把工具一装,说了句:好了!

队长一发动(那时候,手扶拖拉机要手摇发动),果然好了!老头拿上钱,走了~

这故事讲的,全班同学都听得入了神,但手扶拖拉机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

原来像手扶拖拉机这样的单缸柴油内燃机,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4个冲程,其中只有1个冲程是燃烧做功的,其他吸气、压缩、排气等3个冲程,都要依靠飞轮高速转动的惯性才能完成。这样的话,飞轮要是松动了,惯性发挥不足,发动机就无法正常工作。老头待了3天,就干了不到5分钟的活,这活,就是紧固了一下飞轮。

姚老师讲完这个,大家对内燃机的原理,一下子就明白了,一辈子也忘不了了~

据说爱迪生给别人修机器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修理收费100美元,其中拧一个螺丝,收费1美元;知道拧哪个螺丝,收费99美元。

大家看,这两个例子中所谓的“窍门”,都是“事体顺时为物理”~

“事体顺时为物理”,这虽然是宋人的诗,但审视中国历史,中国人对“事体顺”关注较多,但对“物理”则关注不够。也就是关注经验、关注实用较多,能解决问题就行;而对深层次的原理,则缺乏足够的探求精神。

而相信上帝的西方人,则认为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完美的。牛顿的科学精神,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荣耀上帝的宗教性追求——他要用数学公式,向人们展示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多么地完美。

其实,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是这样的,发现比发明更重要,发现是发现“物”的“理”,而发明则是对这个“理”的应用,从这个角度上说,发现是发明之母……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