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三分天下的谋略比诸葛亮早八年。
01
公元200年,江东吴郡。
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孙权频频举杯,但心里是无比的烦躁。
在遥远的北方,曹操和袁绍的决战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孙权虽在江南,却至始至终都全程关注着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决战。他明白,无论袁曹哪一位胜出,必定会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一定会是自己。
孙权办宴会的目的,就是借宴会之名,探探群臣的想法。
觥筹交错之间,群臣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但无非是一些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倒是周瑜身边的一个年轻人的发言,引起了孙权的兴趣。
孙权听周瑜讲过这个人,姓鲁名肃,字子敬。
宴会结束之后,孙权派人把这个年轻人悄悄的叫了回来。

02
孙权热情的邀请鲁肃与自己在塌上就坐,边饮边聊。
孙权说:“我刚接手我父兄的基业,想要有所作为,请问有何良策?”
鲁肃答:“以我个人私见。汉家天下已经不可恢复,而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除掉。将军割据一方,应当乘此乱局,征讨黄祖和刘表,全部占有长江以南的土地。有了这些,可成高祖之业。”
孙权听了之后,嘴上说着,我要恢复汉室,但心底已经被这个谋略折服。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塌上策”,是孙吴若干年里一直实行的最高战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足足早了八年。
鲁肃的“塌上策”厉害在哪里呢?
1,当时袁绍和曹操还没有分出胜负,鲁肃已经把曹操看成唯一的敌人,也就是说,鲁肃已经认识到以若击强的曹操会取得胜利。
2、汉家已无恢复可能,这实际上是建议根据孙吴自己的情况,走出一条与刘备不同的政治道路。
3、占领长江以南。这实际上是放弃北上逐鹿中原,实行东进战略。避免与曹操过早的决战,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具体方式就是先打弱小黄祖,后灭刘表。
塌上策提出之后,孙吴就一直坚定执行这一策略,无论是灭黄祖,还是与刘备争夺荆州,都是这一策略的提现。事实上也证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

03
但事与愿违,在拿下黄祖之后,孙吴并没有能够立即吞并刘表。但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并迅速带兵南下。
恰好刘表去世,荆州一盘散沙,曹操大军聚集南阳,局势非常危急。
鲁肃在这个时候,请求以为刘表吊丧为名前往荆州打探消息,并笼络刘表的部下,孙权立即批准了。
一路上,坏消息不断。
先是刘琮投降了曹操,荆州陷落。刘备又兵败,准备渡江南撤。
荆州是去不成了,鲁肃果断决定,去见刘备。在长坂坡,鲁肃见到了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的刘备。
鲁肃的意图很明显,联刘抗曹。鲁肃的到来,对刘备来说,是天大之喜,更是雪中送炭。双方相谈甚欢,但联合这样的大事,还是得孙权拍板,所以鲁肃邀请刘备派人去面见孙权,最合适的人当然是诸葛亮。
回到东吴之后,孙权立即召开会议,谈论应对之策。
投降派人数众多,尤其是重臣张昭也在其中,一时之间,投降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孙权上厕所,鲁肃跟了出去。
鲁肃说:“我投降曹操,还可以当个小官。将军你投降曹操,曹操把你放在什么位置呢?”
鲁肃这句话高明之处在于,把孙权逼到了绝境。孙权本犹豫不决,听了这话,坚定抗曹。
后面的事,就很清楚了,孙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
04
夺取荆州,是鲁肃塌上策的重要一环,亦是诸葛亮隆中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孙刘之间围绕着荆州的争夺,日趋激烈。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自然是不同意。孙权盛怒之下,派吕蒙率军将长沙、桂阳二郡夺取。
刘备得知,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对抗关羽。
鲁肃这个时候,仍然希望通过和谈来解决问题,他与关羽面对面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和平解决问题,但羽翼已丰的关羽,并不买账,双方不欢而散。
此时,曹操进攻汉中,益州受到威胁。刘备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湘水划界本质上是双方力量势均力敌的结果,但鲁肃在其中的作用不了忽视。孙权虽然赞同吕蒙攻打荆州的决议,但对鲁肃联刘抗曹的战略也是认同的。而正是这一战略,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

05
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
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民间故事:神算称货商命中无财,他却暴富发家,神算:准备后事吧
《增广贤文》中写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的一生,总要学会适可而止,不可被欲望所掌控。当一个人的欲望大于能力的时候,往往是悲剧和灾难的开始。咸丰年间,松江县有个名叫许子安的年轻人,他天生老相,十多岁的时候就长得像四五十岁的人,几十年没怎么变过。据说他当年找媳妇都花了不少力气,女孩一看到他,都以为对方是个小老头。书剑庸人2023-07-28 11:43:11
0000若苏联不出兵,只靠中国能打败日本关东军吗?蒋介石的答案太窝心
一、从偷袭珍珠港说起二战中,对于德国来言,跟日本结盟属于无奈的下策之举,即需要日本牵制苏联,最好是夹击,又需要日本的海军力量制衡美国。毕竟这两个任务,仅依靠德国自身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对日本有过这样一个整体评价和定位:日本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劣等民族,不过,德国却可以利用日本,利用他们的才智、执着为德国服务。关键点就一个“为德国服务”。静者为王的江湖2023-07-30 15:29:06
0000《资治通鉴》397:向颜含老先生学习,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花言大帅2023-07-29 09:47:07
0000宋文帝想废掉太子,为何未能成功,还被太子杀死?
作为刘宋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开创了一项“历史记录”,他应该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位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汉人皇帝。之前从太子刘劭的角度介绍过这个问题,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刘义隆并非傀儡皇帝,在朝中也有着自己的力量,他为何未能废掉太子,反而遭到“反杀”呢?今天从宋文帝的角度来解析一下这段历史。一、父子反目茂林之家2023-07-31 10:45:29
0000高句丽是属于中国史,还是韩国史?一块出土墓碑,让韩国彻底破防
说隋唐,是绕不开高句丽的,拖垮了隋朝,还让李世民征辽东自认失败——当然李世民征辽东,站在历史长河中分析,妥妥是大胜,只不过李世民自我要求太高,就如一位总考一百分的学霸,猛然考了次九十分,便黯然神伤是一个道理的。奈何学霸的忧伤,却让学渣兴奋了。多少年之后,韩国拍摄了部电影,内容是:高句丽反推大唐,射伤了李世民的一只眼。搞得许多国人直呼辣眼,韩国却坚信:这才是我们思密达的历史!静者为王的江湖2023-08-07 14:47:4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