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479

杜甫五排《偶题》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15:44:000

杜甫五排《偶题》读记

(小河西)

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忆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此诗作于永泰元年(765)或永泰二年(766),时杜甫客居云安或奉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文章”联:《典论-论文》(魏-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与杨德祖书》(魏-曹植):“文之佳恶,吾自得之。”

殊列:独特的或出众的群体。

浪:轻易,随便。《和曾无疑赠诗…》(宋-杨万里):“与子两人长对酌,笑渠万古浪垂名。”

骚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泛指诗人或文人。《文选序》(梁-萧统):“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古风》(唐-李白):“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汉道:汉作诗之道。《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绮丽:华美;形容辞藻华丽。《善哉行》(魏-曹丕):“感心动耳,绮丽难忘。”《公宴》(汉-刘桢):“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古风》(唐-李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清规:清雅的规范。《梁书-谢朏传》:“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长;清规雅裁,兼擅其美。”

大意:文章乃关乎千古之事,写文章的得失只有自己心知。历代作者都属出众的群体,名声咋会轻易流传?叹屈原的骚体诗再也不见,而汉代的古诗兴盛于今。前辈们纷纷跃入诗坛,古诗的余波乃诗文辞藻绮丽。后贤常兼收前辈数家之长,各代又有自己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儒家:读书人家。《别李氏女子》(唐-刘长卿):“本来儒家子,莫耻梁鸿贫。”《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唐-白居易):“戚里夸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高允恭授侍御史知杂事制》(唐-元稹):“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

弱岁:弱冠之年;泛指幼年或青少年。《晋书-姚泓载记论》:“景国弱岁英奇,见方孙策。”《北史-儒林传下-沈重》:“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弱岁而孤,居丧合礼。”

江左逸:《宋书-颜严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人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

邺中:“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齐名,同居邺中,也称“邺中七子”。其中,刘桢多病。【《赠五官中郎将》(魏-刘桢):“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余旬。”《卧病寓居龙兴观…》(唐-卢纶):“潘岳衰将至,刘桢病未瘳。”《拟魏太子邺中集》(南朝宋-谢灵运):“(刘桢)文最有气,所得颇经奇。”】

騄(lù)骥:指骏马。《南都赋》(汉-张衡):“騄骥齐镳。”李善注:“騄骥,骏马之名也。”《经耒阳杜工部墓》(唐-罗隐):“騄骥丧来空蹇蹶,芝兰衰后长蓬蒿。”

骐驎:即麒麟。典“麒麟儿”。《陈书-徐陵列传》(卷26):“徐陵…,母臧氏,常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赴举别所知》(唐-李山甫):“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

大意:作诗之法俺这个读书人家本来就有。学诗从幼年就尽竭心力。永怀江东颜、谢的风流飘逸,因多病,对“邺中七子”犹觉惊奇。(“邺中七子”之一刘桢多病)。他们都是騄骥良马,抚育出“石麒麟”一样的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斫(zhuó):原文为异体字“斲”。《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堂构:《尚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意父要盖房,并已定了房子盖法,儿子却不肯筑堂盖房。后以“堂构”喻继承祖先遗业。

潜伏论:东汉王符著《潜伏论》。《后汉书-王符传》卷49:“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幼妇碑:即曹娥碑。《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辤)。所谓绝妙好辞也。”

缘情:抒发感情;作诗。《文赋》(晋-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送开封李少府勉…》(唐-独孤及):“缘情者莫近于诗。”

一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大意:俺徒然写作诗文(像“轮扁”徒然“斫轮”),可惜儿子们仍难以承继(未能“堂构”)。俺徒然隐居作诗(像王符隐居著书),虚传是什么绝妙好辞。俺以写诗慰籍飘荡的心灵,身患疾病仍不断迁居。惭愧没有经邦治国长策,俺像鸟儿飘飞借栖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蜂虿(chài):蜂和虿(皆有毒刺);喻恶人或敌人。《国语-晋语九》:“蜹蚁蜂虿,皆能害人。”《遣愤》(杜甫):“蜂虿终怀毒,雷霆可振威。”

蛟螭(chī):蛟龙;泛指水族。《入泷州江》(唐-宋之问):“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

唐虞:唐尧与虞舜;尧舜时代。《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采芝操》(汉-四皓):“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楚汉:指楚地汉水之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唐-李白):“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王琦注:“楚,战国时楚王所据之地。汉,汉水之滨。”

喧卑:喧闹低下。《舞鹤赋》(南朝宋-鲍照):“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郁郁:忧伤、沉闷貌。《九章-哀郢》(屈原):“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王逸注:“中心忧满虑闭塞也。”《赠宇文中丞》(唐-王昌龄):“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星辰剑:典“丰城剑”或“星剑”。见《晋书-张华列传》卷36。

云雨池:喻才能无法施展的环境。《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万宇:天下。《七征》(晋-陆机):“万宇云覆,千楹林错。”《元会曲》(齐-谢朓):“天仪穆藻殿,万宇寿皇基。”

军麾:《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朝-沈约):“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刘良注:“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

铜柱:铜柱标。东汉马援所立,以为汉之极界。《广州记》(晋-顾微):“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哀江南赋》(南北朝-庾信):“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韶州》(唐-宋之问):“珠崖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月支:即月氏国。汉西域国名。《史记-匈奴列传》:“东胡强而月氏盛。”《汉书-西域传》:“大月氏国,…本居敦煌、祁连间,至昌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都妫水北为王庭。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此处借指吐蕃。

大意: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萧瑟荒凉,大唐盛世已远;接二连三,楚汉之地倾危。圣朝之中竟然盗贼猖獗,异地之俗更是喧闹卑劣。像心情忧郁的星辰剑,困于云雨苍茫的水池。两京都曾为贼占领也都曾设置幕府,天下到处插满军旗到处烽火不息。南海之滨马援立的铜柱界标已残,皇上避乱陕州躲避西来的“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忆黄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鹊:古人认为鹊鸣为喜兆。《禽经》:“灵鹊兆喜”晋张华注:“鹊噪则喜生。”《西京杂记》卷3:“干噪鹊而行人至。”

稼穑:耕种和收获;指庄稼。《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穡。”《晚次东亭…》(唐-储光羲):“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穑黄。”

土宜:适宜当地。《逸周书-度训》:“土宜天时,百物行治。”《田园观雨兼晴后作》(唐-孟云卿):“贫贱少情欲,借荒种南陂。我非老农圃,安得良土宜。”

白阁:渼陂附近的山峰。《通志》:“紫阁、白阁、黄阁三峰,具在圭(guī)峰东。紫阁,旭日射之,烂然而紫。白阁阴森,积雪不融。黄阁不知所谓。三峰不甚远。”《美陂西南台》(杜甫):“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唐-岑参):“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黄子陂(pí):即皇子陂。《水经注》卷19:“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重过何氏》(唐-杜甫):“云薄翠微寺,天清黄子陂。”《…寄微之》(唐-白居易):“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大意:恨乌鹊不报远方亲友的音书,怪熊罴不时在山间怒吼。种庄稼分散俺作诗兴致,柴扉中学习适宜当地。远望家乡,白阁峰一片迷茫,想起皇子陂那秋天的湖水。哪敢强求写出精采诗句?作此诗抒发离别愁绪。

这首排律22联。首2联点诗旨。诗文创作乃千古之事,对眼前而言,其得失只有自己心知。诗人都是特异之才,名声岂是轻易取得?(写诗可名传千古,但眼前得失谁知?)接着3联概写前唐诗史。屈原的骚体已不见,盛行的是汉朝的五言古诗。前辈文人一个个“飞腾”诗坛,诗海的余波日益辞藻绮丽。后贤常兼学前辈,历代也各有清规。(从诗史看,写诗成名非“浪垂”。诗道在变。既要兼前贤,又要开新规。)“法自”7联介绍作诗得失。俺出身“儒家”,自有作诗法。俺从小学诗竭尽心力。俺欣赏江左作家飘逸。俺崇拜多病的邺中之奇(刘桢)。江左邺中的诗人都优秀,还培育了“麒麟好儿”。俺虽在写诗,但儿子难以承继。俺像王符一样隐居创作,虚传俺的诗文是绝妙好辞。俺写诗只是漂泊的慰籍。俺抱病几次迁移。俺经邦治国没长策,俺在漂泊中栖此一枝。(就俺而言,作诗所失的不仅是幼年心疲,长年“飘荡”,儿子还难以承继。俺的诗也不知能否流传。所得的是得到些“绝妙好辞”,对俺漂泊的生活也是一种慰籍。)“尘沙”6联写自己作诗大背景。尘沙蜂虿、江峡蛟螭、异俗喧卑。(边远地僻。)唐虞已远、楚汉危机、圣朝盗贼。两都曾陷、军麾遍地、南海不安、吐蕃入侵。(战乱时代。)俺就像一把忧郁的“星辰剑”,困于苍茫风雨之池。末4联写自己作诗的主要题材。恨乌鹊不报书信,怪熊罴山间怒号。俺作诗也在种地,也在柴荆之中“学土宜”。俺想念故乡的白阁峰,俺思念秋水中的皇子陂。俺不是为写啥好诗,只是要抒发离别愁绪。(俺想的不是千古流传,俺是“愁来赋别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