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090

嵇康:从此绝矣的何止广陵散

新用户3167a8id新用户3167a8id2023-07-28 10:19:450

夜已深,微弱的几点星光在夜空里孤独地耀眼。

她慢慢卷起帘子,看着屋外如水一般的寂静,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悄然停止。那些逝去的瞬间穿越历史的滚滚红尘,在朦胧的星光里,清晰可见。

再静美的溪水潺潺,也无法抚慰诗人内心的波涛汹涌。

人应该如何活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重演,一次次心碎的破灭,一场场不休止的纷争。

赢得江山又如何,权倾一时又怎般,月亮依旧会将丝绸般的光无私地投射到世间万物上,而最渺小的我们呢,在颠沛流离里饱尝艰难与痛苦,在生活的重锤下渐渐抬不起头。

思至此般,诗人的心里已满是凄苦与悲哀。她拿起纸笔,略一沉思后,一首五言浮于纸面。

《咏史》李清照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1.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山阳县内,大柳树下。

午后的阳光透过叶片间的缝隙倾洒在草地上。

一条水渠绕树而置,渠里的清水静静流淌。它所环绕的,不只有树,还有铸铁用的火炉砧锤等设施,以及树下的两位贤者,嵇康和吕安。不一会儿,一位年轻人从屋里跑了出来,他是向秀,年少时便与嵇康、吕安同游同处,对向秀而言,嵇康便是他的灵魂导师与精神的引路人。

向秀将厚厚一本《庄子》注解交于嵇康与吕安,激动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表达。

嵇康一愣,对于这位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年轻人,嵇康太了解他的才华与执着,可没想到,他竟然真能将《庄子》文思诡谲波澜万千的文字写出了注释解说。

翻阅一看,更是喜出望外,“你是想故意要胜过庄周一筹吗?”说完,将注解递给吕安。

吕安看罢亦是惊叹:“庄周复活了。”

得到两位知己良师的认可,向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在喜悦间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他知道,嵇康颇好庄子。而这份偏爱并不完全是时代之风,是书里那自由,随性,不受拘束的独立人格,与嵇康的内心追求浑然为一体。那是时代与时代的碰撞,智者与智者的共鸣。

“先生,你为什么一定要铸铁呢?”“外人都言这是我的爱好,可真是愚蠢。只有那些养尊处优的文人才会把铸铁这一艰难的劳作想成是爱好。锻铁既可以摆脱朝廷的控制,也可以挣脱与土地的联系,这才是生存上真正的自由。”

向秀想起了之前与嵇康的对话。

自由,这一简单的二字,念出口全然不费力气,可实现它却要饱尝多少的辛酸与苦楚。

一声悠扬的古琴声传来,向秀循声回眸,嵇康已抱琴而弹,全然忘我。这动人的琴音消解了闷热,也通透了烦忧。

弹至兴起,琴音忽断,一排大雁在空中飞过,随风展翅,向远方而去。嵇康凝视着群山尽头的方向,眼眶不禁微微一红。他默默念道: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这是嵇康目送哥哥嵇喜参军而作的诗文,此时再度念起,是思亲人,还是伤自己呢?

念罢,琴音再度响起,一声声如泣如诉……

2.绝交书

如果友谊已无再续的可能,在分别绝断之刻,是一樽酒挥斩多年情分,还是相对无言如同陌路之人,众人皆有各自的选择。

而嵇康选择的是用一封绝交书表达自己的态度。

何以如此?

并非矫情与孤僻,而是坦荡与真实。

时过多年,嵇康依旧会记得写下那封绝交书的夜晚。

自己的朋友山涛升迁,想推荐自己担任他的原职,虽只是朋友间的私下议论,还未落到事实,可这已经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

作为朋友,难道他不明白我的立场吗,我厌恶为官,我不需要荣华富贵,我不想住进冰冷的牢笼里,受尽约束,失去我珍爱的自由与独立的人格,难道他都不知吗?

嵇康如是想着,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畏惧当真相到来的那一刻。如果真有那一天,会是失望,是痛苦,是想抽身远离,绝不沾染半点的毅然决然。

于是他深思再三,用一封封长长的信写下来自己的精神追求与处世原则,用笔下的文字剪断了与山涛的交情纽带。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是嵇康从事的准则,是不甘平庸,是坚守自我,是向世界发出的无声呐喊。

此时的嵇康一定想不到,1年多后,他还将写下第二封绝交书,而这封绝交书所牵扯的事件也将嵇康的生命轨迹引向了末途。

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哥哥吕巽醉酒奸淫,吕安欲告官问罪,可嵇康知道,当下司马家族控制魏国朝政,而吕巽是司马昭最信任的人,一旦告官,对吕安及其妻子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元·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局部(文/嵇康)

嵇康左右调停,来回奔走,可就在事态得以控制时,被吕巽暗地里摆了一道。吕巽抢先一步,以“不孝罪”状告吕安,致使吕安流放辽东。

嵇康试图出庭作证,证明吕安清白,可于事无补。他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蒙受冤屈,而真正该被定罪之人却逍遥自在,在这一刻,嵇康的心碎了。

他作为一介文人,他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世间的大多数皆为身不由己。

嵇康可曾在那时怀疑过自己的信仰,如果他曾为官,或许能在此事中帮到吕安,可那还是自己吗?他所引以为傲的独立人格和不同流合污的傲骨,在挚友受难时,怎么显得如此无力与脆弱。

他在深深的自责中,再度写下了绝交书:

《与吕长悌绝交书》(节选)今都获罪,吾为负之。吾之负都,由足下之负吾也。怅然失图,复何言哉!若此,无心复与足下交矣。

3.嵇康之死

冰冷的牢狱,静到能听见水滴落地的声响,这是绝望的音符。

这面光秃秃的墙壁,嵇康已看了无数次,好几次狱卒问他在墙上看到了什么,他都笑而不言,无字之书最是包罗万象,无言之情最是刻骨铭心。

此时的嵇康再度望向墙壁,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里。

他拿到吕安从辽东寄来的信件的那一刻,他已觉察出蹊跷。信里满是大胆狂妄的激愤之词,是对朝廷的不满,想要重建新秩序的话语。

嵇康知道,自己的挚友哪怕再愤怒,以他的谨慎,在如此的处境下,绝不会写下这样的书信。

这越想越是一场阴谋。

直到自己被抓,看见审问自己的是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时,他一切都明白了。

钟会最是擅长模仿笔迹,定是其仿照吕安的笔迹,写下这封危险重重的信,交付于我。

何以定罪都是假象,“莫须有”才是最后的真相。

看透一切的嵇康,心中反而淡然了许多,没有据理力争,没有自证清白,在如此时代,生死也变得不由自己了。

行刑之日转瞬而至,当嵇康被带出囚牢,前往刑场的路上,他依稀间又看见了多年前,自己和向秀来洛阳的时光。

那日他在锻铁,向秀在拉风箱,从远处前呼后拥,风风火火地到来一群人,车马掀起的滚滚尘土还未尽数散去,钟会便走到了嵇康的面前。尽管钟会慕名而来,但嵇康并不想理会,他自顾自地锻铁,头也没抬一下。丢了面子的钟会转身便走,嵇康突然叫住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一问一答便在两人的心里割下来不小的裂痕。

对嵇康而言,道不同,何必要见,无谓的攀附与亲近,是无聊的做作。

不曾想,当年的私人恩怨,如今成全了钟会对自己的定罪行刑。

可所有事情皆为钟会一人所愿吗,那可太高看他了,钟会不过一颗棋子,这背后是司马家族对背离自己者的清除,司马昭无法接受一个不愿意趋附自己统治的人,还能如此潇洒地活着,如果无法将你引入当朝的大染缸里,那就只能将你毁灭。

到了行刑地,眼见时候稍早,嵇康环顾四周,看见了一把古琴,他借了过来。他怀抱古琴,向天空的尽头望去,这回并没有大雁,只有孤独的太阳尽数释放着光芒。他闭上了眼,一滴泪滴落在琴上。他将满腔的悲鸣倾于指尖,拨动琴弦,一曲《广陵散》,诉说着压抑与悲怆。

一曲弹罢,嵇康叹息一声:“广陵散从此绝矣。”

从此绝的,真的是《广陵散》吗,也许是那些敢于对抗生活的平庸,愿意坚守自己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吧。

4.告别

公元262年的冬天,寒风彻骨,大地苍白。北风卷着的雪花漫天飞舞,徒增萧索凄凉之感。

一辆马车从怀县出发,西行赶赴洛阳,雪地上的车痕歪歪扭扭,马车一路走走停停,向未知延伸而去,显得如此孤单与茫然。

车上坐的正是向秀,在嵇康死去的日子里,他的精神支柱已然崩塌。那些追随智者呼唤,自由生活的日子已如纸片般被撕碎吹散。他要走了,去洛阳,去为官,去接受生活的桎梏,他无法再凭借自己一人去追寻过去坚守的生活价值,那是一个他走不出的迷宫。

雪片飘洒着,那么轻,那么急,永远也落不完似的。

忽然,马车调转方向,向北驶去,渡过黄河,并不是向秀改了主意,而是他决定最后去见见永不能见的老朋友。

在荒凉的城墙根下,他下了马车,静静走在这荒无人烟的空巷,眼前仿佛还能看见当年他与嵇康、吕安纵情奔跑的身影,那时的他们是那样的自在,他们探讨学问,他们弹琴吟诗,周遭外的一切仿佛都与他们无关,没有牢笼的束缚,只有自由与独立。

一路走,一路想,过往皆在眼前,追寻只剩空空的奢望。

行至嵇康故宅之前,人去楼空的房屋,诉说着多少尘封的旧事,如今却在寒风的呼啸里满是悲凉。

嵇康会原谅我的妥协吗,他会理解我的无奈与愤慨吗?

向秀想着想着,泪水已溢满眼眶。

突然间,一声悠扬的笛音从邻屋里传来,向秀一惊,是何人在吹奏,是我的幻觉吗,他仔细地又听了一会,笛声又是如此的真切。

他取来纸笔,将此情此景尽数写下,与嵇康、吕安做了最后一场告别。

《思旧赋》(节选)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写罢,向秀上了马车,继而向洛阳驶去,他没有回头,也不敢再回头。-作者-

采桑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愿不动声色地保持自己,不甘平庸,让生活发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