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995

杜甫五古《雨二首》读记

小河西小河西2023-07-28 08:56:410

杜甫五古《雨二首》读记

(小河西)

雨二首

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殊俗状巢居,层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沉思情延伫。

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诗中“巢居”、“层台”、“倚天石”、“长江白”等词,应为峡中景象。“白露”透露此诗作于秋季。

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澹(dàn):通“淡”。《还涂临渚》(齐-谢朓):“白沙澹无际,青山眇如一。”无姿:《送萧颖士赴东府》(唐-邬载):“青云岂无姿,黄鹄素不群。”

白露:《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大意:雨后的青山平淡无姿,雨中的白露谁能辨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殊俗状巢居,层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沉思情延伫。

巢居:树上筑巢而居。《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皆巢居以避之。”《博物志》(晋-张华):“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唐-元稹):“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自注:“巴人多在山陂架木为居,自号阁拦头也。”(通州即达州。)

层台:高台。《招魂》(宋玉):“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王逸注:“层、累,皆重也。”《水经注》河水五(北魏-郦道元):“东门侧有层台,秀出云表。”

风渚:《赠吴均》(梁-柳恽):“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

延伫(zhù):久立;久留;形容盼望之切。《离骚》(屈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王逸注:“延,长也;佇,立貌。”《停云》(东晋-陶潜):“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君子有所思行》(晋-陆机):“命驾登北山,延伫望城郭。”《情诗》(晋-张华):“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大意:殊异的风俗状似巢居,高台之上俯视风中洲渚。佳客要远行万里之外,伫立高台依依不舍沉思良久。

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

远色:远处的天色。《夏晚》(隋-薛道衡):“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乐游原晴望…》(唐-钱起):“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

惊浪:惊涛骇浪。《海赋》(晋-木华):“惊浪雷奔,骇水迸集。”《遗武陵王》(梁-萧绎):“回首望荆门,惊浪且雷奔。”

蛟螭(chī):蛟龙;亦泛指水族。《蜀都赋》(晋-左思):“或藏蛟螭,或隐碧玉。”刘逵注:“蛟螭,水神也;一曰雌龙也,一曰龙子也。”《入泷州江》(唐-宋之问):“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

复几许:《古诗十九首》(魏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大意:挂帆到远天之外,惊涛骇浪从楚一直到吴。久久阴雨会有水神出现,江上的寇盗还能有几许?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枕席:枕头和席子;指床铺。《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杂诗》(东晋-陶潜):“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萋:草盛貌。有时同“凄”。《说文》:“萋,草盛也。”《古诗十九首》(魏晋):“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万象:一切景象。《从游京口北固应诏》(南朝宋-谢灵运):“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题龙湖》(唐-陈元光):“湖心涵万象,湖口合千春。”

落落:稀疏,冷落。《答吴均》(梁-周兴嗣):“曀曀夕云起,落落晓星沈。”《泊舟贻潘少府》(唐-储光羲):“苍苍水雾起,落落疏星没。”

岫(xiù):山穴;山顶。《说文》:“岫,山穴也。”《尔雅》:“山有穴曰岫。”《忧愤诗》(三国-嵇康):“采薇山阿,散发岩岫。”《七启》(魏-曹植):“出山岫之潜穴,倚峻崖而嬉游。”《归去来兮辞并序》(东晋-陶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浑浑:模糊不清貌。《七发》(汉-枚乘):“沌沌浑浑,状如奔马。”

日道:日行之道,《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大意:空山半夜天气阴沉,首先感到枕席变冷。清晨江风忽然刮起,雨洗草木茂盛而碧绿。稀疏零落的云朵从山洞飘出,模糊的巨石倚天而立。太阳走的是哪个轨道?雨中长江似一条白练。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戈戟。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连樯:桅杆相连(形容船多)。《江赋》(晋-郭璞):“舳舻(zhú-lú)相属,万里连檣。”《舟》(唐-李峤):“征棹三江暮,连樯万里回。”

草镇:村镇名。

辟山:唐渝州壁山县。《元和郡县图志》卷33渝州:“壁山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四面高山,中央平田,周回约二百里。天宝中,诸州逃户多投此营种。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至德二年置县,因山为名。”

云光:云之光影。《淋池歌》(汉-刘弗陵):“云光开曙月低河。”《…七夕临泛昆明池》(唐-任希古):“云光波处动,日影浪中悬。”

鸣橹:摇橹声;借指船行。《襄阳乐》(隋):“上水郎担篙,下水摇双橹。”《东门送郎吏行寄承旨宋侍郎》(宋-王禹偁):“醒来闻鸣橹,呕轧摇斜阳。”

大意:荆州开来很多战船,船上的兵士扛着戈戟。为防备南边草镇惨毒的盗贼,冒着大雨奔赴前线。听说群盗到了渝州的壁山,总戎在调兵戒备强敌。深深的江水中云影空阔,摇橹声中战船各有去所。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夷歌:夷人的歌曲。《蜀都赋》(晋-左思):“陪以白狼,夷歌成章。”《阁夜》(杜甫):“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樵客:砍柴人。《答江琰书》(梁-王僧孺):“田畯野老、渔父樵客。”《早发苦竹馆》(唐-李峤):“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留滞:羁留。《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荆门行》(唐-王建):“壮年留滞尚思家,况复白头在天涯。”

书时:记载时事。《比红儿》(唐-罗虬):“青史书时未是真,可能纤手却强秦。”《次韵张公远》(宋-张耒):“东边日下终无雨,阙上书时合有碑。”

大意:江上渔舟悠悠漂流,山中樵客唱着边地的民歌。俺一个羁旅此地的老头儿,每天记述着发生的时事。

首章12句。前4句写雨景。青山因雨掩而“无姿”,白露因雨湿而难辩。水上浮云飘飘,沙中雨声萧萧。后8句写雨中送客。居处犹如巢居,登台可俯江渚。佳客远行万里之外,俺立于台上沉思良久。(杜甫想啥呢?)去帆渐失在天色之中,惊涛骇浪将伴你一路。天气久阴也该蛟龙跃出,盗寇还能猖狂几许?(佳客从夔州赴东吴,杜甫担忧江中浪涛,更担忧江上寇盗。)

末章20句。前8句写雨景。夜半天阴枕席先冷。黎明风起草木萋碧。云从山涧飘出,山石模糊不清。太阳不知跑哪儿了,雨中长江一条白练。接着8句写时事。江上有很多“荆州船”,船上战士全副武装。南边“草镇”有惨象,战士们冒雨“赴远役”。西边辟山有群盗,长官要调兵“备强敌”。俺看到江水深深云光辽阔。俺知道鸣橹声声各有所去。末4句感叹。江上渔舟悠悠,山上樵歌嘹亮。俺羁留在这空山的茅斋,悠悠地记着所见的时事。(这是俺所要的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