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856

必须是35岁老兵,马其顿方阵真正核心,继业者战争的轻盾兵什么样?

冷兵器研究所冷兵器研究所2023-07-27 19:23:21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蛙猫

字数:4107,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如冷兵器研究所之前那篇《靠几支标枪一面月牙盾,色雷斯轻盾兵为何成古希腊重步兵克星》,轻盾兵在希腊化时代前原指来自色雷斯的轻型散兵,他们得名于手中的月牙型轻盾Pelta,以其迅捷如风神出鬼没的作战方式流行开来,而在希腊化时代,轻盾兵一词则成为了各大国精锐步兵及皇家卫队的番号,从他们在战线上部署的位置来看,他们取代了曾经亚历山大军中持盾兵hypaspists的身份,继续作为全军步兵的刀锋撕裂敌军。

“πελταστάι [peltasts]: those armed with light armour,small shields and pikes”

轻盾兵:装备轻甲、小盾与长矛的士兵(似乎指的是伊菲克拉底改良的轻盾兵)

——Aelian,《Tactics》

2世纪的军事作家Aelian,对轻盾兵的描述是一种以长矛与小盾武装起来的精锐士兵,这似乎暗示着在希腊化时代各大国中以轻盾兵为名的精锐部队就是以此武装的,不过事实上作为王家军队的精华,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以多种方式作战的训练,并且拥有多套不同的武装来适应不同作战形式,接下来会简略介绍希腊化时代马其顿王国的轻盾兵。

作为继业者将领们的故乡,盘踞马其顿本土的安提柯王朝正是马其顿的起源地,尽管在希腊化时代马其顿国力式微,直到腓力五世统治晚期以及珀尔修斯时代才恢复到了腓力二世时代的国力,但是在与罗马人的战斗中,马其顿军队的方阵,给所有与之为敌的罗马将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战开始以后,伊米留斯向着第一线前进,发现马其顿的方阵用长矛抵住罗马人的长盾,使他们没有办法接近敌人用利剑进行近身搏斗,同时他也看到马其顿人从肩上取下挂着的圆盾,非常紧密的靠在一起、采取齐一动作,用长矛向着罗马人的长盾冲击。这时马其顿人的圆盾就像一面亳无空隙的防壁,向前伸出有如林立的武器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令人感到无比的惊愕警惕,好像已经没有可以抗衡的力量。”

——普鲁塔克,《保卢斯传》

其中普鲁塔克称呼马其顿最为精锐的3000步兵为“选锋”(Agema,原意为先锋),这是亚历山大时代中持盾卫队中最精锐的一个团(chiliarchia)的称号,而在安提柯王朝则是作为最精锐的轻盾兵(peltast)的番号。

不过很遗憾普鲁塔克的记载应该是有误的,根据李维和波利比乌斯的记载可以确定,马其顿皇家卫队的步兵中分别有2000人的“选锋”与3000人的“其余轻盾兵”,共5000名步兵,从希腊化时代马其顿的编制来分析,我们可以轻松的判断出轻盾兵共有5个团(chiliarchia,或千人队,理论上有1024名士兵),每个团下辖4个营(Speira,256人的战斗单位,有时候也称为syntagma)。

关于马其顿的各种军事条令与征兵要求,我们有几份重要的资料来源——安菲波利斯法典(The Amphipolis Regulation)、卡山德里亚法典(The Cassandreia Regulation)以及腓力五世的图表(Diagram),Cristina Mestre González总结了以上几份资料来源,总结出了轻盾兵服役年龄最高35岁,选锋的服役年龄则是45岁,对比起他们的老前辈银盾军(Argyraspides)人均60岁的年龄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年轻,这意味着此时马其顿王国对对这些精锐士兵的体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Cristina Mestre González认为当一名轻盾兵服役到35岁时,或许他会被选入选锋中再服役10年。值得一提的是,马其顿人同样对服役有财产要求,尽管没有具体的数字资料,但是毫无疑问轻盾兵与选锋皆选自较为富裕的家庭,他们可以长期脱产并接受严酷的训练。

而关于这些战士是如何作战、使用什么装备,由于CA著名的游戏《罗马2:全面战争》中给了希腊化王国一种名为“皇家轻盾步兵”的剑士步兵,让很多人误以为安提柯王朝的轻盾兵是一种重装散兵,然而事实上根据波利比乌斯等古代作家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他们在会战中是以方阵形式作战的。

不过尼古拉斯塞昆达(Nicholas Sekunda)认为,他们不像普通方阵兵那样装备直径66-74厘米的盾牌与21英尺的长枪,而是装备了真正小尺寸的Pelta轻盾以及一种名为“8肘尺短萨里沙”的长矛(约3.5米,aelian提到过这种武器,但部分学者认为这种武器实际上不存在),不过很多文字证据表明了轻盾兵确实以方阵形式作战并与其他马其顿方阵一起行动,例如狗头山战役:

“on his right wing and ordered the peltasts and that part of the phalanx he had with him to double their depth and close up towards the right. 9 Upon this being done, the enemy being now p139 close upon them, orders were sent out to the men of the phalanx to lower their spears and charge(腓力)让他右翼的轻盾兵与他带来的那些方阵士兵组成双倍纵深的阵型并向右靠拢,这时敌人已经接近他们,(腓力)命令方阵放平长矛并发动冲锋”

——波利比乌斯,《通史》

▲johnny shumate复原的选锋卫队

根据波利比乌斯的记载,我们可以确信这些轻盾兵的战术与装备类似马其顿方阵,否则双倍纵深于他们而言是全然无用的,不过李维的记载与波利比乌斯的出现了冲突,李维记载轻盾兵“放下了长矛”而非“放平长矛”,尽管我们通常采取波利比乌斯的记载,因为他生活的年代更近、他有军事经验并且他是一个希腊人。

但是迈克科尔的《军团与方阵》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在实地考察库诺斯克法莱的战场后,结合自身的体验得出结论,李维的记载是值得考虑的,因为要让数千名携带将近20公斤装备的士兵从沿着斜坡上往下端平长矛发动冲锋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笔者认为腓力亲自带领的方阵兵与轻盾兵事实上是马其顿最精锐的部队(因此他们在会战一开始就集结完毕,而不是和临时招募的士兵一样去觅食),因此他们并不是没有可能完成这样的行动,要知道在狗头山战役将近30年前的塞拉西亚战役,他们的前辈铜盾军曾从伊法斯山的山脚下出发,击败了占据高地地利的斯巴达方阵兵,而在塞拉西亚战役战场的另一端,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也带领最精锐的斯巴达长枪方阵(此战斯巴达主力同样武装成了马其顿方阵)从山上对山下的马其顿方阵发动了冲锋,毫无疑问说明了训练有素的方阵足以克服地形带来的困难。

将视线放在狗头山战役之外,我们会发现多处轻盾兵最早出现在在前文提到的塞拉西亚战役,安提柯三世亲自带领轻盾兵与可能是白盾军的方阵部队(然而除去白盾与铜盾,马其顿再也没有其他普通方阵的番号)直面斯巴达精锐,可惜的是波利比乌斯没有进一步给出轻盾兵接下来的行动,考虑到安提柯王朝的君主除去安提柯二世几乎都没有善终,安提柯三世的这支轻盾兵也许成型于德米特里二世时期,在德米特里死于非命后安提柯三世很快带着先帝留下的军队,四处征战维护马其顿摇摇欲坠的权威。

▲塞拉西亚战役

而在腓力五世时期,关于马其顿轻盾兵的记载开始多了起来,我们也能发现,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中,轻盾兵似乎也可以采取其他武装。例如在腓力五世同盟战争中(Social War), 在一次对付伊利安人的战斗中,后者带着大量逃亡者与财富躲在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而腓力五世则带着一群轻步兵并让他的轻盾兵轻装上阵,从一处隘口行军并奇袭了对方,最后大获全胜,这证明了轻盾兵同样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更换武装。

在腓力五世的儿子珀尔修斯统治时期,轻盾兵依旧除了作为最精锐的方阵之外也经常作为先锋部队,李维记载了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中的Oaeneum攻城战中,当马其顿人在城墙前建起了高高的工事,一座巨大的土坡让士兵可以从城外直接登上城墙时,马其顿部队中一支名为“Nicatores”(征服者)的部队(尼古拉斯塞昆达猜测这就是一支轻盾兵的番号),率先登上城墙并最终攻陷了该城,考虑到在城墙上很难使用萨里莎长枪,这些所谓的征服者也许使用的就是军刀与盾牌的武装。

而在决定马其顿命运的彼得纳战役中,普鲁塔克记载轻盾兵与选锋卫队身穿猩红的“丘尼克”战袍与青铜的胸甲,精良的装备与整肃的军容以及闪耀金光的盾牌给保卢斯及其罗马将士带来了极大的恐惧,起初马其顿人在密集长矛构成的杀戮区域内给罗马人造成了极大杀伤。

然而随着方阵靠近罗马人的营地,崎岖的地形使方阵支离破碎,罗马人将部队及时地投入到了敌军的空隙中,对敌人造成极大伤亡,随着右翼战象与盟军击退了面前的色雷斯人、派奥尼亚人以及希腊雇佣兵后,珀尔修斯带着所有骑兵逃离战场,留下他们的步兵伙伴等死。

在马其顿方指挥失误频出的情况下,选锋作为精锐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人,被普鲁塔克记载了下来

“结果这3000名马其顿的选锋,死守不退奋勇作战,全部被罗马人杀死。”

在螳臂当车的战争中,这些军人用生命捍卫了马其顿人最后的荣光,迎来了轰轰烈烈的退场。

参考文献:

1.迪奥多罗斯:希腊史纲

2.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3.Livy: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ity

4.Polybius:The History

5.Gabriele Esposito:

6.Armies of Ancient Greece Circa 500 to 338 BC

7.Paul McDonnell-Staff:The elite guard infantry of the Antigonid Macedonian army Hypaspists to Peltasts

8.Cristina Mestre González:The Macedonian Infantry from Antigonos Monophthalmos to Perseus

9.Nicholas Sekunda:Macedonian Armies after Alexander 323–168 BC

10.迈克科尔:军团与方阵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蛙猫,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