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24700000850

第850章 波澜渐起

上位者一举一动皆有深意,这话说的虽未全中,亦不远矣。

王羽班师后处理的这些事务,除了马岱来的突然,处理的相对随意之外,其他的举动无不影响深远。

在长乐别过马岱兄妹,王羽率军继续东进,沿途遇到城邑,皆是效法在邺城之时,全军披挂,整军耀武而行。听到捷报在先,又亲眼看到这等威武雄狮,民心士气自然高涨,心中的些许疑虑也就消散了。

按说捷报已经传出,王羽没必要如此劳师动众,虽然近似阅兵的仪式耗费不了什么,但维护秩序,组织民众,也不少折腾,以骠骑军的鼎鼎大名,颇有些多此一举的味道。

但实际上,王羽此举也是有的放矢,在北疆大战期间,一直有流言在暗中涌动。

一开始,流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战的成败上。做为草原霸主,鲜卑在中原,特别是河北之地还是很响亮的,十万鲜卑铁骑,再加上乌桓从旁帮衬,以及幽州本身的力量,单从数字上来说,是远远超过了北征军的。

青州新政中有开民智这一条,但毕竟施行的时间太短,而且流言这种东西,就算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有着相当可观的市场,很难彻底杜绝。

大军北征,本土空虚,敌人势大,外敌环伺,这些因素都足以使得领内人心惶惶,要不是新政中同样有政务公开的措施,说不定真的闹出些乱子什么的。

战事虽有波折,但进程比很多人预想中都要快得多,还没出正月,最新的捷报就传回来了,按说之前那些流言应该不攻自破,自己销声匿迹才对。

结果,流言也是与时俱进,直接换成了另一副腔调。先说骠骑军虽然打了胜仗,可毕竟是以寡敌众,伤亡相当之大,然后又提及中原的局势,若有若无的暗示中原大战在即,骠骑军甚至有可能得不到休整的时间,就再次与优势敌人作战,前景凶险难料云云。

这些内容算是主流,还有一些内容不同,关联却不小的,比如曹操得关中之后,实力如何膨胀,西凉叛军并羌胡的力量何等强大,江东孙策又是何等威武之类。

曹操得关中,接收了董卓半数的嫡系部队,以及段煨麾下的关中卫戎部队,流言中说的却是近乎全部。

西凉军的强大,流言则是直接用了对比的方式来说明,汉末这几十年,关中一直动乱不休,最严重的时候,朝廷已经在讨论放弃三辅的问题了,要知道,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黄巾之乱还没开始呢,可见西凉军有多强。

至于孙策的威武强悍,就更容易说明了,如今江东军在江夏打得风生水起,黄祖眼见着就无地容身,弃守江夏了,这还不厉害?散布流言的人还特意说明,江东军攻打荆州,是从下游向上游进攻,难度非常大。

情报司对此当然有所防范,不过这些散布流言的人很专业,他们采取了分段造谣的模式,情报司的人员即便摸到了线索,也很难直接判断,始作俑者的用意是造谣,还是单纯的人云亦云,拿这些时事当八卦来闲谈。

新政中有开放言论的条目在,虽然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在对付流言方面却成了障碍。

这当然是没办法的事,世上本来也没有什么政策是十全十美,面面俱到的,王羽班师回来,一路耀武而行,一方面是让士兵享受点福利待遇,享受民众的喝彩和欢呼,增强荣誉感,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流言了。

流言中有一条倒是没说错,大战在即,青州面临的局势确实很紧张。实际上,要不是西凉军突然因为未知的原因放缓了进攻的脚步,高干又很识时务,说不定大军已经开入并州,与西凉军大战了。

大军这么走一遭,流言未必会全部消弭,但受众肯定会少很多。

随着新政的不断推行,领内利益受损者的比例也在逐渐降低,毕竟新政是以大众收益做为纲领,受损的只是那些豪门世家,即便是后者,若肯放下架子,低下高傲的头颅好好审视现实情况,也能找到融入新时代的办法。

那些冥顽不灵的终究是少数,也只有这些人,才对唱衰青州的流言这么乐而不疲。

当然,王羽的应对措施不会只有这么一点,情报司如今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做出布置,一面加强内部监察,以求能在流言刚有苗头的时候便及时扑灭,另一面则加紧追查,看看到底是何方神圣在背后捣鬼。

追查暂时还没有结果,不过大致的范围应该可以确定,肯定是某一方诸侯势力,其中曹操的嫌疑自然最大。

“来而不往非礼也,曹操搞了这么多小动作,咱们自然也要有所回报,传信给文和、子仲,经济战应该升升级了!”

王羽在繁阳与貂蝉汇合,说出的第一句话却不是夫妻间久别重逢的温存软语,而是杀气腾腾的一道军令。

“遵命。”貂蝉却不以为意,如同普通幕僚一般,躬身接令。

坦白说,这不是她想象中的夫妻生活,当年在王允府中,她的最高梦想是运气好些,不要被送给王允那样的老头子,也不要被送给不懂怜香惜玉的莽夫,而是送给一位知书达理的士子,就是天降之喜了。

至于一个被当做礼物送给人,连妾室都不如的歌姬,是否能享受到书中说的琴瑟和鸣,夫唱妇随,那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了。命运根本无法把握在自己手里,哪还能考虑得那么长远,考虑得那么长远又有什么用呢?

遇到王羽之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奇异的转折,一步步变成了今天这般她想都没想过的状态。貂蝉很知足,也很珍惜,在遇到王羽之前,她只是王允手中的商品,士大夫们的高级玩物,而现在,她是人,是大汉骠骑将军王羽的家人。

在这样的工作中,貂蝉觉得自己的人生更加的有价值,不再是靠这自己的相貌身段,各色技艺来取悦男人,而是靠着自己的头脑,对文牍地处理,对情报的分析,在这将军府中应得了自己的地位。

这还有什么可不知足的呢?

“这次还要商务司做配合吗?要不要全面封锁?”

从前操琴弄瑟的芊芊素手,现在却是拿起了笔墨,貂蝉要将王羽的命令变成文字,一边书写,一边问道。以他们这对夫妻现在这个地位,家务和政务很难完全区分开,诸葛亮在军中的职责,在家就是貂蝉、蔡琰来履行的,是妻子,也是秘书。

垄断盐市场的工作,在王羽刚招揽到糜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筹谋了,当时是为了牟利。但后来王羽打败了袁绍,取得了大半个冀州,有了足够的资源推行新政,盐政之事倒成了细枝末节,一时顾不上了。

盐铁之利,即便到了后世,依然是经济领域的大头,属于暴利商品,王羽没操持过家务,自然对钢铁铸造冶炼更关注些,但糜家虽然有很多业务,但起家的根本,却在这盐上面。

后世有两淮盐,天下行的说法,说的就是两淮地区盐务的利润之丰,糜竺的老家东海朐县,正是后来两淮盐商的重要据点之一。

以此起家,糜竺对这项任务可是看重得很,尽管王羽将这件事抛之脑后,又扔了很多事务过来,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糜竺却一直没忘了整合盐政的事,并一直在推进之中。

王羽在徐州指东打西,威风八面的时候,糜竺的商务司人员就跟在后面圈地。糜家因盐而兴,家中精于此道者颇多,不光他是行家,连糜芳对此也有很深的研究。由后者带队,将沿海地带最适合建造盐场的地方扫了个遍。

冀州方面,公孙瓒对面子看得重,对商贾之事完全就不在意,糜竺随便一交涉,就达成了协议。就在王羽挥军北征,在幽州、塞外连场大战之时,糜竺已经不声不响的完成了盐政的布局。

人只要几天不吃盐,就会浑身无力,时间再长,各种疾病也会缠身,是相当重要的物资。垄断了大江以北的所有盐场,商业司盈利的能力自然有大幅增长。

这么大的动静,别说留守高唐的国渊等人了,连专注于军务的贾诩,和在外奔波的田丰都吓了一跳,将目光转了回来,传信糜竺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等糜竺一解释,众人这才恍然,纷纷惊呼主公高瞻远瞩,竟然早就有了这般深远布局,同时也对糜竺润物无声的手段赞叹不已。

众人都是饱学之士,桓宽的盐铁论当然是读过的,当然不会不知道盐铁这两种物资的重要性。不过王羽的提前布置实在太早,而糜竺在整合盐务的过程中,又几乎没动用过幕府的力量,闷声不响的就成了事,让人不得不惊讶万分。

国渊等人对此相当满意,青州这几年南征北讨的就没消停过,威风是很难威风,但个中辛苦,却只有他们这些管家才知道。有道是:大军一动,黄金万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骠骑军的赫赫威名,对财政造成的压力也是同样巨大的。

王羽练兵练的勤,骠骑军的军饷供应都是相当丰厚的,再加上各种精良装备,别看大军的绝对数量并不如何惊人,战兵一共只有六、七万,但耗费却比二十万,乃至三、五十万大军还恐怖。

普通的军队中,会有普及铁甲的倾向吗?更别提具装铁骑装备的全身板甲和马铠了。跟这两个大头一比,什么强弩啊,弩车啊,海船,兵器以及纸甲什么的,根本连提都不用提了。

兵甲犀利是胜利的保障,国渊等人都是识大体的,自然不会胡乱抱怨,但财政的压力大也是切切实实的,大家必须得努力开辟财源才行。

盐铁之利素来最丰厚,青州铁的供应基本都被军队和屯田消耗掉了,补贴还补贴不过来呢,哪里谈得上进项?可盐却全然不同,此物成本极低,只是开始建盐场有所消耗,后面也就是搭点人工了,卖出去的时候却是暴利。

而贾诩、田丰的眼光不止如此,他们敏锐的意识到,这盐还可以拿来做很多文章,比如限运,再如涨价。

盐并非只有沿海地区才能生产,只是沿海地区的盐更便宜,也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罢了。在任何时代或地域,这种生活必需品涨价,都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为这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成本。

贾诩、田丰都不是普通的书生,对管仲当年的兴齐三策也是耳熟能详,当然知道经济战应该怎么进行,王羽、糜竺已经把局布好了,不加以利用不是浪费了吗?两人不约而同的上书王羽,请他下令,以盐为武器,对曹操的领地进行经济制裁,主要就是提高盐的出境价格。

王羽对经济战自然不陌生,当即大手一挥,让贾诩放手施为。这种战争模式,首先会受苦的当然是百姓,但贾诩可不是普通人,一度被称为毒士的他,全然没有这种顾忌,命令流水般发出,对洛阳等曹操辖地的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曹操当时还真没顾得上找青州的麻烦,或者防备青州进犯,而是全力推动长安攻略,并合纵连横的与孙策、袁术一起攻略荆州,冷不防被贾诩这一招窝心脚直接踹在心口上,当时就两眼发黑了。

曹操治政的本事不差,虽然没有青州的动作大,但在洛阳、颍川、陈留等地,他也都在屯田,算是青州之外最安定的地方,社会秩序甚至还胜过了江东一筹。

孙策打仗厉害,治政能力却很普通,再加上江东这几年也是战事不断。他前面率领大军攻略荆州,打得黄祖屁滚尿流,威风八面,可身后刘繇、许贡、严白虎的余党兴风作浪不说,各地还有山越时不时的跑出来袭扰,相当混乱。

结果青州的经济战一拉开战幕,曹操辖下各地顿时不安生了。这和后世的国家严格控制粮食价格一样,猪肉的价格可以涨,大不了大家都吃素,但粮食的价格要是和猪肉的价格同比例上涨,那肯定是要出乱子的。

盐,和粮食的重要性是很近似的。

曹操的屯田户不是青州那种独立的,而是和农奴差不多,依附于军队的存在,他们生产出的粮食要全部上交,换取的是生活的基本供应。

盐一涨价,曹军的采买量自然下降,很多负责采买的人都是靠职位捞取的油水活的滋润呢,盐价突然涨了两三倍,他们要是再足量购买,还不得倾家荡产啊?

实际上,很多负责采购的官吏在发现盐价暴涨之后,都是停止了采买,到处去打听涨价的原因,并试图寻找新的供应渠道。至于屯田农庄的供应,反正只是些农奴而已,先凑合着呗,以前多少还有些存货,省着点用还能坚持些时日。

其他供应渠道,当然是找不到的,不然咋叫垄断呢?

渠道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江东也是沿海地带,虽没有大规模的盐场,但海边靠煮盐为生的人却很多,只是价格稍高而已。不过江东的盐行销于外,靠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孙策和黄祖在长江上打得热火朝天,水道近乎断绝,连荆州都在买青州的盐吃,何况曹操?

就算江东的盐能运到荆州,在三家分荆的策略逐渐浮出水面之时,察觉到曹操不怀好意的刘表也不会痛痛快快的让江东盐过境。

这一耽误,就是一个多月,原来的存货迅速消耗殆尽,曹操忙于军务,采购官员又没及时上报,等到曹操终于察觉的时候,农庄已经开始出现动乱的苗头了。

曹操当时的心情,王羽不得而知,但吓出一身冷汗,心肝乱颤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在乱世之中,屯田的农庄就是大军粮饷的保障,一旦出现变故,曹操就算收拢到再多的兵马,也逃不过全盘崩溃的命运。

也就是曹操决断的快,直接把那些欺上瞒下的采购官员抓起来,宣布罪状,当众典刑,这才安抚住了没有盐吃的屯田户。

杀盐官只能延缓危机,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等到曹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他一直觉得不擅长搞阴谋的王羽出手了,这一出手就直接命中了他的要害。

他恨得如何牙痒痒,切齿怒骂什么的,王羽同样不得而知,但花费近三倍的价格买盐,即便没办法让曹操伤筋动骨,也算是给他大大放了一次血了。

这场经济战,甚至迫使曹操改变了战略部署。

本来曹操的布置是全力西进,在夏侯渊惨败于三户亭之后,他改变部署,在西线虚张声势,主力陈兵南阳,时刻准备着,配合孙策的攻势,南下攻取襄阳。结果因为盐价危机,他不得不从南阳抽调兵力,北上河东去攻打运城。

运城就是当年王羽带着白波军攻打卫家坞堡的那块地方,卫家坞堡后面紧挨着一片盐水湖,是司隶州,乃至中原最大的产盐地。

曹操同时图谋关中和荆州,还要在陈留一带陈兵防备吕布,兵力已经相当局促了,河东这地方打不打其实无所谓,反正搞定董卓之后,这里基本上就是传檄而定的。

但被青州这边的经济战逼得没办法,曹操只能暂缓南下,对荆州改为了以暗中拉拢为主的策略。

没办法,董卓的兵力也大幅回收了,不过在河东依然留有胡轸的一支兵马,守的也正是盐池这一块——盐就是钱,董胖子也不笨。胡轸肯定是死守不出的,曹操想去争夺,就只能硬碰硬,三路分兵,处处开战还有个好?他只能暂时放弃攻打襄阳。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王羽对曹操是做了有效牵制的,只不过在整个过程中,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参与者都觉得自己的参与程度有限,不肯居功。

王羽只是随便提了一嘴,后来就没过问过;糜竺认为自己是遵令行事,干得又是本行,小有成果,也是主公的识人之明,用人得当的结果;贾诩同样认为自己只是顺水推舟,顶多就是提醒了主公一声罢了,这要再居功,那也太过分了些。

结果这功劳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谁也不肯当众提出。曹操也就是没有这么高级的密探,可以刺探到王羽等青州高层的态度,不然他肯定一口老血喷出老远,大呼既生羽,何生操。

把老子折腾的焦头烂额,结果还不是你们认真来搞我,只是一不小心就把老子给暗算了?当真是不把豆包当干粮哇!

得了盐池,甚至得了关中,都无助于缓解洛阳的盐荒,盐池毕竟只是个咸水湖,而不是海,出产有限,在黄巾之乱前,连供应河东全境都有些勉强,更别说供应整个司隶州了。

何况,现在又有几十万西凉军加了进来,盐荒只会扩大,而非相反。

在王羽想来,除非曹操找到了新的盐供应,否则在全面开战之前,他应该不会再和自己玩什么小动作才对,他就不怕自己再涨价,甚至像貂蝉提议的那样,全面封锁吗?

这么一想,放出流言的倒未必是曹****。青州内部稳定得很,流言的伤害有限,曹孟德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搞这种得不偿失的计谋呢?

“全面封锁就不必了。”

沉吟片刻,王羽摆摆手:“以现有的条件,完全杜绝盐出境太难,利润高到一定程度,有的是人会铤而走险。别的不说,广陵一带咱们就没办法全部控制,通过淮南军的领地,江东、广陵的盐还是可以运到颍川的,中途辗转耗费不小,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会有人趋之若鹜。与其全面封锁,还不如估算一下,看看涨价余地有多大。”

“知道了。”貂蝉这一问只为确认,听了解释,并没有太多想法,应了一声,继续奋笔疾书起来。但若是糜竺在这里,肯定会击节赞叹,大生知己之感。

全面封锁那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涨价则是青州得利,曹操不断失血,这里面的门道必须得搞清楚才行。

“如果不是曹操,又会是谁?”王羽同样没有自得的心思,他低下头,视线在桌案上的舆图上逡巡着,如果放出流言的不是曹操,那就有点麻烦了。明面上的敌人不可怕,有人暗中窥伺在旁才是最危险的。

他的视线游移不定,直到看到了某一处时,终于停下,眉头渐渐皱紧起来。

“难道是他?”

同类推荐
  • 中国通史:第三卷

    中国通史:第三卷

    本书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民俗等领域,书中将中国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民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卷来讲述。
  • 司马懿

    司马懿

    著者彭钦立告知读者,这本书并非一般普通消遣类读物,它既是一本描写中国古人司马懿的励志经典,也是一本成功宝典、谋略秘籍;对求知立志、为人处世、求职创业、加官晋职,实现人生价值与梦想极有参考价值。本书的书写手法,适合电视连续剧的拍摄,以此书为范本,可省去编导很多精力。本书描述了三国时期旷世奇才、济世栋梁司马懿,一生受到枭雄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大将军曹爽等人,猜忌、压制、排挤,多次受到生命威胁,得不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司马懿在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如何体悟人生、对待人生?如何巧于应对、施展才华、谋取立身之地?如何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巧妙利用矛盾、维持矛盾、化解矛盾?如何悄然崛起、奋起还击、走向曹魏权力中心?如何教育子孙,最终走向成功的呢?本书的主人公司马懿以惊人之忍耐力、顽强之意志、高超之智慧、超群之谋略、卓越之才华,巧妙地利用并维持了诸葛亮、曹魏、自身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自己渐渐从尴尬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一步步走向曹魏权力中心,掌握了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既是三国后期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也是西晋的重要奠基人。
  • 大明妖人

    大明妖人

    明朝底层小人物的奋斗史,一个无赖少年的成长经历。
  • 大皇帝

    大皇帝

    我是福朝的皇帝,我会招募张良、诸葛亮、魏征、狄仁杰、包拯、张居正等一班文官。我也会招募项羽、关羽、李元霸、宇文成都、薛仁贵、尉迟恭等一班武将。中华五千年的文人墨客还有武士大侠都将被我召募,为我所用!组建了梁山特殊部队,只靠一百零八个人就战胜拿破仑!“小东子,我是小桂子啊!”等等……似乎有点儿乱,为什么会他妈会有韦小宝乱入啊!还有李元芳?!还有谁……各代的书法家、画家、医家都汇聚在我的朝堂。一个混乱的时空,由我做主!我下达圣旨,治理一方领土,也让武将带兵讨伐,高丽、倭国、大不列颠、美利坚,最终都将成为我大福王朝的!我就是举世无双的大皇帝!(友情提示:未满十八岁请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阅读)
  • 奉乾史

    奉乾史

    夫权者,博天地之局弈,持草芥之生死。为兵,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周生权心。为心,情或德之,故有道者不刃而平天下。为帝为皇,智泽众生意,武乱众生弃。若平心,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若平德,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人生一世,幸遇恩人,上乘阴功,下积余善。世人都知欲承阴功,便要对世间心怀大善,扶困救穷,可又有几人做得。欲之所求,行之所动。功功德德,终究要自己抉择,春即所种,秋有所得。浮华褪去,待夕下回首,老来笑谈,这一辈子,老子没白活!
热门推荐
  • 狂追弃妃:这个皇妃很难缠

    狂追弃妃:这个皇妃很难缠

    千年穿越她本以为他是良人,却不料为他的言儿,步步相逼,心灰意冷之下,逃离出府,却为何,这男人又追了来?一切都是误会?去他的误会!她爱他时,他冷情,她走时,他不理,她放弃了,他来跟她说是误会?靠在爱她的人怀中,笑,我,不吃回头草!
  • 水死

    水死

    《水死》的主人公以大江亡故的父亲为原型,切实反映出二战前后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让我们得以发现潜隐在诸多日本人精神底层的负面精神遗产——绝对天皇制社会伦理。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以“穴居人”为象征的民主主义之时代精神。《水死》的叙述者“我”是在大江作品中一再出现的作家长江古义人,描述了“我”的父亲在太平洋战争末期与青年军官们建立起特殊关系,为了挽救日本即将战败的残局,密谋仿效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的杀王表述,组建特攻队驾驶飞机轰炸“帝都中心”以“杀王”……著者大江健三郎(1936—)是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贺少,请你别伤害

    贺少,请你别伤害

    (作者提示:第一章不太懂的亲,千万不要弃文,可以跳过先看第三章~~)她是霍家三小姐,“母亲小三上位”就像阴影笼罩了她的一生。他是贺家少爷,曾承诺一生只爱南心一人,可她的离世似乎注定了他的孤独一生。直到霍南星像个精灵一般闯进他的生活,他宠她护她,唯独不给她爱。一切真相浮现,南星的心彻底乱了套。别人都说,贺少真宠霍三小,可他却差点把她掐死在墓前。别人还说,贺少把霍三小当做了替身,可在她肾排斥时,贺少不吃不喝不睡的陪着。有人认为,贺少最恨的就是霍三小,因为他曾把她留在孤岛三天三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霍南星离开后,他有多么颓废。丫头,你要相信你不是任何人的替身,你只是我一人的星星。——贺北辰
  • 凯源玺不简单的恋爱

    凯源玺不简单的恋爱

    本文是三段恋情终难成,他们之前经常有误会,各自又放不下面子,误会越来越深
  • 妖孽总裁的甜心

    妖孽总裁的甜心

    季悠然和黎煜城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就像两条永不交集的平行线,各自有着既定的生活轨迹。一个想收菜,可是万菜丛中却没有合适的口味;一个不用收菜,一筐筐菜却源源不断,结果就是消化不良外加厌食。当两条平行线因为外力发生碰撞时,两人开始了剪不断、理更乱的情路……
  • 鲜妻不可欺:老公求扑倒

    鲜妻不可欺:老公求扑倒

    藜小冉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扑倒萧末沉,扑倒萧末沉,扑倒萧末沉。以前呢,藜小冉的情敌是一个又一个身姿妖娆的女人,那时候藜小冉就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了,一个人扇一巴掌,呃呃呃,千千万万个女人等于千千万万个巴掌啊啊啊!手疼。某天,某男抱着某女逛街。“萧末沉,我打得手疼。”“老婆乖,老公给你吹吹你就不疼了。”旁边传来了几道炙热的视线。某只:你说一个男人喜欢上另外一个男人正常么?某只:不知道哎,可是我好想让那个男人把我压在身下压在身下压在身下……“萧末沉,那些男人为什么也要看你?”“你家老公帅。”……从此以后她的情敌就从千千万万个女人变成了千千万万个女人加上了千千万万个男人……
  • 在角落里仰望阳光

    在角落里仰望阳光

    一个16岁的孩子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她怀着受伤的心,奔赴青春。她从不知道,有着爱她的人,一直在角落里,仰望着她,正如她卑微地仰望着希冀的阳光。他会告诉她,幸福会来,我们相遇过,并且会一直一起走下去。读者讨论群,欢迎加入329387376
  • 我和妹子那些事

    我和妹子那些事

    三年前妹妹被混子欺负,懦弱的我却无动于衷……现在,我只想好好照顾她。
  • 苏情

    苏情

    大学生苏情,在下雨天来到了一个民国时期的书店,一撮魂香让她的生活偏离了轨道。前世今生的梦境随着她与店老板的相遇而不断展开,然而喝了孟婆汤的她,遗失了对于那个人的感情,爱或不爱让苏情的生活更加迷茫。幕后黑手的介入更让苏情的生活一团糟糕,往复不过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紫色恋爱

    紫色恋爱

    3岁的小雪儿长大后和哥哥一起离开了那个令人讨厌的父母隐姓埋名的生活。在上学的时候认识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