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06500000015

第15章 军需官

居然真的弄到大炮了!

谢东流、赵大彪目瞪口呆,简直不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

副都督还真的把大炮给弄来了,这还得了?这还是人做的事吗?谢东流和赵大彪不断的揉着自己的眼睛,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无法确信他们看到的。

好吧,是大炮,真的是大炮!

而且还是法国克鲁苏七生半陆路管退快炮,更加让他们心动不已的是,居然还配备着大量的炮弹!

魏得胜和孟有贤虽然心狠手辣,但在做生意上还是很有天分的。他们知道杨森一出手就是三万两银子,肯定不是他自己能承受的,后面一定还有大主顾在。买大炮送炮弹,完全可以讨好那个大主顾,将来还有得生意做。而且那些炮弹放在那他们也没有什么用,不如干脆做个顺水人情算了。

韩雷看着两门大炮也是得意洋洋:“怎么样啊,本副都督言出必行,数给你们弄到炮就弄到炮吧?”

“是,副都督的本事我们大家都钦佩得很。”谢东流和孟有贤半是恭维半是认真地道。

这话倒是发自内心的,能在双方交战的时候从敌人的手里弄到大炮那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韩雷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他娘的,这可就是自己未来的炮兵部队班底那!

将来有了正式的炮队,自己还他娘的用得着怕谁吗?

忙碌了一个晚上,天色早已大亮,那些同志军的,纷纷唧唧喳喳,昨晚江对过响了一晚上的枪声,怎么难道清军之中内讧了吗?

很快他们的猜测便得到了证实,清军居然整整一天都没有发起攻击。

他们可怎么也都不会想到,这全是副都督在后面导演的一出好戏......

但平静却终究不会长久的,又过了一天时间,清军重新发起攻击。那些清军的顶头上司听说了炮队造反,也不管真假,反而对魏得胜和孟有贤的“果决行动”大加赞赏,并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增派了新的炮队。

看着那些重新运到的火炮,魏得胜和孟有贤不禁又动开了心思,你说这如果能把这些炮全部卖给江对岸的那些革命党,这得赚多少银子啊?

只不过目前这心思也只能想想而已,难不成刚刚有人造反,新来的炮队又跟着造反不成?

这事那总得慢慢的做。

什么事情怕就怕有内鬼,一旦有了内鬼,原本该打赢的仗都得打输了。

新到的炮队队官倒是卖力得很,不断的将炮弹砸到对过革命军的阵地上,而在宝资山炮台,得到了韩雷秘密吩咐的谢东流和赵大彪,开始将炮口抬,高毫无目的的每过一段时候放上一炮。

本来听到对过还击,魏得胜和孟有贤还是有些担心的,但听了几炮后,发现炮弹全都没有命中自己这里,也便渐渐放下心来,那杨森和他背后的老板还是很守信用的。

听起来双方每天打得都很热闹,但其实谁都留了一手,谁都没有真打。

不过韩雷倒高兴不起来,知道巡防营的所谓进攻无非就是摆摆样子罢了,真正的战斗很快就会到来。

“报告,大都督派人前来求见!”

正当韩雷和部下们商量着将来防御问题的时候,一声报告打断了他们的谈话。韩雷皱了一下眉头:“让他进来。”

一会一个三十来岁的人走了进来:“报告副都督,我是大都督的军需官杨甫成!”

杨甫成,怎么听起来那么耳熟?可韩雷想了一会,实在没有想到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啊,杨军需官,大都督派你来有什么事吗?”

“是的,我军在前线激战甚酣,急需武器子弹补充,大都督让我来找副都督,立刻从天宫庙兵工厂调集一批武器弹药给我们使用。”

韩雷现在最怕有人和他说起天宫庙兵工厂,一听之下便皱起了眉头。

似乎发现了韩雷的不快,杨甫成居然不为人知的朝韩雷眨了下眼睛。

这个细小的动作立刻引起了韩雷的注意,他朝部下们说了声:“你们继续研究战斗部署!”接着又对杨甫成说道:“你跟我出来。”

一走到外面,杨甫成立刻压低了声音说道:“副都督,其实我们的弹药还够用,不过提前支取武器弹药这个主意是侯方林出的。”

“哦?”

韩雷顿时大为好奇。一是好奇侯方林要出这个主意做什么,二来是奇怪自己和杨甫成根本就不认得,他告诉自己这个秘密做什么?

杨甫成的表情愈发神秘:“副都督,侯方林说什么天宫庙兵工厂总掌握在外人的手里不太好,得想办法收回来,所以就想了个不断问副都督要武器弹药的办法。这一次副都督给了,那么再接着要,副都督总有拿不出来的时候,到了那时就可以找借口直接接管兵工厂了!”

他娘的侯方林,居然把脑子动到老子这里来了!韩雷顿时大怒,勉强忍着怒气问道:“难道大都督也答应了吗?”

“大都督本来是不答应了,说这样伤了自家弟兄的和气,但经不住侯方林的再三劝说,大都督的耳朵根子也就渐渐软了。”

韩雷冷笑一声,原来是这么一个状况。自己原来对侯宝斋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但却也没有想到他居然听信了小人谗言。

朝杨甫成看了看:“你是大都督的军需官,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事啊?”

杨甫成眼中的嫉恨一闪而过:“我也不想瞒副都督什么事,以前我和侯方林一起看上了个堂姐,本来那个堂姐是要跟我的,但侯方林却依仗着他叔叔的权势,硬着将堂姐抢到了自己身边。我到大都督那里去告状,结果大都督还偏向他的侄子。我听说副都督大仁大义,不忍副都督受伤害,所以预先便来通知。”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想要背叛侯宝斋来投靠自己,都他娘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娘的,为了个堂姐就能出卖自己的弟兄了?

韩雷心中大是恼怒,侯宝斋既然听信了侄子的话,绝对不肯善罢甘休的,但现在自己却还没有到和侯宝斋翻脸的时候那!

忽然眼前一亮,他想起来这个杨甫成是谁了!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朕即国家

    重生之朕即国家

    党争、外患、鼠疫、暴政、内乱、小冰河,这都是大明亡国征兆;科技、农业、军事、航海、文化,这又是大明兴旺的基石。虽有晋商卖国、邪教作乱、饥民造反、建奴窥宝、红毛船炮,但大明还有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的不变国策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铮铮风骨。是先破后立,还是奋发图强?请收藏订阅,我还你一个不一样的大明帝国?这,不是历史……
  • 梦回开元

    梦回开元

    作者新书《天方》,书号1170391,欢迎过去玩,地址是1170391.qidian.com
  • 调教武安

    调教武安

    商海浮沉十余载的巨头回到古代,看破世间喧嚣的他是否会重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武安二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北疆饿狼窥伺,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权谋野望,平淡悠闲,尽在调教武安。
  • 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汉武帝的大一统、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汉与匈奴的战和、经济与社会生活、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大发展等。
  •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名流趣话

    人类有记录的历史大多是由名流的事迹形成的,因为史学家们所记载和人们流传下来的也多是名流的事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中名流辈出,群星璀璨,他们影响了各自的时代,加速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的生平事迹或传说被人们品评或学习,并流传至后世,他们所做的事迹及展现出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敬仰和怀念。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能汲取到做人处世、做事用人、社会交往、创业经营等各方面的营养。
热门推荐
  • 光明与黑暗的讴歌

    光明与黑暗的讴歌

    光明与黑暗,自古以来互不相和。人们将它们理解为,正义与邪恶的化身。但事实,是这样吗?光明,就是极致的正义;邪恶,永远都是黑暗的代名词,这么做,对吗?
  • 目倦集(格致文库)

    目倦集(格致文库)

    应北岳文艺出版社之约,编成此集。各类短文,体式不一。这种编法,在五四以后,好像多有,而近年则渐少,内容上要有一个中心才能为读者青睐。真是“曾近正宗,今非主流”矣。
  • 奈何情太深

    奈何情太深

    小说原名《奈何情深》,但是因为重名,所以在这里暂时改为《奈何情太深》
  • 拈花一笑的灵感

    拈花一笑的灵感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妖脉修仙

    妖脉修仙

    一个身具上古妖脉的少年,在家族被灭之后,彻底的激发了血脉。混乱的修者世界,修妖者,修仙者,修魔者。在亿万修者之中他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巅峰大道?什么?你说我变态?我不变态谁变态啊?天生我才必变态?什么?你说我不是人?老子本来就不是人,当然,我也不是妖!我是半人半妖的存在!你说我是人妖?恩,也可以这样理解!---------------------------(新人新书,求支持。QQ群:23296662)
  • 荒冥

    荒冥

    皇万载,道无常。天地如局,上苍遮盖因果,谁也不清楚谁才是最后的博弈者。这个故事很简单,它讲述的是一个少年的漫漫修行路。这个故事很复杂,少年闻道,一曲恩怨情长,一颂沉沦哀歌。且看余笙笔下的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去揭开那被掩盖的苍穹,究竟是怎样一番模样。一日三章,8.13.22,不出意外不变化。
  • 未来陌生人

    未来陌生人

    (此文略带泪点,属于回忆式,不喜勿进)我和你的相遇也许是错误,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你在我深入我的心里,是我一场最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我此生最痛苦的回忆。你是电光石火刹那的洁白,存活在我的记忆里。你就像是我记忆深处躲起来的人,想去找寻缺怎么也找不到,是你藏的太好还是我太笨?我只想陪在你的身边,陪你再一次颠沛流离,可是你早已远去……
  • 不做宠妾

    不做宠妾

    他,是身份高贵,冷酷风流的王爷,他有上千名姬妾,流连花丛,却没有心。而她,只是她几千姬妾其中的一名,他与她,云泥之别可他却宠她爱她,视她为宝。她说,她不做宠妾,她要自由。他愤怒,他说他不许,偷了心便离开,天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
  • 爱临间

    爱临间

    她是仙界的冰仙,因遭人陷害,被贬下凡间,将受“世间痛”之苦。偶遇凡间的他,经过重重困难,最后两人幸福一起。但结局真的是这样吗?...........
  • 迟暮忆春秋

    迟暮忆春秋

    一名港口从业者的四十四年人曰:人老易怀旧,我亦不免俗。迟暮忆春秋,方知甘与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