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天色已黑,胡卢河两岸都燃起了好几堆高高的篝火,把这段河道照的犹如白昼。士卒们都拖着疲惫的身体,打扫着激战过后的战场。
就在刚刚短兵相接开始,到晋王援兵抵达的短短一个时辰里,成德军的士卒就死伤千余人。而高翰谟带的那支五千人的契丹骑兵逃走的只有数百人,光是在战场上的尸体就有三千多具,还有被河水冲走的就无法计算了。
高翰谟在高怀德领兵出现的那一霎那,挥刀逼退了冯磊和呼延赞,在几个亲兵的掩护下,纵身跳入河中,最后也不知所踪。
士卒们自己袍泽的尸体一具具收敛起来,其中很多尸体已经残缺不全,更有很多连死了之后,都是跟敌兵扭打在一起的状态。看的晋王柴荣和高怀德也是心里一阵唏嘘。
柴荣在河畔负手而立,脸上喜悦之色溢于言表,他身后是高怀德和从邺城带过来的龙捷都指挥使刘诚诲,还有古寿。
柴荣笑着朝古寿说道:“小古子,我有一点小小的疑问,为什么你见了我一点也不吃惊呢?”
古寿神色如常的道:“晋王殿下,自从皇上平复兖州,御驾绕行淄州之后,小子就猜到是您了。”
“哈哈,好,难得你有心,更难得的是你够聪明,我最喜欢跟聪明人说话。这一战你很好,真的很不错,这说明当年我没看错人!”
一旁的高怀德和刘诚诲对晋王这番话听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也不敢明问,只能把疑惑压在心里。高怀德倒是对古寿颇为佩服,小小年纪就能带兵对阵契丹精骑,而且还是以少胜多,近乎全歼敌军。这样的战绩近十年来,在中原军队里也算得上不可多得的大胜。而刘诚诲却在想,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怎么攀上的晋王这棵大树?
古寿不敢居功,连忙道:“晋王殿下,如此大胜可不是小子一人之功。北有呼延琮大人替我们拖住契丹人的接应部队,冀州有杜延熙大人的居中调度。别的不说,若不是冯磊的运气好,我们也不可能找得到敌军这处渡河地点。若不是所有将士上下一心,全军用命,我们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
柴荣点头道:“嗯,这我都知道。本来我命令冀州马军阻挡敌军的时候,对你们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可谁曾想,你小子做的比我想象的要好上千万倍。赵匡胤从兖州回来的时候,跟我提及你,说你是难得的天才,现在我才真正相信了哩!”
高怀德和刘诚诲也连忙点头,都称柴荣眼光高明。柴荣接着道:“小古子,你做事不居功,谦逊受教,这点是很好,不过一定要记得过犹不及啊。仗打胜了,都是谁有功劳,这是朝廷和皇上该去考虑的事。你要记住,上位者要的是一个勇冠三军,谋略有方的无敌统帅做榜样,而不是一个会收买人心的藩镇大将。为将者,不仅仅是要会带兵打仗,还要学会朝堂之上的规矩。”
古寿一脸惶恐的跪倒在地,急道:“晋王明鉴,是小子不知进退,不过小子绝没有不臣之心。”
柴荣哈哈一笑,把古寿扶起来道:“你小子的心思我还能不知道?我只是提醒你一下罢了。等我回去后,所有有功之臣俱有封赏。如此大胜,父皇一定十分高兴,偏偏契丹人还不敢张扬,我倒要看看,以后辽国使者还敢不敢在我朝堂之上趾高气扬!”
这时,士卒们已经打扫完战场,收拾好装备战马。敌兵的尸体统一葬在河边的一个大坑里,自己人的士卒都在河边整齐摆放好,等一起运回城里,好让他们家人认领。
数千名士卒在晋王的带领下,朝冀州城浩浩汤汤的行去。杜延熙早就接到斥候传来的消息,提前守在城外,等着晋王的驾临。
看着巍峨耸立的冀州城墙,古寿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心头没来由生出一丝阴霾。可能是连日征战,一直没有好好休息吧。古寿晃了晃脑袋,努力露出一脸打了胜仗后的喜悦。
柴荣带着士卒停在了城下,杜延熙赶忙迎上来,到头便拜却被柴荣一把扶住。
“杜大人,此次大胜全赖你居中调度,你可是居功至伟啊,这些繁文缛节就免了吧。”
杜延熙抬起头,却没有得知大胜后的兴奋,反倒是一脸悲色,哽咽的说道:“晋王殿下,下官无能,就在今天下午,马军都指挥使呼延琮呼延大人带队被契丹人围困于石梁山。呼延大人为了掩护士卒转移,仅带亲兵抵挡契丹大军。下官带援兵赶到时,呼延大人他,他已经殉国了!”
“什么!”
“爹!”“二叔!”
当听到杜延熙说呼延琮殉国的时候,古寿浑身一震,接着就感觉自己的身体轻飘飘,软绵绵的,无尽的悲痛向他袭来。他恍惚中,只看到冯磊和呼延赞朝杜延熙冲去,然后眼神迷离,身体一软就从马上掉了下来,人事不知。
古寿迷迷糊糊的感觉到一股苦涩在自己的舌尖蔓延开,流过喉咙,淌进胃里,勾起他强烈想呕吐的欲望。古寿猛地睁开眼,一下子坐了起来,高声喊道:“二叔!”
只听见哐啷一声,一只青瓷碗掉在地上,一个正在给古寿喂药的小丫鬟被他吓得叫了起来,旋即高兴地问道:“咦,原来你醒了!”
古寿感觉自己好像要被撕碎一般,身上大小的伤口无不痛入骨髓,巨大的疼痛感又把它击倒在床上。古寿定定的看着头上雕花镂空的顶板,漠然问道:“这是在哪?我睡了多久?”
那个小丫鬟连忙答道:“这时杜大人府上,你都昏睡三天哩!哦,你醒了,我要赶紧去通知老爷。”说罢转身跑了出去。
没一会儿,杜延熙就急匆匆跑了进来,看到古寿睁着的双眼,高兴道:“你小子终于醒了,这几天可担心死我们了。”
古寿木然道:“杜大人,二叔他,二叔他是否真的战死了?”
杜延熙脸色一暗,低声道:“呼延老弟已经不在了,小古子,你要节哀顺变。”
当日,呼延琮为了给古寿创造全歼敌军的机会,也为了不让契丹人的接应部队抵达胡卢河。他领着一千多骑兵与三倍于己的契丹骑兵周旋了一整天,最后还是被团团围困在冀州城北三十里的石梁山。他为了掩护自己的士卒撤退,亲自带着百余名亲兵殿后。
当杜延熙接到回城士卒的禀报,便亲自带着援兵赶去解围。契丹人见到援兵已至,也无心再战,撤兵呼啸而去。等杜延熙赶跑了契丹人,却发现呼延琮与那百余名亲兵已经全部战死,而且呼延琮的首级也被契丹人当做战利品带走了。
古寿扶着床沿,努力的撑起身子,掀开被子就要下床。杜延熙连忙过去扶住古寿,说道:“小古子,大夫说你还需要静养几天才可下床,你就好好躺着吧!”杜延熙想扶着古寿躺下,却看到古寿抬起头,脸上已经泪如雨下。
“二叔没了,二叔为了让我们立功,他自己却死在契丹人的刀下,连首级都没有了。我现在多希望躺在那里的是我不是他啊,你就让我送送二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