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6以稳为先,有时比市场慢半拍
有句话这么说:“虽然都是沿海,但山东人脑瓜死,上边让干啥,他们才干啥,而我们却只研究上边不允许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所在。”鲁商可以吃苦,但绝不可以冒险。他们宁可稳坐家中吃煎饼,也不肯外出闯荡一番。他们宁肯薄利多销,做那种四平八稳的生意,也不敢去冒险。
有人把广东人与山东人做个比较:广东人头脑活,他们除了实干外,还会巧干,会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一切优势,生产出北方生产不出的商品,然后大举“经济北伐”懂得变通经济。山东人头脑死,不懂变通,不会打擦边球,政策边界对山东人来讲是明确的,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除了苦干外,就是苦干,不知巧干。
山东是儒学的故乡,孔夫子教诲人们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对商人进行严厉的打击,在他看来,好贾趋利才是小人,小人不能成大器。汉代以后,儒术被独尊,这种重农抑商的理论受到推崇,商业受到极大抑制。在儒学故乡,“无商不奸,无商不诈”的观念深深烙印在齐鲁人的头脑中,商业更是深受压抑。
在儒家文化长期禁锢下,遍考山东历史名人,大商人、大银行家、大企业家,向来与山东人无缘。德国哲学家利希霍芬曾不客气地说:山东人就其精神来说,能成为好官吏,学问也精湛,不太适于商业。
这一断言虽不客气,但十分准确。长期的观念渗透使山东人普遍认为,经商致富是“背德”的可耻之事,不从商被当做“高贵的品性”来颂扬,从商者都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历史上山东商人都是以自己的身份为耻,想方设法求取功名,戴上一顶红帽子。山东人可以吃苦,但绝不可以冒险,他们在经商活动中缺乏冒险意识,他们宁肯薄利多销,做那种四平八稳的生意。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观念表现出小富即安的心态。
轰动一时的“康巴斯”现象,正是反映了鲁商的这一心态。
“康巴斯”兴于忧患,而衰于兴盛。当济南钟表厂20世纪80年代严重亏损时,它毅然瞄准市场开发石英钟,以“半拍”之快赢得了市场。由于“康巴斯”的产生至少把我国钟表石英化进程向前推进了5年,在短短的3年中就取得了诸多桂冠,也使济南钟表厂一举成为我国石英钟生产厂家产量第一、质量第一、效益第一、覆盖面第一的国有大型企业,“康巴斯”成为闻名遐迩、家喻户晓的名字。
然而,鲁商根深蒂固的“小富即安”自满求稳心理,使得整个钟表厂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看不到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的严酷现实,积极的创业精神变为消极守成。
结果,短短几年的辉煌过后,“康巴斯”很快由市场骄子变成了“嫁不出的姑娘”,济南钟表厂经营状况突然急转直下,出现产量利税大滑坡,技术人员大量流失的现象。一个辉煌一时的企业而今走到危险的边缘。
山东人对市场反应有时慢半拍,除了观念上的 “保守”,有时还表现为山东人缺乏机敏,他们没什么商业头脑,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不适应瞬息变化的新局面。憨厚朴实造成山东人缺乏机敏与灵活性,缺乏变通的能力。对于他们所认准了的事物,他们会一根筋坚持到底;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山东人也常常是认准了一条,一意贯彻到底。
1995年,山东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的高价拿下了央视广告标王,震惊同行。
1996年11月,已名满天下的秦池酒,投标3.212118亿元,一跃成为中国白酒市场最显赫的新贵。
不久《经济参考报》刊出一条爆炸性新闻:秦池在山东的基地每年只能生产3000吨原酒,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该厂从四川一些酒厂大量收购原酒,运回山东后进行“勾兑”。
对此,秦池竟然做不出任何有效反应。“那时的企业对危机公关的认识以及相关能力都太不够了。”该厂负责人后来回忆说。接着,秦池陷入绝境。
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时代,越来越需要商业领导人具备前瞻意识、战略眼光。做生意,一定要理解市场,把市场吃透。能够洞察未来,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并出色执行的企业,才有希望占领高端。比市场慢半拍,就会失去很多机会,甚至是遭遇失败。山东商人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很契合他们豪爽的个性,但是在对市场的理解和把握上,他们还要下点儿功夫,这需要领导者志向远大,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