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200000016

第16章 元杂剧与南戏

第1章第15节元杂剧与南戏

元杂剧

元杂剧指产生于元代的戏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经过长期孕育而趋于成熟的结晶。

元杂剧的产生

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远。从原始歌舞开始,到后代宫廷、民间的许多娱乐表演都

与此有关。从元杂剧的直接源头来说,则主要是两条: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

调,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说唱在中国有古老的历史,到唐代的变文,已经发展得很盛;北宋中叶,艺人孔三传创

造了一种“诸宫调”来说唱长篇故事;到了金代,以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为标志,这种

说唱艺术发展得更为成熟。它的音乐即是元杂剧音乐的基础,所以前人说董解元为“北曲”

的首创人;它按不同宫调将多个曲牌分别联套演唱一段段故事情节和曲与说白交错的体式,

也为元杂剧所继承;它的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性格描写,尤其是经常通过故事中人物的

自叙(即代言形式)来展开情节的特点,又在文学上给元杂剧以相当的影响。

以诙谐、调笑为主要特点的艺术表演,始于上古宫廷弄臣“优”,后来演化为双人表演

的“弄参军”,其形成年代,或说是东汉,或说是十六国的后赵。唐代“参军戏”已经很盛

,现代的相声、独角戏还保留着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参军戏的一支与歌舞相结合,并渗入了

戏剧的因素,便形成宋杂剧和金院本。宋杂剧和金院本虽然还比较幼稚,但已经是基本成型

的戏曲。其内容仍以诙谐调笑为主,但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形式上或偏重于唱或偏重于念

诵、说白,但两者逐渐结合;脚色有四、五个,各有不同的名目;代言体的特征虽还不明确

,但正在向这一方向转化。从现存剧目来看,金院本比宋杂剧故事性更强些,如《庄周梦》

、《赤壁鏖兵》、《杜甫游春》、《张生煮海》等,均为元杂剧所承袭。

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并从其他民间伎艺中吸取了某

些成分而发展起来的。但元杂剧与金院本等毕竟有质的区别,到了元杂剧,才成为具有 瓯?

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由于宋杂剧和金院本并无

剧本留存,无法知道其中有无完全是代言体的剧目,而元杂剧的这一特征是清楚的。代言体

是成熟的戏剧的重要标志,因为必须在这种表演形式中,才能吸引观众进入虽是虚构却具有

真实感的戏剧场景。

元杂剧的特点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如下基本特点:

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

。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同时也是音乐单元,见后),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

本意是插入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

的短小的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唱词和演唱特点: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

韵到底——所以说“折”也是音乐单元;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元代流行的宫调有

九种: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这些宫调的

调性即音乐情绪各有不同,四折之中宫调的变换,也是同剧情变化相对应的。

元杂剧通常限定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的一类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

”,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这既有突出剧中主要人物的意味,同时恐怕与突出某个主

要演员以招徕观众也有关系。一人主唱的规定对合理安排剧情和塑造众多人物形象造成了一

定的限制。

楔子在一部杂剧中是相对自由的部分,通常只有一、二支曲子,不用套曲,也不限由何

角色演唱。

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

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

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

,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

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角色:元杂剧的角色也在金院本的五个角色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

类。

第一类:末

正末:杂剧中的男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生。

冲末:正末之副角,即相当于副末。一般用于杂剧的开场,称为“冲末开场”。

外末:在剧中也扮演男性人物,但它所扮 莸亩际谴我宋铩*?

小末:也称:“小末尼”。在剧中扮演青少年男子。

第二类:旦

正旦:剧中的女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旦。

外旦:即正旦之配角,相当于南戏中的贴旦。其地位仅次于主唱的正旦。

小旦:在剧中扮演青年女子,

搽旦;在剧中专门扮演一些不不正派或邪恶的女人,因这类角色扮演时脸部搽抹成丑怪模样

,故有“搽旦”之称。

第三类:净

净:在剧中一般扮演与正面人物对立的反面人物。

丑:即净之配角。

第四类:杂

这一类角色很杂,大部分沿袭了金院本中人物扮演的称呼,即没有注明角色,只表明剧

中人物的特征。如孛老(老汉)、卜儿(老妇)、邦老(强盗)、孤(官员)、都子(乞丐

)、来(儿童)、驾(皇帝)等。

元杂剧的发展

元代杂剧作家,据元钟嗣成《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等文献记载,太约有两百多

人。按他们活动的时代特征及杂剧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可将元杂剧作家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自金代末年到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灭宋,统一全国之初。这一时期的作

家大多是北方人,其中以河北、山西为最多。他们活动的中心也在北方大都(今北京)一带

。而且,这一时期的作家人数最多,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是元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著

名的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高文秀等。

第二时期,自灭南宋以后到元顺帝至元年间,即所谓一统时代(1277~1340)在这

一时期里,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已随着元朝政治势力的南下,也南移到了杭州。故这一时

期的作家中很多是浙江人,或是流寓于南方的北方籍作家。由于民族矛盾渐趋缓和,杂剧创

作也呈现由盛而衰的局面,这一时期的作家和作品远比第一时期少。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也比第一时期逊色。但也出现了一些较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其中较著名的作家有郑光祖、宫

天挺、乔吉、金仁杰、杨梓、秦简夫、朱凯、钟嗣成等。

第三时期,元末明初。这是元杂剧的衰落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作家与作品寥寥无几,

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也远不如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有罗贯中、谷子敬、杨讷

、李唐宾、王子一、刘兑、贾仲明等。

从金末元初到元末明初,杂剧作家们共创作了六百多本杂剧,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却只

有一百四十多种。这一百四十多种杂剧,分别选收在《元曲选》、《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

等杂剧选集中。其中以明万历年间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共收杂剧

一百种,包括了元杂剧主要作家的大部分代表作。

南戏

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

“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它经过长期发展,到元末趋向成熟,后来演化为明清戏剧的

主要形式——传奇。

南戏的产生

南戏产生的年代,祝允明《猥谈》说是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旧题徐渭作的《

南词叙录》则说始于南宋光宗朝,两者相差六、七十年。又据刘埙《水云村稿》所述,南宋

咸淳年间,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在《猥谈》和《南词叙录》中

著录的最早的南戏剧目是《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都是写男子负心的故事。可以确定

为宋人所作的剧目另外还有几种。宋代南戏也绝少有剧本传世,只有在《永乐大典》残卷中

发现的《张协状元》一种,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宋代的旧作。

南戏最初是在温州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南词叙录》说它“即村坊小曲而为之

”。此外,它也吸收了宋词的曲调,以及唐宋大曲、诸宫调等乐曲成分,并在表演形

式上受到宋代官本杂剧的影响。以《张协状元》的情况来看,它的开头是用诸宫调的说唱来

叙述故事,然后进入角色的表演,剧中并穿插了不少滑稽取笑的成分。

南戏的体制

戏的段落称“出”,一个剧目多的由四、五十出构成,少的也有十几“出”,可连演几

天。

每场戏可由主角唱,也可由配角唱,还有合唱、对唱、帮唱。

唱腔曲牌由南曲和北曲合套即南北曲均可用。

行当有七个:生、旦、净、末、丑、外、贴。

南戏的演出形式由副末开场,概要介绍剧情故事内容、戏由第二出开始,人物上下场定

场诗、下场诗、上场人有自报家门。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

    西风吹书读哪页?煌煌巨著看谁书?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和梦想的新世纪,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化高度集中,经济全球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世纪。本书是对世界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
  • 细说万事由来

    细说万事由来

    《细说万事由来全集(经典·珍藏)》集结古今万事万物,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日常生活、地理名胜、节日习俗、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
  • 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

    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

    少女漫画是漫画森林中最为独特的一片疆域,是少女们编织梦想的隐秘空间,隐伏着少女们乐于沉浸的幻想体系。本书以少女漫画中所表现的恋爱观、家庭观、双性同体和少年爱,以及女同性恋等问题作为切入口,解读了当代日本女性种种观念的剧变。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今天明天

    今天明天

    我们生话在何其神奇的一个小世界。事物与事物,就如同豌豆与胡萝卜,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就好比雷声和彩虹;作家和画家;垃圾车和洒水车;打呼噜的猫咪和小碎花的窗帘。而每一个小孩心中,都有一个长大成人的愿望;每一个大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童心未泯的理想。
热门推荐
  • 中国男人书

    中国男人书

    夫妻关系危机、难言之隐的痛,中国男人的身体问题已到了危急时刻。《中国男人书》从男人的童年、青春期、青年期、更年期、老年等阶段,从日常生活保健的角度,讲述了如何提升精子质量、防治前列腺炎,以及如何提高男性生活质量等问题。以众多实用的观点和方法作出指导。童年:孩子营养过剩容易让蛋蛋缩回去,温水坐浴可缓解。青春期:手淫无罪,网吧是滋生男性疾病的罪恶之地。青年期:男人有权阳痿,妻子的呵护是最好的良药。更年期:男人身体出现问题,是更年期的引爆装置;更年期综合征的缓解,从治疗身体疾病开始。老年:动物脂肪是前列腺癌的温床,老年人的男人病同样应重视。
  • 恶作剧的罗密欧

    恶作剧的罗密欧

    台湾作家[董妮]的免费全本小说《恶作剧的罗密欧》。
  • 惑君心:邪魅君王冷情妃

    惑君心:邪魅君王冷情妃

    传闻,他,凤天临暴戾腹黑不已,年纪轻轻便执掌天下,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横扫天下。可她不过是他们手上一枚定格全局的棋子,但是,她却并不甘于成为棋子的存在,于是,跳离了棋局的棋子打乱了棋盘之上的格局,成为执子之人。一副血染了江山的画,从中沐血而出的帝王是受到诅咒的存在。
  •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A

    大明宫之盛世悲歌A

    这本小说讲的是初唐与盛唐交替时,发生的故事。自神龙革命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被迫退位,传帝位给三子李显。由此武周倒台,李唐复归。但是,李显登上帝位以后,李唐朝廷内部各种政治势力暗流涌动,各色政治人物粉墨登场,李唐政局动荡不安。本书正是以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政局之下,先后发生的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为历史背景。描绘了在这两次政变发生前后,那些政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些政治人物最终的命运结局,试图解读出困扰中国历史在“一治一乱”中交相更替的根本原因。本书在构思上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李隆基为主线,另外虚构了三个主要人物李鉴、刘江玉、林妍儿。
  • 气冲霄河

    气冲霄河

    天地始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无气湮灭,有气则不衰!九州大陆,九重天道,九霄天宫,秘藏无尽且争斗不止!混沌初,涅槃寺,轮回一曲清风尺。谁能铸就新的神话?这是一个稚嫩装逼少年以及一群俊男美女的热血成长史!看偷窥小姐沐浴的笨家奴,怎样摆脱命运桎梏龙腾万里?看饱含天地之气的小散修,如何踏上炼气之路气冲霄河?…………新年新书火力全开,望诸友施予援手,收藏、推荐、会员点击请别走!免得“爱你一生”泪长流!
  • 一直都在你身边

    一直都在你身边

    因为一次意外的交换生经验,韩恩智遇到了那个把自己看作自己生命一般重要的人。但是又因为一次误会把两人分离,他为了去找她放弃身边的一切跑到韩国只为找她,时隔三年的两人再次重逢,十指紧扣的双手再也不会松开。
  • 星座传说-死亡篇

    星座传说-死亡篇

    作者独白:我原本是黑暗世界里的恶魔,一直为人们创造着漂浮的美梦。料想我这阴暗的心灵都知道适可而止,连懒得人们却无休止的索取。这种黑暗之下,因为多了一点慈悲,输掉一切。我是犯错误的魔鬼,因为可怜一份苦苦追求爱情,却从未得到回报的人,得到惩罚,到恶魔手下做助手,为他在死亡图书馆记录每个人的人生,通过死亡九星虫记录每个人发生的事。却没有想到大人的出世历练改变了一切。星座传说-死亡篇由此开始。
  • 魔王的圣女养成计划

    魔王的圣女养成计划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一点点色色的打闹,小小圣女萝莉向你展示萌的XX萝莉推倒御姐?这个貌似是很纯洁的魔王VS女王,到底是谁把谁踩在脚下猫耳女仆神,这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本文就是一个魔王(男)和一个萝莉圣女、一位女仆神、以及御姐、女王...之间的故事,很纯洁的,真的>_<萝莉是用萌的,御姐是用推的,女王是用踩的,而百合则是纯洁的,心中有爱的人就来这里转转吧PS:本文不是变身文,也不是女主文,有很少一点异类的百合情节,各位可按自己口味选择阅读最后也求下票票收藏,看到加入书架就顺手点一下,如果可以再顺手点几次下边的投推荐票就更好了,拜托啦~~~
  • 述异志

    述异志

    鬼怪之说,可以不信,但不可不敬!述异志,带你走进一个不属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奇异世界!
  • 小汤圆爱上了小王源

    小汤圆爱上了小王源

    她,太天真,认为有了他就够了。他,太傻了,认为他们一辈子都会在一起。两人真心相爱,却有缘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