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次出门去大都,找轩辕九龙鼎。怎么弄得这么狼狈不堪的回来了?以你的一身功力,放眼当今武林,已经是独步天下了。怎么会受了这么重的伤,要是你再晚一步到,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你。”老皇帝问起贾淳。:“到底怎么回事?”
“是臣无能,还请皇上恕罪。”贾淳脸色灰暗,低着头说道:“启禀皇上,是这样的……。”
那天,贾淳带着管家贾斑,和明教教主赵丑厮一起,直奔元朝王城。到了大都,几人就在明教的秘密分舵里落脚。过不几天,明教大批高手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也称得上是好手云集,实力超群了。
通过明教弟子从各种渠道收集起来的消息,最后断定,那炎黄国器轩辕九龙鼎,被藏在大都白塔寺中的巨大白塔顶上。明教众人一致公推贾淳为这次行动的首领,于是,贾淳就带领着大家,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杀进了白塔寺。
这白塔寺是元朝王城里首屈一指的喇嘛寺庙,寺里驻守着大批藏教密宗高手,牢牢的护卫着白塔重地。于是双方大打出手,一开始,在贾淳的带领下,明教高手们如同下山猛虎,斩瓜切菜似的把那些番僧杀的片甲不留,很快就杀上了白塔之内。
谁知道,白塔内坐镇的是当代元朝帝师,更是有皓月法王之称的护国大喇嘛赤剌什史,以及他的十大弟子。狭路相逢勇者胜,贾淳带着明教中精英高手,连续不断的向白塔顶层发起攻击。
那些明教高手,虽然在武林中,一身武功纵横天下。但是对上了这些修炼密宗大法的西藏喇嘛,完全就不是了对手,结果死伤无数。贾淳激愤之下,一人独挑法王十大弟子。虽然挫败了那十个番僧的合围,但也受了些伤。这时候,那帝师法王出手了,贾淳和他斗得个天昏地暗,但这赤剌什史大喇嘛佛法精湛,密法高深,以他释化出来的真元兽七尾皓月狮困住贾淳,然后开始对明教高手开始了大屠杀。
贾淳为了救那些明教高手,奋不顾身的冲上前去,结果被皓月法王抓到破绽,连下重手将他击伤。贾淳带着余下众人,杀出一条血路,落荒而逃。但那皓月法王率领着座下弟子,紧追他们不放。贾淳边逃边打,身上的伤始终是没有机会救治,一天天的浴血博杀,使得他的伤势越来越沉重。
他带着管家贾斑逃到福建泉州,又被那番僧法王带着上万蒙古铁骑给堵截住了。贾淳无奈之下,只好大开杀戒,直杀的血流成河。最后,老管家为了掩护贾淳突围,壮烈战死。而贾淳趁着混乱中,躲到了一条到海南的商船上。好不容易到了海南,贾淳伤势发作的更加厉害,自己觉得快熬不过去了,想着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是有负天子重托,所以日夜兼程的赶来山谷,希望能在临死之前,再见老皇帝一面。
所以才出现了上面的情形,贾淳断断续续的把事情经过说完,已经精神委顿,昏昏欲睡了。老皇帝暗自叹息着,带着贾涉和花语走出了房去。
趁这机会,贾涉也问清楚了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年代时间。老人告诉贾涉,现在是那鞑子的元统二年。贾涉掰着手指,仔细算了半天,这元统二年就是公元1334年。
自己在当兵时候,曾经把评书《大明英烈传》听了好几遍。算算时间,这个世上已经有朱元璋这个人了。什么常遇春、徐达、刘伯温、李善长这些绝代猛人都已经出世了,还有其他一些造反大头子也现身了。
从后世来的贾涉,当然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的,趁朱元璋还没发迹,早点去投靠他,将来也能占个好位置谋个肥缺哦。反正自己也知道老朱杀心大疑心重,平时就低调一点,情形不对就立马闪人嘛。自己做大官,再娶个三妻四妾的,哇靠!真是今夜做梦也笑醒啊!
想着想着,贾涉就乐得嘴巴也合不上了,一个劲的在那暗爽,嘴角还流出丝丝晶莹的液体。没多会,贾涉就有些泄气。自己还是个五岁小孩,就这么出门去,不被人贩子拐卖了才怪。
何况,朱元璋现在才七岁。这么早就去骚扰他,恐怕会影响其发育哦。
……
过了几天,贾淳伤势渐渐复原,从老人那里也得知了被番僧闯入山谷行凶的事情。贾淳顿时心急如焚,因为贾府就是山谷的最后一道警戒线,上次正是因为贾父不在家,而贾母则掉以轻心,才让那番僧漏了进来。
贾淳立即赶回自己家中,召集了家中几名贴心的手下,一通训斥过后,迅速的分派他们各处要道巡视打探。府中部分家人,也被派到市集在侦察官府动向,一旦发现有风吹草动就立即回来禀报。
或许是老天保佑,当初那阿普索喇嘛在得知赵宋皇帝下落后,就想来个一鸣惊人,满以为凭着他无上神通,抓个老头子一定是手到擒来,就所以谁也没告诉,生怕消息走漏被人抢了先机。阴差阳错的就让这亡国之君躲过了一劫。
尽管如此,但贾淳还是调动了秘密力量,加大了对山谷的守护。
一切处置妥当后,贾父罕见的把妻子伊氏叫到家中祠堂,面目狰狞的举起深山老藤,狠狠的抽打下来,而伊氏死死地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从自己宝贝儿子失踪的那一刻起,伊氏就知道这顿家法是无论如何都逃不了的,更何况还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
贾涉则被留在了谷中,成为了天子门生。在老人刻意的教导下,他已经知道了这谷里被设了许多奇门阵法,用来隐蔽门户通道,上次两株枯树的地方,也是其中一个进出的法门。贾涉不费吹灰之力就大致明白了九宫八卦大意,虽然还不能摆阵设法,但是谷内各种玄机都已经大致知道了。
这天,贾涉跪倒在老人面前,对着正中的一幅人面蛇身的画像顶礼膜拜。贾涉小心的问老人,这像上的是何方神圣?
“这是祖神娲皇圣像。我们这个道门源自太古众神时代,承袭神皇女娲一脉。是炎黄华夏历史上,最古老的道门流派之一。俗称:补天宗。”老人毕恭毕敬的象画像拜了三拜。
“那他们又是谁?”贾涉手指一面墙上挂着七幅装扮各异的男子画像。看上去画里那些认都长得差不多,古代这些人物画像,在形象上实在不够写实。
老人手捻长须,走到画像前说道:
“这第一位:是晋魏朝大司马石苞。文武双全,封至乐陵郡公,辅佐魏皇司马炎开国称帝。”
“第二位:西晋荆州刺史石崇。有富甲天下之称,只可惜毁于祸水绿珠之手。”
“第三位:东晋大司马谢安石。少年就已重名天下,有挫桓温篡权之智,有破秦王符坚犯境之勇。”
“第四位:石作蜀。即孔圣人七十二门生的子明,贤者大儒。”
“第五位:五代后晋王朝高祖,既‘儿皇帝’石敬瑭。”
“第六位:我大宋北朝的威武郡王,谥号武烈的石守信。有保太祖开国奠基之功。”
“第七位:是本朝有石相公之称的国相:王安石。”
贾涉听得昏头昏脑,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好歹也听说过一大半。这七个人里有圣人弟子、社稷良臣的;但也有为富不仁,祸国殃民的;反正都是帝王将相,就是不知道他们七个不同时代的人,这么一溜的杵在这墙上,是什么道理。
“补天道宗源远流长,宗门辈有奇人高士出现。为纪念娲皇祖神,我道宗天生与石有缘,。特别是姓名中有石或者与石有关的人,一旦承袭道统,就会给我道宗带来一次昌盛繁荣。将来你如果收徒弟了,还需特别注重一下这个问题。”老人说道。
“这些人,姓名里都有石头,难道都是这个道宗里的人?”贾涉有些明白了,他指着墙上这些画像问。
“什么叫这个道宗?从今天开始,你也是补天一脉弟子,暂不论这些先辈功过得失,单就在传承道统,鼎盛香火上都是有大功绩的。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老人嗔怪的瞪了贾涉一眼。
“老夫先师乃大将军张世杰,他字巨石,更是补天宗的掌教。先师健在的时候,特意把这七位尊为宗门护法,象征娲皇七彩天石,好为后人敬仰。”老人又感慨的叹了口气说道:
“我补天宗,最神奇的是有一套绝世的真元释印诀,可以召唤出太古神兽,更是华夏炎黄的四大守护神印之一。威力之大,世人绝对无法想象。”老人自管自的说着。
贾涉的眼睛一亮,脑海中瞬间闪现出之前老人和番僧的那场恶斗,那漂亮的不象话的紫色大怪兽,还有个是蓝色的,虽然没怎么看清。但那景象极其震撼啊,就是后世现代的大片特技都没那么牛啊。
“这就是:九子真龙印!”老人倨傲的说,顾盼间,凛凛龙威兀然乍现。
---------------------------------------------------------------
【明天日报】-太阳公公现场报道:
天子门生:宋朝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被美其名曰的称作:“天子门生”。殿试后,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第二、三名称榜眼,南宋之后,第三名改称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