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生
梦-理想-现实
不论从财富拥有还是荣誉获得的角度来讲,不论是从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还是被社会认可的角度来看,张海龙都是一个令人敬慕的成功企业家。
从1995年下海,到如今发展成为涉足开发经营、房地产、物业管理、商贸、广告策划、汽车销售、机械制造和生态旅游等诸多领域,总资产达数亿元人民币的天源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从一个普通人到成为"优秀青年企业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贺兰县政协常委、银川市工商联副会长,他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印证着他的成功,印证着作为个体的人,在改革开放时代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
很多时候,只有尝试才不会后悔,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试过才知道,尝试需要勇气,但与其留给自己遗憾,不如给自己尝试的机会。
张海龙从小就有从商和创业的梦想,只是这个梦想时断时续。他参加工作后,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在业余时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商业著作,同时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此时,深圳飞快发展的速度不时见诸报端,深深吸引全国各地很多热血青年奔向深圳,其中也包括不少他周围的同事和朋友。
张海龙先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后调到县公安局工作,而后又调到司法局工作,如果就这样稳稳当当干下去,他也许在仕途上会大有长进。
张海龙承认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但他自己心底是一个很不安分的人,他不愿意老老实实、平庸地在平地上呆着,他太想下海"游一游"了。
1993年在定边县司法局工作的张海龙筹资成立了定边县三环石油开发公司,从此走上了一条驰骋商海之路。那年,在定边县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在"三边"石油开发热的宏观政策优惠吸引下的大批淘金者,但真正能抓住机遇,迅速创立自己基业的人寥寥无几,张海龙则是少数人之一。
当时在三边地区,国家允许私人开采石油的地段,多没有开采价值、储量少,创业之初,困难重重,有时一口井钻下去,几十万元就打了水漂。有的合伙人对公司未来很悲观,开始动摇,甚至撤回投资,加之张海龙还要机关和公司两头兼顾,为了不让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事业付诸东流,张海龙决定从司法局辞职,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业。
也就是从1993年起,张海龙引领着自己的企业团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走向成功,在向前的每一步中享受成功的快感,并让这种快感激励着自己继续前进。三环石油开发公司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年创利税800万元。
每一个成功者的原始积累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肯定都充满了智慧与艰辛、风险与成功。
现实生活中的张海龙是一个风趣、睿智、健谈的人。干过多年政法工作的他有着健康的体魄,他喜欢音乐和品茶,这样的爱好给他带来一种淡定自若的心态。他说,银川这个梦想之城吸引了他,给了他满怀的激情,更给了他实现梦想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梦圆后他愿意把自己的关爱献给银川,献给我们的社会。
虽在陕北创业,但每年张海龙都要到银川走几趟,他对银川的发展感到惊奇和关注,尤其是2001年9月,他从《银川晚报》上看到,银川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当时的市委书记王正伟(现自治区政府主席)正式确立建设"大银川"的总思路和指导思想,具体包括(一)把城市规模做大;(二)把城市人口扩展到150万;(三)把银川的经济总量做大做强;(四)提高城市竞争力,把银川做美,使首府银川成为宁夏平原及周边的宁南、陕北、陇东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的潜在中心。
这条消息使张海龙感到浑身发热,他由衷地感到是机遇向他招手,机不可失,多年实践的磨炼,使这个踌躇满志的陕北英才的视野变得开阔、远大,思路变得洗练、清晰。
张海龙为慎重起见,带领一班人马对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进行投资性考察。他在考察中感觉到,贺兰县位于银川平原腹地,东指黄河,西倚贺兰山,在建设"大银川"的格局中具有"连南通北"的重要作用,可谓"一县锁四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创业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他在考察中受到当时银川市市委常委、贺兰县县委书记白雪山的接见,通过一番交谈,白书记对他说,一个企业必须做强、做大,没有规模就没有实力,就没有竞争力,将来的银川市是西北经济的先发地区,聚集着更多的资源,也是企业家大展宏图的最好平台,尤其是德胜工业园区是银川市的"黄金区段",在这里投资定会大有作为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白雪山平易近人的可信赖的言语中,张海龙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故土难离的情思,好男儿志在四方,他带着亿元资金来到了宁夏,来到了银川市德胜工业园区。
利润是一切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和终极目标,企业家的成功就在于"以钱生钱",运用资金创造社会财富,而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家所能获得利润的程度。
2002年,张海龙首先投资成立的银川科安特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是宁夏地区能生产大吨位起重机的企业之一,投资当年就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自治区、市领导的赞誉和社会各界的称道。如果一直在机器行业中做下去,可以保证企业平稳发展,但就不会有天源达集团跳跃式的发展、裂变式的增长。
张海龙适时选择了房地产开发。为了这一变革,张海龙东进西出,内引外联,在德胜工业园区西征土地1000余亩,聘请国际一流设计师规划、设计,他心中的蓝图是一个集住宅、商贸、高档别墅为一体的大型水景花园式社区"中房·天鹅湖小镇"。
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张海龙作为老总,却身先士卒,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尤其是在土方挖掘工程中,有时几天几夜才睡觉,困了就眯一阵,天天吃住在工地,他注意发挥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融为一体。通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项目一期工程于2006年竣工,建成别墅110栋,商业楼、综合楼4栋,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突出人为生态之魂的理念,贯穿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主线。
从2002年起,天源达公司对征用的德胜工业园商住区1000余亩商住土地进行改造、开发,将一片沼泽地变成现在的高尚别墅区。他们计划用5年时间,总投资10亿元,建成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中房·天鹅湖小镇",超大规模、国际理念、尊贵家苑、完美业态、皇家服务、精妙组合、高雅规划,是"中房·天鹅湖小镇"项目产品的定位与特点。项目的区域经济价值、规模效应价值、产品独有价值、绿色景观价值、健康生态价值巨大,是提高生活品位、完善人居环境、树立大银川形象的明智选择。
"中房·天鹅湖小镇"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致、中西相结合的英伦别墅建筑艺术、贴心管家式的皇家级物业服务,用自然美、人文美、生态美、艺术美让您弃旧从新、吐故纳新、活力无限,使您不为物役、精神有家园、心灵有港湾;高起点、大气魄,彰显您卓尔不群的大气、富气、贵气、人气、景气,使您一旦拥有,即会心旷神怡、风光无限、别无所求。
事业的拓展,使张海龙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纲举目张,要跳跃式发展,明者察于时,观于势,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
张海龙在进驻德胜工业园区后发现,对于中小型投资者来讲,生产和经营场所的限制是投资置业的"瓶颈"。为此,他在德胜工业园区征地200余亩,开发建成了集汽车展销、仓储物流、配件加工、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银川德胜工贸城",为一些中小投资者解决了"望园兴叹"的难题,同时也为天源达集团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6年年底,天源达集团公司响应银川市政府"建设大银川"的号召,又在银川市东郊征地600余亩,计划建成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黄河渔村度假中心"。
天源达集团办公楼的落成成为银川市德胜工业园区一座标志化建筑,起重机厂的投产、天鹅湖小镇的兴旺、"德胜工贸城"的竣工使用,新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实施,无不彰显着天源达集团公司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飞跃。对张海龙来讲,他的事业没有标尺。张海龙心里边很明白,"天源达的路还远着呢"。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要想得到帮助,就得有人缘。首先自己是"好汉",反过来,"好汉"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难得和重要性,才能得到"人才"的帮助。
张海龙直言:"很多人愿意和我合作,就因为我以诚相待。"
天源达在张海龙完成原始积累后,面临的是上档次、上规模的问题。
张海龙的成功与他的智慧和胆识分不开,一个好的企业家,首先是会"谋划",二是会用人。谁能团结和留住能谋善断的人才,并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谁就能把握先机、抢得先机、争取到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