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3700000030

第30章 时刻为人生充电(2)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说的是学习需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好学的好习惯,因为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有争分夺秒的精神、不耻下问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作为一个过程,在中国古人看来,其实就是一个性格磨炼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古人将学习比作“书耕”,把写作比作“笔耕”,是说像农民种地一样,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是不会有收获的。同时,古人还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告诫自己对于求学这一痛苦过程,需要有一种对痛苦的承受力。比如,战国的苏秦因学问尚浅,外出游学狼狈而归,一家人都不理他,因而促使他发愤学习,刺股以自励,终于身托六国相印,合纵以抗秦。匡衡人穷志不穷,凿壁借光用来读书,终以说《诗经》而跻身于朝,官至司徒。屋梁悬发的孙敬,聚萤照读的乍胤,映雪苦学的孙康和带经耕耘的倪宽等都因此受到后人赞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重要的途径。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思想、见解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理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

在书本上学习的同时,杰出人物往往会通过“行”来证实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在实践中怀疑,然后在实践中否定或者证实自己的怀疑。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形象生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仰孔庙,观察儒家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着名的夷门……

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使司马迁的历史知识为之增多,使生活经验为之丰富,使眼界为之扩大,使心胸为之开阔,同时也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大诗人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做诗凌相如”。而后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遨游于山水之中,因而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大气磅礴,才有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无尽浪漫,才有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妙想像,才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百结愁肠。

“诗圣”杜甫20岁以前北游齐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起了无数人对“五岳独尊”的向往。他身历战乱之苦,才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才有了《三吏》、《三别》这些流传千古的优秀诗篇。

王维亲历大漠,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从小刻苦读书,尤其喜欢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类的书籍,他用30多年的时间,游遍了中国的山川五岳,给后人留下了“世间真文字”——《徐霞客游记》。他的游记中有关蝴蝶会的记载,若不亲眼目睹并记下来,我们又怎会知道天下有这一奇观?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着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棵药草,从产地、栽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

深入、细致。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十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着《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在自然世界中的实地探求,让李时珍名副其实地成为医药领域的杰出人士。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说过:“旅行就是生活。”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旅行剪影》等作品。

因此,我们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所以既要学会“读万卷书”,也要做到“行万里路”。

学会创造性学习

在美国企业界,高级主管人员20世纪以来文化程度的变化是巨大的。1900年仅有28%的人拥有大学学历,68%的人拥有科学学位或工程学位;到了1964年,有大学学历者上升到74.3%,33%的人拥有科学学位;到了80年代,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中,竟有半数以上的公司总经理都具有高级学位,其中包括企业管理硕士学位(MBA)、法学学位、金融和商学学位等,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则不到3%。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学习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成为十分紧迫的事情。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学习的能力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现代人生活工作在信息的海洋中,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知识的迅速普及,使得学习成了非常艰难的事情。人脑接受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超过这个限度,在高速信息流的冲击下,超负荷的接受信息,人的思维就会出现混乱,难以容纳更多的信息,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感到迷惘。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学会学习就是把握方向与提供动力的风帆。

学习,不能总靠向别人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创造。向别人学,也并不是要你去模仿别人,做别人的奴隶,而是为了从别人身上获得启发。想办法超过别人,学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同样的内容相同的时间内,谁能主动创造出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一味地迷信别人,失去了自主意识和创造意识,总是跟别人后面一味靠向别人学习就永远也不会超过别人。学习必须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内容,数量再多也有穷尽的时候。学习的能力是最应该学习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学习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真正掌握了永远能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动力。

学会学习的含义,是指掌握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有效的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关键是掌握方法,离开传授式的教育形式,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以获得长期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学会学习自然不是仅指学会多少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精神、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获得有效学习、处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21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社会出现的“功能性文盲”的现象,所指的就是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具备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如今即使在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功能性文盲”仍然占据总人口的20%左右。以英国为例,每年要拿出约60亿英镑,用于扫除这些“功能性文盲”。归根到底,这种不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现象,是缺乏学习能力的表现。

回首历史,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拥有现代知识的人才是当前的关键,要搞现代化的事业,要办现代化的工农业,要进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舍此皆为妄谈。而“现代化”是个动态的词汇,在人的一生中,要想成为有成就的人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要学会创造性学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知识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明确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也就是说,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同等的能力,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学以致用的过程。

如果有知识不知应用,那么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但没有一点益处,有时还可能有害。

因此,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它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这就需要学习者发挥他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要想正确地做到学以致用,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潜力和作用。

要想做到学以致用,不仅要苦读与爱好、兴趣、职业有关的“有字之书”,同时还应该领悟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如果你是一名员工,那么工作中的经历则是你最宝贵的学习源泉。正如惠普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瑞纳女士所说:“我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打算做CEO,我只是希望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我开始了解越来越多的管理方法。当CEO的机会来到我面前时,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进入HP之前和之后的经历,都极为重要。在朗讯,我经历过一家公司从低谷走向成功的全过程,也领会了资本运作(朗讯从AT&T拆分)所能带来的好处,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后在HP,我经历了并购康柏的全过程,成功进行了并购后繁冗、复杂的整合工作。

“我想,我所经历的每一次变动,每一份不同的工作,都是我走向更大的成功过程中不能忽略的要素。”

就这样,通过将她在工作中学到的经验再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卡莉一步一步走上了她个人事业巅峰。

你也许听说过吴士宏女士的故事吧?这又是一个通过创造性学习促成事业飞跃的例子。做到微软大中华区总经理、TCL副总裁的吴士宏,原来只不过拥有初中文凭而己。她所具备的作为一名高层管理人员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大部分都来源于她在工作中见闻和体会。在工作中学习既然可以让一名初中毕业的人成为“打工女皇”,那么就必然也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成功。

学习不分地点,不分时间,但需要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懂得怎样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和进步。

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当今社会的信息传递和更新越来越快,新思想、新技术不断地涌现,学习将无庸置疑地成为今后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甚至可以这样说:学习者生,无知者亡。不管多大的年龄,不管多高的资历,只要停止学习,很快就会被知识信息的浪潮抛在后面。于是,上学读书已不再是学习的唯一主流,“活到老学到老”在以前是一种境界,而在现今的社会却是一种必须的行为。

兴趣和爱好是一个人学习的强大动力。它可以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了兴趣、爱好,人们就会自觉地从事或追求这种爱好的事情。兴趣、爱好是一种动力,它使人勤奋,使人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兴趣、爱好还会给人愉快感。人们在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事情时,总是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和满足感。事实上,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源于幼时的兴趣和爱好。英国着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达尔文小时候就对周围环境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钻研问题。

一天,小达尔文跟着父亲到花园里散步,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美丽极了。他见其他花有好多种颜色,而报春花只有黄色和白色两种,就对父亲说:“爸爸,要是报春花也有很多种颜色,那该多好呀!”

父亲笑着说:“你这个小幻想家,好好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办法。”

过了几天,小达尔文对父亲说:“我已经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要变一朵红色的报春花送给你。”

父亲随口应道:“好好好,我的小宝贝,你去变吧,变出来的话,它将是我们英国第一朵红色的报春花。”

又过了几天,小达尔文大声喊着跑到爸爸面前,把手伸到爸爸跟前说:“爸爸,你快看呀!”父亲一看,捧在儿子手里的果然是一朵火红色的报春花,美丽极了。

“小宝贝,你是怎么变出来的?”爸爸惊奇地问。

“研究出来的呗。”小达尔文骄傲地说,“你曾经说过,花每时每刻都在用根吸水,并且把水传到身体的各个地方去,于是我就想让报春花喝些红色的水,传到白色的花朵上,那么花不就会透出红颜色来了吗?昨天,我折了一朵白色的报春花,把它插到红墨水里,今天它就变成红色的了!”父亲把儿子抱了起来,亲了又亲。

由于达尔文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他后来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 兴趣是一个人汲取知识的动力,它可以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中国最大的教育软件公司科利华公司的副总裁陈健翔博士曾提出过“享受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就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那些学习优异的学生,大多是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大多都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那些科学家、思想家也都具有把学习、劳动、科研当成享受的品质……

同类推荐
  • 让心成为一片海

    让心成为一片海

    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是一片广阔的海域。本书为您讲述宽心之法,让你学会放宽心,让烦恼少一些,快乐多一些,日子顺一些,成就多一些;能容得了委屈,容得了不平,容得了人生中的所有酸甜苦辣。让心成为一片海,获得心灵的安然与自由,乐度静好岁月。
  •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一部《潜伏》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办公室教程,重温《潜伏》经典,用“余则成式”的间谍思维打造无坚不摧的职场战斗力。本书带你识破职场中潜伏者,察言观色里冷静辨明敌我之势,看穿办公室潜规则,谋篇布局中从容应对重重危机。开辟出一条从容不迫的职场之路。
  • 选择决定一生

    选择决定一生

    选择定成败:从一定程度上说,人生的成与败都是选择的结果。人生重大关口的决定也好,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好,都是你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做着选择。选择得好,做起事来会顺风顺水,反之则让自己驶入人生的慢车道。
  • 35岁前一定要作的88个选择

    35岁前一定要作的88个选择

    在人生的长河中,35岁前是人生最具激情、最有创造力和最容易成功的时期。可以说,35岁前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走向成功最关键的阶段。本书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于当前社会,充分结合人们在35岁以前的特质,总结了这一阶段必须要作的88个选择,帮助读者设定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掌握高效学习和工作的方法、熟悉为人处世的艺术。35岁以前,有了这88个选择,会让渴望成功的人少走很多弯路,能让人活得更轻松、更幸福,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 职场江湖——无招胜有招的江湖“江湖”

    职场江湖——无招胜有招的江湖“江湖”

    传说江湖是人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人们时常以性命相搏。而职场也如同江湖,同样存在着生存与竞争。江湖是分等级的,而职场亦然。一等员工笑傲江湖;二等员工一生劳碌:三等员工四处流浪。赵曙光编著的《职场江湖——无招胜有招的江湖智慧》以大话江湖的形式,讲述了职场中的生存之道与竞争策略,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书名《职场江湖》,顾名思义,就是以江湖来映射职场,帮助读者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行走江湖需要练就各种武功,如此才能纵横天下,快意恩仇。同样,行走职场也需要具备各种本领。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中无往不利,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复仇路上的爱恋

    复仇路上的爱恋

    额......我们交个......朋友吧!没兴趣你......你......你什么你,我好得很
  • 《丧尸来袭》

    《丧尸来袭》

    丧尸?魔王!这到底是什么?可怕的丧尸,恐怖的魔王。一天魔王之子降生人间。什么丧尸是魔王的仆人。
  • 五行农夫

    五行农夫

    体内有个五行气,妙用多多赚大钱。别人种田我打牌,亩产十万如小菜。小村花,大小姐,稻花香里犁犁田。大姑娘、小媳妇,农夫山泉有点甜,小农夫有理想,全球播种把地填。
  • 灵蛇剑传奇一

    灵蛇剑传奇一

    可是不曾记得在何时,这恐怖的地方竟然来了个和尚。没有人知道在和尚的来历。但在常人想来,这个尚必定是脑子被驴踢了……
  • 匹配视角下的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研究

    匹配视角下的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研究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多学科视角下的薪酬理论的解析、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及其发展、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内在作用机理分析、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框架和匹配模式等。
  • 红警之我的世界

    红警之我的世界

    如果你带着红警基地来到了异界,你会怎么做?......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经说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曾经说过:“舍与得实在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舍”是放弃,却成了因,结出了“得”的果子,不舍者不得,得亦因舍而得。这就是“舍得”的真意。人生就是这样,若想得到一样东西,必然要敢于放弃一些东西,如果舍不得放弃,又怎么能够奢求得到呢?而在这世界上,唯有那些懂得生活的人,或者是那些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懂得取舍,真正悟透了“舍得”二字所蕴含的人生真谛。
  • 所知录

    所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菜不好吃

    白菜不好吃

    遇上一个妖孽少年?上学第一个星期就生病请假?还被全校学生追杀?我嘞个去!还能再倒霉一点吗?于是,在万般苦难之后,她没了办法,只能卖身求安稳:“客官,买棵白菜吧。”
  • 做人的智慧

    做人的智慧

    春秋时期,自从晋国失去霸主地位,国势愈加衰落,到了晋定公时,晋国六卿势力强大,渐渐互相争权,根本不把国君放在心目中。自范、中行二氏灭后,止存智、赵、魏、韩四卿。四卿听说齐国发生了田氏弑君专国的内乱,而诸侯各国无人过问,于是私自立议,各自拓占土地,作为自己的封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