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6600000044

第44章 两晋(6)

山水诗是由谢灵运开创的而逐渐占领诗坛的,并由谢眺发扬光大而最终取代了玄言诗的。二谢是山水诗蓬勃推进的主力军。谢灵运生于晋太元十年(385年)。他是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年少时代就以“好学,博览群书”和文章美而闻名朝野。他不耐寂寞而又富于创新,性情奢豪,车服艳丽,对于自己穿用的衣服和器物,经常改换样式,而每一次的改换总被世人接受并受到推崇。最著名的就是“谢公屐”,谢灵运在诗歌领域也同样身手不凡,他最先以大量的山水诗“实绩”向兴盛一时的玄言诗发起了冲击。他写山水诗,与他的爱好分不开。谢灵运热爱大自然。宋景平元年(423年),他任永嘉太守时,郡内有名的山水,他都“肆意游遨”,有时“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甚至连民间听讼的官司,也不很关怀。每到一名胜佳地,都有新作出现。这些诗作只要有传进城市,不管是仕宦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争相抄传,一夜之间,全城尽知,远近钦慕,名声直达京师。景平二年(424年)宋文帝登基以后,谢灵运见原来官位不如自己高的人都超过自己,心中十分气愤,便经常称有病不上朝,却在家里“穿池植援,种竹树槿”。有时外出游览,一日行走一百六七十里,甚至经旬不归。他对于游历名山大川有着持续不衰的热情和癖好,“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有一次去临海观赏风景,他特地选最难走的一条路,跟从者有几百人,伐木开道,轰轰烈烈,临海太守甚至以为土匪来了。文帝让他任临川内史,他却本性难改,“在郡游放,不异永嘉”。谢灵运的山水诗,基本都这样创造出来的,因而诗中不乏清新动人之句,例如“密林含云情,远峰隐半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等等,特别是景平元年初春写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一生中最名盛的山水诗句。他对这两句诗也十分满意,曾对人讲,这两句诗是在梦中遇见谢惠连时突然冒出来的,正所谓“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谢灵运写山水诗是由爱好而致的,他对于玄言诗的进攻也是不自觉和无意识的,他虽然从玄言诗的营垒中冲杀出来,但他的山水诗毕竟还没有摆脱玄言诗的束缚。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作“有句无篇”,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有老庄余音,爱引经聚典,且过于雕琢,一篇或几篇中才偶有一二佳句。谢眺生于刘宋末期的大明八年(464年),大部分文学活动都在齐代。谢眺继承了谢琨的传统。青少年时代即以“好学,文章清丽”而闻名,后任宣城太守。他的诗大多是此时写成。宣城是当时江南大郡,经济发达,又有敬亭、双溪等名胜,因此,他在宣城所写的山水诗,脍炙人口的佳句颇多,例如“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等等。但是谢眺仕宦之路不顺,三十六岁就被下狱死去。他的诗歌对黑暗现实和仕途充满不满和畏惧。由于有这么一股情感在胸中骚动,所以他的山水诗成就很大,不但彻底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而且极为清俊秀丽,当时的一代文宗沈约说他“每诵名句,渊然泛然,觉笔黑之中,笔黑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不但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等佳句象萧疏淡远的水墨画,而且每首诗都以流动的情感贯穿始终。他不再是“有句无篇”,而是全篇浑然一体,因此有人说他的山水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经过大谢,特别是小谢的拨乱反正,玄言诗终于从诗坛上销声匿迹了。山水诗的兴起,前继玄言诗而后启唐诗,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著名的过渡阶段。

陶渊明其人其文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远祖是东晋开国名臣陶侃。他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少年时代父亲便去世,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太元十八年(393年)以前,他在家过着清贫而自得的生活,在一篇《五柳先生传》中写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对此生活,他十分满足,戏称自己是无怀氏和葛天氏时代的人。尽管如此,但作为一个有学识有志向的青年人,起初他并不甘心身处贫贱之中。他“游好在六经”,给儿子俨取字“求思”以“尚想孔伋”,仰慕刑无、荆轲一类气干虹霓的英雄好汉。

太元十八年(393年)他第一次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就看透官场内幕,明白自己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便弃官而去。弃官虽然痛快,但生活无保障,他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经常“偃卧瘠馁”,没有饭吃。为了生活,他又不得不去做官,他不再想猛志之事,纯粹为填饱肚子而“自役”。此后,曾任镇军、建威参军。从晋太元十八年(393年)到晋义熙元年(405年),这十三年断断续续的做官生涯中,他对变化无端的社会和污秽的官场忍无可忍,经常幻想“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憧憬的是“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的家居生活,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田园风光。一想到自己心被形役,被迫束于尘网就愤愤不平。

义熙元年(405年)底,他出任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后,郡里派出一个督察县、乡,宣达教令的官吏督邮到他那里。县吏请他换好衣服前去拜见,他长叹一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自动解职,回到老家。

归隐第一年,他把自己解脱束缚、奔向田园的归途和心情描述如下:“舟遥遥以轻风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的身心得到解放。陶渊明隐逸诗歌选材平淡,又用白描手法,但却有一股耐人寻味的意蕴于其中。义熙二年(406年)他把自己的家居环境写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霭霭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平日生活是:“野外罕人事,穷苍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他与农民的往来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的喜悦与担心是“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他劳动生活的情景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完全与农民融为一体,踏踏实实地成为了有血有肉、彻头彻尾的农民。

陶渊明的隐逸诗歌处处渗透乐观霍达的精神。劳动生活再苦,就连家庭遭受火、水、兵灾,他都能从容对待,也不愿向官场乞求。义熙二年(406年)夏,家中起火,又遇大风,须臾间把仅有的家产烧光,他只好搬往南村营造新屋。当年秋天一个晚上,他回到被焚的故居,仰望着“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心中却想的是“形迹凭化生,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在《责子》诗中,他慈祥地和儿子们戏谑:“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褒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迁居南村后,他与农民关系依然十分融洽,“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每逢春、秋暇日,大家一起登高赋诗,有时则与大家共同探讨争论书中某些疑难句子。他充满热情地写下他与农民度过的快乐日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他经常长时间坐在屋外菊花丛中,两手摘取满把菊花,思绪飞扬,不知今夕何夕,欣然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闲远自得,真若超然于宇宙之外。在饮酒时,他与农民不分你我,亲似一家:“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陶渊明虽不懂音乐,但身边却保存一张无弦琴,每逢酒后,便在琴上抚弄,以寄托内在的深远之趣。不管富人穷人访问他,只要有酒,他就摆出来,与之共饮。如果他先醉倒,便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有人曾见他在酒刚酿熟时,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接着又将它戴到头上。行为放达,以至于此。但是陶渊明毕竟不是干庄稼活的行家里手,身体也并不强壮,又无人帮助,因而他大部分时间过的是穷困僚倒的日子。他经常陷入“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的困窘境地。宋元嘉三年(426年)夏旧谷吃完新谷未熟之时,他有时十几天才吃几顿饭,正所谓“弱年逢家贫,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有时饿得没法,只好沿门乞讨:“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尽管如此,他仍矢志不改:“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陶渊明一生好酒,但却经常处于无酒可喝状态。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他偏不去,只好借渊明去庐山的途中,派人赍酒于半道邀之。颜延之和渊明关系友好,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曾路过浔阳,知道陶渊明他们每天喝酒,至醉方休。颜延之离开时留下二万钱,陶渊明却全部拿去送给酒家,想喝酒就去。他说:“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在一生最大嗜好不能满足,甚至连饭也吃不饱时,他仍不愿去投靠官府。陶渊明的政治理想是虚拟的乐土桃花源。宋永初二年(421年),57岁的陶渊明写下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完整的乌托邦之作,把他的隐逸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先用散文描述桃源周围的幽美闲静,使之与丑恶现实作比较,接着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其中的土地、田园、房舍和耕田劳动中的安乐和幸福,然后写桃源人的好客和对渔人的款待,并指出幸福的原因恰是与动乱社会的隔绝,最后以“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点明自己的愿望。

宋元嘉四年(427年),陶渊明死于故乡。从《五柳先生传》到《归去来兮辞》,再到《桃花源记》,陶渊明走着自己独立的创作道路;他的隐逸诗歌象纬线一样交织着它们,组成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陶渊明性情之真率,态度之达观,归隐之真实,待到后代文人的不断赞扬。他所开创的质朴中富于华美、平淡中富于丰满的诗风则长期以来影响着后来的诗坛。

同类推荐
  • 乱世英贼

    乱世英贼

    刘奇,一个不专业的催眠师,一个不折不扣的闷骚男,阴差阳错间,回到东汉末年。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牛人辈出的年代,有叱诧风云的奸雄曹操,也有大仁似伪的皇叔刘备,还有忠肝义胆的关羽,更有智多如妖的诸葛亮。主角流落到这个世界,为了自己的命运,拉着粮车,带着手下,周旋于各个势力之间。简单点说,就是一个闷骚型的催眠师穿越到一个以吃饭睡觉决定个人实力的三国世界里的故事。
  • 唐朝合伙人

    唐朝合伙人

    合伙,就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群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给其带来利益的事情。这种人可以是亲戚,也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而合伙做的这些事情自然包含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合法的,在大公司,这种人叫做股东;不合法的,在民间,这种人就是共犯。人生如梦,一越千年,年轻的帝国正徐徐升起、走向盛世。梦想与勇气,权力与欲望,促使他们走到一起。合伙人能在大唐创造出怎样的盛世。
  • 华夏之初——追寻祖先的足迹

    华夏之初——追寻祖先的足迹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追寻祖先的足迹、多源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走进神秘的原始社会、原始宗教的发轫与兴盛、不朽的史前艺术、神话传说时代等。
  • 青色大陆

    青色大陆

    穿越回前世,委身家奴却凭着一身才华博得大小姐倾身。文能吟诗作对夺得文魁,武能以一敌百纵横天下,最了不起的是把现代商业经验应用到前朝!开超市,连锁店,时尚潮流一个不少!主人公的理想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成就极品家丁。
  • 梦回唐朝记

    梦回唐朝记

    今天的风,吹不散远古的长恨娇艳的花,染不透勇士的乡愁沙场的血,映不出盛世的山河梦中的月,却已圆了回到唐朝的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唐朝记QQ群号:20707336
热门推荐
  • 记忆中的战旗

    记忆中的战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国杀之忠奸人

    三国杀之忠奸人

    三国杀同人小说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八人局,一内四反两忠,刘备主公。沿用三国演义部分桥段。
  •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在长安

    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绝代佳人用尽了三生的时间等待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玉一般的容颜已经憔悴;花一样的琴心已经枯萎。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少年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就在他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要绝望的时候。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心中的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
  • 界系

    界系

    从21世纪开始,一场科技与自然带来的“基因变异”,从宇宙诞生那一刻开始隐藏的秘密,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浮出水面。
  • 黎明纸鸢夏

    黎明纸鸢夏

    姐姐死后,苏岚鸢从巴黎回到圣罗,去到了爸爸的学院——圣罗夕阳学院,开始了一段“新生活”,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能放下姐姐的死,和对父亲的怨恨吗?
  • 女生学院里的男孩子

    女生学院里的男孩子

    因为被妈妈要求留长发和个人长相的原因,所以我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当做女生。即使有着一个富二代的身份,但是长相问题确实我最最苦恼的事情。直到有一天看着镜中的自己,我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假如我进入女子高中的话,不就能够每天和女生啪啪啪了吗!】
  • 诡异补习班的那些事

    诡异补习班的那些事

    原本享受着假期的女主被母亲拉去读寄宿式的补习学院,到达补习学院后发觉这学院跟她想象中有十分大的区别,一眼望去就像是所被人遗弃已久的学校,恶劣的住宿环境、破旧的教学校、潮湿的教室、木制且破旧不堪的课桌和让初来乍到的学生难以接受的三餐......好在女主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补习班到底有何用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起在神秘的补习学院中发生的那些事吧!
  • 导游带你游古代

    导游带你游古代

    灵魂交换?不,是鸠占鹊巢!一脚将无脑千金踢走,衰运连连的未来人——兼小梁朝导游,小琪小姐,在BOSS的欢呼下,嫁进豪门,摆脱被人无视的未来人的心酸,架起古代与现代的友好桥梁?一边是渣男回头的深情款款,一边是准夫君“温柔”的陷阱,她到底要站哪一边?废话!渣男滚一边,夫君站身边,腹黑?不怕!导游小姐我比你更黑!不信?进店你就知道了!!
  • 天空之神

    天空之神

    空白的文明需要他去填补,失落的信仰需要他的坚持。
  • 追你到海角天涯

    追你到海角天涯

    卓九悦发表的首部长篇穿越大作,希望大家多多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