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08年,波士顿还曾创建起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咖啡专卖店(后来被大火所焚)。19世纪中叶以后,咖啡已经成为美国人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着咖啡一边说:“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去他们想去的地儿,做他们想做的事。(There was nothing that could stop personfrom being what they want,going where theywant,doing what they want.)”或许,这就是美国人的咖啡精神吧!
20世纪60年代,冷战中的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Apollo Project),美国人乘坐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进行人类第一次登月之旅时,曾经发生过一次可怕的故障——返航中的载人航天飞机有可能无法顺利进入大气层。当时地面指挥部人员满怀深情地不断安慰三位生死未卜的宇航员:“加油!
香喷喷的热咖啡正等着你们。”后来,我们也可以从无数的好莱坞大片里听到类似的鼓励话语。咖啡代表了一种惬意、幸福的生活。
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还曾有个趣闻,据称他很多洋洋洒洒的竞选演讲文件都出自一位年仅27岁的年轻幕僚之手。这位仁兄有个怪癖——喜欢坐在华盛顿咖啡馆的露天散座上奋笔疾书,没这“情调”就无法工作。
星巴克与“第三次咖啡浪潮”
1966年,艾佛瑞·毕特(Alfred Peet)在旧金山开店推广新鲜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那种醇香甘甜的美味咖啡很快征服了习惯于“量大质低”的美国消费者。他的三位徒弟在学成手艺后,于1971年在西雅图创办了星巴克咖啡,同样是主推新鲜深度烘焙的咖啡熟豆,并教授大家采用法压壶来冲泡咖啡。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收购星巴克并引入意大利浓缩咖啡馆理念,高举时尚与美国文化大旗,最终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级的咖啡连锁企业。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仅计算星巴克在中国的分店年销售收入,将从目前的约3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亿元。试想如若不是星巴克的商业成就,意大利人视为国粹珍宝的Espresso以及卡布奇诺等其他意式咖啡饮品,恐怕会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读者多半熟知星巴克的传奇故事,我就不再赘述。
2007年毕特先生去世时,美国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并表达哀悼之情,其在美国乃至世界咖啡界的地位可见一斑。1974年提出精品咖啡理念的努森女士(Erna Knustsen)是另一位世界级的美国咖啡大师。如果说毕特重于烘焙,那么努森强调的是产地,他们以及一大批美国咖啡人,将曾经的“偶像”星巴克当作超越的对象,精品咖啡进入到新的纪元,有了新的生命力:纯净明媚、香甜甘醇、灵气十足。
全球咖啡消费风潮正进入以手工滴滤式冲泡精品黑咖啡为代表的“后浓缩咖啡时代”,即“第三次咖啡浪潮”。精湛的个人技艺裹挟着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崇拜,打败了冷冰冰的咖啡机,夺得了话语权,美国咖啡人在此过程中功劳甚大。
9云南咖啡漫谈
“回想自己有关咖啡的最早记忆自然也和很多昆明人一样,源于老昆明金碧路上的‘南来盛’咖啡馆。记忆中有服务员用长柄大勺从一个大铁桶里舀黑乎乎液体盛到搪瓷口杯里或是玻璃茶杯里递给客人,当时年少的我自然不知道那其实就是咖啡,但从那大铁桶里腾起的咖啡香却留在恒久的记忆里。”——作家黄蜀云
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o 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m,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云南阿拉比卡种咖啡的风味特性——香浓均衡,果酸适中。
云南的咖啡宜植区非常广,主要为南部和西南部的普洱、景洪、文山、保山、德宏等地。行进在滇缅公路途经的保山、德宏等地区,望着道路两侧绿帐般身姿曼妙的咖啡树,那种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尤其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普洱市,面积4.5万平方公里,热区面积超过50%,森林覆盖率超过67%,已经日渐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集散地。
云南咖啡故事
云南与咖啡结缘有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逐一描述。
第一阶段: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条约结束了中法战争,并开放蒙自(红河州蒙自县)为通商口岸。1889年,蒙自海关开关,拉开了西南边陲与外互通的序幕,顿时外商云集,洋行接踵而至。到了20世纪初,咖啡店与酒吧、网球场、酒店、赛马场等西洋场所开始出现在街头,为各色人等提供休闲服务。
第二阶段:1902年,一位中文名叫田得能的法国传教士从越南将咖啡带到云南省大理宾川县一个叫作朱苦拉的山村种植。时至今日,依然有那批咖啡繁衍的后代存活着,古老的咖啡树林在晨露晚霞中诉说着百年的过往。由于法国人曾经一度垄断了欧洲的咖啡贸易,法属殖民地咖啡树的共同咖啡祖先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植物园里的那几株咖啡树,并由阿姆斯特丹市长在1714年一次访问法国时亲手赠与路易十四,从此法国开启了咖啡事业。而荷兰人的那几株咖啡树又有何来历呢?要知道那可是荷兰人费尽千辛万苦从也门摩卡港口“偷”出来的“根正苗红”的纯种阿拉比卡咖啡树(品种是波旁)。因此朱苦拉村的古老咖啡树也有着足以骄傲的纯正血统。
第三阶段:1952年,云南省农科院专家将80kg咖啡种子分发到保山潞江坝的农民手里,数年后又大规模指导种植,这才有了此后滇缅公路沿线婆娑摇曳的咖啡树。由于供应苏联的巨大需求,云南的咖啡种植获得了一次迅猛发展。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国内并没有庞大的咖啡需求市场支撑,多达数千公顷的咖啡园或者荒芜或者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不仅云南的咖啡业跌入谷底,古老的阿拉比卡咖啡树品种的延续也岌岌可危。
第四阶段:1988年,雀巢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启动咖啡种植项目等方法开始在云南支持当地咖啡产业发展,云南咖啡再次崛起。
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农业部,专门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改良与种植,并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截至目前,不仅雀巢、麦氏、卡夫、星巴克等咖啡巨头均在云南从事咖啡业务,德宏后谷、普洱爱伲、保山联兴、保山云潞等本土咖啡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前景看好的云南咖啡
截至2011年底,云南全省定位咖啡种植面积已达64.59万亩,产量近6万吨。目前全省种植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9.3%,产量占全国的98.8%。
无论是从种植面积还是咖啡豆产量来看,云南咖啡已确立了中国国内的主导地位。我们不妨简单比较一下,云南作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全省茶叶种植总面积达280万亩,总产量约为9万吨。如果再看咖啡与茶叶的创汇收入比较,咖啡的优势更加明显。
咖啡种植给云南种植农们带来了很多惊喜,虽然2012年经历了一次打击,但回归合理价位并更加关注品质并非坏事,尤其是目前国际咖啡价格总体趋势持续走高,更是让种植户充满期待。云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将咖啡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各界都一致认为,“十二五”期间将会是云南咖啡产业的加速发展期。根据2011年出台的《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来看:到2015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预计发展到100万亩,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而到2020年,种植面积预计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实现总产值超340亿元。由于云南可供开垦种植咖啡的土地面积已经不多,恐怕现有林地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也要合理利用上。
10新咖啡主义
“对于我们,咖啡馆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你怎么跑,最后还是要到那里,一种抵抗不了的吸力,一种上瘾,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我们迷恋那儿的空气、光线、声音,忘记时间地沉浸在那里,在一群跟自己一样的人当中,可能继续一个人,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咖啡馆疯子”张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最大咖啡消费国美国摆脱了持续数十年的咖啡消费低迷期,全世界掀起了又一股咖啡消费热潮。这股咖啡热伴随着全球化的大潮,与新经济相互借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铸就了一场蔚然壮阔的新咖啡主义。
全球化咖啡消费热潮
全球化咖啡消费热潮是新咖啡主义的最大特点。不管是在最大的咖啡消费国美国,还是在老牌咖啡消费强国欧洲诸国,或是在中国、韩国等新兴咖啡消费地区,人们不约而同地饮用越来越多的咖啡。身在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的东方,这种感受愈发强烈。在日本,咖啡正迅速取代传统的饮茶习惯,咖啡创造的就业岗位已经超过了日本全部就业岗位的5%,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在韩国,普通民众学习咖啡热情之高涨令欧美人都吃惊不已,韩国咖啡人甚至已经开始大举“入侵”中国等海外地区开拓咖啡事业。在中国的咖啡主产区云南,大量的茶园正被改种咖啡,咖啡产业整合提升的各类资讯不断涌现。
在网络时代曼舞
新咖啡主义带有浓重的互联网等新经济色彩。不管是那些利用互联网进行拍卖或零售的咖啡商家,还是利用博客、微博等进行产品营销宣传的咖啡公司,或是利用网络进行活动策划发布、客户管理的众多咖啡店,咖啡似乎与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纵使是实体形式存在的咖啡店也似乎没有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反而从中受益匪浅。很多咖啡馆主自我解嘲说,离开了互联网都不知道怎样经营。我和我的美国朋友曾经讨论过一个通宵,最终结论是:咖啡及咖啡馆是互联网时代最令人兴奋的实体经济之一,互联网时代越进化,越需要咖啡馆这样的实体做支点,咖啡馆越会强势成长。
与科技同步的咖啡
受科学技术进步和工商业发展的巨大推动,新咖啡主义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和新需求。比如说大量具备创新性和高科技元素的咖啡器具、咖啡机涌现出来,如虹吸式自动咖啡冲煮机、智能环保烘焙机、手持便携式浓缩咖啡手柄、自动冲煮咖啡的机器人,再如带有上网冲浪等功能的咖啡机,再如能够记忆饮用者口感、收集温度湿度等外界信息并不断调整萃取技术的咖啡机……这些也直接酝酿了一大类崭新的咖啡爱好者——设备器具发烧友。如果有幸亲临一次国际咖啡展,便会被那种恢弘热烈的气势所震撼——很多国际性咖啡展会已成为全球文化、经济、科技相融合的盛典。国外咖啡论坛曾有过一次热烈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爱好者们悲哀地认为:“如果你是一位咖啡爱好者,又不幸成为了咖啡设备发烧友,那么就要恭喜你,你已经离破产不远了!”
健康,技术与品质
咖啡已经不再仅仅被视作提神饮品。一方面,咖啡的健康价值开始广受关注,低因咖啡持续升温,很多人将咖啡视作保健食品来享用,咖啡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怎样获得更好的咖啡?如何品鉴咖啡?怎样更好地享受咖啡之美?人们也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咖啡技术流也因此孕育而生。精品咖啡运动如火如荼,咖啡品质师、咖啡烘焙师、咖啡杯测师、咖啡培训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全球生产供应的咖啡品质也因此每年都在大幅提升。
咖啡馆文化的再次兴盛
咖啡馆文化的再次兴盛是新咖啡主义的重要体现之一。一方面,星巴克、咖世家(Costa)、85度C、第二杯(Second Cup)、KOHIKAN、Cafe Coffee Day等一大批连锁形式的咖啡店崛起并横扫全球。它们的成功和扩张也直接带动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咖啡文化、咖啡馆文化的普及。另一方面,那些更加关注咖啡品质、人文体验的中小型咖啡单店(如精品咖啡店、人文主题咖啡店)也从斜刺里杀出,受到小众们的爱戴。
纵使是在茶文化故乡——中国,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咖啡馆经常是座无虚席。我们铂澜咖啡学院举办的关于如何创办一家咖啡馆的讲座现场经常是黑压压人头攒动。除了一些国际咖啡馆品牌在华以每年新建数十家店的速度迅速扩张外,一些本土咖啡馆品牌也获得动辄数千万的投资,开始了追寻梦想的新创业历程,咖啡馆文化热简直无法阻挡。
新咖啡主义的精髓不局限于咖啡饮品本身,也不限于咖啡馆的有限空间,而是一种崭新的全球文化,一种醇香诱惑的生活方式。当人们端着咖啡杯,面露微笑时,咖啡与咖啡馆已成为一种工具,一项媒介,一处平台,一个容器,承载人类创造的一切信息与智慧。此外,20世纪50年代在北美率先兴起的Coffee Break正在全球各地的家庭、公司茶水间、咖啡馆等各种场所里愈发流行演绎,不断发酵成长。人们意识到要在繁忙工作之余刻意停下脚步,慢品生活,享受交流之乐,分享之趣,生活之美。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我曾经坐在南方一座三线城市的街头咖啡馆里,小店毫不起眼,装修却别具一格,开店者是我的一位学员,我看着正在设计水单的她流利地写下这句话,不由会心一笑。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当年说出这句话时,或许难以想象百余年后的今天,伴随着全球咖啡馆时代的到来,它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世界级名言——咖啡馆老板们都喜欢这句话,将此作为招揽生意、标榜品味的宣传语;咖啡馆顾客们喜欢这句话,喜欢从中透出的那种醇香优雅的生活方式,喜欢那种与自己内心产生的共鸣。
有人说,20世纪一战的开始意味着第一次咖啡馆高潮的落幕;也有人说,20世纪60年代巴黎街头的学生运动,才是宣告咖啡馆美好年代的彻底终结。但不论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是,伴随着二战后全世界的持续和平,互联网新经济以及全球化浪潮,星巴克、咖世家等国际化咖啡馆品牌与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广大中小型咖啡店,在两条战线上彼此配合,相互映照,正在助推人类史上又一次咖啡馆高潮出现。
一个崭新的咖啡馆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