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7300000030

第30章 教育卫生文化(1)

(第一节)教育

(第一节)时教育

过去村人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了北门坡,秀才比驴多。”这话听起来有些滑稽,但窥其要旨可以看出,昔日的西中黄曾是个文化深厚人才辈出的古文化村。据明清县志版和村内碑文考证,元代至清,披荫后世的各类先贤有126人,仅科举一项就有37人,内包含进士3人,举人7人,这种人文荟萃村落在我县十分罕见,这与过去先辈们重视文化教育培养社会人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说明村古时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私塾旧时私塾分家庭联办和个人自办两种。其中家庭联办有角楼书房和三官庙书房等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村北当铺巷头创办了一所私塾,因在角楼院故称角楼书房。这所私塾是由本村张家、荀家、周家几个大户合资办的。他们聘师任教,设馆招徒。教师由南焦彭村李乾元担任,学子有村人张守恭、荀毓嵩、郭庆基、周货子、王景烈等人,均为上户子弟。另外远在河东沙女沟和南高村的一些学子也前来就读,他们共同担负着教师的住宿和工资。至今旧墙上还依稀可辨当年学生的学习成绩排榜和名单。后李乾元离教后,由本村文健接任。在其影响下,北门外张冬生书房院也有七户孩子,斗行书房院有八户孩子上学。这些家庭都很注重孩子们的学业和社会教育,因而优秀人才成批出现。从抗日到解放期间,仅军师级以上干部就有杨志、郭庆基、张启、王景烈、张守绪、梁起等人,县团级干部很难胜计,因而芳名远播。

乡塾在村东门内不远路北有座祠堂,为北寺。民国初年为破除迷信,村人把祠堂改为乡塾,供村人读书所用。乡塾分设一至四年级几个班,学生学费支付较少,不足部分由本村学董张汝勋资助。他们高薪聘任了一批教师,有本村的赵思义、文健,盘道村的曹玉德,高腴的张自强,贾岗村的王哲臣和关村的王见之。当时村人生活困难,多数学子家庭不重视文化学习,有的孩子学业不满便辍学外出经商去了。那一年日寇侵华时逼于形势学校用两种版本教材教育学生,日本人不来就用中国版学习,日本人来了就用日本版应付,后因时局动荡,学校停办。“七七事变”后,在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一些教师弃学从戎投入革命运动,学校学习陷入低潮。后汾城县又在本村建立了民族革命小学。1942年移至乡宁燕家山,改为师资训练班,村人张启瑞等人为第一期学员。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村里又办了一所女子学校,校址在二甲张祠堂柏树院内,学子有张杏杏、张炳军、张红等十几个人,授课老师由本村杨云霞担任。

本村的私塾、乡塾虽建立较早,但因村人贫富悬殊,多数穷苦人家上不起学,无法接受教育,即使勉强入学也要求不高,以认识些字和会写信为目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村教育事业才得到长足发展。

(第二节)育发展

西中黄完全小学1947年汾城解放,改国民小学为民主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开始由人民政府管理。1950年更名为西中黄初级小学,有一百多名学生,老师人员也随之增加,课程教材由全县统一规定,步入正轨。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好转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经考核破格升为完全小学,由县教育科委派卢宗仁来村担任校长,村内仍由学董协助管理。教师有张玉香(高腴人)、臧明光等人,设一至五年级几个班。第一批学生有张文弘、张秋景、王学尧等人。后小学逐步发展。到1958年学生人数超过300人,校舍不够用,便把张家祠堂也改为教室。1959年小学又增设了六年级班,学校改为西中黄完全小学。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学生人数下降,1963年后学生又增至370多人,上级委派关仰琦、张兰英分别来校担任校长和教导主任,健全了领导班子,扩充调整了教师队伍,学校学业恢复正常。

农业中学1966年响应上级号召,村里办起了第一届农业中学,学制三年,在本村和周边南中黄、北中黄、尉村、焦彭等地招收了一批学生,有一百多人,分设两个班,由张根来、张启瑞、赵继先任教。主要课程是语文、数学和农业常识三大门,辅助音乐、体育等课程。“文化大革命”期间,结合社会政治需要,学生经常外出劳动,很多学生在运动中加入了红卫兵组织,他们走出校门奔赴全国各地进行串联,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和延安、韶山等地。1966年8月15日,部分学生还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8年后根据上级规定,农中转为由镇集中办学,农中解散。

七年一贯制学校1968年,根据上级指示,学生复课闹革命,形势稳定下来,学生人数骤增,分为双轨十二个班。教室容纳不下,便在柏树院以西扩建了校舍20多间。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后,学校改为七年一贯制。学生以学课本为主,兼学别样,成立了铁工组、木工组和文艺宣传队,因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时间少了,学习成绩有所下降。1969年公办教师下放队办,本村教师张临玉、孙艮玉、张江水、王增录、王吉庆等人回村办学,校长由曹怀业接任。在此期间,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大队贫协副主任范金福为校常驻代表,学校狠抓了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本校成为全地区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一面旗帜。为了推广西中黄学校先进教学经验,县教育局史在齐、臧大海在校历时一周写材料版面,着力宣传经验。地区教育局在校还召开了各县代表,各公社学校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全地区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九年一贯制1975年在大而全思想指导下,本村七年一贯制学校提升为九年一贯制,增设了高中课程,在校师生达700多人。1978年废除了升学推荐选拔制度,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恢复了高考制度。1981年学生司永胜、郭五一等27人分别被大专院校录取,因其影响,学生学风大为好转。为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实际需要,停办了九年一贯制。

八年一贯制1982年学校改为八年一贯制,校长秦国经采用考试办法选拔教师人才,择优录取武俊生、张福祥、郭世良等人,充实教师队伍,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取得了办学以来最好成绩。1995年至1999年期间,拿下了全县单科考试数学、化学、英语、政治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为全县连续五年综合评估排名第一的五连冠,县委授予五面奖旗,获得“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第一”和教学“先进集体”的殊荣。1997年在校初中生457人,小学生421人,总数达878人,教师28人,是建校以来最大规模,且教学质量上乘,水平较高。

西中黄中心小学2003年12月,国家教育改革实行规范化教学,本村初中并入汾城初中。学校内的五年级逐渐向六年级过渡。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开展“基础教育年”活动,本村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集资40万元,在原校址基础上拆旧建新,建成一座面积为952平方米的两层教学大楼,12个教室可容纳500多名学生,改善了办学条件。现时就读有10个班,教师18名,在校生387名,为一所规范的双轨制农村完全小学。校长张文会,在县财政补助4万元建校款基础上,积极配备新的教学设备,用两年时间实现了“四机一幕”教育、图书资料,文体器材,教学仪器按标准一应配全,用于电教设备和三配套的资金达十多万元。修筑围墙,更新课桌,安装暖气设备,从硬件建设上基本达到农村一流小学水平,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教学设施进一步完善,学校确立了创建美好和谐学习乐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对学生一切负责,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2006年6月制定了学校办学章程,确立了校训、校风、教风和校歌。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从教师到岗、上课、批改、备课,辅导到学生的进校、上课、活动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师生行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上级认可和群众赞誉。2004年被认定为首批管理规范化学校,管理经验在全县推广。2007年下半年,全县在本村学校召开了现场会。本校连续四年小考稳居全联校第一。2007年五年级英语毕业考试位居全县榜首,并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

2008年投资60万元,校内又盖成一座占地1073平方米的寄宿大楼,原教学大楼加盖为三层,极大改善了办学硬件。为村培养人才进一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三节)儿教育

1956年,为适应农业合作化,解放农村妇女劳力,村内建立了季节性托儿所和幼儿园,在村人张振兴院北厦内,有70多人。1957年达113人,分为南四队和北四队两个办学点,北点由王改子、郭引莲任教,园址在张化东北厦内,后移到张来成院,幼儿有57人;南点在张振兴家南厅,由文银连任教,幼儿人数56人。由于当时教师没有接受专门训练,没有专用教材,幼儿园只能起到带孩子的作用,以解放妇女劳力为目的。

1966年幼儿园停办。1968年普及幼儿园教育,重新又办起了幼儿园。1972年有幼儿100多人,园址在北寺最后一排教室。1978年,小学兼办幼儿园,改名学前班,收6岁以下儿童,以游戏为主,辅以文化教育。由王爱琴、赵爱英、李淑珍任教,根据幼儿岁数大小,分为大班和小班。1983年至1987年幼儿教育课程教材进行编写,分为语言、计算、常识、体育、图画。因小学扩轨,教室移至大队院内,由郭引莲和赵小果任教。1988年校址几易其地,有杨志龙家和学校南院两处,由姚鹏琴、郑明霞任教。县教育局对幼儿园进行了注册。1985年上级培训幼儿教师,校内教学教具日益完善,学校对幼儿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办学质量相对提高。1997年国家鼓励个人办学。公办民办两种并存,全村办有两个私立幼儿园。一所是司明亮的康乐幼儿园,教师张世英,幼儿38人。一所是张风云的育苗幼儿园,教师张风云、张文会,幼儿32人。两个幼儿园内体育器材完备,教材和公立幼儿园一样,并由小教注册登记,2003年停办。后又有2007年由集上张志贤在家办起幼儿园一所,人数39名,办园至今。

从事过幼儿教师有郭引莲、高俊英、戴桂兰、文银连、梁芳、王爱琴、赵爱英、赵小果、郭会芳、张风云、姚鹏琴、郑明霞、张霞、辛敏、张文会、梁永琴、张志贤、张世英。

(第四节)余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倡导开展了全民扫盲运动。1950年,村内成立民校,初为冬学,以扫盲为主,兼学时事。1952年变冬学为常年性民校,加快了扫盲速度。1954年县第三次扫盲誓师大会在陈郭召开。发出“以社办学,以民教民”号召,村里由学生对村内文盲包教包学,子教父、媳教婆、夫妻互教互学,蔚然成风,扫盲运动也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全村分三个民校,村北在张来成院,村南在张光跃院,村中在张振兴院,由村人张启瑞、张玉堂、张克恭、张焕章、张茂轩、张长生、张兴武、文海涛担任扫盲教师。扫盲识字1500个为脱盲。1958年,学校组织红领巾包教大队,每个少年包教一个文盲。1959年增加了汉语拼音,使文盲完成读写拼任务,全村有800多人脱盲。后扫盲运动常抓不懈,为使脱盲者不再返盲,1977年村在大街北楼下墙板写下1500个常用字,让过路群众识读,进一步巩固了脱盲成果。上世纪80年代后学校教育普及,业余教育基本结束。

(第五节)师队伍

一、教坛师表

王渊通,西中黄村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于光绪七年中举。因考官不第,被聘私塾任教。他知识渊博,执教有方,过去为村内培养出一批批人才。学生和学长感其恩德,踊跃捐款,由本村学子张兰茂提供地皮在大南门外建四铭碑一座,以作纪念。

张汝勋,民国年间人,开明人士,曾担任本村村长一年。村办公费不足,私贴大洋500元,以后多年连任本村小学学董,负责管理学校选聘教师及花费事宜。为昔日村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张临玉,1936年生,解放前后在本村小学读书;1950年在汾城一完小毕业;1955年9月在临汾师范毕业。先后在贾岗完小、北李完小、本村完小任教多年。期间被省、地、县抽调参加小学及初中教材编写工作达六年之久,后在汾城联校任教至退休。他对党的教育事业尽心尽职,期间被地区评为“教育先进工作者”及“地区教学能手”。

王吉庆(1911年-1995年),1957年参加教育工作,1969年公办教师下放后回村任教,后到程公村任教至退休。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长期教育工作中,他的辛勤劳动成果,赢得村民、学生家长和领导的认可。

张江水(1938年-2006年),1958年临师毕业,先后任教于盘道、相李、南高腴、三公、尉村、西中黄和汾城育才学校,担任过小学、初中校长。1996年回村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当领导期间知人善用,带领全体师生将学校办成具有重视环境育人,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等鲜明特色的优秀学校。狠抓质量不放松,荣获全县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五连冠”的殊荣,多次评为优秀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好评。

张凤翼(1936年-2000年),1956年7月毕业于临汾师范学校,曾在西贾完小和本村完小任教。曾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和西贾乡先进教育工作者。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把学生视为子弟,成绩显着,被誉为教育战线上的老黄牛。

马丽翠,1942年生,中学一级教师,北京人文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在汾城农中、西中黄学校和襄汾二中任教,1999年退休。工作期间,对教育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乐与和学生交朋友,有一套成熟的教学经验和管理学生的办法,历次统考学生成绩均立县乡前茅,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为本村培养了大批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二节)医疗卫生

(第一节)时医药

同类推荐
  • 是太阳,不是调色板

    是太阳,不是调色板

    本书收入了《与驼队一起远行》、《写给路小固一片歌》、《是太阳,不是调色板》等13篇报告文学作品。
  • 别样人间

    别样人间

    过去,家乡人说听戏,不说看戏。那时不象现在的舞台,有灯光、布景许多讲究。戏台上就是两把椅子一张桌,简单得很。而且上万人听戏,好大一片,哪看得清?只远远地见舞台上人影乱晃。便只能借助耳朵了。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
  • 走进唐宋诗词

    走进唐宋诗词

    本书主要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而又喜爱唐宋诗词的学生而编。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例出了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北宋词、南宋词、宋词等时期的经典诗进行赏析及点评。该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选修课教材,也适用社会上有同类需要的读者。
  •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尸虫的世界

    尸虫的世界

    讲述一个苟活于末日的人经历许多事件,发现末日发生的关键,最终惨死的故事
  • 女神逆袭记

    女神逆袭记

    对于权贵的欺压,她逆来顺受,没办法,谁叫咱家没钱没权没势力。好吧,男主都看不下去了,大手一挥,有事我给你撑着。某女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果断拒绝,女人当自强,她不能老是依靠他。这个想法固然是好,可是为什么不告诉他你要借别的男人上位!!某女不高兴了,这不叫借男人上位,这是场交易!拗不过她,男主只好含泪在她身后必要时“拉一把”,没关系反正主角是他俩。
  • 原来这是爱情啊

    原来这是爱情啊

    叶诗这么多年来,一直的理想就是当个文艺编辑。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被招成一个少女漫画编辑。更不曾想到,那个严厉又腹黑的主编,竟然是十年前伤她最深的初恋男友。拜托,老天,职场失意已经够难受了。她现在只想好好工作,不想想其他的。况且和主编一起,这一定不是爱情啊!!!
  • 穹天

    穹天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座光怪陆离的修仙世界。顾城,原本只是地球上的一位普通学生,却莫名穿越重生在了一位世家大少的身上,原本他的梦想是过上几年纨绔子弟的奢靡生活!没事能够熬个鹰斗个犬啥的,累了有小萝莉们伺候着,饿了也有小萝莉们伺候着,这困了,当然还有小萝莉们伺候着……但是!Duang~Duang~!!不找人麻烦!却祸事不断!关键是奶奶的还没有‘Police~’来保护小爷的人身安全!怎么办!只能自己勤奋修炼!免得遛个狗都被追杀个几条街!好不容易死而重生,小爷还不想死!小爷还是个处……新书求收藏,求推荐,需要大量的推荐票,推荐,推荐!!!!!!!!!!!!!!!
  • 荡世冥河

    荡世冥河

    神魔诡子,神体双俢,看一懵懂孩童寻身世,报宗仇,显无尽倜傥,展无限威风,踏平世间之坎坷,执掌万载之冥河!
  • 倾世毒医绝色初九

    倾世毒医绝色初九

    中毒情况下只有半魂的她被人收养,从小到大都无法吸收灵气修炼。面临着死亡地她半魂归来。从此以后,废材变天才,拥有强大空间,灵兽也不要脸的跟上来,全系属性就在你面前叼。当她得知自己真实身份时,她慢慢展开和那股强大的势力对抗,谁和她作对,下场就是死,只有死人才不会让自己多一分麻烦。见他第一眼,势必追求他。他中奇毒,她为他解,他对她有好感,追夫之路简直不要得太简单了!本文一对一第一次写这种类型文文请多多指教!本文重点并非是感情戏,而是一个女主强大的经历和过程。本文男主不是一来就是强者,而是一开始就一步步修炼。
  • 独孤傲市

    独孤傲市

    人可生,情不灭;杀手冷血,却有心;转世轮回,为爱死;无怨、无悔。
  • 全能透视小神医

    全能透视小神医

    叶默在无意间偷窥房东女儿洗澡,被房东板儿砖拍得头破血流,然而机缘巧合,叶默成为真正的修真者,从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随着金钱、地位的不断提升,各种美女,各个势力,蜂拥而来。叶默说:“女的留下,男的挡我者死。”
  • 我的神级女友

    我的神级女友

    天地生阴阳,阴阳化两极。两极生四象,四象化五行,五行生八卦,八卦化轩辕。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妖有妖力,鬼有鬼力,仙有仙力,魔有魔气,神有神力,僵尸有尸气。在现在世界上面有些极少数的天才,他们的血液里面继承神魔的血脉,拥有此血脉者,可控阴阳,掌五行。他们被统一叫做”轩辕一族”。他们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挣钱的时候就挣钱。他或许是工人,或许是商人,又或许只是一个刚上高中的学生.....
  • 战神联盟之奇妙穿越

    战神联盟之奇妙穿越

    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