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5300000014

第14章 关羽的着述和书画(1)

一 着述辨识

关羽有没有着述、书画传世?传世的名为关羽的着作,其真伪如何?这是需要探究的一个方面。

关羽是武将,一生征战沙场,不遗余力。但是,据说他喜读《春秋》,对《春秋》经义很有研究,颇有心得,并身体力行。后世之人对此颇多赞颂之词。解州关帝庙最后方建有一座精美的春秋楼,楼上塑有关羽读《春秋》像,至今尚保存完好。在其他众多的关庙中,也大都塑有类似的关羽读《春秋》像,或建有春秋楼(阁),以颂赞关羽的熟读《春秋》。

由于关羽是武将,一生征战不已,所以,他在文墨方面不可能有很多传世之作,这从正史里没有记载就可说明。但是,后人却辑录了他的一些文墨编为集子,刊行于世。笔者见到的集目有以下数种:

《义勇武安王集》。明正德年间礼部侍郎吕楠编。清朝初年又由礼部侍郎钱谦益重新修订。

《重刻汉寿亭侯集》。明代浙江人方莹重刻。《关帝集》。明代绛州人辛全编。

《武安王集附录》。明代湖南昭阳人李叶编。

这几个集子,现在已难找到原版本,其中收录内容无从知晓。笔者臆断,这些集子极可能是纪念性文集,收录关羽生平事迹,世人评说,赞颂关羽的诗文。也收录一些世间流传的关羽的着述;但不会是关羽本人的着述专集。

笔者在现今传世的一些集子中,看到了一些关羽的着述。

清人卢湛编辑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中收录有关羽的书信7封。即:

三与桓侯书

操之诡计百端,非羽智博,安有今日?将军罪羽,是不知羽也。羽不豫社稷倾危,仁兄无俦,则以三尺剑报将军,使羽异日无愧于黄壤间也。三上翼德将军,死罪,死罪。

这封信可能是关羽从许都出来,与张飞重逢时,张飞对他心怀猜疑,关羽三次写信给他表明心迹。卢湛对这封信有以下解释:

按此帖米南宫书,吴中翰林收得之。焦太史竑请摹刻正阳门关庙中。翰秘惜真迹,乃令邓刺史文明以意临之,刻诸石。今观此书正大简严,当非伪作。而南宫手笔亦必确有所证无疑也,特采入之。

米南宫即米芾,是北宋着名书画家。据说,他曾将这封信写成字帖,被后人所得。明代学者焦竑令人摹刻于石,立于京都正阳门关庙中。卢湛因此认为不会是伪作。按关羽与张飞重逢时的情况,因生猜疑,关羽连写三封信给张飞予以表明心意,也是可能的。此信为其中之一。

与张辽书

鲁仲连东海之匹夫耳,为齐下士,然且耻不帝秦职,为通侯,列汉元宰,独可使负汉耶?子且休矣。

这封信是关羽在下邳被围困,张辽奉曹操之命前去劝降,关羽写信给张辽表示不投降曹操,这封信的真伪是难辨释的。

官渡与操书

刘豫州有言,尉佗秦之小吏耳,犹独立不诡。羽哑哑飞鸣,翔而后集,宁甘志终小人下也?使明公威德布于天下,斡旋汉鼎,穷海内外将拜下风慕高义矣,独羽兄弟哉!瞻悚,羽再具。

这封信是关羽在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期间写给曹操的,希望曹操鼎扶汉室,布德义于天下。当他刀劈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被曹操表封为汉寿亭侯,关羽又有一封信给曹操。

入许拜汉寿亭侯复操书

明公布大义于天下,而速取自树,非羽之所敢知。若犹是汉也,羽敢不臣汉哉!敢拜嘉命之辱。

这封信与前一封信一样,都强调了尊奉汉王朝的正统思想。

当关羽知道了刘备在袁绍处的消息以后,便有了辞别曹操投奔刘备的意思,他又先后写了两封信给曹操。

归先主谢操书

羽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曩所以不死者,欲得故主之音向耳。今故主已在何北,此心飞越,神已先驰。惟明公幸少矜之。千里追寻,当不计利害,谋生死也。子女玉帛之贶,勒之寸丹。他日幸以旗鼓相,当退君三舍,意亦如重耳之报秦穆(原文如此。按:秦穆当为楚成。)者乎。羽谢。

又致操书

窃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内。日在天之上,普照万方;心在人之内,以表丹诚。丹诚者,信义也。羽昔受降之日,有言曰:主亡则死(或为辅),主存则归。新受曹公之宠顾,久蒙刘主之恩光。丞相新恩,刘公旧义,恩有所报,义无所断。今主之耗,羽已知。望形立相,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丑于南陂,丞相之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物,尽在府库封缄。伏望台慈俯垂鉴照。

对这两封信,前边已做过辨析,就不再赘言了。关羽还有一封写给东吴陆逊的信。

与陆逊书

将军作镇西藩,为吴右臂,下车未远,遽怀老夫,中心藏之,其奖王室,幸甚,幸甚。目前小捷,曷敢贪天之功。第荆州与陆口接壤,为衅已非一日。寡君报公子之命,丞相有破曹之勋,旧属宗盟,非吴土地。乃阿蒙(吕蒙)不揆大义,狡然西窥,老夫不戒戎车,而扞御无术。将军慨然以操猾为忧,岂睹其篡逆不共戴天,尚以蜀为汉室宗胄,或能用命抑事,在泾而指,在洛亦为将军为之。老夫之言,诚如皎日,勿昵小功,终成大德。

这封信是关羽对东吴陆逊接替吕蒙的职务到陆口后给他写的一封信的回报。关羽由于没有洞察吕蒙和陆逊的阴谋,所以,复信的言词是诚恳的,坦荡无疑的。仍希望孙、刘结好,共同对付曹操。

以上这7封信,客观地分析,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事件下,都有可能由关羽书写给对方,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如离开许都时致书给曹操以表明心迹;接陆逊信给予回报等,都是合乎常理的,也符合关羽本人的性格。但是,也不可排除后人传刻中的增删之词,甚或伪托。

在《关圣帝君圣迹图志》中,还载有《忠义经十八章》。对这篇作品,明代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河东蒲州人杨博曾写有一篇序言,对它作了说明。序说:

关圣《忠义经十八章》,皆帝自制也。晋陈寿演俗通义,似近鄙亵。兹宋学士孙奭编述,南渡中丞张守订梓,相传五百余年,世人亦不知有是经也。维帝忠义昭宇宙,功列垂史册,祠祀遍天下,黄发稚齿,极海穷边,靡不崇重。而帝之随在着灵威英显赫千载一日。博幸生同帝乡,藉荫蔽久。嘉靖丙辰(1556年)巡抚荆楚。荆,故帝保障。迄今家至户联,顶礼如在。比还省,辞楚王殿下,王询帝故里事,复出《忠义经》示,博拜赐踊跃,若帝陟降也。归舟检阅后,先紊叙简编遗逸字画,错乱差讹,遂为校订重录,汇成一帙,携之京师。继役关中,未遑锓梓,适都督刘显移兵守川广,因以贻之,俾刻荒镇以作士气,以风忠义;且播之天下,使瞻奉者有所持诵则傚云。

杨博得到《忠义经十八章》是在他于明代嘉靖年间结束巡抚荆楚时,由楚王朱显榕交给他的。据说,此文经北宋学者、龙图阁学士孙奭编述,到明代嘉靖年间已经流传500余年。杨博得书后,校订重录,经都督刘显重刻传世。《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刊印的关羽《忠义经十八章》可能就是依据的这个版本。至于说《忠义经十八章》是否是关羽“自制”的?对古人的着述,后人提出怀疑的很多。别的不说,就以与关羽同一时期而后逝的诸葛亮写的《后出师表》,也曾有人认为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而是后人伪托之作。对关羽这篇“世人亦不知有是经”,而且,叙事中有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词句,因此,怀疑它的真实性,也是可以理解的。

笔者认为:这篇《忠义经十八章》并非关羽亲手“自制”的,而是后人“代制”的。理由是:在《忠义经十八章》的《述志章第一》中,关羽叙述了自己生平经历的一些大事。从桃园结义到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许都惶惧,他都提到了。由此推论,如果《忠义经十八章》是他自己撰写的,那么撰写的时间当是在水淹七军后,败走麦城前的这段时间里。而在这段时间里,敌兵围困,紧追不舍,他哪里有心思、有功夫坐下来写这样的文章?而且,文中有“诛颜及文,急于报曹”、“斩将五关,寻戮蔡阳”、“追曹南郡,释之华容”等句,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果说《忠义经十八章》是他成神后“自制”,那就更为荒唐了。所以说,《忠义经十八章》是后人为关羽“代制”的。“代制”的目的在于宣扬关羽以忠义为核心的思想。笔者既然认为《忠义经十八章》不是关羽“自制”之作,都又把它引证于此,是希望读者对此文进行辨识,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也可进一步认识关羽的思想体系,或者说认识世人所宣扬的关羽思想体系。

《忠义经十八章》每章长短不一,每句四字,文字简练,内容广泛,可以说是关羽对人生的一份理性宣言书。十八章的具体章节和主要内容是:

述志章第一。关羽说:吾大汉民,世居解梁。值黄巾乱,天下用兵;行至涿郡,偶遇刘张;义聚桃园,约为兄弟,生死靡二。吾学春秋,兼习武事。始除黄巾,虎牢战布;许田射鹿,义无反顾。有志不遂,良用叹息。下邳之困,兄弟离散;君犹是汉,罔敢不臣!曹操奸雄,奏封汉寿。吾奉二嫂,心在故主,感其知遇。许以立效,谓答秦缪,亦如重耳。诛颜及文,急于报曹,以图遄归,他非所恤。封金悬印,秉烛达旦,敬慎威仪。匹马千里,斩将五关,寻戮蔡阳,会于古城。复遘子龙,周仓亦至。昔在隆中,随访卧龙。孔明称吾,逸群绝伦。赤壁之役,追曹南郡,释之华容,实践前言。既督荆州,劝农崇学。赴鲁肃会,谈笑自若。水淹七军,生获庞德,名闻华夏,许昌慑魂。拜前将军,得假节钺。西川定鼎,炎德复兴。孙权窃据,实为汉贼。骂使绝婚,志必灭之。时数不逢,平生无补。吾无所长,唯存忠义,扶汉除奸,不知畏避。年几六旬,有命在天。视我丹心,听我微言。日在天上,心在人中。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严母慈,兄友弟恭;夫妇唱随,朋友有信,乡邻以睦,宽恤婢仆。吾言浅近,大益身心。为士为宦,为将为卒,持诵吾言,功名有成。为农为商,为工为贾,持诵吾言,资世日隆。民有贵贱,嗜欲不异。居家行路,贸易婚姻;患病犯刑,构颂斗争;山海魑魅,盗贼水火;至诚持诵,诸事咸宁。尽性立命,惟此至诚。明善以存,葆光以算。世人险诈,丧心败德;燋灼自贼,尸行肉走。赫赫皇天,昭临在上。善有余庆,不善余殃。戏侮吾言,神明戮汝。

在这一章里,关羽历数生平之后,极力倡言“忠义”。所谓忠,就是要尽道事奉君王,一心不二;所谓义,就是要舍身为国,义无反顾。在关羽的思想里,刘姓封建皇帝,封建统治的汉王朝,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刘汉王室的臣民,只能忠心赤胆,以“忠义”的思想和行为去维护它。关羽就以自己“唯存忠义”、“心有丹诚”而自豪。而这一点,正是后世之人所推崇的。关羽还把“忠义”的原则推而广之,作为一般的思想行为准则,告诫世人,作为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乡邻以及将、吏、士、农、工、商,都应当以“忠义”为训,身体力行,方能“功名有成”、“资世日隆”。

关羽的“忠义”观,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历史的、阶级的局限。他所依据的是春秋大义,儒家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朝代中,这正是统治阶级所需要,也是社会一般人所能接受的思想道德灌输、熏陶的重要内容。不忠不义则为人所不齿,是社会的丑类。忠义才是高尚的情操,忠义之士是社会的俊杰。

洪蒙章第二。关羽说:洪蒙元始,天地未分,大化布气,是生万物。阴阳氤氲,最贵为人。阳余为男,阴余为女,化化生生,乃有伦理。宿命因缘;有善有恶。所作之报,如影逐形。种兰得香,种粟得粮。因人善恶,祸福不爽。天地之中,五行正气,大道在人,不可轻弃,保之甚难,失之甚易。若迷不悟,心入邪僻,贪嗔淫杀,永堕地狱。皆由群生,自作自受。谛听吾言,免沦凶处。孝顺父母,和睦六亲,尽忠秉节,不犯天刑。五体具足,十相端成。

在这一章里,关羽以天生万物,以人为贵为起点,推论到人的伦理道德诸方面。他强调人为万物之贵,而伦理道德对人来说则是最紧要的。人之行事,犹如“种兰得香”、“种粟得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贪嗔淫杀”者,就会“永堕地狱”,而“孝顺父母,和睦六亲,尽忠秉节”者,则“不犯天刑”。他要求人们不要轻弃“大道”,要遵循伦理道德观念,择善而从,去祸得福。

气数章第三。关羽说:人秉气数,乃有斯身。风土不同,禀受自异,清浊既殊,智愚悠分。数系于命,气禀于天。须学至道,以全其元。愚可以智,浊可以清。啼听吾言,勿虚汝生。

在这一章里,关羽虽然从宿命论的观点认为“数系于命,气禀于天”,人之清浊、智愚都是气数所定的。但是,他却又强调,这种情况又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学。学什么?“须学至道”。关羽所指的“道”是什么?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只要主观努力,潜心学问,修身立命,尽伦尽性,便“愚可心智,浊可以清”。气数——命运的变化,不完全在天,亦在乎人,在乎人自身后天的主观努力。只有那些安分守命,自甘暴弃,不学习不求长进之人,才会愚不能智,浊不能清,陷于气数的漩涡而不能自拔。从这种意义上说,关羽的认为有积极的意义,又是对宿命论的一种撞击。

世道章第四。关羽说:吾嗟世人,不忠不孝,不敬师长,不睦兄弟,夫妇不谐,朋友不义,不尊天地,不惧神明,不避三光,不重五谷,损人利己,杀生害命,奸淫诈逆,积微成着。诸如此类,神人共弃。先夺其魂,后殃其躯。举世昏迷,自谓得计。一旦无常,悲悔何及。谛听吾言,中有真义。

在这一章里,关羽痛感人心不古,世道无常,备述了社会上的许多不良现象。他认为:世人处事中,不忠不孝,不敬不睦,不谐不义,不尊不惧,不避不重,损人利己,杀生害命,奸淫诈逆……诸如此类者,终归是要“神人共弃”,毁其魂魄,祸其躯肉;即作恶者,必有所报。那些原本作奸犯科,自以为得计的人,一旦东窗事发,受到惩处,才悲悔莫及。他言外之意是十分明白的,就是希望世人抑制悖心,慎修伦常,无论是对待君王、亲老、师长,还是兄弟、朋友、夫妇……都能各尽其道,自身就能获福。社会上人人都能如此,世道就会改变。

居处章第五。关羽说:人之居处,平安为福。勿夺他人,勿施诈谋。蛇虫嫁孽,鸟鼠送妖。抛砖打石,惊鸡弄犬,影胁梦逼,踰墙穴隙,鬼神昭鉴,庭户不宁。夜啸其梁,昼啖其室。小大惶惑,祸连骨肉。厮役牛马,亦遭疾厉。谛听吾言,转凶为吉。

在这一章里,关羽观察了社会现象之后,向人们发出了诚恳的告诫:居处栖身,平安是福。不要生出贪心,对他人所有巧取豪夺,阴谋算计。世上那些损人利己之人,往往不择手段,或以权势夺取,或以奸谋窃掠,扩展基业,营造豪华,意欲为自己和子孙造福,殊不知,一旦阴谋败露,就会结怨群众,激怒鬼神,家户不宁,祸殃骨肉,甚至仆役牛马也会连带遭殃。他劝诫这些人,“勿夺他人,勿施诈谋”。

配育章第六。关羽说:世人配育,宜重合婚。三刑六害,隔角交侵。咸池天狗,寡宿孤神;艰于嗣息,遂至绝伦。不知生时,太乙在门。圣母卫房,司命在庭。或有冤衍,鬼魅禁忌;至于难产,母子俱废。谛听吾言,善念天理,光明正大,螽(音终·螽斯指子孙众多)斯可赋;子孙振振,有庆无虞。

同类推荐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她们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聪慧过人的智慧,但她们的作为充满争议。有人说,她们用“肉弹”和“妖媚”从男性秩序中打开了缺口,获取了循规蹈矩的女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和历史地们,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她们不信这个男权世界的潜规则,才在这个世界上演绎了女人的精彩!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历史将如何为她们定位?
  • 指鹿为马的赵高

    指鹿为马的赵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名人传记丛书——莫泊桑

    在莫泊桑短暂的一生中,疯狂的工作和放荡不羁的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但他还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小说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他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书客观记录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莫泊桑笔耕不辍的创作过程、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泊桑作品的巨大价值。
  •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许多扭转乾坤、叱咤风云的宰相。在皇权社会里,作为最高行政首脑,宰相的地位非常特殊,堪称是整个国家的“二把手”,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角色,在整个皇权社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青春里的荒唐事儿

    青春里的荒唐事儿

    出生的那年,批命郎中的说我是王爷命。何为王爷命?二十岁之前无忧无虑,享尽福气,二十岁之后命途多舛,劳苦奔波。小老百姓奋力拼搏,哭过笑过哭过,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所以终将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 异神封天

    异神封天

    帝风,前世杀手界第一,因为封天剑的力量,穿越到了神气大陆,成为众神之王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大唐双龙之召唤师

    大唐双龙之召唤师

    秦川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或许不会有什么出息但却能平平安安。可在穿越到大唐双龙传的世界后,却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努力。也正因如此,他别无选择的走上了那条属于他的王者之路。
  • 暗黑总裁的替身逃妻

    暗黑总裁的替身逃妻

    他是商界战神,亦是神秘组织的领袖,铁血冷面,唯独对她霸道专情。十年后再次相逢,却是命运捉弄。一场意外,孪生姐妹身份互换;她回到他的身边,却是形同陌路。她一次次地逃跑,他不厌其烦地追捕。本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接踵而来的却是身份揭穿、蓄意欺骗、冷血报复,最终遍体鳞伤。待真相大白,原来‘爱’是她。十年的刻苦铭心、爱恨执着,是继续还是就此终结?且看小虾米挑战大总裁……
  • 县域管理研究

    县域管理研究

    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你读读吧!你发现吧!你感悟吧!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创新者的心路;一个学习者,一个生活者,一个事业者的历程;一个公民,一个专家,一个官员的境界。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本书从这七个大方面来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 瞬歆陌离之恋

    瞬歆陌离之恋

    高大boss,外表的冷漠心中却藏着一份孤独,上高中的他,缘分使他遇见了一位善良美丽的女孩,他们一行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瞬歆陌离之恋”
  • 九界寻仙

    九界寻仙

    天地幽幽无边际,界宇之内皆为强者定律,只听说那得道成仙者便是无敌最强,殊不知天外有天仙外仙。如常人般少年,偶然下踏入寻仙之门,走上了那九死之路。多少次磨难、生死瞬间,都没有迷茫、彷徨。只因为想要站在那看到最远的高处,想去看那超越一切的仙。一念修养千古术,众里寻仙千百度,暮然回首,已是九界巅峰处。
  • 洛克王国之小河马的微笑

    洛克王国之小河马的微笑

    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小河马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