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50400000060

第60章 附录三:中国新闻史上最悲壮的一页(2)

徐晨钟,男,山西省屯留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秘书科科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康吾,男,四川省人。《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陈达,男,四川省人。《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1942年9月反“扫荡”中牺牲。

陈宗平,男,江苏省溧阳县人。《胜利报》记者、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1941年春,他和《新华日报·华北版》的记者及青年记者学会华北战地服务队第一支队派出的记者,一同到冀西游击区采访。3月22日到赞皇七区敌我斗争最残酷的地区-野草湾的集市上进行采访。上午,敌伪便衣队突袭野草湾,陈宗平被俘,敌人强逼他到城里去,他临危不惧,坚贞不屈,愤怒回答:“砍头也不去!”敌人把他拖了500米路,最后把他的头垫在石头上将其砍死。牺牲时年仅22岁。

张谔,男,山西省沁源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报务员,后调《太岳日报》电务科工作。1943年冬,在太岳区反“扫荡”中牺牲。

张成台,男,河南省光山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印刷厂厂长。1946年南下后,在一次突围中被蒋军逮捕活埋。时年36岁。

张全义,男,山西省榆次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版》印刷厂材料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俘后牺牲。时年23岁。

张忠良,男,山西省芮城县人。《新华日报·华北版》印刷厂排字工人。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俘后牺牲。时年18岁。

张宗周,男,山西人。中共党员。《黄河日报》编辑。1939年“十二月事变”中被阎军杀害。

张芳万,男,山西省昔阳县人。《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行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时年18岁。

张耀文,男,山西省榆社县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后勤木工。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时年41岁。

黄中坚,男,广东省广州市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黄君珏,女,原名黄维佑,湖南省湘潭县人。1912年生。1927年15岁时参加革命,在长沙做妇女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只身到上海考取复旦大学经济系,在学校参加抗日救国活动,被选为学生会委员。1930年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苏区红军情报部远东情报组织,由于叛徒出卖被俘,被判7年徒刑。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保释出狱,在长沙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到太行山,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主任。1942年,华北新华书店成立,兼任审计室主任。1942年5月反“扫荡”中,黄君珏同女译电员王健、女医生韩瑞,一同隐蔽在太行山巅的庄子岭(今河北省涉县境内)的一个山洞里。6月2日被“清剿”敌人发现,黄突然跃出以手枪连续射击,数敌倒地。然后飞步出洞,跃身崖下,光荣牺牲。时年30岁。关于黄君珏同志的事迹,已载入2005年《永远的丰碑》。

郭俊卿,女,山西省沁源县人。中共党员。《胜利报》总务。1941年在山西屯留县牺牲。

郭汉文,男,山西省沁县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后勤木工。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俘后牺牲。

梁振山,男,河南省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后勤印刷厂指导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俘后牺牲。时年22岁。

冯秉根,男,广东省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图书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乔秋远,男,河南省偃师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版》记者、国际新闻社特派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董自托,男,原名董锡耀,在做党的地下工作时,更名为自托。河北省威县后小辛村人。1910年生。县师范毕业后,曾任教于小学。1931年,任河北省邢台县律师事务所书记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王亚军、臧克家共创党的秘密刊物。1934年12月,在邢台从事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河北保定行营逮捕,判刑5年,被关在保定河北第四监狱。他在狱中坚持斗争,组织越狱暴动,在“七·七事变”保定行将沦陷时越狱逃出,继续做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初,转到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工作,任二队队长,负责出版印刷工作。1942年反“发荡”中,他组织全队人员掩埋机器撤退至五道梁山一带,被敌包围,突围中不幸牺牲。时年32岁。

万兆连,男,陕西省米脂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报务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杨叙九,男,河北省沙河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管委会秘书长。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俘后牺牲。

赵在青,男,山西省榆社县阎家沟村人。青年木刻家。抗战前在榆社中学读书。“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在榆社办小报,以后又在《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搞木刻工作。他创作了很多主题突出、雄劲奔放的木刻画,给人留下很深印象。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时年25岁。

裴青云,男,山西省平陆县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审计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刘远,男,山西省辽县(今左权)人。《新华日报·华北版》印刷厂装订工人。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时年18岁。

刘韵波,男,木刻家、《新华日报·华北版》驻太岳区美术记者。1943年在太岳区反“扫荡”中牺牲。

褚朝选,男,河北省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后勤理发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阎弘辂,男,山西省朔县人。中共党员。决死三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9年“十二月事变”中,奉命到《黄河日报》传达转移事宜,在阎顽军袭击报社时被活埋。

阎兆汶,男,河北省巨鹿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医生。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韩俨,男,山西省临汾县人。中共党员。《新华日报·华北版》印刷厂工务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时年21岁。

韩邦藩,男,河南省巩县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会计。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韩秩吾,原名天叙,又名韩秩五。男,河南修武县磨石坡村人。1903年生。1925年参加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1929年秋,受迫害流亡北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正式参加革命。同年4月,任修武抗日民主县政府粮食科科长。1939年元月,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经理。1940年春,调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任材料科科长。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夏,任报社总务科科长。1942年五月反“扫荡”突围时,牺牲于寺沟村后南凹岩。时年39岁。

韩瑞,女,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医生。1942年5月反“扫荡”中,她同黄君珏、王健在庄子岭山洞中隐蔽,被敌人发现杀害。

缪乙平,男,江苏省人。《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肖炳琨,男,贵州省思南县(原思远县)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出版科科长。1942年5月反“扫荡”中牺牲。

魏天文,男,山西省武乡县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勤务员。1942年5月反“扫荡”中被俘后牺牲,时年13岁。

魏奉璋,男,河南省濮阳县人。出生于1918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被当局开除。后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加入“民先”,继续从事抗日活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南下京沪一带从事抗日工作。“七·七事变”后,入陕北中学学习。1939年3月到华北敌后,担任《新华日报·华北版》(地方版)编辑和编委会秘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调往太岳日报社任社长兼总编辑。1943年10月,在反“扫荡”中,于山西阳城县南山与敌人遭遇,不幸牺牲。时年25岁。(太行新闻史学会)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简介

1986年5月,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村正式落成。它是由太行新闻史学会、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发起并报请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而修建的。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战斗在太行山上的广大新闻工作者,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教导,历尽艰险,勤奋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整个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一批同志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对我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时,新华日报社华北分馆社长兼总编辑何云等4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这是我国新闻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为了永远纪念这些太行新闻界的先烈,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原太行和我省的新闻工作者,一致要求树立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太行老区的左权县麻田村的西山脚下。这里面向当年《新华日报·华北版》的驻地和何云烈士的牺牲地-山庄、岭南、十字岭,是一个景致十分幽雅的地方。纪念碑的底座面积为96.4平方米,碑的总高为7.5米,碑座的四周有刻着精细花纹的石栏石柱,全是用质地优良的青石建造,碑形雄伟壮观。

纪念碑的碑体为正方形。其正面镌刻着杨尚昆同志1985年3月的亲笔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左侧面镌刻着陆定一同志1985年1月的亲笔题词:“一九四二年五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同志等四十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右侧面镌刻着何云同志简历,记述了烈士一生奋斗不息的事迹。碑体的背面镌刻着何云、李竹如等57位太行新闻烈士的名字。在烈士名字下面的基座上,镌刻着一篇短文,对在革命战争期间积劳病故的同志们,也表示深切的怀念。

在修建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的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大力支持。陆定一同志特地给太行新闻史学会来信说:“非常同意给何云等四十多位烈士立纪念碑。”中共山西省委原副书记王克文同志对立碑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指示,并建议将麻田中学改为何云中学。许多白发苍苍的太行新闻工作者,在听到立碑的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主动向太行新闻史学会提供太行新闻烈士的有关情况。为了调查清楚太行新闻烈士的姓名、籍贯、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牺牲时间和地点,太行新闻史学会曾反复召开调查会,派人四处访问,做了比较艰苦细致的工作。

5月28日,举行了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出席仪式的有中共山西省委原顾委主任王克文,重庆《新华日报》史学会代表谢冰岩,太行新闻史学会会长安岗,太行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李庄、高戈、董谦、左漠野、何微、刘祖春、林火,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刘贯文,副会长鲁兮、马明、赵秉英,中共左权县委书记陈厚裕,太行老新闻工作者郭渭、刘川诗、王友唐、史育才、张诚、张连德、李志、赵棣生、张向凌、刘威、罗定枫、温怀仁、陈泽然、赵正晶、史洪、武蕴、吴青,以及省、地、县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和当地群众,共200多人。太行新闻史学会秘书长刘江主持仪式。王克文、安岗、刘贯文、陈厚裕同志走上前去,将纪念碑的红色帷幕徐徐揭下,全场同志向太行新闻烈士默哀3分钟。王克文、左漠野、陈厚裕、吴青同志先后致词,青少年把一束束鲜花敬献在纪念碑前。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由山西省博物馆武秋月、帅银川二同志设计,定襄县青石村工程队、左权县西山村民工分别负责主体工程和基础工程。纪念碑上镌刻的文字,除杨尚昆、陆定一同志的亲笔题词外,其“太行新闻烈士”六字,由太原市水利局霍德敏同志书写;“何云同志简历”六字,由山西省邮电工会朱志鹏同志书写;碑座前后的两篇短文,由太原市北城区人大常委会李静同志书写。纪念碑的文字和艺术花纹,是定襄县青石村石工师傅薄恒虎、帅银海、薄宪良等人雕琢。

(太行新闻史学会)

何云烈士的生平事迹

何云,原名朱士翘,1904年出生在浙江省上虞县朱巷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长年患肺病,无劳动能力,全靠母亲给人做些针线活来维持家庭。幼年的何云,已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何云七八岁时就给人家放牛,帮助母亲来维持贫困的家庭生活。何云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一边放牛,一边读书,终于在13岁这年高小毕业。毕业后,何云一心想到杭州师范学校读书,但终因家贫、父病,愿望不能实现。

1918年,何云为了帮助维持家庭,也为日后争取去杭州读书,14岁那年,经三叔父介绍到北乡杨家溪小学当了教员。1921年,何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杭州师范学校。从此,在“一师学潮”的发源地-杭州,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教育。

1924年,何云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在春晖中学附小任教。1926年,早期共产党员、上虞党的创始人叶天底同志正在领导开展农民运动。何云同志就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并利用一切时间撰写了多篇文章。以犀利的笔作武器,唤起民众,打倒封建地主,打倒土豪劣绅,揭露黑暗社会。他的笔杆成为《上虞声》刺向敌人的一把锋利匕首,有力地动摇了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蒋介石的屠刀下遭受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不少同志被捕、被杀,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也笼罩着上虞城。何云同志不能再在上虞立足了。1928年,他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去上海寻求革命道路。后来经人介绍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半年,于次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经济。不久因家贫转入可以公费的铁道学校读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出于中国人绝不做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心,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万分仇恨,血气方刚的何云同志毅然停学回国,参加了抗日救亡工作。

1932年,何云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上海党的地下活动。在这期间,他编辑《中国论坛》杂志,协助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领导“民族解放大同盟”,并任该组织的宣传部部长。这期间,他白天上街演讲,晚上深入工人中宣传,不顾个人安危,到处奔波,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1933年,何云同志被上海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逮捕,被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敌人用各种刑罚进行威胁和诱惑,当时何云还是一个新党员,但他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坚贞不屈地向敌人开展了顽强的斗争。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和诱惑,始终没有动摇他共产党员的坚定性,他誓死维护党的利益。同时,在狱中还努力学习德语和世界语。何云同志这种革命的坚定性和学习精神,深为狱中同志所敬佩。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重新合作,国民党当局在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严厉斥责下,不得不把非法逮捕入狱的何云等同志释放出来。他出狱后,组织上分派他在南京编辑《金陵日报》,不久又调往武汉新华日报社工作。从此,何云同志就一直战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

同类推荐
  • 画骨

    画骨

    无论一个人处在何种被名利、诱惑笼罩下的环境,无论“名利”的威胁有多么可怕,人都不应该丧失做人的信心,就是应该把这些“诱惑”和“威胁”当做确证自己的人性的高贵和尊严的挑战,越是在诱惑中,我们就要越经得住诱惑,越是在威胁中,我们越要意识到自己是人,越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具有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的人。
  •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2002年大学生最佳散文

    高校散文作品中的“校园题材”应从较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在这一类题材作品中,高校校园往往只是一种背景性的存在,作者们一般很少将大学校园生活作为直接的表现或描述对象,而是把大学校园生活作为背景处理,将青春期的各种经历、情感体验及思想感悟作为表现重点。
  • 国学讲演录

    国学讲演录

    《国学演讲录》是南怀瑾高足魏承思先生在其国学经典导读班中讲学文稿所整理而成的国学讲演录,全书是由讲稿整理而成,开篇讨论国学的概念、定义、范围,接下来对诸子百家学说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以儒释道墨法数家为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进而以朝代为线索,探讨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等流派,勾勒出了我国古代思想流变的树状脉络,接着以四书五经、诸子学说与二十四史等经史子集为主要内容,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文笔浅白易懂,为我国国学经典作品展开了引人入胜的推介与条理清晰的剖析,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入门读物。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王爷,帅哥来啦

    王爷,帅哥来啦

    ‘啊啊啊,我不就是为了抢一鸡腿么,我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呢,是哪个混蛋这么缺心眼的从楼上砸一花盆下来,还有,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啊,5555555肚子好饿的说,有没有人啊啊啊’莫小冉悲愤的抗议着,5555555她记得她被花盆砸晕,醒来后就到了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谁来告诉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啊
  • 你好,逝去的青春

    你好,逝去的青春

    一时兴起想把记忆中的青春岁月记录下来,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记忆,从2006年到2016年,从18岁到28岁,也许是我们这些85后最难忘的日子,仍然在眼前不停闪过的青春岁月,依旧记忆犹新的同学朋友。感慨那时青涩却充满活力的自己,感叹长大后缩手缩脚的自己。然而自己却依旧前行,不曾停下片刻。。。
  • 开国功贼

    开国功贼

    一个码头上扛包的苦力,只想着吃上碗饱饭,娶个媳妇伺候老娘。命运却一次次地将他抛上天空,然后又一次次摔下来,鼻青脸肿。历尽艰难,梦想依旧。他是巨贼张金称麾下的小头目。他是窦建德麾下的治乱能臣。他是大将军李旭眼中的爱民好官。他是唐高祖李渊眼中的开国功贼。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他自己。
  • 狂野小农民

    狂野小农民

    鲤鱼跳龙门,小农民翻身做大男人!偶然获得神农祖先的神农技艺,于是在乡村里面掀起了滔天巨浪,之后,艳福不浅,什么青春美少女,清纯校花,冷艳白领,狐媚女经理,冷艳高傲警花,霸道女总裁……一个个倒贴的来追……哎呀呀,你们排着队先,让我看看娶谁做老婆先!
  • 守护甜心之千金复仇

    守护甜心之千金复仇

    命运的轮盘再次转动。亚梦重生为华丽的公主,唯世已是陌路人,几斗却还是那个男孩。樱雪,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 双生恋花:魔妃,有点萌!

    双生恋花:魔妃,有点萌!

    不论如何,双生胎总有一个会扣上坏人的帽子,无论你如何解释也没人愿相信………夜挽歌与夜未央本是对双生姐妹花,却因她们出世的异象,而决定了她们的未来。红发血瞳的双生姐姐―夜挽歌,被世人喻为不祥的象征,封印在仙气环绕的冰山之中,言震压魔气。而双生妹妹―夜未央,喻为九天玄女而被“保护”在高塔之中,无法接通外界信息、解救姐姐…………十五年后,封印的夜挽歌被神秘的女声唤醒,她感应到妹妹夜未央的气息正以飞速的离逝…为了妹妹,她冲破封印的牢笼……她,将从现在开始!
  • 人制管理

    人制管理

    本书参照了国内外一些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并特别注意结合我国军工企业的实际,特别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四十多年的管理实践来阐述“人制管理”的基本观点、理论依据和在管理中的应用。
  • 推理腹黑搭档组

    推理腹黑搭档组

    一个女特种兵退役来到刑警队,一次次的破案,一次次的交锋,有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模仿」
  • 勋鹿之初恋

    勋鹿之初恋

    他,张艺兴,是我鹿晗最重要的人,他是我的底线,可是,吴世勋,我也好爱你啊!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