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4900000020

第20章 隐之大者(3)

吕安与其兄吕巽都是嵇康的好朋友。可吕巽人面兽心,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又知此家丑一旦传扬出去,吕氏兄弟都不好做人,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拔母亲之面。司马昭高举以孝治天下的旗帜,见吕安为子不孝,遂把他抓了起来。嵇康知道真相后,愤然与吕巽绝交,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吕安人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进监狱。

这件事情很蹊跷。首先,吕巽诬吕安不孝,如要证实,不仅要吕安自己承认,而且还要有吕安母亲的证词。只要问一问吕安的母亲,一切就可真相大白。其次,即使吕安真的不孝,按当时的法律,最多也就是发配边远之地,还不至于处死。而播康只是调停人,没有违法之事,不当系狱,更不应斩首。再者,司马昭虽然标榜以孝治天下,但对当时的名士还是比较宽容的。阮籍为母服丧期间,饮酒食肉,司隶何曾对阮籍“任性放荡,败礼伤教”恨之人骨,建议把阮籍“投之四裔,以洁王道”。司马昭对此却不予追究,显得很是宽容。嵇康是与阮籍齐名的大名士,司马昭对阮籍如此宽容,却对播康如此严酷,岂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

至于说钟会故意陷害,也于理不通。钟会陷害嵇康的口实,按《晋书·嵇康传》的记载,主要有二:一是当初毋丘俭反叛时,嵇康欲助之;二是嵇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这两条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嵇康虽是中散大夫,但已如前述,他在正始九年已移居山阳,寄心世外,慎言慎行,不要说他不知道毋丘俭反叛之事,即使知道,也不可能“欲助毋丘俭”,司马昭怎么可能相信呢?关于第二点,如果说“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就要杀头的话,魏晋名士不知该有多少要被斩首示众。当时,名士皆以谈玄清议为能事,以非薄礼教为时尚,即使是礼俗之士,又有多少人不“言论放荡”呢?魏晋之际,名士少有全者固然是事实,但真正因言语招祸者,却没有一人。何晏、夏侯玄不是,嵇康不是,其后的张华、潘岳、陆机也不是。

鲁迅说:古之嵇康,在柳树下打铁,钟会来看他,他不客气,于是得罪了钟文人,后来,被他在司马昭面前搬弄是非,送命了。所以,你无论遇见谁,应该赶紧打拱作揖,让座献茶,连称“久仰久仰”才是。这自然未必全无好处,但做文人做到这地步,不是很有些近乎婊子了么?嵇康的送命,并非为了他是傲慢的文人,大半倒因为他是曹家的女婿,即使钟会不去搬弄是非,也总会有人去搬弄是非的,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者是也。

鲁迅的话说得很明白,嵇康得罪了钟会只是外因,嵇康独立于司马集团之外,又是曹家女婿,这才是致死的根本原因。没有钟会搬弄是非,也会有别人搬弄是非。总之,嵇康必死无疑,不管他认真与否,性烈与否,与世俗对立与否。嵇康一案是钟会审理的,他认为嵇康该死的理由是:“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物,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不事王侯”“不为物用”这才是要害所在。

嵇康被逮入狱时,三千多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许多人甚至愿意随他人狱。这些救援嵇康的行动,实则加速了嵇康的死亡。这样一个拒不合作而又广有影响的人物,不杀,司马昭睡得着吗?

但是嵇康之死,却又死得从容、高雅、潇洒至极。临刑时,他顾视日影,讨琴一张,从容地弹了一曲《广陵散》。他将这最能表达自我的乐章,毫不保留地留给世间。“广陵散,于今绝矣!”我们再也听不到广陵散,世间再无“龙章凤姿”的嵇叔夜。

(第三节)陶渊明:田园酒徒

陶渊明,大诗人,大隐士。

陶渊明如此有名,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他的一个确切纪年,也就是说哪年出生,哪年去世,老家在哪里,统统有争议。就连他自己,好像对此也很模糊,是其有意如此,还是他自己确实不知,又成一个悬案。且看他是怎么说的: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街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算是陶渊明一篇极简短的自传体小说了,虚构一个人物,其实是在写自己,最后还要自我表扬一下说:贫贱不放在心上,富贵也不放在心上,饮酒写诗,以骋其志。这简直是上古黄帝时代的乐土臣民啊。

我们再看他的好朋友颜延之给他写的诔词中对他的描述:

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每见其默。少而贫苦,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

陶渊明一辈子除了三次出去做个小官,就是饮酒、赏菊、写诗了,这其中主要还是饮酒,赏菊写诗估计都是饮酒之后的副产品。陶渊明虽然隐居在庐山之下,有几亩地,但是他并不懂得种田,因此,田地里总是“草盛豆苗稀”,每年收获不了多少粮食。颜延之说他“井白弗任,藜菽不给”,因此总是穷困母老子幼,就养勤匮”。好在老婆很愿意跟着丈夫归园田居,再穷困再愁苦也没埋怨过什么。就是生了几个孩子都不怎么样,不是痴呆就是弱智,大概也是因为陶渊明嗜酒的缘故吧。他在《责子》诗中写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最大的儿子阿舒已经16岁了,但是很懒散;二儿子阿宣发誓要学习上进,偏偏又不喜欢文术;阿雍和阿端是双胞胎,13岁了,数数还数不过六七;最小的孩子也已经9岁,只知道寻觅梨和栗子吃。这一堆孩子没有一个成器的,按说做家长的早该忧心如焚,但是陶渊明不一样,他显得很豁达,认为这都是天命,没有办法,也不必动气伤神,与其这样,还不如喝酒来得痛快。

陶渊明爱喝酒那是绝对出了名的。《晋书·陶潜传》将陶渊明描述成一个十足的酒鬼,好像他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喝酒。只要有美酒,即使是他平日所看不惯的人,转瞬也会变成好朋友。但是喝酒也得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行啊,酒不是也得用钱买吗?陶渊明家里穷,时常买不起酒,心里不免很不痛快。好在亲朋好友们不是给他送酒,就是设酒招待他。陶渊明也不客气,有请必至,有酒就喝,每喝必醉,不醉不休。

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酒喝得痛快,还是得做官。这一点他跟阮籍有所不同。阮籍是时势强迫他出去做官,不做官不行,不做官就没命,结果他就挑了一个军队的后勤部门去做官,为什么去那里呢?因为那里有美酒。他就是在那里遇见了另一个酒鬼刘伶,天天喝得大醉。而陶渊明是因为家里人要吃饭活命才出去做官,而且做官还可以有酒喝。所以他出去做官,-是为吃饭,二是为喝酒。

陶渊明到彭泽当县令,凡是县里的公田,全都让种秫谷。因为秫谷能酿酒,用他的话说就是:“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做了官,喝酒的朋友多了,喝酒的机会也就多了。几个朋友在一起,整日游于酒乡、醉梦之中。“或有酒约之,或要之共至酒座,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返。”看来嗜酒的人都是一样的,只要有酒,不管认识不认识,能蹭就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喝醉了再说。

江州刺史王弘知道陶渊明的大名,很想结识他,就亲自造访。但是陶渊明假装有病,不见。他这样做很有自己的一套理由,说起来也是振振有辞、掷地有声:“我岂是那种洁志慕声的人?哪里能以和王公大臣结识为荣耀呢?”但是,王弘这个人也很有办法,他知道陶渊明喜欢喝酒,就让陶渊明的故人庞通之半路上摆了一桌酒席迎接他。陶渊明这个人有脚病,走路不能走太长,到了这里一看,路边有个亭子,亭子里还有一桌酒席,酒席旁边还是自己的老朋友,又能歇脚,又能喝酒,还能与老朋友叙旧,这不是天下最美的事情吗?遂欣然共饮。王弘便趁机出来与他相见了,于是陶渊明与王弘尽情而饮,以前说过的不以王公为荣的话,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两人一气喝到天黑。陶渊明没有鞋穿,王弘让手下的人现场给他做鞋。手下的人要量一下陶渊明脚的尺寸,陶渊明便随意地把脚伸出去让他们量。王弘邀请他一起回州里做客,问他有什么交通工具,陶渊明回答说素有脚疾,向乘篮舆,亦足自反。”王弘于是命人将他抬到州府。陶渊明一路上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受宠若惊之意。王弘后来只要想见他,就一定要在山林中等候。如果陶渊明家里没有酒也没有米了,王弘也会时常接济他。

萧统《昭明太子文选》中的《陶渊明传》中,还记述了颜延之与陶渊明的一段酒友经历: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至醉。弘欲邀延之坐,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

颜延之看来是个有钱的主儿,到处为官,有机会就找陶渊明喝酒,两个人每次都要喝醉才罢休。颜延之走的时候,给陶渊明留下了一笔钱,陶渊明就将这笔钱存到酒家那里,只用来买酒喝。有一年重阳节,似乎又没酒喝了,只好跑到房子外边菊花丛里坐着,满手都是摘下来的菊花,也许是因为没有酒郁闷的吧,只好对着菊花撒气。正好在这个时候,王弘送酒来了,于是就在菊花丛里将酒喝了个一干二净,摇摇晃晃回家了。

他总是随身带着一张素琴,琴上没有一根弦,是名副其实的无弦琴。“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抚而合之,好像真会弹琴,表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风度和气派。这种只是做做样子的做派,不但没人表示出异议,反而觉得陶渊明大有深意在此。其实,如果联想起《庄子》中提到的“不射之射”为射技最高境界这个典故,我们也就会对陶渊明的“不弹之弹”深表敬意了。而且,陶渊明总是在醉酒之后“弹琴”。如果说醉酒不过是其抒发性情的一个引子的话,那么,臆想中的抚琴弄思之态,方是其真正逸兴湍飞的时刻。“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真所谓“欲辨已忘言”,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有关陶渊明的饮酒,萧统说过一段极有见地的话,他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陶渊明集序》)就是说,饮酒乃是陶渊明内心情愫的一种发泄,以酒浇愁,以醉忘忧。这个我们从其众多的《饮酒》诗中一窥便知。如《饮酒》第20首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又如《连雨独饮诗》:“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影答形》中也说:“酒云能消愁,方此讵不劣!”

写到这里,就有必要分析一下陶渊明为什么这么爱喝酒了。但在此之前,还有必要先回过头考察一下他的家世。

陶渊明,有一个名字叫潜,字元亮,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了。其实,这两个名字是有先后顺序的。他生活在晋宋交替之际,原先叫陶渊明,后来宋取代了晋,他就改名为潜了。这意思不言自明,他就是要做一个东晋遗民,一个彻彻底底的隐士。

按说,陶渊明的祖上也算是世宦之家了。其曾祖陶侃乃晋代的大司马,祖父陶茂,也官至太守。他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据说陶渊明的父亲乃是庶出,不是他爷爷的正室生养的,因此就没有家族的继承权。他的父亲后来被分出来单过,可能也没做过官,又没从家族里分出什么财产,于是便露出困顿的迹象来,父母很早就死掉了。陶渊明的出现,本是这个家的希望,凭他的才学,至少可以使整个家业稍稍振作一下。《晋书》里说他“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重”,可见他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不凡的气象。

他27岁为州祭酒,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之类的小官。凭他的才学和能力,完全可以把官做得好好的,然而他却都没做长久,好几次为官,最后都是拂袖而去。就在任彭泽令种秫谷好酿酒的那一年岁终,上边派了个督邮来县里,要陶渊明去迎接。陶穿着便衣就要去,被他的小吏拦住了,说您应该穿着官服去见上峰。”陶渊明于是叹了一口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解缓去职,回家赋了一首《归去来辞》,表示正式归隐,再也不出来做官了。后来朝廷又征他做着作郎,他果然不就。这就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来历。

少年陶渊明也是意气风发、胸怀天下、猛志超群的精英人士,请看他于晚年的《杂诗》中是怎么描述自己少壮时的状态的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拟古》中又说:“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这种志向后来也并没有完全泯灭。《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他也曾以精卫和刑天自比。在《祭从弟敬远文》中他说:“余尚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可见,他是有着满腹儒家的人世治世的抱负的。这些思想来自于书本,来自于师长的教诲,来自于自我磨炼形成的理念,而喜爱山水、田园,则又出于他的本性,是其自然而然的爱好。“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杂诗》)随着岁月的流逝,陶渊明的心态渐渐倾向于自然了。那么,究竟是社会中的什么东西对他有如此的打击呢?

肯定是“有志不获聘”了。

东晋是一个被北方蛮族驱赶到江南的偏安政权,朝野上下都没有图谋光复之心,只有淫靡纵欲之志,皇帝更是带头花天酒地,臣子之间除了攀比斗富也没有别的追求了。《晋书》上说,孝武帝不理国事,不亲万机,只知道跟一个叫司马道子的人一块喝酒唱歌,并将国事完全委托于司马道子。而这个司马道子除了天天喝酒玩乐,又将所有事情都委托给自己的儿子司马元显。这样一来,才有了这父子二人专权,王国宝乱政,王恭、殷仲堪起兵,桓玄夺位最终刘裕篡位建立刘宋等等祸乱,总之是搞得国库空虚,乱七八糟,无以为继。

同类推荐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全面收录了林徽因各个类型的作品,以及她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书信,以呈现林徽因充满性情的真实面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徽因所处的年代是白话运动兴起的初期,因此,当世很多文人的笔下都有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蹩脚的行迹。在林徽因的文存中,常见以“那”代“哪”、以“的”代“地”,以及文言与白话混用等情况。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编者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些能够体现清末民初特色的小细节。希望这些小插曲,能够为读者们赏花的心境增添一抹悠然。
  •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3辑:无关春天、宁夏书、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三辑十六种文集之一,收集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优秀散文,并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言语与华照相得益彰,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热门推荐
  • 邪魅王子的乖甜心

    邪魅王子的乖甜心

    他说过她只能是他的,她只能给他宠“夜,今晚给你个惊喜怎么样嘻嘻”她调皮的对着手机里面的某男说“宝贝什么惊喜啊?让你老公我想想”他好看的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我!要!出!国!去!找!你!不管你答不答应我都要出国,等着我哦拜拜”她前几个字重重的说是让他能听得更清楚怕他不答应就快快挂机
  • 三字经

    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终极农民工

    终极农民工

    刘天,一个辍学的高中生进城做了一名农民工,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个神秘老头,老头传授武艺,然后安排他做了黑帮龙门大小姐的保镖。从此便是开启了刘天牛b轰轰的保镖生涯。
  • 王霸之我最嚣张

    王霸之我最嚣张

    见过嚣张,见过我这么嚣张的么?刘王霸左手掐教皇的脖子,脚下踩着圣人的屁股。在他的身前是千千万万跪拜的甲士。而他的背后,是无数巨龙的骸骨。对!他就是这个世界最强大,也是最嚣张的存在。他以亵渎正义为乐,他以嘲弄善良为荣。他的事迹不允许在任何记录中保存,他就是这个世界的最神秘的王霸!“叮叮叮。”他就是...“叮叮叮。”知道了,该起床了啊。
  • 烈火刀刃

    烈火刀刃

    《烈火刀刃》讲述的是军队中的成长历史,一群叛逆的青年经过磨练成熟的情感故事!书写忠于祖国忠于信念的军队旅程,从一个孬兵成长为兵王!
  • 婚姻向左爱情向右

    婚姻向左爱情向右

    这是一对具有代表性的80后婚恋人士,他们带着现代的视角与方式去接触婚恋,去感受婚恋。在恋与婚的道路上精彩纷呈,也伤痕累累。他们的经历真实的反映了当前80后的婚恋现状,他们的情感完美的表达了80后人士的激烈与无奈。他们努力着,但也失败着,他们继续着,但也失去着,他们激烈着,但也无助着。
  • 一吻终身:总裁少爷不温柔

    一吻终身:总裁少爷不温柔

    他犹如恶魔。却给了我优越的生活,华丽的一切,让我不再一个人孤独无助。他给了我富裕的一切,让别人对我羡慕,让我有了傲人的资格。我不在乎他对我不温柔,我却怕他太温柔!
  • 逍遥仙王

    逍遥仙王

    一个身世离奇的少年却身怀异宝,为报血海深仇,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了修真之路。从此,遁出三界外,逍遥天地间……
  • 狂名

    狂名

    【起点编辑二组签约作品】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最懂我的人谢谢一路默默的陪我让我拥有好故事可以说——————————【提示】:最新一章3000字,已经上传。7月12日星期六——————————本书仍将继续更新,预计将写70万字左右。但是更新大概是两天一更,建议大家养肥了看。——————————另外我的新书《异界革命家》已经上传,比这本书内容轻松,希望大家能前去支持。1035519.qidian.com一个肩负拯救地球重任的男人穿越到魔法世界,他需要做些什么?女神!推倒玉女!推倒公主!推倒御姐!推倒萝莉!这个斟酌下也推倒宁肯推错,不可放过!王道委屈的说,很多时候我都是被逼的~
  • 只是同学

    只是同学

    计算机系系草竟然是个受!说出连系草本人都不信!可是——这叫事实!未知的气氛里,系草正满脸悲愤的躺在宽大的床上,浑身赤裸——然而学校并没有放假。两人第一次在学校的时候,校草与系草正在为一个妹子闹得天翻地覆——但是学校依旧没有放假。什么天雷勾动地火?系草表示,他不信!某只帅的惨绝人寰的校草忽的贴近了系草的耳根“不信?信不信我在你家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