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23100000021

第21章 巴甫洛夫(2)

当提出给他提高口粮定量时,他生气地抖动着灰白胡子,紧锁双眉:

“不行,不行,让我和大家一样,一点也不能多,应该节约粮食。”

高尔基再次惊讶了:他了解到当时科学家们的食堂中的情况,每人每天只有100克面包外加野菜汤和稀粥。他来这儿之前,已听到有不少人抱怨了。而面前这位老科学家,在提科研方面的要求时,是如此地坚决而友好;但一说起生活方面,竟冲人吹胡子瞪眼睛起来,仿佛就不该提出这种问题似的。高尔基有些疑惑(huò)不解。

他哪里知道,对这位老院士来说,工作就是一切,只要能不停止科学探索,不中断研究工作,他便已心满意足了。

巴甫洛夫依然穿着旧大衣,在装满自己种植的土豆、胡萝卜、白菜的办公室里,进行着杰出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约尔克斯和巴甫洛夫有长期的书信来往。多年来,在他写字台上方,一直挂着巴甫洛夫的肖像。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对他高尚的个人品德钦(qīn)佩不已。与巴甫洛夫的相识是对自己的最好激励和振奋,如沐(mù)春风。不管是受到赞扬还是听到建设性的批评,他都是那么悠然自得,那么高尚优雅。他对一切都感兴趣。这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因为他是一名无私无畏的真正忠实的探索者。”

成功与失望

以前,人们研究神经系统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先得把实验用的狗捆起来,或者用药物将它麻醉。然后放到手术台上,切开它的皮肤,在股动脉处插入细玻璃管,测量血压,观察神经反应。这种方法省事,但是测出的数字不准确,研究结果也没有多大意义。

巴甫洛夫试验的新方法是,既不用把狗捆起来,也不用进行麻醉。他先把食物放在手术台上,让狗自动跳上去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巴甫洛夫又把狗翻过来,让它仰着吃东西。时间长了,狗养成了一种习惯,一见到手术台就自动跳了上去。

新的试验方法开始了。狗一被带进手术室,奇迹就出现了:狗立刻跃上手术台,静静地躺着,任凭巴甫洛夫切开皮肤,把血压计插入切口中,测量血压。整个手术仅用了三分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不感到惊奇。手术结束后,大家马上围了过来,向巴甫洛夫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巴甫洛夫先生,这条狗为什么会这么温顺,这么听话?”一位女士好奇地问。

“大概它也想为科学作出点贡献吧!”巴甫洛夫幽默地说。

“巴甫洛夫先生,我想请教一下,采用这种新的手术方法,意义是什么呢?”一位年轻的学者问。

“意义非常重大。”巴甫洛夫解释说,“动物处于安静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测量出准确的血压数据。按这个数据,再去测量动物在不安静的情况下的血压数据。然后把这两个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你就会发现血压从不稳定到稳定,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需要进一步试验。不过,现在可以初步确定,是神经系统。”巴甫洛夫高声对大家说,“好了,就到这里吧!以后你们还会看到更多的、更使你们惊奇的事哩!”

巴甫洛夫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反复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或降低,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的。它可以自动调节血压的高低,一旦中枢(shū)神经系统破坏,血压就不能自动调节了。

在此基础上,巴甫洛夫又研究了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他打开了狗的胸腔,发现狗的心脏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网似的细小神经。这些细小神经都与中枢神经连结一起。

巴甫洛夫用一根通了电的针头,去刺激每一根细小的神经,试图分辨出各条神经究竟对心脏起什么作用。结果,他发现有两种神经起着相反作用:一种能够增强心脏跳动的力量,另一种能够减弱心脏跳动的力量。

巴甫洛夫还发现,如果心脏因为疲劳或中毒忽然停止跳动,用带电流的针头去刺激这些神经纤(xiān)维,就能够帮助已停止跳动的心脏重新恢复跳动。

这一发现,对医生治疗心脏病患者作用非常大。所以,人们为表彰(表彰(zhānɡ):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等)。)巴甫洛夫在医学上的贡献,就把这种神经纤维称做“巴甫洛夫神经”。

巴甫洛夫把这一发现,写成了一篇名叫《心脏的传出神经支配》的论文。他因此获得了博士学位和一枚金质奖章,并且被派往国外考察了两年。

从国外回来后,巴甫洛夫开始了对高级动物消化系统的研究。

巴甫洛夫的助手对他从事这项新的研究不理解,问道:

“老师,你为什么要放弃原来的课题,而研究消化系统呢?”

“谈不上是‘放弃’。”巴甫洛夫解释说,“只是比过去的研究更深一些,更具体些,也更难一些。”

“这项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大家知道,狗吃的东西和人吃的东西差不多,比如吃面包、吃肉等等。通过观察狗消化食物的过程,就能弄清人类消化食物的秘密,从而达到治疗人的肠胃病的目的。”

怎样才能观察到狗消化食物的过程呢?巴甫洛夫先把狗全身麻醉,切开狗的胃,然后把一根用银针制作的细管子插到胃里,再把伤口缝合起来。待伤口愈(yù)合后,狗身上就有了一个通向它的胃部的小孔,透过这个孔,可以看到狗把所吃下的东西送到胃里以后,是怎样消化食物的情景了。

通过观察,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们发现,食物主要是由胃液和胰(yí)液分解、消化的。那么,胃液和胰液是从哪产生的呢?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巴甫洛夫找到了一个办法。他把狗胃裁开一小块,缝合成一个小胃。小胃的开口处放在狗的腹部皮肤的外边,与大胃之间保持着血液循环和神经联系。狗吃食物时,小胃也能分泌出胃液来。小胃像一面镜子,从外面可以看到胃液的分泌情况。

巴甫洛夫在制造这个小胃的时候,遇到过许多复杂的技术困难,花了大半年时间,死了几十条狗。他的一些同事和朋友都认为手术不可能成功,劝他放弃。

巴甫洛夫回答说:

“当然有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可是,要想取得成果,就不可能没有困难。有困难就放弃,遇到挫折挫折:失败,失利。就灰心,那我们永远也干不成一件事情。”

巴甫洛夫坚持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通过这个人造“小胃”,他观察到了胃液是由布满在胃壁上的一支神经(叫做“迷走神经”)产生的。迷走神经把狗吃食物的信号传给大脑,大脑便发出指令,经过消化腺(xiàn)的调节,再通过胰液就分泌出胃液来了。

他用人工方法制造的小胃,被称为“巴甫洛夫小胃”。

巴甫洛夫没有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而是决定研究更复杂、更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狗见到食物时为什么常常流口水?

为了证明这种现象,巴甫洛夫和助手们做了两个有趣的试验:

在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用灯光把狗照射一下,经过几十次的照射,即使不给狗吃东西,狗见到灯光也流口水了。

接着,巴甫洛夫做了第二个试验。狗喜欢啃骨头,见到骨头,就会去抢,或者馋(chán)得流口水。但是,巴甫洛夫拿来骨头,每次只让狗见一下,而不让它吃。结果,时间一长,狗不仅没有唾(tuò)液,不再流口水,反而只用鼻子闻闻,就走开了。

经过这两次试验,巴甫洛夫把这样一种反射现象称做“条件反射”现象。就是说,在给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后,狗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反射现象。那么,这种条件反射原因是什么呢?巴甫洛夫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是由狗的大脑两半球皮层引起的。它像一架灵敏度极高的仪器,通过连接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把这些部位受到外界刺激的信号收集到一起,进行分析,就会引起反射了。

为了证明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巴甫洛夫把一只狗的大脑皮层(灰质)切除,保留神经中枢的其余部分。结果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

这只狗仍然会走路,会吃东西,还能生育。总之,属于天生的、非条件反射的行为都存在。可是,它却不认识主人,吓唬(hǔ)它也不逃走,食物放在它面前不晓得主动去吃,只有放到它嘴里,它才会吃。

经过这一试验,巴甫洛夫终于找到了引起条件反射的根源,由此,创立了它的新学说——“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在70多岁高龄时,仍然不辞辛劳,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在以往研究动物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开始研究人脑的活动。

巴甫洛夫在对人的大脑活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著名的“神经类型和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就是他根据这项研究提出来的。

晚年,巴甫洛夫的腿开始浮肿。谢拉菲玛警觉起来,要求他注意保重身体。

祸不单行,巴甫洛夫患上了流感。原本是会治好的,可是,一天他坐车回家时,车子突然坏掉了。因为已离家不远,巴甫洛夫就没有听司机的劝阻,冒着风雪,徒(tú)步回到家里。尽管巴甫洛夫身体一向很好,但毕竟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这次回家之后,病情便立时加重了。

谢拉菲玛知道流感并不是大病,但这次她有种不祥的预感,以往巴甫洛夫不管患什么样的病,总是精神饱满的样子;而这次,巴甫洛夫总说自己浑身无力。昏昏欲睡,这是几十年来不曾遇到的情形。

其实,巴甫洛夫早已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他在最近重病后,给朋友写的一封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可诅咒的流感!可以说完全扼(è)杀(扼杀(è):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了我活到100岁的信心,直到现在我还留着一个病根。虽然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改变我的工作安排和规模。”谢拉菲玛寸步不离地呆在他身边。在他去世前一刻钟的时候,她抓住他的手,轻声地说:“伊万,握着我的手。”他竟握得那样紧,把她的手都握痛了。

清晨,列宁格勒居民一走上大街,就看见全城都在下半旗致哀,四周静悄悄的,广播员正在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通告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逝世的噩(è)耗(噩耗(è):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安放巴甫洛夫遗体的棺材置放在道利达宫。

瞻仰巴甫洛夫遗容的人流没有尽头,其中有科学家、学生、工人、作家、职员、红军战士、中小学生。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6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他1年就学完了3年学业,1年读的书是其他学生的3倍。他还练就了一手好字,10岁就能写简单的文章。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发生,虽然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取代了封建帝制的清王朝,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贪官污吏照旧欺压老百姓,土豪劣绅照旧横行乡里,劳苦大众照旧过着苦难的生活。方志敏由于家庭困难,实在无钱继续供他上学,加上他在弋阳小学传染上的肺病一直未愈,遂自动退学回家养病。待病好转,他决定去上海,寻求生活出路。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雷锋

    雷锋

    本书是第一部反映雷锋事迹的长篇小说,细腻生动地再现了雷锋如何从一个旧社会乞儿成为时代榜样的全景式历程,真实展现了雷锋作为普通人的成长轨迹,以及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满腔热诚待人、怀揣理想奋斗,从而成就非凡人生的内在逻辑。直到今天,雷锋的名字依旧响亮,雷锋精神依然感动和影响着我们!
热门推荐
  • 月中天

    月中天

    少年面前满地的尸体,她凄厉的声音间是你杀了他们?少年仅淡淡地说一句话,食物只够一人活命,他们要抢,却又打不过我。她泪水盈眶,一滴滴落在他指尖,他到底在想什么?前一天明明好像凶神一样要杀自己,这时又在兽群中舍舒地护着她。并且是在她前一秒毒杀他,他正在毒发的下。
  • 伦萨十门

    伦萨十门

    既然不该遇见,当初为何遇见。既然不该纠葛,无奈孽缘难逃。
  •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的目光经常更多地投向了花朵,却忽略了花朵旁边的那些小草,殊不知,正是那些小草的辅助,才有眼前这些绚丽、芬芳的花朵。由崔修建编著的《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共六章节,主要内容为爱的花树上,一朵朵绽开的都是美好,那些细碎的阳光常常带给我们恒久的温暖,在爱意盈盈的尘世明媚地行走,精彩了心灵,才能拥抱精彩的世界,善美的花,开在爱的心田,打开智慧的锦囊,倾听生命开花的声音。
  • 青少年人生励志哲理宝典

    青少年人生励志哲理宝典

    《青少年人生励志哲理宝典》中包含了众多的励志、哲理故事,从爱的内涵、生活智慧、为人处世、智慧人生、走向成功、挑战命运、教育哲理、财富智慧等几个部分,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
  • 人吹灯

    人吹灯

    故事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孙大力,籍贯河北唐山。引:这是一部真实经历的恐怖题材小说,由经历者很多年前口述,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展现给大家。注:作者因文笔及文化水平过低导致此文语顺不通或其它方面的不适请谅解。
  • 穿越奇缘之来世在见

    穿越奇缘之来世在见

    她,是穿越而来的,为了不在被爱情伤害,而选择了强大起来;他,为了她……
  •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卡耐基人生智慧箴言

    卡耐基人生智慧箴言

    当你了解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并有目的地借鉴时,祝贺你,你已迈出了改变你人生的第一步!你就能改变你的一生!你将能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你将能营造并享受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你将会成为一位具有出色领导能力的人!你将能获得属于你个人的巨大财富……
  • 感情经济学

    感情经济学

    本书分爱情模糊学和婚姻管理学两部分,列出了24个情感方程式,充满了“博弈论”的精髓。
  • 冷宫殿前欢:错身为妃

    冷宫殿前欢:错身为妃

    红绡帐内,被迫承欢,他将她当成另一个女人的替身。那时,她还不知,他将是她一生的劫。九霄凤阙,他给她万千宠爱,最后却又将她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为出宫,她委曲求全,誓言不再爱。待她与他人携手,纵情于山水之时,才发现身离去,情却已锁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