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誉为花石崖的岩层非常奇特,在阳光的照射下,红中透黄,黄中有白,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十分壮观;峡谷中的阴坡,树木茂密葱茏,天然林面积达19300余亩,松树、白桦、山杨、辽东栎等几十种乔木树生长在这里;春、夏、秋是花的“海洋”,野花飘香,鲜花野草难计其数;峡谷中不但是人们观光、探险、科考的佳地,也是鸟的天堂,鹰、猎隼、红腹锦鸡、岩鸽等几十种鸟类祥和地生活在这里,岩崖上鸟巢密布,如同悬棺,石谷中到处可听到小鸟的歌声;峡谷中又是动物的世界,鹿在树林中跳跃奔跑,狼、狐狸、豹子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峡谷中有一天然石窟,其形扁平,故称板石窑,窑中能容纳200余人,相传唐朝有一道士在这里修炼成仙,又称“仙人洞”。
(八)鹰蛇峰
位于火石寨景区南门入口处,游人抬眼一望,发现不远处两座高30米左右的山峰,如一只凌空待击的雄鹰和一条口吐火信子的眼镜蛇正在对峙着。
蓝天白云,碧草如茵,丹霞地貌造就了多少神奇的故事。你瞧那鹰,秃顶、长嘴,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发起可怕的进攻;而那条冷酷的蛇,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昂首以待。鹰和蛇千百年来就这样互相注视着,蓄势待发,谁也战胜不了谁,岁月伴随着这对死敌不离不弃,千年不老。
(九)坐佛
板石窑峡谷口,有一座高50米左右的天然石峰,仔细一看,它极像一座背东朝西的大佛。
大佛深居幽谷,体态丰满,比例协调,眼望西方,仿佛正在凝视着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每至晴日,蓝天白云,微风吹拂,山中美景,秀丽多姿,游人至此则心旷神怡,想必另有一番感受。
(十)花石崖
火石寨丹霞地貌奇峰林立,美景甚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陡峭的丹崖上,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景观,花石崖就是其中的一景。
花石崖在火石寨有许多处,对着丹崖你仔细观看,只见一块块石碑或四四方方或错落有致或极不规则,上面的图形大多数如浮雕一般,有的像花瓶,有的像飞天图,有的像窗户,有的像佛像。花石崖因不同时间不同阳光的照射而呈现出不同颜色不同景观,其色彩也红中透黄、黄中有白,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给人无限遐想。
(十一)刀背岭
登上云台山顶峰,顺山梁东行,在崇山峻岭中发现前方有一处特别奇特的地形,怎么看都像是一把大刀,弯月一样的刀锋横天而卧,这就是刀背岭。
刀背岭高约70米,两侧锋面若打磨一般,非常险峻,一般游人至此只能望刀兴叹,不敢逾越。偶有胆大的可走过去,但观者无不屏住呼吸,提心吊胆。刀背岭是火石寨景区探险游的一个重要内容。
(十二)鹰鸽岩
板石窑风光秀美的峡谷中,东西两面山峰峻峭,鸟鸣声声,是鸟的天堂,猎隼、鹰、红腹锦鸡、岩鸽、长尾喜鹊等几十种鸟类祥和地生活在这里。
岩壁上的鸟巢如悬棺,奇怪的是,这些鸟巢分别是属于鸽子和它的天敌老鹰的,它们相邻而居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这是火石寨景区的特有景观。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动物学家和民间都有不同的说法。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亲自考证一下。
(十三)石城堡(大石城)
石城堡位于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石城由天然形成,红砂岩质形似卧牛,底部周围800余米,垂直高50米。四面绝壁,唯东南角有人凿石阶可登。石城顶呈牛背形,东西长338米,南北宽120米,面积4万余平方米。顶部中段从东至西人工凿造竖穴式长方石窟6个。东端有一石灶房。石城坐落在躺湾地内,湾地东西长约1290米,宽250米。四周陡峭峻岭环抱,只东西两端有峡谷可通,又好似一座大城池,易守难攻,险要异常。据明代《固原州志》记:“石城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古有是堡,莫知所创……成化四年,土达满四等据之一叛”。旧县志将石城列为县八景之一,称“石城天险”,并赋诗描绘:“岗峦峻巍人云标,朝日苍茫夜寂寥。飒飒风声沉万壑,森森剑气透重霄。石级有路凭谁凿,荒城无烟待人烧。残迭徒资叙阳照,牧马悲嘶已非遥。”石城堡,地势险要,别具特色。
(十四)武家庄摩崖石刻
在火石寨乡武家庄村北香炉山石崖上有幅古画,即武家庄摩崖石刻。这幅古画刻凿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石坎壁上,刻深118厘米,画面长9米,宽3112米,现存佛教人物画30幅,多半为半身坐像。头带佛帽,身披袈裟,表露出修真养性或说法讲经的姿态。其中一幅为骑马僧人,似为唐僧取经。
依据这幅摩崖石刻画的风格判断,最早雕刻于唐初,后历代增补,保留至今。
二、国家级地震滑坡堰塞湖遗址--震湖
北有沙湖美,南有震湖秀。
震湖,地处西吉县西部山区苏堡乡党家岔村,距西吉县城38公里,是亚洲第二大震湖。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水面南北长3110米,东西平均宽600米,水面面积达186.65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2米。最大水深30米,储水量1120万立方米,湖内生长着鲢、鲤、草鱼等近10种鱼类。成群的野鸭、大山雀、猫头鹰等近10种珍贵鸟类生活在这里。湖水清澈碧透,片片芦苇随风荡漾,四周青山环抱,青峦拔翠,幽谷深邃,构成一幅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重水复,山环水抱,山水交融的天然图画。震湖流域里的保护动物有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红脚隼等11种,属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0种,占自治区规定的保护种类(51种)的39%.
1920年12月16日20点零5分53秒,突然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震级达8.5级,裂度达12度的海原大地震爆发了,在这次全球都有震感的地震中死伤人口达234117人,地震造成规模巨大、数量极多的滑坡,使这一带的山川改变了容貌,原来的干山枯岭,摇身一变,成了大片沼泽湖堰,地震形成了堰塞湖星罗棋布。专家学者1965年在西吉考察时,发现有43座这样的天然堰塞湖,如串珠状点缀在滥泥河谷,成为半干旱黄土高原上的独特的地震景观。
由于震湖地震遗迹明显,具有科学考察、旅游观赏、探奇探险的明显特征,已成为吸引游人的一大景观。2006年8月,西吉县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遗址被国家地震局设立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并命名“西吉党家岔地震滑坡堰塞湖遗址”。
三、月亮山
月亮山,是西吉县境内最高的山脉,位于县城西北部西吉、海原两县交界处,白城乡东北。属屈吴山山脉,因其近似弧月而得名。宋代西夏时称屈吴朱龙山。主峰海拔2633米。上下山路约七华里,西麓有宝河沟,故又名七里宝山。
月亮山东南接六盘山脉--西峰岭,西北与西华山接壤,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公里,宽约20公里,山体呈窄条龟脊状,西侧坡度较缓,一般在40度-60度之间,北坡植物多为草本科,有无芒雀麦草、垂穗披硷草、鹅冠草、硬质早熟禾、黄花野苜蓿等世界稀有或濒临灭绝的优质牧草,为西吉、海原两县的主要牧场。南麓胡家垴为葫芦河发源地。中静公路盘山而过。
月亮山有许多讲不完的美丽传说。据说,很早以前,月亮山不叫月亮山。这里曾经满山密草如茵,密林覆盖。山之顶端,有一白色球状物件,白天有阳光照射时,此物色泽沉暗;到了晚上,却显得异常明亮。当地的农人借此光芒,把白天做不完的活放到了晚上去做,如此一来,人们便把这一白色球状物叫“越亮”(亦即月亮),把这一带的山峦叫月亮山。
还有传说,“月亮”乃南天门下南斗八星之一所成。传说有两位神仙,一位显道神叫大头光仙,另一位是跛脚仙叫刁险姚三。一日,两位“神仙”为争夺神坛的权位而打了起来。几次交锋,不分胜负。后来,跛脚仙先将南斗八星抓起向大头光仙掷去,于是将南八星撞了个粉碎,其中七颗变成了北斗七星,另一颗落在了山头上。陨落山头的这颗星,金光闪耀,白天黑夜放着光明,就像刚爬上山顶的月亮一样,人们就把这座山叫成了月亮山。
四、西吉县钱币博物馆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始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第一座县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居全国市、县级第一位,西吉县因此被誉为“华夏古钱币收藏第一县”。
古钱币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商周,发展于战国,统一于秦始皇,历代流传。起源时间、发行品类、工艺铸造等都堪称世界之最。一类钱币,甚至一枚钱币,都可将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熔铸于一身。西吉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要冲。自汉代以来,中西通商,游人频繁,作为商品交换的主要媒介物古钱币,分布尤为广泛和丰富,特别在北宋与西夏对峙的百余年间,宋王朝为抵御西夏的领土扩张,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散落了大量的文物及古钱币。
西吉钱币博物馆的钱币收藏起步于1984年的全县文物普查,藏品目前达20万枚(件),现陈列展品3500余枚(件),分为“中国历代钱币系列”、“西吉出土窖藏系列”、“钱币专题分类”三大部分,钱币系列上至商周贝币、战国刀币、共字圆环币,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代相连,品类丰富。窖藏钱币均为西吉本县出土,窖藏的下限朝代分别为汉代、北周、北宋、西夏、金代、清代和民国七个朝代,出土数量少则十斤八斤,多则八百余斤不等;质地以铜钱为主,亦有铁、银等钱币。已发掘收藏的出土窖藏达20余次。钱币专题分类已区分出丝绸之路钱、农民起义政权钱、外国流入中国钱、中外交际钱、革命根据地钱以及御书钱、吉语钱、标记钱、花穿钱、对钱等十多个门类。展品中有汉代的“银五铢”、汉王莽错金“一刀平五千”刀币、西夏“元德通宝”、西夏文“大安宝钱”、北宋长贝“圣宋通宝”、元朝“大朝通宝”银币、清代新疆“乾隆母钱”、民主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和解放区纸币以及古波斯银币等钱币,均为罕见的珍品。馆内除古钱币收藏展出外,还陈列了西吉历史文物、民族手工艺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品展览。收藏的凤凰文化起源代表物、刻有凤凰图案的玉琮、西夏铜头盔、从麦加流至西吉的袖珍《古兰经》等均具有研究和考古价值。馆内收藏的几十位将军的墨宝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