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以后,我尝到了小学积极回答问题的甜头,当然也不会丢弃自己的那套看家本领。更让我欣喜的是,我又找到了两个知己,有了他们两个我更加兴奋了,课堂上,我们总是抢先举手,争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不知不觉,要期中考试了,我们3个带着十分的自信进入考场……结果很快出来了,我第一,第二、第三当然也就是他们两个了。这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我慢慢总结出: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能集中听课的注意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使思维更加活跃。就这样,我们持续了4年,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决定命运的中考。我们如同往常一样,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可揭榜的那一天,我愣了,我仅考入了一所普通高中,而他们两个都考入了市重点高中。
开学的那一天,我很不情愿地跨进了校门,我为这所“不称心”的学校而心灰意冷。就在那时,我的那两个知己来了,我们敞开心扉,谈了好多好多,可惟有那一句“只要拿出我们初中的精神,我们的老招,不论在哪里,都一样学得很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仔细一想,脸上终于又出现了笑容,好像我又回到了从前。
可是,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正当我像从前一样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同学们向我投来的目光,我看出那里面充满了惊奇和嘲讽。我怕了,我低下了头。我只觉得我那只手变得老沉老沉,让我无力举起它。从此,老师有了自己举手的习惯,而我的心好痛好痛。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成绩下降了,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又过了几天,老师找我谈话了。我如从睡梦中醒来一样,把这些日子积攒的苦闷,一股脑儿全倾诉给了老师。老师听了之后,笑着对我说:“现在,为了学习,为了班级,你要起带头作用,带动同学们一起积极回答问题,就像你从前一样。我支持你。”就在这一刻,我的心情真的无法形容,我暗暗下定决心:我将迎着同学们的目光,勇敢地回答问题,再也不用胆怯。
走出老师的办公室,我激动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面对蓝天,面对白云,我大声说:“老师,我再也不会让您举手了。”
悄悄话:
不要因为同学的目光而畏缩不前,不去提问或回答:这样只能让你在“原地踏步”。
9.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独立思考是每个孩子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你可能在平时靠父母,让老师、同学去帮你思考,那么在考试,你又如何是好呢?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就好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黄全愈博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小学教师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十分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同一样的东西——圣诞树!
她觉得十分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
结果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
令她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技超群的孩子们竟然抓耳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就是无从下笔。
达琳不得不又把墙上那幅圣诞树揭开……
是的,达琳面对的这群小“绘画天才”,只能够模仿,不知道怎样创造,不会独立思考:“快乐的节日”应该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应该放上什么景物、什么人?如何安排画面的布局?
例子虽小,却十分有普遍性,指出了国内学生普遍存在的痼疾:不会独立思考!他们面对考试,总是尽可能多地做题,记住各种题型的解法和标准答案,而不是在用自己的脑子分析、思考。
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培养,它的成长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
在美国,小孩上绘画课,常常是老师给一个题目,让孩子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说——好哇!好哇!
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没有规矩的孩子到了大学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美国大学的VLSI设计课程上到深处,学生就可以做出实实在在的ASIC芯片,然后拿着自己的设计去硅谷或者别处工作面试,说:“这是我做的东西。”是的,大学学生就可以开发设计自己的专利产品,用它来敲开微软公司的大门。
念到硕士博士,考核内容就更加“离谱”了。
美国教授一般会让自己的学生多参加研究工作,而不是做重复性项目。美国的博士生一般有一个资格考试,在硕士期将近结束时进行。考试时提出一个新兴课题,摆出方案,由5人评议小组审核课题的新颖程度、意义和方案可行性等。通过资格考试,你才可以在这个课题上开始你的论文研究。如果评议期间有人就同一课题发表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你就必须修改课题甚至从头再来。
UCLA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系博士资格考试有这么一项:几个教授从某篇新发表的文章中提取课题,让博士生在两三天内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测验学生对前沿研究的敏锐程度。这种考试有时一个通过的也没有。
看出来了吧,博士生就应该挑战学术最前沿的尖端课题,读博士是为了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这就是独立思考!
国内的中学学习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家长才应该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在高考中,孩子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的。
悄悄话:
面对问题时,要先靠自己,深入的去思考,实在没办法,再去请教他人。
10.要培养创造力,善于创新学习
孩子的创造力通常会与“破坏性”联系在一起,因此往往收到父母的批评或指责,其实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但有创造力的破坏却能得到一生也受用不尽的财富。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传统知识和习惯的包围中,发现、探索、掌握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创造是无法在现有知识中找到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只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发现。例如,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要么给予现成的答案,结果使孩子渐渐养成懒得动脑筋的习惯;要么置之不理,甚至叫孩子闭嘴。也有些好奇的孩子喜欢把家中的东西拆开来探究,而父母将视之为“不务正业”,当然少不了一顿责骂,孩子的创造性便渐渐消失了。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怎样修理。这样,修理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前。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故事明白无误地告诉父母,要保持孩子的创造性,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会创造。
创新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孩子从小展现出来的创新天赋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爱幻想、爱动,而且,没有成人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敢于将大胆的想法付诸实施。在这些幻想中,蕴含着大量创新的火花,犹如金矿中蕴含着金子。
张肇牧从小就聪明异常,考入全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哈佛录取。在众多对他敞开大门的世界著名大公司中,他选择了所罗门金融投资公司,年薪15万美元。张肇牧也许只是平常人中的一个,但是他有一个富有爱心和智慧的母亲,在母亲这位人生第一位老师的培养下,张肇牧才能焕发出这样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