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7200000007

第7章 怀念篇(6)

第一次见辛笛,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请来了上海的一批名诗人,其中就有辛笛先生。那是1979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华东师大大礼堂里人头涌动,座位全坐满了,走廊里也站满了人,只能关上大门。进不来的同学在外面把大门敲得咚咚作响。这时,坐在台上的辛笛先生站起来拿过话筒大声说:“好!好!这是春天的敲门声!开门吧,让门外的同学们都进来!”门打开了,外面的同学蜂拥而入,师大的大礼堂挤满了热爱诗歌的大学生。那天晚上,辛笛先生是最受欢迎的人。他站在台上朗诵了他的一首新作《呵,这儿正是春天》,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季节到底不同了。

春天从门窗里进来,

冬天从烟囱里出去。

寒夜漫漫的尽头,

炉边听腻了的老巫婆童话,

终于和笨重的棉袄一起晒到了太阳。

发酵的空气流正大量冲击着麻木的神经和细胞,

重新漾起对青春、对光明的向往……

一个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站在一大群年轻人面前,朗诵如此饱含生命活力的诗句,这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1981年深秋的一天,辛笛先生托王圣思带给我一本刚刚出版的《九叶集》。读这本诗集时,我无法抑制惊讶和激动的心情。我这才明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曾经有过这样出色的诗歌,而以前我们几乎不怎么知道!我一面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惭愧,一面为这些险些被历史的风沙湮没的诗人不平。

《九叶集》后来产生广泛影响是必然的事情。这也又一次证明了这样的真理:真正优秀的文学,是不可能被埋没的。人们后来把这九位诗人称为“九叶诗派”,也是一件自然而有意思的事情。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这是很奇妙的一个景观,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种现象。在“九叶诗派”中,辛笛先生是硕大耀眼的一叶,是其中最有影响的领衔人物。不久后,我又读到了辛笛先生的《手掌集》,书中的诗作使我着迷,语言、意象、构思,都令人赞叹,那种深邃、曲折和优雅,展现了诗歌至善至美的境界。这确实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新诗的一座俊逸不凡的高峰。新中国成立后,辛笛的诗歌一直是被冷落的,原因大概是他的诗歌太讲究艺术,政治意味太淡,缺乏“革命精神”。国内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在海外,他的诗一直在流传,后来有机会和辛笛先生一起参加上海作家协会的外事接待,看到海外来的诗人见到辛笛时敬仰激动的样子,我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原因。

在和辛笛先生的交往中,最使我难忘的,是1983年夏天的新疆之行。那次,是去新疆参加“绿风”诗会,全国各地去了很多诗人,其中有邹荻帆、公刘、昌耀等,辛笛先生也去了,那年他七十二岁,是参加诗会的老诗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但他和我一样兴致勃勃。在乌鲁木齐,一位热情的部队诗人要陪我去吐鲁番,辛笛先生听说后,对我说:“我们一起去吧。”于是我们结伴去了吐鲁番。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吐鲁番,当地驻军派一辆吉普车来接我们。在如火的烈日下,吉普车穿越茫茫戈壁滩,热风扑面,车窗外极目天地,一派荒凉,只有冒着青烟的公路在无边的戈壁中伸向天尽头。辛笛先生却毫无倦意,好几次提出要停车拍照。那是丰富多彩的两天,我和辛笛先生一起游葡萄沟,过火焰山,走访维吾尔族居民……在吐鲁番的腹地,我和他住在当地的一个部队营房里,屋外是四十几度的高温,屋子里连电扇也没有,热得无法入睡。我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聊天。遥远的往事,在他谈来就好像是在昨天。老人一点也没有因为历史委屈了他们而愤愤不平。离开吐鲁番的腹地,没能赶上去乌鲁木齐的火车,我们只能在吐鲁番车站的小客栈里再住一夜。那天夜里狂风大作,风把门窗刮得乒乓作响;然而这并未能妨碍走了,在我似乎并不可怕/卧在花丛里/静静地听着小夜曲睡去我们的谈兴。那晚,除了谈“九叶诗派”,辛笛先生还谈了他和巴金的交往。巴金是他的老朋友,他说:“巴金是一个难得的真诚的人,我们在一起时他常常默默无言,但他决不会说一句言不由衷的话。”他还谈起他所认识的诗人袁水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辛笛先生曾经帮助过困境中的袁水拍,对袁水拍后来经历的那些大起大落,他颇为感慨。那晚,在窗外呼啸的风声中,辛笛先生的感叹也像是诗句,他说:“人就像一棵树,在风中必须保持自己的品格,不能随风倒。否则,就会被连根拔起。”

《九叶集》的封面上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是九片硕大的绿叶,它们向四面八方展开自己的形象。我想这是很有涵义的一种象征。在八面来风中保持着独立不羁的大树,它的生命力一定是长久的。大地,是人生的土壤,是母亲的襟怀,是人民的感情,是艺术的源泉,而根须,是诗人的意志、信念和锲而不舍的探求精神。

辛笛说:“诗人应该越活越年轻,今年八十二,明年二十八。”辛笛先生确实像个单纯的年轻人。他对友谊的执着和珍惜,对文学始终如一的真诚和挚爱。这样的态度,正是文学前辈高尚的人格和风范。

上海《文汇报》2004年1月14日

一颗怀旧的心

———怀念王辛笛先生

张错

尽管生命中许多人事,有若雪泥鸿爪、镜花水月,如露如电,如水沤泡沫;但毕竟在经意或不经意中、发生或早已忘却里,一些值得怀念的人与事,暗里不断涌现。王辛笛先生的友情与诗文,正是这种怀念的见证。

我和辛老相识相交,按释家语,是一种难得缘分。本来天各一方的两个人,因为某些机缘,就碰上了。不止是认识,还能见面交往,八年中竟四遇于世界各地,辛老称之为“天然凑泊,顺理成章”,至属难得。

记得是1981年5月春末夏初,当时还在圣地亚哥念书的香港诗人也斯(梁秉钧)打电话给我,约我取途入洛城南边橘郡(OrangeCountry)和辛老见面。地方不好找,尤其对我这没有方向观念的人,更有如迷途浪子,越飘越远,但终于也找到了。握手言欢,不在话下。

早期现代诗人如痖弦、叶维廉等人与辛笛及他的诗歌(尤其《手掌集》)的血缘脉络,不必我在此赘述。其实台湾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白色恐怖,以及严禁三四十年代左派作家作品,有着长远的反效果影响。它让我们在大学时就听闻到辛笛诗文,以及《手掌集》内名诗如《再见,蓝马店》……有似传奇。甚至一些零断诗句,也能琅琅上口。到美国念研究所后,更在图书馆翻箱倒箧,搜寻补读一段现代文学史的空白。我极其留意中国新诗发展的抒情主脉,更有意以何其芳、冯至、卞之琳、辛笛等人作为现代抒情传统,因而大量深入阅读他们的诗作。在自己创作中,诗语言的寻找与形成,受影响极大,此是后话,按下不提。

我和梁秉钧去找王辛笛先生时,是有备而去的,因为不止是国共长期分裂所造成中国现代文学血缘的截断,“文革”十年浩劫,也使人在惊愕悲痛之余,急欲相询。然而相见之下,似幻如真,许多问题卡在脑海里,欲说还休。

记得那天下午,因有太多的话要问,一时三刻,却无从问起。唯在漫长交谈里,觉得有一种欢欣,不是劫后余生,而是物以类聚。那种亲切,非外人所能明了。辛老谈兴极浓,微带沙哑的声音,就是他的标签;虽然诗人常有意无意间,以此致歉,但是我们都觉得那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声音———纯真、睿智、宽容、有主见、更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了这次初会,我写了一首《春夜洛城闻笛》,当然取自李白诗歌同名巧合,以及内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之句。然而大家都会知道,洛城不是洛阳,笛子也只有这一支辛笛最为响亮,唯此一家,并无分店,千古绝响。我说:

今晚我该向你打听谁?

或者请你代向谁致候?

春天的洛城,

橘郡的白色橙花如醉,

“而有一点淡淡的馨凉

可是凝神的眼看了你

就尝有一点野百合的苦味

原来你在美丽中瘦了”

最后四句,不敢掠美,当是取自辛老名诗《姿》。其实何止如此,我在上诗中还不断引用其他诗作如《Rhapsody》内诗句,只示我对他诗作熟谂,当时颇为得意,现在看来则觉有点近乎声闻辟支的小神通。此诗后收在我的诗集《双玉环怨》,辛老也附录在他的诗集《印象·花束》内。

没想到短短不到半年,同年1981年的11月,我踏上了初次中国大陆之旅。由于艾青先生推介,得蒙中国作协邀请,让我有机会见到冯至、卞之琳及沈从文等先生。在北京,也见到《九叶集》诗人杜运燮及陈敬容等先生。“九叶”诗人讫此除穆旦先生早于1977年逝世外,我已见其半,包括袁可嘉先生(也更让我联想并怀念许芥昱)。记得那本1981年刚出版的《九叶集》,也是陈敬容女士交给我的,没有下款,只有“九叶”印章,极其古朴雅致。

我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在上海多日,除作协外办人员外,辛老均全程陪伴,包括联袂赴杭州、绍兴等地,因此有较多时间相处交谈。故国重逢,倍添高兴(辛老后来写有《人生难得是相逢》一诗)。此外,和前辈相处更如沐春风,他背景和我相若,彼此虽分别在不同地方完成学业,但主修都一样。他在清华念的是外文系,在英国爱丁堡念的也是英国文学。我和他交流完全没有隔阂,甚至因他深厚的国学基础,不断得以启蒙。我们在上海、杭州那几天可谓形影不离,不止复旦、豫园、城隍庙等地,就连晚上到市郊看越剧,也是他作陪,在剧场内看到辛劳的他打了一个盹,我才明白他连日对我的照顾与真情。

离开上海前夕,记得我们谈到字画文物,挥别已是深夜,但翌日一早他又来旅馆看我,携来给我写的一副对联,墨迹犹新,看来是连夜给我写的,我只能报以深刻感动。自后数年,辛老及夫人徐文绮女士都有一大段时间住在美国女儿圣珊家。我们两家人交往不算频密,但有固定来往,文绮女士亦是文学中人,交谈没有一点隔阂,我们谈到的文坛,她都熟悉。她绰约大方,谈吐蔼然,和辛老生动的风趣谈笑配合,鹣鲽情深,真是天造地设一对。我觉得那几年是他俩一个调适期,“文革”干校之余,得以享受到西方文明自在。但是终于又决定回沪了,也许他们从没有想到离开过,但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关键性决定。

因为,继续留在洛杉矶又如何?

虽然依依不舍,总觉得他回沪决定是对的,上海等待着他,中国等待着他。他不属于洛杉矶或美国。辛笛是中国的,他是中国的诗人。

天可怜见,1988年5月,我们又在新加坡见面了。真是人生难得相逢,我们却一逢再逢,可谓有缘,而且也是朝夕相处了一星期之久。那是应新加坡文化部及任教在新加坡大学的好友王润华之邀,分别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作家共赴狮城,参加世界“作家交流周”活动。该年我适好在台北客座,并与简、陈义芝成立大雁书店。

那是非常快乐甜蜜的一周。不止与辛老在一起,还加上旧友张润梅、丁晓霞及润华、淡莹夫妇。晓霞是好友诗人林绿的妹妹,为西雅图多年旧识。她工绘画,善煮茶。有一天,润华夫妇带我们到她家赏画品茗,晓霞赠我一幅三鱼图,辛老欣然在画上题字:“春波荡漾,三鱼同在水深处。晓霞作画,付与张错补壁”,后又补记:“三鱼者乃晓霞、翱翱、辛笛”。童心烂漫,亦庄亦谐。我之旧名知者不多,唯老友或如辛老等诸前辈悉之。

后来辛老在其古体诗诗集《听水吟集》内亦有诗记其事,并谓晓霞作画,“丽云满纸,气势之盛足以夺人,笔下鱼群出入荇藻间,宛转自如,其乐更胜于濠梁之上。”诗中更以晓霞嵌字入句———“晓月清风颜色好,霞光绚烂到芳菲”,是妙笔。

新加坡的牛顿圈露天大排档最是有名,润华曾带我们宵夜,辛老亦有《小酌》一诗记述———“灯火通明肆竞张,绿阴丛里菜羹香。故乡风味家家有,远客如归愿暂偿”,南洋风光,如在眼前。那时我们白日谈文说艺,晚上约三五友好,如英培安、林木海等人欢聚畅谈,蕉风椰雨,十分写意,而我和辛老诗观,多所契合,睥睨四合,豪迈谦逊,兼而有之,经常抚掌大笑,莫逆于心。

和辛笛先生最后一次结缘,是为他重新编印《手掌集》。1989年3月,台北大雁书店出版了辛笛的《手掌集》,印刷精美,古雅脱俗,有线装书风味。封面用带有草纹的松华纸,内文用正反面粗细不同的山茶纸,共印二千册。和其他版本不一样的是,这是一本诗集与评介的合集。卷首以“九叶”诗人唐写的评论作为导读,然后才是《手掌集》文本。文本后面又附录多篇评介,包括痖弦、也斯、王圣思等人的文章。最后附“辛笛小传”。王圣思后来对这本书有很好的报道,在她那本《智慧是用水写成的———辛笛传》内,非常详尽地交代了书出版前后的经过。

《手掌集》属“大雁经典大系之四”,前面三本,是卞之琳《十年诗草》、冯至《山水》、何其芳《画梦录》。多年后大雁书店歇业,这些书籍均成为民间的珍藏稀本。

今年年初我收到辛老过世的消息,心中十分难过。随后稍为释然,他终于追随他的老友萧乾、卞之琳———走入历史的另一章了。他是一个好好的人,在忘年的交往里,我喜欢他,怀念他,也舍不得他,他是我心头的一种温暖。一直想写一文以志,但俗务羁身,就是忙不过来。及至执笔构文,一时思潮澎湃,思念欲狂。想起了他《门外》一诗,遂用里面一句来做本文题目:

在这岁暮天寒的时候

远道而来

且又有一颗怀旧的心

我欢喜

仿佛又回到旧时那些日子里,与他漫游天地,听到他开朗的笑声,以及用那沙哑声带说:“我欢喜”。

张错稿于2004年万圣节美国洛杉矶

上海《文汇报》2004年12月1日

追念辛笛先生

张德强

近日整理书柜,发现一本用布袋套起来的别致的书藏于深处,抽出来一看,原来是由台湾诗人张错主编的“大雁经典书系”之一———辛笛的《手掌集》。棉质道林纸的封面,书脊用深蓝宣纸粘起来印上银色书名,精致典雅,质朴厚实;翻开扉页,有辛笛先生的亲笔题签:“德强慧珍贤伉俪存念,辛笛,1989年8月在上海”,所盖图章却是“人间过客”四字。书内还夹着一页剪报,是当年发表于上海《联合时报》的辛笛的文章:《诗缘都自铸情来》。看到这熟悉的字迹,重读那一首首含蓄隽永的诗作,我不禁深深怀念起我所敬重所爱戴的老诗人辛笛先生来。

知道辛笛的名字,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九叶集》。那时我正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就读,第一次接触到四十年代国民党统治区九个青年诗人的诗,十分惊喜:诗原来也可以这样写!辛笛的诗列在最前面,短小精致,宛若随心闲写,不作着意雕饰,朴实的字句间深蕴着人生哲理。我立刻爱上了这些小诗。1980年11月,杭州的几个青年诗歌爱好者自发成立了“我们诗社”,我也是其中一员。诗社邀请辛笛、公刘等老诗人为顾问,我这才得以与辛笛先生面对面直接交往,亲耳聆听他关于诗的见解。

同类推荐
  •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梨园忆旧——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自述

    本书讲述了音乐、戏曲、影视等领域的表演艺术家的学艺经历、表演的体会心得、人生与表演的交融及其酸甜苦乐。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往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热门推荐
  • 90后王妃

    90后王妃

    一个90后女生穿到架空的古代,学着去生存,学着去爱,学着成长。危机四伏的皇宫,权利与欲望,理不清的爱恨情仇,是遇敌杀敌,玩得风生水起?还是惊险连连,小命难保?她与他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在备受考验中能否不离不弃,携手共进退?
  • 界位无敌

    界位无敌

    他是修真者,却渡极九天劫,炼惩戒雷霆,吸万尺寒冰。终成极灵之火,驻极灵之冰。于灵界成仙元之力,无敌于灵界。飞升成仙。成神之极境。
  • 腹黑小医妃:王爷夫君,轻一点

    腹黑小医妃:王爷夫君,轻一点

    【宠文】——前世,妹妹的欺骗,男友的背叛。让她沦为车下亡魂。魂穿到另一个世界,开始一段传奇佳话!——毫无灵力的她,被世人唾弃。却唯独让那个英勇、霸气、高冷、灵力高超的寒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 末世异能一队

    末世异能一队

    司月和萧亓青梅竹马,奈何一个暗恋无果一个得不到才会珍惜。告白失败,司月选择逃避奈何末世来临。再次见面,她身边多了父母,他身边多了白莲花。作者:月啊,我是亲妈,你俩肯定会在一起的!
  • 净土

    净土

    小说以近百年前的武汉为背景,讲述古琴世家的莫氏三兄妹失散多年,流落市井,分别为弘扬佛法,传承琴技而引发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小说塑造了两代弄琴人的丰满形象,将他们刻骨铭心的爱、哀怨悲切的情以及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国仇家恨,与博大深宏的佛法融汇成一曲沧桑的时代悲歌。以武汉为缩影,再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整个中华大地的命运与抗争。小说文笔优美,情节感人。
  • 慈悲秘境

    慈悲秘境

    伽蓝,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指代清净无我之地。用于人名,那也只是个神情平淡如水、喜怒不形于色的男子而已。他的机缘,际会在乱世之中,在人类最后蜷缩的虚实两界与妖魔界的彼此杀伐之间。他在冥冥之中追寻着属于他的慈悲大道,那并非对于某一人的深情和独眷,是在反复得失、反复思索之后,终于冷却本心的苍茫救赎。
  • 大宗师

    大宗师

    有激情、有热血、有兄弟,还有博大的武学,看低调少年如何智斗疯狗,坐拥美人,令人怀念的校园,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 娃娃亲也是亲

    娃娃亲也是亲

    第一次见面,她3岁,他4岁,正吃着冰淇淋开心的笑着的她被告知他们是定了娃娃亲的,她还根本弄不明白什么是娃娃亲,就他一个冰冷的眼神吓掉了冰淇淋哇哇大哭。再次见面,她5岁,他6岁,她妈妈兴奋地和她说你要提前一年上学哦,因为要和“未婚夫”一个班。然后她六年的小学生活就变成了地狱………………她和他的每一次见面,都是伴随着血雨腥风,直到他的离开……可,为什么他又回来了!!!!
  • 阴阳鬼契

    阴阳鬼契

    假如说,你的寿命可以卖钱?你会卖吗?假如说,你可以花钱买个漂亮女鬼回家,你会买吗?更假如说,你有没有想过养个尸妹、妖怪当宠物?我——赵归,就是一个生意人,贩卖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东西。你想要买什么?简单,签一份阴阳合同就能得到……
  • 凌天魔路

    凌天魔路

    道为何,佛为何,魔又为何,被表哥杀掉挚爱的林轩,无意中踏入修真道,而后道佛同修,为何引来了魔劫,为何成为了传说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天魔,是以杀戮灭世重开青天,抑或是以良善行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