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2000000046

第46章 直来直去——直谏术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做领导都必须讲究实事求是。对于事实不能歪曲、不能杜撰,不实事求是就是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历史的倒退,你就是历史上的千古罪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子单刀直入式的犯颜直谏被认为是一种忠臣行为,因而历史上关于直谏的记载就格外多,在这一点上,今天的领导者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借鉴。

做上司要实事求是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做领导都非常讲究实事求是。对于事实不能歪曲、不能杜撰,不实事求是就是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历史的倒退,你就是历史的上千古罪人。在此,我们用一个史实来说明这个道理。

公元前548年,齐国的国相崔杼因为齐庄公与他的妻子棠姜通奸而派兵杀死了齐庄公,这的确是国君荒淫无道,死了也是罪有应得。但根据当时的观念,臣下无论如何是不能杀死君主的,不管他犯了什么罪责。更奇怪的是,臣下杀了君主或是儿子杀了父亲,不叫“杀”,而叫“弑”,就是杀人用词,也要分出等级来。

崔杼很有权势,他杀死了齐庄公后,暂时把持了齐国的大权。他按照当时必须遵循的习惯,把掌管记载历史的太史伯叫来,让他记载齐庄公死亡这件事。

崔杼说:“你一定要这么写: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说:“历史不能胡编乱造,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

崔杼绝未想到一个太史竟敢顶撞他,就恶狠狠地问他:“你打算怎么写?”

太史伯说:“我写好了你就知道了。”

等太史伯写完,崔杼拿过去一看,竹简上刻的竟是这样几个字:“夏五月,崔杼弑君。”

崔杼说:“你还是另写吧,不然,就杀了你。”

太史伯说:“杀则杀了,写却不能另写。”

崔杼就把太史伯杀了。

根据当时的习惯,兄死弟及,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听说哥哥死了,就抱着竹简前来接替哥哥的职位,书写历史。

等写完一看,还是太史伯写的那几个字。崔杼又惊又气地说:“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你不知道你的哥哥被杀了吗?”

太史仲说:“太史只怕写的历史不真实,不怕杀头。”

崔杼又把太史仲杀了。

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又来了,他仍如他的两个哥哥一样,照实书写,又被杀了。

太史叔的弟弟太史季是四兄弟中的最后一个,他照样写道:“夏五月,崔杼弑君。”写完后对崔杼说:“你越杀人,就越显得你残暴。就是我不写,天下人也会写。你可以杀太史,但却改变不了事实。”说完,伸长了脖子等死。

崔杼实在杀得手软了,叹一口气说:“我是为了保全国家社稷,没办法才担起了这份罪名,后人是会理解我的。”说完,竟让太史季回去了。

为公要敢于冒死直谏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子单刀直入式的犯颜直谏被认为是一种忠臣行为,因而历史上关于直谏的记载就格外多,在这一点上,今天的领导者可以学习到不少东西。

例如,唐时的魏徵被史学家誉为敢于直谏的典型,他经常给太宗提意见,直截了当地指明其过失。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可以征集。魏徵却扣住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徵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徵镇静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十八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后,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国家的赋税谁来负担呢?陛下以前宣传十八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征书一下,您不是失信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

贞观七年,蜀王妃的父亲杨誉在宫廷之内追逐婢女,都官郎中薛仁方把他扣留下来进行查问,尚未决定如何处置。杨誉的儿子在宫中任千牛的官职,他在朝堂上向太宗陈奏说:“五品以上的官员,只要不是犯了谋反的罪责,都不能被扣留,因为我父亲是皇亲,薛仁方才故意节外生枝,不肯赶快裁决,存心拖延时间。”太宗听了他的话,大怒说:“明知是我的亲戚,却故意这么与他为难。”当即下令打薛仁方一百棍,免去他的官职。魏徵进谏道:“城墙上的狐狸,宗庙里的老鼠,本来都是不足挂齿的小动物,但是因为它们有了凭仗,所以想消灭它们非常难。更何况世家贵戚历来难以管理。汉晋以来,朝廷就难以驾驭外戚。武德年间,外戚更是格外骄纵,直到陛下登基之后,外戚的势力才衰弱下去。薛仁方原本是分管此事的官员,他按照规定为国执法,怎么能毫无道理地对他施用刑罚,来替外戚泄私愤呢?一旦这事开了头,就会引起许多是非,那时就后悔莫及了。自古能够禁绝外戚专横行事的,只有陛下一个人。只有充分防范,以备不测,才是治国应当遵循的原则,哪能在大水没有泛滥之际,便自己去捣毁堤防的呢?我私下考虑,以为陛下的做法不对。”太宗说:“你说得都对,只怪我当初没有很好考虑。”于是下令改打薛仁方十棍,然后赦免了他。

单刀直入有它独到的优势。一是单刀直入观点鲜明,易于表达。它不用像其他如迂谏、讽谏等形式,转弯抹角,隐晦曲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办,说起来直截了当,听起来清楚明白;二是快刀斩乱麻,参谋过程干净利索,省时省事,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更加实用有效;三是正面陈述,“犯颜直谏”,容易构成对参谋对象的强刺激,震动大,容易引起重视,印象深刻。但是也有不好掌握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因为正面陈述,意见有时来得急,语言有时很直,往往容易形成与参谋对象之间的僵局,有时可能引出相反结果,造成参谋对象拒绝接受劝谏;二是作为参谋人员,退路相对要窄得多,因为直谏可能驳了参谋对象的面子,扫了领导的兴致,由此而带来参谋与参谋对象关系上的其他副作用。

因此,使用单刀直入法要十分谨慎,一是所述意见一定要有见地、准确,确实能震撼参谋对象;二是要了解把握参谋对象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区别对待;三是要注意参谋的场合,注意选择时机。

有人常常把单刀直入式的直谏与有勇气、有胆量简单地联系起来,与不讲技巧、不求效果的乱放炮联系起来,这是没有道理的。比如说,魏徵的犯颜直谏每每成功,细究起来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魏徵原本是太子建成集团的人,是李世民的政敌,在朝中如此犯颜直谏,处境有时也很尴尬,甚至是很危险的。但是,他深知唐太宗求治心切,有励精图治的强烈愿望;同时,李世民登基时年少,统治经验不够,希望有人来支持、辅佐;还有李世民相对其他皇帝而言,确有胸怀宽广、气度大的特点。魏徵对这些情况了解很深,在一些特定场合下,对唐太宗的总体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敢于直言,即使皇上发怒,他也神色不移,太宗最后总是“霁威”改容。

此外,魏徵确有辩才。魏徵所谏常常持论高瞻,摆事实、说道理,有一种纵横捭阖的气势。具体到某个建议之中,或借古说今,或取喻明理,或引申归谬,或借题发挥峰回路转,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直中有曲,粗中有细,虽然意见尖刻强硬,但尖刻强硬地使人可以接受。这就使得魏徵的直谏呈现出一种有惊无险的特点。如此直谏,确实值得后人借鉴。

太顾及面子的人不能当领导

作为为百姓谋利益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不顾自己私人的面子,而敢于并善于改正自我的缺陷,善于采纳下属谏谋的美德,才能够真正使事业兴旺,天下安宁。

唐太宗李世民随父李渊反隋时,是李渊最得力的臂膀。他为人颇富谋略,早在起兵之前,就“折节下士,推财养客”,暗中积极招揽人才。四方的群盗大侠闻其贤名,都纷纷投奔他的帐下,甘愿为他尽忠效死。起兵后,李世民兵强将广,迅速成为李渊扫荡四方、平定天下的一支主力军。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李渊为表彰他这一特殊功勋,又加封他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使他位居诸王公之上。

但李世民并非皇太子,因此李渊百年之后的帝位由谁来继承,尚未可知。当海内渐趋稳定后,李世民及时由武略转向文治,留意起儒家的治国之道来。他在宫城西边修建了一座文学馆,招揽接纳四方的文士,号称“十八学士”,其中有杜如晦、房玄龄、孔颖达、虞世南、许敬宗等。各方儒生文士都以能进入秦王李世民的文学馆为荣,这些人实际成了他后来夺取帝位、君临天下的智囊团。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就是在这个智囊团的密切协助下,击败了皇权竞争者李建成和李元吉,终于登上了最高权力之峰。

不过,在历代帝王中,李世民是个谦恭英明的人君,他善于纳谏,没有历代帝王那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痼疾。他刚继位时,就不计前嫌,把政敌李建成的老师魏徵屡次叫到自己的卧室内,虚心求教治国之道。魏徵得遇知己之主,竭尽所能,知无不言,先后进谏陈言二百余事。后来太宗曾因有人诬告魏徵结党营私而调查他,查无实据,太宗深感后悔。魏徵诚恳进言道:“希望陛下使臣成为良臣,不要使臣成为忠臣。”

太宗奇怪地问:“此话怎讲?”

魏徵答:“所谓良臣,就是稷、契、皋陶一类的大臣,使自己获得善名,使君主荣受显号,子子孙孙永受福禄。所谓忠臣,就是龙逢、比干一类的人,因忠被杀,使君主陷于大恶,国破家亡,只剩下个虚名。”太宗觉得很有道理,后来在对待大臣的问题上,时时以此为鉴。

贞观十七年,六十四岁的魏徵病逝,太宗如丧股肱,亲自为他哭灵,中止上朝听政五天,并亲笔为他书写了碑文。太宗曾对群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殁,朕亡一镜矣!”

太宗与臣下的关系处得非常好,人们把房玄龄、杜如晦比作汉初的良相萧何、曹参。贞观四年,杜如晦死,时年四十六岁。李世民亲临府上,边抚他的病体边流泪。杜如晦死后,李世民哭得十分悲痛,为其停朝三日。后来有一次李世民吃瓜,觉得味道非常甜美,不由得想起了杜如晦,他悲从心起,便停口不吃,叫人拿着剩下的一半瓜,送往杜如晦的灵前祭奠。他还曾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银带,边环顾左右边对房玄龄说:“当年你和杜如晦一起辅佐我,今天赏赐物品,却只有你一个人了。说着又流下了眼泪,听说金银乃是鬼神畏惧之物,给杜如晦也送去一条吧。”说罢令房玄龄自带一条,又取了一条让房玄龄送至杜如晦灵前。

读历史,我们可知唐朝的“贞观之治”之所以产生,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善于启用忠良之臣,更善于听取他们的建议。作为一个领导者,听不进忠告之言,你的事业又怎能兴旺发达呢?

现代领导人尤当虚怀纳谏

做领导人的一个重要美德就是要善于纳谏。但从古到今,能够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进谏语多为忠言,忠言多是逆耳,逆耳的话与阿谀奉承之言相比,受谏之人,自然多不善于纳谏了。但忠言利于行,所以又不得不纳之。在这方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做得就很不错。

朱元璋在位时,虽然推行严刑峻法,滥杀无辜,也很独断专行,但是,他还是比较能够接受谏言的。在朱元璋的各种文告之中,我们看到,他十分明确臣子的进谏对皇帝的统治是多么重要。

他自己也明白,那些能够在公开场合提出与君主不同意见的人,一定是君子,而那些从来不敢提出与皇帝相反观点的人,那些从来只知道吹捧皇帝英明正确的人,多数是小人。

所以,对于那些上谏言的臣子,一定要以诚相待。而且,为了让臣子敢于在皇帝面前开口说话,皇帝就必须对臣子和颜悦色,这样,才能让臣下有话必说,说无不尽,说无不真。就是臣子的话不对,也必须允许他们说出来,只有如此,臣子才能做到勇于进谏。

朱元璋规定,只要是臣民进谏,说得对,就立即予以奖励,说得不对,也不治罪,而那些乘机进谗献谀的人,则决不宽待。

朱元璋还说,如果臣子不向君主进谏,那是臣子的失职;如果君主不能虚怀纳谏,那是君主不能以君道自处。

为了保证谏言能够直接到达自己手里,防止因为谏言涉及到某些官员而被扣押,甚至报复,朱元璋还有特别规定。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钦定的《皇明祖训》中规定:“今后大小官员及百工技艺之人,凡有可言之事,允许直到御前奏闻。其言合乎情理,立即交付相关衙门执行。各衙门不得阻滞,违者以奸邪论处。”

类似无论大臣小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直接到御前言事的规定,朱元璋不止发布过一次两次。

朱元璋的鼓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不少敢于冒犯龙颜,指陈时弊的耿直官员。

比如龙阳典吏青文胜,看到地方上长期遭受水灾,饥荒连年,但是朝廷不但没有根据灾情给予减免赋额,还变本加厉地派官吏来催要欠赋,使得当地百姓饿死无数。青文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接连两次来到京城,向朝廷奏明情况,要求减免。但是,都没有得到允许。

于是,耿直的青文胜把写好的谏书放在袖子里,来到登闻鼓前,使劲敲起来,然后,在鼓下自杀身死。他是决心用自己的死来替老百姓喊冤叫苦。朱元璋听到这件事,感慨唏嘘,马上命令减免龙阳的税粮,从原来一年3.7万多石减到2.4万余石。

再比如监察御史周观政,他负责奉天门的监守之职。有一天,宦官奉朱元璋的命令,带着一些女乐,要进奉天门,由于是皇帝的命令,他们自然盛气凌人,但是遭到了周观政的阻止。宦官们夺门而入,还向朱元璋告他的状。

朱元璋一听,认为周观政是对的,他是在执行公务,按规定办事。于是,他叫宦官把女乐撤了,还让他们向周观政赔罪。可是,周观政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说宦官的错误行为,是皇帝造成的,所以,在这个事情上,皇帝有错。所以,他坚持要朱元璋出面,向自己承认错误。朱元璋觉得周观政的说法是对的,于是,亲自出宫,来向周观政承认错误,这事才最终了结。

另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是刑部主事茹太素。他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时候,曾上万言谏书,内容是直接批评朱元璋监用刑法的事情,朱元璋命令他人阅读茹太素的谏言给他听,由于文章过于冗长,所以读到中间时,朱元璋已经不耐烦了,十分生气,于是把茹太素宣来,斥责一顿,再罚廷杖之刑。

第二天,朱元璋让人读剩下的内容,读完之后,朱元璋终于明白了茹太素的意思,说他的万言书,实际上事情是对的,但是文章太长,其实只要五百字就足够了。

这件事件,没有让茹太素退缩,他依旧直言犯颜,屡次向朱元璋进言。

有一次,朱元璋宴请茹太素,随口吟了两句诗:“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茹太素当然知道朱元璋的意思,赶紧表白自己的忠心:“丹心图报国,不避圣心焦。”朱元璋听了,十分感慨。

同类推荐
  •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由唐太宗时期的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在古代历史上,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禁书,同时却被平民百姓奉为经典,以各种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承载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预知一切的希望。《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以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注本为底本,对《推背图》的六十象一一进行解读,揭开了《推背图》背后的玄机。令人不可思议地预测出了从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一千多年的历史大事,并预言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其的预言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历史更是不可思议地按照《推背图》一一演进。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由此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学说及其衍生出的道家、道教等流派对2000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文化及其哲学智慧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子思想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热门推荐
  • 私人会所大起底:富豪俱乐部1

    私人会所大起底:富豪俱乐部1

    国内顶级私人会所揭秘,国内第一本私人会所揭秘小说。读懂了富豪这个群体,也就读懂了这个时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人的影像:黄光裕顾雏军周正毅袁宝璟……一个用低调包裹着蓬勃欲望的争锋秀场,小团体成为大气候的风向标,大社会变成小集团的私募人。揭底高级会员制俱乐部不为外人所知的私秘,真实呈现不同派系富豪们的百态人生。品味与奢华的光环下虽是阴谋与算计的盛宴,却也抛不开利益的取舍与人性坚守的两难。
  • 重生之轻松活末世

    重生之轻松活末世

    黑拳王陈若愚重生到平行世界成为林智峰,想凭借前世知识,混迹娱乐圈从此过上小富即安得生活,随便剽窃些歌词歌曲,在拍拍电影之类的,没想到好不容易要开始了,结果整个世界得画风变得不对了,丧尸出现了
  • 只希望.你会记得

    只希望.你会记得

    “程唯,早上好!”“程唯,下午好!”“程唯,晚上好!”“。。。。。”“一个爱慕你的女生让我跟你问候。”“一个特别喜欢你的女生让我跟你问候。”“她真的喜欢你。'"她到底是谁?'
  • 宁负青丝不负你

    宁负青丝不负你

    “这场权谋斗争中,你既不能全身而退,那便陪我共赴黄泉吧!”十六岁那年,纳兰幽璇遇到了这个冷酷,残暴的帝君,那是一个巨大的漩涡,谁会为此丧命;七年后,南宫尘说“你是我半生血泪中的微光,只愿你能爱你所爱,即使满头青丝为你而白。”
  • 无限东方默示录

    无限东方默示录

    凌华常在想,如果他没有对现实绝望也许就不会沉浸在幻想的世界中,不会看那么多网络小说那么多动漫,从而也不就不会遇到后面那一系列让他永远无法忘却的事情。然而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有些事情并不是去去愿望就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命运。不是主神空间。醒来的时候,凌华就有了这样的认识。在这个布满了诡异眼珠的空间中她接下了一个名为八云紫少女的委托,然后,一场妄图逆天改命的计划就此开始!
  • 恐慌男女

    恐慌男女

    我梅岚紫因为恐男症毕业整整两年一直找不到正经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没想到上司是变态禽兽老同学,搬家又遇上与我同病相怜的恐女症患者,人生要不要这么戏剧啊……
  • 九阳至圣

    九阳至圣

    命若天地,我就破了这个天,塌了这个地!——皓明
  • 鬼门开

    鬼门开

    一次恐怖之旅,将人们带进一座不知名的孤岛,荒山鬼村,是否存在真正的鬼魂。接二连三的死亡事件,凶手来无影去无踪,让人们浮想联翩,究竟是有人作案,还是那无影无形的鬼神在作怪……八煞黄泉之地聚鬼魂,奈何桥、黄泉路,神秘的村庄,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恐怖的鬼域,究竟想把人们带到何方?现实世界与异界位面,冥冥中的指引,影响着世间的法则。神仙?妖怪?鬼神?外星人?还是那宇宙万物规则的制定者!末法时代,天降异象,九星连珠,鬼影重重,群魔乱舞,谁主沉浮。农历七月鬼月,农历七月十五鬼节,所有的秘密尽在七月十四鬼门开!
  • 戎月

    戎月

    上古大战,冰族受到重创,而复仇的种子由此埋下。审判者制度,开始动摇,但是又必须依赖。这是上古时期的永恒制度,即使现在,也受其影响
  • 妖恋外传:只爱你一人

    妖恋外传:只爱你一人

    她,是西国一个只有四分之一西犬王族血统的半妖公主;他,是有着真火凤凰族血脉的炎犬王族高高在上的君王。儿时的偶遇,成了他们命运羁绊的起点;儿时的诺言,成了一切红尘因缘的源头。那时她刚从药谷归来不久;那时他被歹人追杀至重伤。他和她,当命运再次让他们相遇,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夫君,你爱我吗?”“我一生只爱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