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94900000021

第21章 读书人一声长叹(2)

朱温接到这封信后,乐得几乎要发羊颠风。他对魏州垂涎已久,能得到魏州,就等于得到了整个河北。现在居然有这样的好事,并且还送上门来,他怎能放过。

他告诉罗绍威,自己的士兵如今缺衣少食,牙军是一支骁勇的军队,如果硬碰硬,他很难把握取胜。除非是突然入城,杀他个措手不及。

罗绍威急忙回信,说,衣服和粮食我这里多得是,就是牛羊也有七十多万只。牙军的确能征善战,我自有办法。

906年,朱温派李思安带兵七万,以击伐卢龙刘仁恭氏父子为名,驻屯深州。天遂人愿,朱温正在深州驻扎时,嫁给罗绍威儿子的朱温女儿病亡。朱温就以会葬为名,暗遣部将马嗣勋带一千士兵装作送丧的挑夫,把甲胄兵刃藏于担中伪装进入魏州城。

此时的魏博牙军根本就没有任何警惕,所以,朱温派来的“挑夫”络绎入城。同时,罗绍威写完几首诗后,就派人在傍晚潜入武库把弓弦和所有武器都全部破坏,他害怕牙军抵抗,确切地说,他对朱温的军队的战斗力还不是很放心。

半夜十分,罗绍威率官兵数百人,与扮成挑夫入城的朱温军一哄而起,进袭睡梦之中的牙军。可怜建军史已有两百年的魏博牙军在睡梦中尽被残杀,有些士兵奋勇逃出营帐,去拿武器,拿到手的却是残弓断刀。八千多魏博牙兵和他们的家人全被杀掉,血流成河。第二天早上,朱温骑在高头大马上,领着大军开进魏州城。

让罗绍威想不到的是,自己虽然保住了做诗的时间与精力,却让魏博六州从此一蹶不振。朱温和他的军队简直就是一群蝗虫,在魏州盘桓半年吃掉了七十万只牛羊。并且对附近的地方势力,服从者升官,不服者讨平。朱温临走之前,还向罗绍威要了军饷一百万。罗绍威一面写诗一面痛哭。

罗绍威当时就叹息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大错既已经铸成,那就一直错下去吧。总不能错到一半,又反悔。作为诗人,罗绍威对物质利益并没有太大兴趣,只要能给他一个场地,要他安心做诗就好。

但是,诸多节度使的混战依旧让他心有余悸。他不想再有人来找他麻烦,他讨厌麻烦,只喜欢做诗。于是,他向朱温建议,“您现在已经有称帝的资格,还等什么呢?”

朱温欢喜地去称帝了,对这位喜欢写诗的节度使的提醒,他终身难忘。称帝后,他加罗绍威官太傅,兼中书令,赐其扶天启云竭节功臣名号。

罗绍威安心地做了几年诗,临死前上表朱温,说自己要死了。朱温大怒,说,你不能死,你若死了,我就让你的子孙都享受荣华富贵。

罗绍威没有听朱温的,去死了。朱温为此而停朝三天,追赠他为尚书令。

这位喜欢写诗的节度使曾被人看不起,原因就是他太谄媚朱温了,简直就是一条活狗。可他容易吗,他所做的被人瞧不起的一起事情,不过是为了有时间有精力写点好诗出来而已。与其说他是乱世中一个失败的节度使,倒不如说他是乱世中一个不得不失败的文人和诗人。

琉璃瓶中的宰相

宰相卢文纪是李从珂从一个琉璃瓶里用筷子夹出来的。后唐李从珂称帝时,有人告诉他,中书省缺少一位宰相,李从珂就让群臣推荐。有大臣就把姚顗、卢文纪、崔居俭三个人推荐给了李从珂。这下可把李从珂难住了,因为他发现这三个人无论品德和能力都半斤八两。用了这个就觉得对不起另外两个,他苦恼之极。但凭着李家传下来的智慧,他想到了一个绝好的主意。他把三个人的名字写在三张纸上,折起来放进了一个做工考究的琉璃瓶里,在一个月圆之夜,他点起神香,向天祷告,希望老天能睁眼赏赐给他一个好宰相。第二天,他闭着眼用筷子从里面夹出一张纸来,打开来看,是卢文纪。

于是,卢文纪被任命为宰相。卢文纪可不相信是李从珂的那一套迷信办法,但他相信宰相的权力,所以,也就心安理得地去当他的宰相了。但不管怎么说,卢文纪的宰相来得很有戏剧性和偶然性。也许李从珂真的相信祷告祈福那一套,所以,当他把卢文纪从琉璃瓶中夹出来时,居然大喜过望,因为几年前,他就对卢文纪有所了解了。在他看来,这真是天意。

那么,他对卢文纪的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933年,卢文纪以后唐太常卿的名义出使四川,在他的领地歧下时,他见到了卢文纪。当时,首先吸引他的是卢文纪的英俊相貌和大嗓门。又因为卢文纪读过多年的书,所以把他聊得云遮雾罩。他当时就认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奇才。

经过老天的指引,这位难得的奇才真就当上了宰相,这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老天当然是公平的,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他现在高兴,也就注定了他以后的痛哭。

卢文纪的宰相生涯从开始就不舒畅,当时,后唐内忧外患,百官皆有感觉。可卢文纪身为百官之首,却对这种形势置之不理。他每天忙碌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几天评价一下朝中的大臣,明天讨论一下某个武将是否有必要再领兵。

他的这种做法肯定会引起正直官员的不满,太常丞史在德先把矛头对准了他,他给李从珂写信,说,现在应该是“选能进用”的时候了。如今某些官员的能力太差,很让人担忧啊。我倒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官员都考一次试,以分数来定优劣、去留。即使是宰相也要参加考试。

按照规定,大臣递给李从珂的信要先经过中书,于是,卢文纪就看到了这封信,他气得鼻孔冒烟、手脚哆嗦。一个人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贬损本来就非常生气,尤其是别人对自己的贬损都是真的时候,他就更加生气了。但生气归生气,卢文纪有一个优点,他不会对别人对自己的触犯行为还击。

933年,石敬瑭仗着契丹给自己撑腰,开始造反。后唐朝廷人心惶惶,京师已危如累卵。李从珂找来卢文纪,说:“古人说,主子完蛋做下人的也会受到侮辱。你如今在这个位置就要替我分忧,现在,石敬瑭那厮想要谋夺我的江山,我想要亲征,以保护你的平安。你认为这个主意怎么样?”

卢文纪哭了,哭得特别伤心,但就是对李从珂的主意不做评价,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

李从珂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谢什么,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

后唐的局势越来越不利,李从珂跟大臣们说,自己要亲征。但卢文纪从李从珂的举止言行中看到,皇上根本就不想亲征。

为了让人感觉他要亲征,李从珂又招来卢文纪和当时掌管钱粮的张延朗谋议。张延朗极力鼓动李从珂亲征,因为他对后唐军粮的供应问题非常有把握。但卢文纪却说道:“石敬瑭所靠无非是契丹兵,契丹骑兵倏往忽来,得不到利益就会走,如今,我们有三处救兵,又有坚固的城池,很快就会不战而解。只要使人督促将领,责以成功,皇帝到河桥观望即可。如果情况真无法扭转,我们到时候再跑也不迟。”

李从珂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支持他认为有道理的基础就是,他不想亲征。既然不想亲征,他那只能等死。石敬瑭称帝后,对卢文纪的品德与能力了解了一番后,就把他降为吏部尚书。

卢文纪因为两件事而名上史册。第一件是他宰相之位的来历,第二件是他劝阻李从珂不要亲征而导致了后唐灭亡。

其实,第一件事是巧合,如果再讲得刻薄一点,完全是五代时期知识分子共同的命运。五代时期对知识分子的不重视是非常严重的,宰相之职本是维持百官状态和皇帝与百官沟通的特别大使。一方面,宰相要有卓越的才能,能为皇帝分忧,另一方面,他还要对百官的行为举止进行监察,以此希冀本朝内部的稳固。

但是这样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李从珂这位皇帝是如何任命的呢?

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是李从珂的愚蠢,但是,在任命武将上,李从珂为什么不选择去琉璃瓶里夹?归根结底,李从珂似乎就从来没有重视过宰相之职,不然,他也不会那么草率地让老天为他选宰相。

卢文纪的确不适合做宰相,因为他虽然是个知识分子,但能力却是非常有限。他后来不让李从珂亲征,一是看明白李从珂的本意,另一方面,他根本就没有预示到后唐的腐败,因为这种腐败,而让许多后唐武将在契丹军队到来时,或逃或降,加速了后唐的灭亡。

如果卢文纪生在太平年月,他不可能成为宰相,也就不可能被后人诟骂。一个人因为有大才而被小用,虽然悲哀但不悲惨。但一个人因为只有小才而被大用,那么,他的未来不仅仅就是悲哀了,其名声肯定要很悲惨。

卢文纪的辞做得非常不错,在五代的文人中他也算是一佼佼者。据说,卢文纪死后,郭威还罢朝一日。这也许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安慰了,他当时的职位却是司空,而且不坐班。

由此可知,是李从珂害了他的名声,他投桃报李地害了李从珂的性命。所以说,希望选一个能帮助自己的人时,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可爱的马胤孙

934年,后唐潞王李从珂准备造反。他叫来一直跟随他的马胤孙,问他:“朝廷调我去新的地方,此一去必要路过京师,该怎么走?”

马胤孙很认真、很真诚地回道:“这是皇帝的命令,所谓君王之命,不等备车就得上路。如今大王是国家的宗亲,而先帝刚弃天下而去,临丧赴任,是臣子的忠诚。”

李从珂的部下都偷偷大笑,因为大家都明白李从珂路过京师必要留下登皇帝位,马胤孙所言并没有拍马之嫌,只能证明他愚蠢。

李从珂登基称帝后,封他为户部郎中,翰林学士。仅过了一个月,就拜他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过了不久,李从珂升他为宰相。关于他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李从珂在位仅三年,但就在这短短的三年里,马胤孙就用自己的“无为”思想给人留下了一个绰号:“三不开”宰相。所谓“三不开”,是指他“不开口以论议,不开印以行事,不开门以延士大夫”。

任何一朝的宰相,都担负着筹划一国政治的重大责任,想不说话怎么可能?作为宰相,自然要主持朝廷百事的实施与推行,又怎能不开印以行事呢?身为宰相,还意味着他责无旁贷地要成为沟通百官与帝王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他又怎能把文武百官拒绝在自己的门户之外呢?由此可知,作为宰相的马胤孙能得到“三不开”的绰号,真是盘古开天地第一人。也从侧面反映了后唐末期朝政的畸形。

表面来看,马胤孙之所以“不开口以论议,不开印以行事”是因为在五代那样的大环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方式在起作用。但实质上,马胤孙并不懂得处世之道,他之所以得了“三不开”宰相的绰号,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做这个宰相。

年少时的马胤孙是个好学生,投悬梁锥刺骨的事情没少干。在经过儒家基础知识的铺垫后,他开始对韩愈的为文之道有了兴趣,并且一门心思地扎了进去。战乱的五代,人人保命还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考试?但马胤孙却能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学问顺利地考取进士,这在当时即使谈不上凤毛麟角,却也可称作难能可贵。

从他以上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第一,马胤孙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第二,他在学问上完全可以做出大的成就来。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去做学问,而是进入了官场。在那个时代,一个知识分子想要生存,就必须投靠一个军阀。马胤孙自然也不例外。他投靠的就是李从珂。

一个人一旦错误地将权力当成能力,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了。马胤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他并没有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而是做出了许多可笑的事情。李从珂称帝的一年后,将“长乐老”冯道罢免为匡威军节度使,作为宰相的马胤孙却拜他为司空。按照唐王朝的惯例,司空属加官,从不单独拜除。当时,人们对司空一职职权的议论颇多,有的说应当参与大政,有的说仅供祭祀扫除而已。在争论中,马胤孙闭着眼睛,什么都不说。他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为他也不知道到底这种惯例是真的还是假的,到底自己要不要遵从早就已经灭亡了的唐王朝的这种惯例。

另外一件事更能反映出马胤孙对朝廷百务的无知。当时,宰相刘昫罢相为仆射,常侍孔昭序建议说常侍应排在仆射的前面,马胤孙因此命令御史台官员去寻找从前的有关规则,御史台官员检无所得,就回他道:“故事无所见,据今南北班位,常侍在前。”马胤孙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就判令:既有援据,足可遵行,各示本官。

刘昫大怒,据说是拂袖而去。马胤孙依旧闭着眼睛,什么也不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做得对,但却认为,即使错了,也不关自己的事情。也许,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错与对根本就分不清了。

如果说,上面两件事是因为马胤孙不懂朝廷百务的话,那么,下面这件事就是马胤孙可爱的最好证明了。

当初,太原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唐,末帝李从珂仓皇逃往怀州,形势已经非常紧迫,群臣都无计可施。李从珂急忙派人去洛阳找马胤孙宰相,希望他能想出一个完全之策。马胤孙果然不负所望,风尘仆仆地从洛阳赶到怀州,但是,他并没有拿出什么好主意来。而是向李从珂进献了三百匹绫。要知道,李从珂现在是江山难保、性命难保,要三百匹绫何用?马胤孙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鬼知道。

当石敬瑭灭唐建晋后,“三不开”马胤孙被罢归故里。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见到了真实的马胤孙。原本,他和韩愈一样不喜欢佛,但等到废居里巷以后,因为常常怀念唐末帝平昔的恩遇,所以转而读佛书,尤其酷爱《华严》《楞严》两经。并且,经常在抄录两经后,还写点感想。除此以外,他又根据诸经要义写了一篇《佛国记》,长达数千言。

马胤孙染佛如此之深,所以有人嘲笑他说:“公生平以傅奕、韩愈为高识,何前据而后恭,是佛佞公耶?公佞佛耶?”他笑着回答说:“佛佞予则多矣。”

因为他有学问,文章又写得很好,所以,他虽然被罢相位,后晋、后汉的文武大臣都待他不薄。周太祖郭威即位后,也给他不断地加官。他晚年在洛阳“每闭关养素,唯事讴吟著述,嗜八分书,往来酬答,必亲札以衒其墨迹。”就是在去世前不久,他还写过一篇《槐虫赋》,借槐树上的白虫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志向。953年,马胤孙死掉。死后,赠太子少傅,当时的皇帝郭威废视朝一日。

等他死后,他的家人经常能听到他的声音在他生前的房间里响起,有人嘲笑他说,“生前不说,死后却说,于人何益,于世何益!”

同类推荐
  • 华夏大同

    华夏大同

    本书为《华夏大同》系列第一部《逐清》。某大学历史戏研究生王兆华在梦中接到一个神秘的穿越任务:推翻满清,光复神州。为了在三年内完成任务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穿越满清咸丰皇帝。面对势力强大的既的利益集团,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间便叫大清朝土崩瓦解、灰飞湮灭。本书是一本爽书,不过大部分情节均经得起推敲,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
  • 大唐现代化

    大唐现代化

    被混混抢劫的李宽,得到了从混混身上掉落下来的一个龙纹玉佩。没想到玉佩不是玉佩一般的玉佩,而是带着能来回穿越和一定储存空间功能的玉佩。但是,你穿就穿吧,可你居然穿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穿到贞观年间也就算了,可居然悲催的代替了了已经被李二秘密弄死,宣布早甍,现在却还活着的楚王李宽,这让想借着穿越发财的李宽傻眼了,很害怕被李二发现后再次弄死,战战兢兢的过着低调逍遥的大唐生活,奈何作为猪脚,即使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结果还是被李二发现了,于是...李宽:“李二,楚王李宽已经死了,真的已经死了,咱不是李宽,不,咱是李宽,只是不是楚王李宽,咱是来为大唐现代化做贡献的李宽”
  • 首席外交官

    首席外交官

    现代外语学院的高材生沈哲再一次西藏腹地的探险性旅游中阴差阳错地穿越回了1868年成为两江总督沈葆桢(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儿子,一代封疆大吏林则徐的外孙,本来想老老实实熬到老爷子去世就移民美国,但面对灾难深重的中国最终与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走上了救国图强的道路,利用自己的优势与西洋各国谈判桌上迂回周旋,成为大清帝国的首席外交官。
  • 忠义英雄传

    忠义英雄传

    五代十国末,乱世之际,英雄纷争。周朝殿前使赵匡胤陈桥发动兵变,代周立宋。跟随赵匡胤征战十余载的少年将军李明泊,不附庸任何一派,对赵匡胤忠心耿耿,为皇帝赴汤蹈火,这些被心怀叵测的人所不容。公元976年,宋军进剿李煜的唐朝。这次南征,赵匡胤给李明泊一个秘密的任务--就是夺取李煜的漂亮国后。正是这次任务,给李明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赵光义、王继恩之流借此大作文章。诬陷李明泊不听从号令,违反军纪。曹彬之于赵匡胤征南大将,不明所以,火上浇油。李明泊被捕入狱,全家惨遭蒙难。李明泊究竟如何脱离这次浩劫。忠义、亲情、爱情;幸福、伤心、惊喜。看一代英雄男儿如何忠义两难。
  • 重生海权时代

    重生海权时代

    【起点一组签约作品】这是一篇很简单的争霸文,应该算爽的吧!狗血不可能没有,烂俗也不可能避免,一般该有的元素都会有一点!OK!就讲这么多,这只是评价,要觉得书是怎样,自己看吧!李云穿越到了一个类似中国古代的世界,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的选择让时代改写!应该是一篇很爽的文!PS:书中内容是发生在平行空间,与中国历史无关,历史类问题不再解释,请不要怀疑老张的历史知识!
热门推荐
  • The Seventh Man

    The Seventh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女总管

    极品女总管

    o----o----o----o----o----o林珑一次意外穿越,回到了从没在史册上记载的御国。经过挨饿,被拐,她被卖到了皇宫里。不是做宫女,而是当起了小太监。什么?御国唯一的公主竟是伪娘?!什么?太监也可以做官取老婆?!o----o----o----o----o----o【作者碎碎念】:这里有狗血的剧情、无厘头的桥段、N多美男任君撷之。
  • 未来新星

    未来新星

    2048年,地球资源告竭,在命运交织的钢琴曲下。命运的五人,探索新的星球,同享福祸、共同进退!
  • 毒王是只狐狸精

    毒王是只狐狸精

    她是狐界公主,他是人间帝王一次柳树下的邂逅,使他对她倾心,她对他产生好感可弑父之仇,不得不报,终究,她还是握着剑站在了他面前在魂飞魄散的那一瞬间,她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原来,她心里装着的,从来都是另一个人。不过,此生能与那人相遇,足矣
  • 梦再一次醒

    梦再一次醒

    自从上了大学,每天都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感觉人生没有了一丝颜色,突然有一天,梦醒了……
  • 众神之门

    众神之门

    毁灭、新生……当命运洪流汹涌而来,没有人知道路在何方。唯有相信,生命的意义便是那永无止歇的升华。
  • 替嫁邪魅君王:一夜弃妃

    替嫁邪魅君王:一夜弃妃

    她,紫麟国的一小小宫女他,紫麟国最有势力的皇子原本只是萍水相逢,却在那一夜的风流通通改变,她在他身下苦苦哀求,放了她,她什么都不要,他冷酷一笑:“华玉瑶,你骗了我那么做次,你觉得我会放过你吗?别着急,等下会更痛的。”他逼她夜夜承欢,却不给她一个名份,那一夜的月亮,终究属于那一夜,她属于他,他却不属于她。
  • 一方阁楼一方事

    一方阁楼一方事

    一个小小阁楼,是城市的安静之处。里面的人做着自己的买卖,里面的香散发自己的味道。里面的主人,戴着自己的面具,活着自己的命。人们来这里做的买卖既简单又不简单....
  • 沟通决定你的一生

    沟通决定你的一生

    《沟通决定你的一生》一书,薛巍老师以多方面的角度来思考,把影响沟通成败的客体、主体、口才、心理、心态、语言、形象、环境等各要素一一加以论述,以让我们争取达到沟通的最优效果。
  • 小老板自我解压36计

    小老板自我解压36计

    本书通过专业的知识、通俗的语言、简易的方法,告诉小老板们如何减轻自己的负担,轻松排解压力,并将它们转化成动力,让事业和生活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