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联要表现诗人毫不掩饰地表明自己还要来做客的心情,这更加衬托出诗人与朋友真挚的情谊。朗诵时,"待到重阳日"一句可以明显在气息和声音上收一些,而最后一句"还来就菊花"可以再放出来,两相对比,变化更加丰富,色彩也更加浓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朗诵解读]
这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曾被人誉为"有唐五律之冠"①。
①方回:《瀛奎律髓》卷一。转引自王洪主编:《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8月版,第202页。这首诗构思巧妙。前四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景象的描绘,巧妙地歌颂了盛世的繁荣。后四句是抒情,但含蓄蕴藉,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出仕无门、不甘隐居的心情,并希望丞相张九龄能够推荐援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朗诵时,前四句要注意对景象的描绘,要特别突出"平"、"涵"、"混"、"蒸"、"撼"这几个字,当然,突出的方式可以根据内容灵活处理,或平稳地横向延长,或纵向地拉开立起,既突出,又有变化。
后四句朗诵时,要尽可能将其双关的语气表现出来,尤其是尾联两句,语速要慢一些,"徒有"二字后面可以稍作停顿,以引起听众对"羡鱼情"双关意义的注意与理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朗诵解读]
全诗意境清丽,诗意脱俗。总体基调明朗,节奏明快。
朗诵时,前六句在明朗的基凋下注意细腻的描绘。"明月"二字和"清泉"二字归音要饱满,"照"字按去声的调型顺势纵向延长,"流"字按阳平的调型顺势横向延长,这样处理既有形象感,又有动作感,能达到令人目之能及的效果。
尾联两句的处理与前六句有所不同,要有悠然自得的情绪和轻巧自然的语气。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朗诵解读]
这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喧慰,将一路见闻感受写入此诗。
全诗除了颈联两句直接写景以外,其他几句都以叙述为主。因此在朗诵时,颈联要注意渲染之浓重,"大"、"直"、"长"、"圆"四个字配合语势变化而或加大吐字力度,拉长归音的长度,或用虚实结合的声音渲染,以突出其形象。其余几句要努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语流平稳,语速不能太快。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朗诵解读]
此诗紧扣一个"望"字,以简练的笔调和高度的概括,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并抒发了诗人自身的壮阔胸怀。
因为气势雄浑,所以就对全诗的朗诵设计提出了挑战,否则,字字用力,句句高亢会使诗歌因缺乏变化而单调,并因此而损伤了朗诵艺术的魅力。
首联可以平稳诵出,气息充沛,但声音要适当收一些。
颔联"造化钟神秀"一句用实声表达,音量可以适当放开些;"阴阳割昏晓"一句加入一些虚声成分,音量再收回一些。
颈联"荡胸生层云"一句承接上一句的语势和用声状态,依然用有虚声成分的声音,但要渲染出气势来;"决眦人归鸟"一句声音渐实,画面具体。
尾联是全诗的重点,气息最足,力度最强。尤其是"会当凌绝顶"一句,采取波峰类的语势,"凌"字随阳平调型拔地而起,音域提至最高。"一览众山小"一句适当加入一些虚声成分,给人以雄浑大气之感,同时心中要充满坚定的信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朗诵解读]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反映了沦陷区的景象和诗人的所思所感。
首、颔、颈、尾四联所反映的景别和情感是大小相间的,朗诵时可以据此进行设计。
首联两句写了长安城破败的景象:山河虽在,草木虽深,但国家被掠,物是人非,充满了无尽的凄凉。朗诵时咬字要有一定的力度,但音量不必大,可以适当地加入虚声成分。
颔联两句用拟人的手法,以"花溅泪"和"鸟惊心"来衬托诗人伤感的程度。视角较小,重点强调"花溅泪"和"鸟惊心"这几个字,但各句语势不同,前句采取波峰类的语势,后句采取波谷类的语势,"花"和"鸟"高低相间又互相映衬,在对比中有着更加强烈的感情色彩。
颈联两句自身就有着大小视角的对比,前句要朗诵出战火绵延之长,可采取波峰类的语势,"三"字处在最高点;后句朗诵出家书之珍贵,可采取波谷类的语势,"抵"字处在最低点,而"万"字要将音高提起,并加大音量。
尾联两句视角更小,通过诗人自己的形象变化反映了战乱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搔"字要适当加大音量,"浑"字按阳平调型将时值拉开,以此加大尾联的分量。
月夜
杜甫
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朗诵解读]
安史之乱期间,诗人为叛军所俘,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乡,写有此诗。
前四句应突出孤独的情绪情感,朗诵时语速放慢,音量适当收一些。后四句的思恋之情愈发浓厚,语速渐渐加快,音量逐渐增强,至"何时倚虚幌"一句时,情感最为浓烈,音量最强,"虚幌"二字处于语势的最高点,"幌"字的字尾适当延长;最后一句的语速减至最慢,"双照"二字顺延"幌"的语调轻轻吟诵出来,"泪痕干"三字语势渐渐落下来,"于"字也要延长一些,给人以无限的回味。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诵解读]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晚年居住在成都草堂时所作的,诗歌赞叹了好雨来得正是时候,通篇突出了一个"喜"字。首联便是以一句赞叹开篇,故而应满怀欣喜地进行创作。"好雨"二字直抒胸臆,连贯清晰;"知"字将音高提起,并延长调值。第二句采取波谷类的语势,"乃"字处在最低点。
颔联两句应突出春雨细密无声的特点,总体音量减弱。前一句采取上山类的语势,"潜"字要把调值延长;后一句总体语势下落,但"声"字因其阴平的调值而适当将音高提起,可以把"55"的调型调整为"445"的调型,以增强诗歌的韵味。
颈联两句写了野径和江船,从字面上看容易给人以阴郁、昏暗之感,但要注意"喜雨"这一主题的贯穿性,朗诵时应轻松明快些。
尾联两句须分清主次,重点在最后一句,特别是"花重"二字可以加重强调一些,其余的都要处理得轻巧些。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朗诵解读]
此诗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书怀"。全诗沉郁顿挫,多有人生感慨和沧桑感。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首联两句突出寂静、孤独之感,气息支撑力弱一些,声音稍收。颔联两句沧桑而雄浑。"星垂平野阔"采取波峰类语势,"平"字处于高点,并把字的时值拉开;"月涌大江流"也采取波峰类语势,"大"字用加大吐字力度并适当延长的方式加以突出。
颈联视角缩小,联系诗人自身的身世感叹求名与为官的苦楚,表现了既倔强不屈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字要有一定的力度,"应"字适当延长时值。
尾联突出"天地"和"沙鸥"这几个字,要有一定的力度,表现诗人不为羁绊、"尽弃荣辱的心理欲求。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朗诵解读]
这首诗意境雄浑,风格沉郁,通篇笼罩在悲愤愁苦的氛围中。首联平稳吟诵出来,不必着力。颔联是气势雄浑的名句,须突出出来。"东南"二字声音向远处送出,高频共鸣成分较多,体现景象之壮阔;"日夜"二字将时值拉开,语速放慢,体现时光之海的浩瀚。
颈联突出贫苦潦倒之状,音色稍暗,气弱声收。尾联的第一句是发自肺腑的慨叹,气息倾泻而出,同时伴随着气息的外射而连贯地使语句流淌出来;最后一句气息收回一些,语速放慢。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朗诵解读]
这是一首表现芳草萋萋、古原送别情景的诗歌。虽然写了"古道"、"荒城",并抒发了"别情",但全诗没有悲凉、凄清的愁绪,相反,却满含开朗乐观的色彩。
首联的第一句采取波峰类的语势,最高点在"原"字上,吐字时适当着力,并按调型顺势延长;第二句的语势在结尾时不要落得太低,给人一种期待感,以引领起颔联的诗句。
颔联的前一句采取上山类的语势,"尽"字提高音高,字尾尽量拖跃一些;后一句的语势要与上句相呼应,"吹"字和"生"字要着力强调一下,特别是"生"字满含着对古原草勃勃生机的赞美之情要朗诵出来,字尾延语势适当延长。
颈联两句语速适当加快,同样不要带有悲凉之感。尾联的前一句采取上山类语势,"王孙"和"去"相对着力一些,句尾适当延长,以引领下一句;尾句采取波谷类语势,语速放慢,"萋萋"后面缓停一下,"满"字处于语势的最低点,"别情"二字连在一起慢慢地朗诵出来,句尾适当延长,令人回味。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乌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朗诵解读]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写的是诗人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事,"推敲"的故事就来源于此诗。
这首诗所写景色清幽奇崛,但读来流畅顺口。诗歌前六句都是写景色的,而尾联两句是写诗人内心想法的,注意把这种分别读出来;另外,每一联内的两句诗内在联系紧密,其语势要彼此呼应。
诗中的几个动词应读出其形象性和动作感,如"入"字要有纵深感,可以有虚声成分,并适当延长;"敲"字虽然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动作,但要注意营造幽静的氛围,吐字时有一定的喷弹力度,但音量绝对不能大。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朗诵解读]
这首诗是诗人久历人生坎坷之后,在桂林傍晚雨后写就的。面对充满生机的自然界,诗人的心境变得明朗起来,因此诗歌的格调比较清新。
首联两句中正平稳地淡淡诵出,不必着力。颔联两句是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也是这首诗的重点句。前一句要带有呵护备至的感觉,高频共鸣可以多一些,音高也比较高;后一句要有从心底里发出赞叹的感觉,低频共鸣可以多一些,音高适当降低,"重"字可以相对增加一些虚声成分,在对比中加大这一句的分量。
颈联中前一句的视阈又高又远,气息控制的强度比较强;后一句的视阈又小又近,可以用比较弱的气息控制,但吐字要有力清晰。
尾联由静物转向动物,朗诵中要注意其动作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朗诵解读]
唐朝天宝年间,86岁的贺知章辞去官职,回到故乡。这首诗是写他初到家时的一个场面,暗含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少小离家"应表现出时间的久远,气息配合思绪的久远可以深沉悠长。
"老大回"是眼前的现实,用声以实声为主,"老大"二字要处理成重音。
"乡音无改"与"鬓毛衰"之间要有内在语"但是"之类的词联系起来,表现出~种转折的意味。
"儿童相见不相识",语速加快,吐字轻盈,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纯真心地。
"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要把"笑"和"何处"着重强调。"笑"字将调值夸张延长,并赋予动作感,这样可以诱使听众透过笑的表面去理解那隐藏在背后的愁思;"何处"二字也适当夸张并放慢语速,这样至少可以引申出两层更深的含义:一是诗人本来是回到故乡了,却被故乡人视为陌生人,这就隐隐表现出来诗人内心中的一丝愁苦;二是说明一个人奔波一生,到头来却不知自己曾经身在何处,也隐隐透出一丝苦涩。这样处理,就使诗歌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朗诵解读]
这首咏物诗比喻贴切,构思巧妙,以咏柳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春风的热爱。诗歌生趣盎然,格调清新。朗诵时注意对形象的刻画。
"一树高"中的"一"字按照语流音变的规则变为阳平,朗诵时应按调型顺势夸张延长,这样可以体现出柳树亭亭玉立的形象。
"垂"字加强叼字力度,延长调值,并多加入一些虚声成分,这可以刻画出柳枝细长、柔美、随风摇动的形象。
"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采取半起类语势,音高由低到高,要有疑问的语气。
"二月春风似剪刀"音高降低,气息下沉,生理状态和用声状态松弛下来,给人以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朗诵解读]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之春的景象。朗诵前两句时要给人以一种高远之感。"上"字按调型顺势夸张延长,音色由实而虚,这样会给人以一种由近而远的形象感。"万仞"二字气息加强,吐字力度加大,并可以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增强气势。
"羌笛何须"四字语势连贯,一气呵成,"须"的字尾扬起并适当延长。"柳"字的上声调型可以由"214"随字尾的延长而变为"2143",以增强诗歌的韵味。
尾句采取波峰类的语势,"不度"二字处于语句的最高点,并适当增加这两个字的虚声成分,以营造出一种气氛,使诗歌更具韵味。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朗诵解读]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安危的关切之情以及他希望战事宁歇、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格调雄浑苍凉,意境悠远深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展现出了广阔浩渺的时空。"明月"二字吐字要有力,字腹拉开,颗粒饱满,音高处于全句的最高点;"汉时关"三字音高降低,增加虚声成分,既体现出城关的雄浑,又给人以苍凉之感。
第二句语速较慢,音量可以小一些,表达出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句的表达方式与第二句相近,但语势起伏要大一些,既表现出诗人的美好愿望,同时又由于使用了假设的句式而说明这一愿望实现难度之大,语气中带有遗憾和无奈之感。尾句中,"不教胡马"四字加快语速,"度阴山"三字加大音量并增强力度,这样都可以表现出诗人愿望之切,决心之大。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朗诵解读]
这首诗写了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并展现了诗人孤傲正直和冰清玉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