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3400000046

第46章 尽心章句上(1)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

孟子说:“充分扩展你的善良的本心,就可以知道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是什么。你知道了人的本性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万物的本原天道是什么了。怎样才能‘知天’?不必外求。保持人固有的本心,涵养人的善良的本性,这就是遵循天道了。短命也好,长寿也好,都不三心二意,只是修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解读

本章是孟子内圣学的纲领,篇幅虽短,但含义丰富深远,必须多费一些文字才能讲解明白。为了让读者便于掌握重点,分三部分谈。

一、尽心知性知天

心是人的主宰,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一颗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本心。本心是与生俱来的。再往细点看,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见《公孙丑章句上》第六章)。这些“心”,成为仁义礼智的发端,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格是本心所自发。仁义礼智是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之“性”。所以,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就是说,人一旦尽心,就可以知其本性。他知道,他是以仁义礼智为其本性的。即他所知的是仁义礼智的道德之性,而不是生理本能之性。而人的生理本能之性,从价值上看起来,是与禽兽之性没什么两样的。而仁义礼智之性却是人所独有的。由此,可见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尽心知性为什么能“知天”呢?人若有对道德及宗教的超越向往,就可以有立体的生命,而不致如世俗中人那样,只有浮浅的平面的生命。所谓立体的生命,就是能时刻向上求超越,能时刻不安不忍,摆脱日常的对物欲的追求,而不顾利害得失,顺理从德而行。如果你真正达到这种境界,你就会领悟到自己是个真正的人,而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就是拿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来交换你此刻内心的满足,你也必会不肯。

同时,在人的尽心活动中,会感到尽心(尽仁义礼智之心)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不管人的生命及力量如何有限,只要他一旦扩充其善良的本心,就会把宇宙存在的一切都看得可亲可爱,体物不遗,领悟天地育万物之仁,证知天之所以为天的意义是什么。假如你离开了尽心活动,只以理智来猜测天道,那你就会以为天道只是一套机械化的自然法则,而无意义无目的。

尽心能知性知天,实际上知性知天也就是知本心。在这里,心、性、天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样的,三者之间没有距离,性与天道是在本心之呈现中呈现的。

最后要提出的是:此心之尽,是人自己自发去尽的,不依赖于外在的力量。但这并不是否认天道的存在,而是说天道是在人去尽心时,去实践道德。时,才呈现出来。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九章)。在这方面,人是自由的。人不尽本心则已,一尽,则天道就在其中。至于尽不尽,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他不肯尽,天道也莫奈他何。

二、存心养性事天

尽心就能知性知天,但我们现实的“心”不是那么容易“尽”的。人有善心,也有私欲。善心受私欲蒙蔽,就不能自由去扩展,去做好事,甚至会失其本心,戕害其善性。这样就需要有后天的修养功夫来保持此心,然后去扩展。这功夫,孟子叫做“存心养性”。所谓存心,就是让本心存于体内,而不让它放失。“存心”的办法,消极的是节制私欲,积极的是念念警觉,时时检查自己。

养性,即涵养本身之善性,而不加戕害。养性的功夫,也只能在心上做,在心上做功夫,就可在性上得收获。“养性”的办法,即是不做违背本心(良心)的事,时时去做善事。日久,就能心地光明正大,而有浩然之气。做到这点,本心就可返回来润泽其性,此即是养。反之,如果一个人常做违背良心的事,日久天长,其本性就会渐渐被断丧,最后丧尽天良而与禽兽无异了。

人在存心养性时,能自觉其有私欲的存在,有不能循天理顺本心以行的危险,于是就戒慎恐惧,希望能存其心而不丧失,养其性而不加戕害。此时,心与性、天是有距离的,本心外有私欲蒙着。但能够自觉,觉天道严严在上,自己要小心翼翼地奉循之,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不敢稍有违背。这不是迷信,是自然之理,是人时刻向上求超越必有的追求。说到底,人不过是天地间一精灵而已,没有天地哪里有人?人循天事天是正道。

有了存养的功夫,然后本心才可以时刻呈现而无私欲的夹杂。故存心养性事天,可以说是使尽心知性知天成为可能的功夫,有了前者的功夫,后者才能真实呈现。所以,二者可以说是一事的两面。

三、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纯粹是反求诸己的事,而无待于外,亦即可不顾客观世界如何,只要能尽其在我就行了。但一个现实存在的人,既然生于这个世界,就不能不和外于自己的自然和人事相接触,接触后就会产生种种境况,如生、死、吉、凶、贫、富、得、失等等,这些都是偶然而无定准的。人是不能自做主宰而有待于外的。于是,人就会感到有种种限制,虽竭尽努力也感到无可奈何,这就是所谓的“命”了。

怎样认识“命”?人与人之间精神境界的差别,由此可见:一种是遇到一些曲折,不管来自人事或自然,就认“命”了,不肯努力去改变这个“命”。而儒家的态度是如《易传》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已经“穷理尽性”还感到无能为力时,方是至于“命”的境地。在儒家的眼里,命是在自己做出一切积极的努力后见的,而不是消极的不做出任何努力就任由命运安排的。由此,可见儒家对“命”的积极与严肃的态度,这才是儒家的精神所在。

儒家既然这样认“命”,所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本着与生俱来的本心善性来行事。至于命运究竟如何,是我所不能知的。既是我所不能知的,我就把它放在一旁,行我所当行的事,绝不因命运不好而影响我对天道的信仰,影响我遵道而行的心。命运的限制只能限制客观事功的成败,限制不了人的主观成德的努力。这样,命运越是恶劣,就越显出人的精神的可贵。甚至明知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不幸,以至丧命,人仍然会如此做。这时人的眼里只有义不义(应该不应该),而绝不管利不利。这样,人的命运如果是顺的,就兼善天下;如果是逆的,就独善其身。要求上进的人都深信,自己若能奋勉修德,必能加速理想日子的到来。即使人的生命有限,不能亲见理想世界的实现,他也会相信:自己现在的奋勉修德,可以影响到未来的世人,使他们继续努力,那时理想的世界终究是会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修身以俟之”,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尽人事以听天命”。

知道有“命”,但不受其限制,把它放在一边,自己奋勉修德,在修德中等待理想世界的来临。这种积极的态度,才是安身立命的正确方法。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

孟子说:“无一不是命运,如顺理而行,所接受的就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高而危险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不是正命。”

解读

“命”这个概念是儒家行道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这不是“宿命论”,不是个消极的观念,而是个积极的观念。在《论语》的最后一章,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一个人离不开“命”的限制,一个人的生死、寿夭、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得失等等,都离不开“命”。但命有正命、非正命之分。你经过艰苦奋斗而致富是正命,投机倒把而致富是非正命。真正的凭工作成绩而晋升是正命,靠贿赂和拉关系晋升就是非正命。生死也是一样,顺理而行,尽其道而死者,不管是老死、病死或被杀都是正命;本可避免但未能避免的死,如因墙倒砸死或因犯罪被杀,都是非正命。

上一章孟子教育人要尽心知性知天,这一章回到现实教人知命,就是教人“顺理而行,尽其道而死”。正确地对待命运的态度是“尽人事以听天命”。要存心养性,“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

孟子说:“有些东西,要追求,就一定能得到;要放弃,则一定会失掉。这是有益于得到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东西存在于我本身之内。追求那东西须据一定方式,能否得到须听从命运,这是无益于得到的追求,因为所追求的东西存在于我本身之外。”

解读

上一章说“莫非命也”,这是从结果说。人的生死、寿夭、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得失等等,都离不开“命”的限制。但孟子反对“坐以待命”,而主张去追求。可是人的一生究竞要追求什么呢?追求就能得到吗?本章就回答这个问题。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就是说你要追求,就一定能得到,若要放弃,不去追求,就一定会失掉。这是人自己可以决定的,而这求对于得,是有必然的效果的。求什么会是这样呢?求仁义礼智。仁义礼智本是我所固有的,一个人想去追求仁义礼智,进行道德实践时,其本心就已在起作用了。他所追求的就是本心自己,而仁义礼智就在其中。这就是“求在我者也”,可以说是本心自求其自己。本心的自求,也就是逆觉其自己,“扪心自问”,这是一种震动,是一种要摆脱私欲障蔽的震动。

“求在外者”是指富贵利达。富贵利达,并不是我所固有的。去求富贵利达虽然也有正当的途径,但得之却有命,即不是一定可以得到。外在的环境,自己的际遇,并不是人自己可以主宰控制的。所以富贵利达也可求,但未必一求就能得到。

求仁义,是一定可以得到的;而求富贵,就不一定可以得到。求仁义,完善自己人格,是可以自己做主宰的,任何外在的东西,不论是如何大的压力,都不能阻挡人的践德行仁。外在的权威只可以杀人的生命,但不能使人不成仁。许多英雄烈士,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至于富贵利达的得与不得,是不能由人自己做主的。人追求富贵,但求之不得,也无损于人的人格价值。但只求富贵而背弃了仁义,那就和禽兽差不多了。此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总之,在第一章已经说过,命运的限制只能限制客观事功的成败,限制不了人的主观成德的努力。

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

孟子说:“万物之理在我性分之内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就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做去,达到仁德之路,没有比这再近的了。”

解读

每一事物,都有其存在之理,正像《诗经·大雅·罴民》所说:“天生罴民,有物有则。”儒家认为,这个“理”是道德之理,这个道德之理贯串万物。道德之理的核心是“仁”,“仁”就贯串万物。天的生育万物,地的厚德载物,无不体现了仁,而仁是人的性分所本有的。所以,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也就是说一切理都是我所有的。既然一切理都是我所固有的,那么当我面对种种存在的事物时,都能以理应之。如面对父母时,我就会孝顺他们;面对哥哥,我就会敬顺他。无论我面对的是什么,我都会以理应对。

反身而诚,就反躬自问,知道自己是真实地依理而行,感到与万物一体、与天道合一时,当然会产生莫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感性欲望得到满足那样快乐,这种快乐是精神性的“大乐”。

强恕而行,是求能实践仁的功夫。实践仁有许多途径,如“克己复礼”,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孟子在这里认为,求仁最近之路是“强恕而行”,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不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如“克己复礼”,但遇事先想到别人,不以自己为中心,的确是一条求仁的捷径。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

孟子说:“如此去做了,却不明白其究竟;习以为常了,却不考察那是为什么;一辈子都这么走了,却不知道那是一条什么路,这样的人是很多的。”

解读

多数人就这样糊糊涂涂过一辈子,古人如此,今人也有许多是这样活着。孟子的意思是,人们做事要明其究竟,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要弄清楚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走的是一条什么路,是正确的路,还是错误的路。

另一种解释是:人皆有仁义之心,在日常生活中也走仁义之道,但不自觉,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走的是“道”。

原文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羞耻之心,把无耻辱之心看做最大耻辱的人,是不会有羞耻之事了。”

解读

人活一口气,从积极方面说要“立志”,从消极方面说要“知耻”。学习、工作落后了,要知耻;做了不符合良心、违背仁义的事了,要知耻;自己、集体、国家受到侮辱了,要知耻。知耻和立志同样可以给人以上进的力量,甚至让你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可是,社会上有些人竞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明里暗里干着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勾当,竟然心安理得。这种人,良心已经丧失殆尽。一般人是有羞耻之心的。一个人如果能把无羞耻之心看做是人生的最大耻辱,则知过必改,受辱必雪,就不会有受辱之事了。那些名人、烈士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这一章文字别扭,大概是由于古人原有此做法,故意把句子弄得别扭些,以引起读者注意。虽然在理解上困难一些,但结果却会使读者对它产生更为深刻而不易忘记的印象。

原文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机谋巧诈事情的人,是用不着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解读

本章接着上一章说“耻”。羞耻之心,是人所固有(见《公孙丑章句上》第六章),如能保有就可成为君子,如果丧失就无异于禽兽,所以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

机谋巧诈之人,他们所干的事,人们深以为耻,而他们却自以为得计,所以他们是不知羞耻。一个人如果不以不如人为可耻,甘心落后,就怎么也不会赶上别人的。羞耻之心,必须化为行动,如果只在心里知耻,怎么能摆脱自己当前的受辱与无能的境地?

原文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译文

孟子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喜欢别人的善言善行而忘掉自己的权势。古代贤德的士人也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以自己的善言善行为乐而忘掉别人的权势。所以王公大人不对他表示恭敬,把该有的礼节都做到了,就不能多次地和他相见。相见的次数尚且不能够多,何况要他作为臣下呢?”

解读

孟子所说的明君贤士是自己的理想吧?在专制独裁的社会里,这样的明君不可能有。至于“士”这一阶层是依附于权势的,能始终保持清高而不慕权势的贤士太少了。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同类推荐
  • 一杯智慧茶

    一杯智慧茶

    喝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怎么喝一杯茶,体现的是生活智慧,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像中国人的喝茶智慧一样,追求简单的乐趣,以和为美,宁静恬淡。中国人喝茶聊天,聊的也是生活的智慧,把最真实最热情的生活细节拿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自然这聊天中就蕴藏了很多智慧的光芒。在《一杯智慧茶》中,作者收集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轻松自在,妙趣横生,你不妨也沏上一杯茶再来读这些故事,在中国的喝茶聊的话题中间体会中国哲学,关于人生,关于世界……那些小小的故事会带给你智慧的清香,随着茶的清香沁润你的头脑,让你身心舒畅。
  • 青少年成才攻略-追求双赢的境界

    青少年成才攻略-追求双赢的境界

    如果你依照一个人的实况去对待他,他会变坏;但是你如以他应有的样子对待他,他就会变他应有的样子。——歌德
  • 经商的商经

    经商的商经

    本书提炼出二十几则经商成功的基本原则(或者成功商人的必备的素质),结合古今中外成功商人的事例,讲述经商之道。内容上,本书更强调“商道”,而不偏重具体的经营管理方法或者技巧。其立意是指导商人“如何做生意”或者“如何才能做好生意”、“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做好生意”。
  • 馈赠礼仪

    馈赠礼仪

    人人都和接受礼品,不管送礼是否自愿,每件礼品都须经挑选后方能呈送出去。因礼品是你人品的延伸,对方从中能衡量出你的品味,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送什么,如何送都会给人留下重要的、持久的印象。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礼品对双方都有意义,它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友谊、理解和爱情等的渴求。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人际的运用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人际的运用

    人际交往的原则多为他人着想友善待人多关心他人牢记他人的名字多给他人讲话的机会多赞扬他人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人际亲近的秘诀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勿逞一时的口舌之能适当地恭维他人学会倾听他人讲话顾全他人的名誉。
热门推荐
  • 极品剑道至尊

    极品剑道至尊

    重生少年林逸成偶然间得到了一把被封印亿万年前的北冥剑,从此神龙大陆乃至众多位面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剑在手,天地我有。剑道天下,为我独尊。
  • 男神,快到瓜田来

    男神,快到瓜田来

    穆瓜遇上木瓜,三次元碰撞二次元,男神遇上本命,什么,他们竟然是同一个人!那么,穆瓜只想说:“男神,快来吃木瓜!”这是个三次元萌蠢遇上自己的男神,进而又知道他就是自己二次元本命木瓜大大之后,就更喜欢了,进而撒泼打滚追男神的故事!小剧场:穆瓜:黎师兄,你在我面前好多身份啊,我要抗议!黎琛:哦?穆瓜:你是我男神,是我本命,是我师兄,甚至还是我导员,不公平!黎琛:那,现在,我的身份是什么,嗯?穆瓜:一脸娇羞中,是老公黎琛:嗯,乖且看腹黑闷骚男神怎么一步步诱拐蠢萌萝莉步入他的圈套,告白,求婚,甚至连……竟都是穆瓜主动的!
  • 一番求索志难移

    一番求索志难移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在这三年中,厉以宁先生仍著述不断,成果迭出。本书为厉以宁先生自选2008~2010年期间研究成果,共计32篇,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专题,均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文集字字见真,实实在在关注经济民生,洞察世事变化,回顾发展历史看新经济转变,深刻剖析中国经济发展之问题所在,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本质及解决方案呈于众前。
  • 钗头凤:爱难守

    钗头凤:爱难守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龙头寄主

    龙头寄主

    林宇有幸被一条龙寄生在体内。从此,他和这个龙头做起了交易,开启了一段充满磨砺与荣华的人生。“我们是双赢,只要给我龙点,你就可以获得龙的能力,变得在人间无所不能……”“这样啊,那我要在海里养一条美人鱼,我要有一座自己的海岛,岛上嘛,遍布美女……我要游戏在浩瀚的大洋和茫茫人间……”————
  • 宠物小精灵之天域

    宠物小精灵之天域

    神秘的华夏地区,数之无尽的闪光小精灵,史无前例的冠军大师,都随着他的到来而出现在这个世界,他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传说,他多次拯救了世界,他的故事犹如神话,他的名字叫做:天域·帝一
  • 美人多骄

    美人多骄

    美人如此多娇,曾引无数俊彦竞折腰!穿越成了绝色美人,面对心怀各异心思深沉的俊彦们,夏云锦压力很大。
  • 能源宝库

    能源宝库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主神的供货商

    主神的供货商

    地球少年罗恩再次穿越,得到了主神世界设计院,成为了主神们的供货商,专门设计各种生物模版、技能、场景、阵法、武器贩卖给主神们,让他们构建自己的主神世界防止别的主神入侵。
  • 恶魔校草,最后一次说爱你

    恶魔校草,最后一次说爱你

    他是S国的王子-夜宇辰,她是被全家宠坏了的小公主。他腹黑,强势,刚开始不断的折磨她。但后来渐渐的接近他,不允许其他男生接近他,壁咚,强吻一点也不剩。重要的是吻了之后“孙诗薇,我就是那么随便的人吗?”夜宇辰黑着脸问。孙诗薇重重的点头。“那好,我现在把初吻还给你!”夜宇辰的吻又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