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同时也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多疑,情绪上的敏感,心理上的易受伤害。教育你的孩子活得开阔一点,不要为琐事斤斤计较,不要为小事伤春悲秋,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充满阳光的童年,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让孩子的心胸开阔一点
小心眼的孩子不可爱,他们容易为一丁点大的小事就大动肝火,会为别人无意的冒犯恼羞成怒,即使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们维持了表面上的礼貌和修养,看上去和他人相安无事,但实际上却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认为某些人很“讨厌”。
你几乎可以勾勒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进入学校后,他交不到多少朋友,因为朋友总会因某些小事得罪他,被他记恨;在学习上,他嫉妒心强,总是看不上那些排在自己前面的人;他把自己的经验捂得紧紧的,就怕别人学了去,久而久之,无人愿意跟他分享……一个人的生活有时能由一个人的心胸来决定,小心眼的人,注定活得累,活得紧张。
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开阔心胸,让他活得“OPEN”一点,既让他容易接受外部世界,也容易被外部世界接纳。何况,心眼小的像针尖一样,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道理,孩子必须清楚。
小胖今年10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父母的骄傲。不过,作为一个男孩,小胖的心胸似乎不太开阔,一直让父母担忧。
有一次考完试,小胖高高兴兴地回家,告诉父母:“平时考试他们都抄我的答案,结果和我得一样的分数,这次考试,我故意写错了几道题,在交卷的时候才改过来,哈哈,这次他们可有好看的了!”果然,这次考试小胖得了一百分,那些抄他答案的人都没超过八十分。
父母认为小胖的做法不妥,不只是因为小胖帮人作弊,还有小胖这种计较的心态,因为计较分数,做表里不一的事,影响自己的形象,这才是最大的损失。
帮别人作弊是不对的,更严重的是小胖想出的“报复方法”,从此以后,同学们可能不再信任他,认为他“狡猾”。比起作弊,父母更应该纠正的是小胖的计较心态,如果觉得不公平,就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就不要搞小动作,言而无信。换言之,对很多事,孩子应该有宽容的心态,不要总是想着一丁点得失,显得小家子气。
人们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不妨也把这句话反复告诉你的孩子,他不懂也不要紧,记住就行。随着他经历事情的增多,他会渐渐发现,原来不与人计较,能够给自己带来好人缘、好运气、好机会,因为所有人都喜欢有气度的人,想要与这样的人相处。发现这一点,其实用不了多久。下面说说如何教导“小心眼”的小孩:
1.不要为得失计较
小孩子很喜欢把自己的“领域”计算得一清二楚,他总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盒子里有多少粒玻璃珠子,如果和小朋友游戏之后少了几粒,他会非常生气,将小伙伴一个个想过去,想找出谁是“小偷”。应该告诉孩子,大家一起玩,有些人粗线条,多装走几个,并不是有意的偷窃。何况,几个小小的琉璃珠,不值得计较,就算送给别人又何妨?
2.接受他人的缺点
孩子不明白什么叫“人无完人”,他们最喜欢、也最擅长“以偏概全”,通常别人做了顺他们心意的事,就是大好人;让他们生气,无疑是大坏蛋。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发现每个人都不完美,难免失望;那些曾经的“大坏蛋”,却有让他们佩服的地方,他们也会迷茫……这些失望与迷茫是成长的必然,要告诉他们人都是复杂的,多面的。
更重要的是,和他人相处不能求全责备,不要苛求每个人都顺你的心意,而要尊重他人的个性,重视他人的优点,而不是盯紧他们的缺点。谁没有缺点呢?何况,有些人的缺点正是他们的特点,使他们更加生动可爱。
3.正确对待别人的“小心眼”
当你要求孩子宽容大度的时候,孩子却不断碰到小心眼的人——没办法,小孩子都有点小家子气。这个时候你的孩子会心里不平衡,认为自己吃了亏,更奇怪父母为什么要教他吃亏,你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觉得XX小心眼,所以不喜欢他。但是如果你和他一样斤斤计较,在别人眼里,你就也成了一个小心眼的人,同样不让人喜欢。”
容人又容事,才能办大事。从小就训练孩子的心胸,让他遇事看开一点,遇人忍让几分,不仅能让他减少与人的摩擦,腾出更多的时间忙正事。还能让他渐渐改掉敏感的习性,变得更有度量。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的孩子若从小就能做一个“小宰相”,长大后,你还发愁他没有“大前途”吗?
可以多想多思考,但不要多愁善感
“妈妈,下雨了,那些花被雨浇着,会不会疼?”
当孩子问这些话,你会觉得孩子天真、善良、感情丰富。
“爸爸,今天我和XX吵架了,他会不会还在生气?”
当孩子说这些话,你会觉得孩子宽容、自省、理解他人。
你正为孩子丰富的心灵、爱思考的头脑而自豪,突然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你家的孩子小小年纪,整天长吁短叹,没事还要哭上一场,简直就像林黛玉附体;和人相处的时候他小心翼翼,总是留心别人的神色,生怕一个不小心气到别人、伤到别人;没事的时候他开始写日记,主题只有一个:别人(爸爸、妈妈、老师、朋友……)是不是不喜欢我?还要罗列出具体的事例。这时候你才知道,你的孩子感情丰富的过了头,想事情考虑得过了头,小小年纪已经告别阳光灿烂,进入阴雨绵绵,变得多愁善感。
多愁善感是某些人的天性,而且,多愁善感的人往往很有艺术气质,对生活细节的敏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但也要看到,艺术家的生活并不美好,常常在孤独、悲伤、自我放纵中,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
孩子过早地多愁善感可不是件好事,它会让你的孩子过早品尝长时间的抑郁与烦闷,看事情更喜欢盯着阴暗面,理解事情也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世界固然不是一片光明,但如果一开始就相信它黑暗无比,孩子的一生都会在极度的失望中度过,被消极的情绪折磨,更糟的是,多愁善感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焦虑、头晕、胸闷、健忘等毛病。
庄太太的孩子小加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再加上小加长得瘦且清秀,颇有一些林黛玉气质。可是,在庄家,这位小林黛玉可没有“用武之地”,她经常被自己的父母弄得哭笑不得。
比如,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小林黛玉正要伤心,父亲看她一眼,佯装严肃地说:“你难受什么?难道让它们留在这冻死吗?真没同情心。”小加一腔伤春悲秋的情绪被浇灭,开始和父亲讨论同情心问题。
比如,当孩子犯了小心眼的毛病,为一点小事生气,母亲就会夸张地说:“那么多国家大事还没人管好,你竟然有心情为芝麻绿豆生气!”小加立刻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情绪。有时候,她真不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有时候,又想幸亏有这样开朗的爸爸妈妈,她才有如此快乐的生活和开朗的心态。
庄先生和庄太太都是乐天派,在他们的熏陶下,林黛玉似的女儿也养成了史湘云。其实,庄先生和庄太太未必不知道女儿的一腔愁绪,他们只是用一种积极开朗的方法帮女儿排解。心中的愁思不一定要表现为愁眉苦脸,也可以是达观的笑脸。
小孩子的心思比大人细腻,他们即使思考外界,最后也会归结到自己身上,他们常常对自己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时而开心,时而忧郁,这种对自身的思考应该鼓励,也应该及时引导。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多愁善感?
1.了解孩子的“愁”和“感”
有这样一句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人们都觉得孩子的烦恼,少年的忧愁,不过是“强说愁”,真正的哀愁是说不出来的。但是,小孩子的心灵有多大?小孩子的世界能装多少东西?也许一件小小的烦心事,就能占满他的整个情感空间,让他完全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消极的情绪。面对孩子的烦恼,家长不应该笼统地认作是“小事”,要尽量了解情况,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措施,让孩子告别困扰。
2.让他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多愁善感的孩子往往只能看到消极阴暗的一面。这种情况下,父母要考虑给孩子一些“阳光教育”。让他多多看事物的积极面。可以经常给他讲一些激励人心的故事,让他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奉献他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觉得任何事都没有希望——“如果没有希望,别人为什么做得好,难道你比他们差吗?也许他们的情况远远不如你。”
3.让他相信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的伤感有时来自对事物的无能为力,当他们付出了努力与感情,却仍然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或者仍然要看到事情变得更坏,这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难以摆脱的阴影,让他们变得悲观,再也提不起精神。
父母要告诉孩子,有些事不是人力能够改变,有些事却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好。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不如意的成绩通过努力,可以变为优秀;不友好的同学通过努力,可以成为朋友;不熟练的技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艺术……只有有心,一切都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与其悲叹,不如现在就付诸行动。
4.让孩子正确面对打击
有些孩子本来很开朗,是因为某种打击才变得伤感。例如,小小年纪的他突然面临亲人、朋友的死亡,他们不明白人为什么会死,继而会想所有人都会死,然后陷入疑问与担忧中。这个时候不妨给孩子讲一些生老病死的道理,和他谈论一些关于人生的深刻问题,让他明白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面对失去,面对各种打击,叹气会让幸福溜掉,而积极地战胜痛苦,前方还有更多的欢乐等着他。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不要让孩子拘泥于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小女孩茜茜今天又不高兴了,因为早上到了幼儿园,开始吃零食的时候,发现包里的饼干不是自己最爱吃的牌子,她赌气没有吃零食,回来还和妈妈发了一通脾气。
妈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要说茜茜这个孩子,脾气不能说不好,温柔细致起来,人人都夸奖是个懂事孩子。但就是太喜欢较真,什么事都要争个明明白白,有时候甚至得理不饶人。昨天晚上,她养的金鱼死了一只,她非说是爸爸买的渔网不够细,刮到了她的宝贝金鱼,和爸爸争执了足有一个钟头,才气鼓鼓地回房睡觉。这孩子学习好、头脑聪明,什么时候如果能改改她的脾气,那会是多完美的孩子。
有些孩子会为小事耍“公主脾气”、“少爷脾气”,有时候让家长特别无奈。有些孩子耍脾气,表现为不说话、甚至不吃饭,好几天没精神;有些干脆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有些一言不发,但会乱扔东西,制造巨大的声响,宣泄心中的不满;还有一种更严重,趁着家长不注意,他们来个离家出走,让家长找不到,你说急人不急人?
还有些孩子总为一点小事钻牛角尖,例如他自认为想到了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兴致勃勃地开始演算,却发现怎么算都算不出结果,急得满头大汗,你跟他说:“有其他方法,这么一道小题,干嘛非要算得这么麻烦?”他还会瞪你一眼,继续他的“演算大业”,典型的“到了黄河不死心,见了棺材不落泪”。你拿他怎么办?
还有孩子动不动就把小事无限制的拔高,小小年纪就跟你讲自尊,讲“人权”,而你做的,也许只是将留给他的零食给了来做客的小朋友。当孩子振振有词地跟你说:“那是我的东西,你怎么能给别人呢?太不讲信用、太不尊重我了!”你头疼不头疼?
上面所有问题,都因为孩子对小事太过在意,这也是性格敏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们希望把一件事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好,希望生活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希望他人能够顺着自己的心意,一旦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表现出来就是闹别扭,耍脾气,其实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明白,作为家长,需要体谅孩子这种心态,并帮他改正:
1.分清“大事”与“小情”
在孩子眼里,没有事是小事,父母首先要重视这一点,然后才能教导他们区分“大”与“小”。什么是大事?事关个人原则、人格、前途、尊严的就是大事,例如旁人骂了自己父母一句或者侮辱孩子人格,这种事根本不需要忍让,吵一场,打一架,让对方明白自己不可辱,这是应该提倡的行为。但是,平时听到点流言蜚语,谁有时间一一去管?也不必一一去查。人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大事做得好,不怕别人不承认,不称赞。
2.想做大事,不能拘泥于小事
做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先放一放;那些十万火急的,才需要立刻动手。有些孩子做事的时候缺乏全局意识,拿做考卷为例,一道选择题他不会做,就用半小时的时间专门抠这道题,考试结束,后面他全回答的大题却没时间去做。这就是典型的“因小失大”。如果孩子太过拘泥于小细节,早晚有一天他会丢了西瓜捡芝麻,甚至还会有条有理地跟你讲捡芝麻的好处。这时候,你悔之晚矣。
3.计较小事,容易心胸狭窄
当孩子获得“敏感”这个“殊荣”时,他也开始享受一些特别待遇,例如,别人跟他说话会小心翼翼,生怕伤害到他;小朋友和他玩也会特别小心,怕惹哭他。起初,孩子颇有“小王子”、“小公主”的自得感,日子久了,就会觉得自己像个瓷娃娃,别人虽然小心翼翼地看着,却不愿意接近他。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孩子学着大方一点。在生活上,不要为食堂打饭的师傅少给自己舀一勺菜而碎碎念;在人际上,不要为朋友忘记送生日礼物而“记仇”;在学习上,不要因为同学借了自己笔记,担心对方超过自己——这些小事除了证明自己小心眼,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对无关痛痒的小事,最好当他们不存在,节省时间感情精力。包括那些小痛小痒,也不要介怀,才能培养孩子越来越强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