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从小就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面对挑战时,你的孩子是自信满满,还是畏缩不前?自信是一种勇气,一种底气,也会成为人格的魅力。引导孩子了解他自身的优点,扬长避短,让他在成功面前更有雄心,在失败之后不会失意,在人生路上挥洒自如,顶天立地。
自信,是成长的良伴
上一章,我们说过了谦虚,这一章,说一说孩子的自信。谦虚和自信,是完全不矛盾的两件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一向成绩很好,他马上就要面临一次大考。在别人的鼓励之前,他可能会谦虚地说:“这次准备得不太足,也许成绩不会好。”其实他心里有很足的自信,那些题目他也早已经做过十几遍,好成绩不在话下。可以说,对于一个资质优秀的孩子来说,他的谦虚和自信相辅相成。
自信是人格的支柱,成功的基点。一个自信的孩子,双眼总是明亮的,对于未来,他有很多种远大却也踏实的设想,当他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描述这些东西时,你不会觉得他在做梦,只会觉得孩子已经站到了跑道上,或者已经起步,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在市实验小学,严老师的教学风格就像他的姓氏:严。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水平也高。在他的班级里,没有学生敢抄作业,敢在考试时作弊,每个学生都有自觉复习的习惯,班级成绩也总是走在学校前面。虽然家长们经常心疼写作业写到深夜的孩子,但因为孩子们的成绩一直都在提高,他们还是很高兴有这样一位班主任。
严老师还有一个地方特别严格,他不许学生说丧气话,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信。在他的班级里,“我不行”、“我能力不足”这样的话总会遭到他的批评,“你为什么不行?你试过吗?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是严老师常用的问句。当然,对那些明显自卑的学生,严老师也会显示出慈祥的一面,温言鼓励。所以,严老师的学生不光学习好,做其他事也充满自信,各个敢闯敢做,很让其他班级的老师家长羡慕。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老师能教出一班高徒,就在于他抓住了小学教育的两大基本点:一是成绩,实力是一切事的基础,也是学生的根本,有了成绩才敢于高声说话,才有底气说自己是个优秀的人;二是自信,如果成绩是根基,自信就是蓬勃向上的枝干,可以触及各个方面,让自己自由舒展,尝试各种事物。孩子在小学阶段遇到这样一位班主任,何其幸运。
家长也应该是这样一位严师,不但要培养孩子的实力,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没有自信的孩子,永远无法把握自己的方向,不论做什么都需要别人去推动,但是,推动他的人一定会为他考虑吗?万一是在利用他呢?就算真的为他考虑了,推动的方向就适合他吗?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为了让孩子亲自把握自己的人生。
此外,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一个足够自信的孩子,内心有强大的动力去奋发图强。不过,小孩子的自信要么盲目,要么一不小心成了自大,如何让孩子做到自信得有根有据还有“范围”?这需要父母做出以下努力:
1.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认识自我是为了扬长避短,年幼的孩子缺乏“优点”、“缺点”的概念,他们眼中的好坏不一定符合常识。例如,有些孩子认为抽烟是好的,因为“帅”、“酷”,有些孩子认为和家长顶嘴是好的,因为“厉害”、“聪明”,如果孩子一直有这样的是非观,他的行为会越来越让你头疼。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优点。一个孩子的优点首先是人品,其次是成绩、意志、才能等等,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随时告诉他:“这件事做得好”,他才能树立正确的“优点观”。还要告诉孩子父母重视他的优点,例如,把孩子得过的奖状挂在客厅里,把他每一份高分考卷珍藏起来,这些事都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
2.不能放任孩子的缺点
孩子的优点要夸奖,错误也不能放过。特别是对于那些优秀的孩子,他们习惯了优秀,父母也为此自豪,所以对他们身上的缺点,大家都会默契地“默认”,认为这都是一些小事。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
惯子如杀子。再优秀的孩子也有缺点,何况小孩子的优秀,终究有限度,在人格尚未完善的当下,他随时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应该让他主动去认识自己的缺点。古代哲人说,做人应该每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做过有损德行的事。父母不必强迫孩子每天都做自我检讨,但要让他定时想想,什么事没做好,什么事可以做得更好。在这种思想中,孩子很容易察觉自己存在的不足,寻找改善的方法。这种“自省式”教育,比直接指出他的缺点更好。
3.取得成绩时,提醒他尚有不足
再谦虚的孩子,也无法时刻保持自省意识。小孩子的心情,就像六月的天气,当他取得成绩时,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好的,所有道路都是光明的,他甚至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没有做不到的事。这个时候,你应该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打击,让他们不要得意忘形。要提醒孩子,成功是暂时的,挫折随时可能出现,想要保住自己的优秀,就要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给他造成一种紧迫感。
4.把命令的语气换成商量的语气
想要提高孩子的自信,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知道他很重要。让孩子做事的时候,最好用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命令。例如,你需要孩子帮你去小区外面订牛奶,跟他说:“帮忙去订一下牛奶好吗?”比“去把牛奶订了!”效果更好。
不仅日常要注意语气,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更要注意不要辱骂孩子,这会在瞬间打消掉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如果用缓和的语气帮他分析,给他提意见,他即使受到打击,也不会一蹶不振,而是开始筹划下一次如何“反击”。换言之,想要个自信的孩子,你先要做一个自信的家长,在任何情况都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自卑,是心灵的毒草
自大的人,以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做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谁都不如我。
自信的人,以自己的成绩和别人做横向比较,明白自己究竟处在什么位置。
自卑的人,以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我是最差的。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是个自信的人,他们经常鼓励孩子要自信,鼓励孩子多去尝试,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自大就是自卑,不是觉得天上天下他最大,就是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比他好,真让家长头疼。
小花是一个胆小的女孩,她的成绩一般,性格懦弱,不管是班上的老师还是学生,对她的印象都不深,她也总想躲着人,恨不得谁也不要理她。
小花最想躲的人是她的妈妈,在她看来,妈妈总是看她不顺眼,每次考完试,都会拿着她的试卷批评她,然后举出几个她熟悉的班上同学,说他们都轻易得到了好成绩,为什么只有自己的孩子这么不争气。有时候,小花得到了好成绩,妈妈也一脸不满意,说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参加了奥数班,而小花要每天苦学才能达到这种成绩。
小花觉得,不管她做什么,怎样努力,妈妈都不满意。渐渐的,她变得极度不自信,即使别人夸奖了她,她也觉得那是安慰。从前她总想考出好成绩让妈妈满意,现在她只希望不考倒数第一,虽然她认为以自己的“差劲”,那是一件正常的事。
一个上进的孩子,就这样被妈妈的责骂变成一个自卑者,这是典型的家庭教育失败。其实,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甚至是夸出来的。你的孩子也许不是那么优秀;也许他的优秀不在学习方面,其他人暂时看不到;也许他只是还小、太贪玩,没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这个时候,同龄的孩子觉得他笨,老师也会因此忽略他,孩子幼小的自尊心更需要你小心维护,否则,他会渐渐形成自卑心理。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整天指责孩子“没出息”,孩子从父母身上也得不到夸奖和理解,自我嫌恶更加严重,甚至不相信自己有什么优秀的地方。这样的孩子在人前总是低着头,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他们的内心极其敏感,总是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带有歧视性质;在行为上,他们表现为无原则地对他人忍让,有的时候也会没来由发脾气。
自卑过度,还会给孩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不愿意交朋友,容易自暴自弃,情绪长期低落,回避竞争……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一丁点小打击,就能让他们“痛不欲生”。家长一定要留意自己的行为,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要及时制止:
1.切勿盲目比较
很多家长喜欢把“你看XX家的孩子,学习多好,同样的年龄,你怎么就做不到”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可是说着无意听者有心,你也许只是随口抱怨,但在孩子看来,这些话透露着你的极大不满,敏感的孩子甚至会想:“既然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你要我做什么。”你的本意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学校目标,让他争取超越对方,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孩子认为你看不到他的优点,心态更低靡,更加缺乏自信。
2.不增加孩子无谓的心理压力
性格自卑的孩子,心理压力一向很大,他们会把父母的期待,老师的鼓励,看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个时候,他们最重视的就是成绩。可是,欲速则不达,越是重视,越不容易达成目标,让他们的心理压力更加沉重。
父母要懂得适时开解孩子,千万不要整天对他唉声叹气,相反,要告诉他“没什么”,人生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失败几次“没什么”;努力的过程比努力的结果重要,就算真的达不到目标,又有什么?也许只是选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失败了,你依然相信他,喜爱他,只有这种信任才能让他真正站起来。
3.经常强调他的优点
自卑的人最需要的就是他人的夸奖,有时候他们对夸奖有一种“干渴”状态,觉得再没有人夸奖自己,就会支持不下去。这固然有些病态,但也应该理解他们的感受:长久的压抑导致对认同的极度渴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许他懦弱,但他对所有事物保持同情与理解;也许他笨拙,但他总能够一心一意,将一件事情做到有始有终;也许他羞涩,但他总是默默付出,做自己能够想到的一切……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对孩子的优点,要给予肯定。当孩子对自己感到自卑时,更要经常强调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让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有多可贵,又有多重要,还有,他可以凭借自己的优点,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
积极而自信的心态是人生道路上的良伴,但是,除了极少数的狂妄自大分子,没有人能永远自信。环境的压抑、屡次的失败打击,会给人的心灵投下重重阴影。最初,孩子们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欲,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实现心中的愿望。很快,打击就会降临到他们身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自己与他人的差距,都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有些人甚至变得自卑,再也不敢前进一步。
失败可怕吗?答案是肯定的。一次次花费心血和精力,却只能排在别人后边,这种感觉刺激着孩子的自尊心、嫉妒心,又让孩子一次次贬低自己,严重时还会自我否定。
一位作家曾经在文章里回忆她在美国的一段经历:
作家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她家附近有一个公共花园,每天晚饭后,很多人在花园散步,老人和孩子尤其多。这一天她看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正颤颤巍巍地在石子路上走着,孩子的妈妈跟在不远处,微笑地看着孩子。
突然孩子脚下一滑,摔了一跤,立刻大声哭叫起来。作家连忙上前想要扶起孩子,突然发现站在孩子身后的妈妈却袖手旁观,根本没有关心孩子的意思。作家不解地问道:“孩子都摔倒了,你为什么不扶呢?”年轻的妈妈说:“要让他从小就懂得,跌倒了得靠自己爬起来。”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次长途赛跑,道路崎岖,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更多的人在中途摔倒,再也没有前进的勇气。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让他明白,摔倒了必须爬起来,而且要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对成功的信念。
懂得教育的家长在孩子跌倒的时候,不会立刻去扶起他让他继续走,但也不会袖手旁观,看着孩子自己爬。他会提示孩子如何将路走得更好,也会让孩子正确认识“摔跤”的意义。那么,当孩子为挫折沮丧时,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还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抵抗失败的心性,让他们看淡成败?
1.让孩子习惯“吃苦受罪”
俄国着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这句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吃过苦的人会格外珍惜幸福,也明白幸福是什么;其次,吃过苦的人磨炼了自己的能力,更有可能抓住幸福。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最并不是坏事。让他们在生活多受点“磨炼”,让他们在学习上多一点挫折,有意送他们接受一些社会训练,就算孩子叫苦,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也让他明白小小的失败并不算什么。人生的幸福与痛苦有先有后,却很均衡,是让他享受苦尽甘来的欢乐,还是先甜后苦的惆怅,在于你如何选择。
2.让孩子明白“人外有人”
相信不少父母都亲眼看到过这样的事:一个学生明明学习成绩很好,为人也很自信,可是当他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例如进入一个重点高中时,他就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不再是优势,自己由一个优秀者变成了落后者,通常这时,他的心态就会失衡,不管怎么努力追赶,始终达不到从前的水平,也就此一蹶不振。
不管父母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一个,事实却是总有孩子比他更加优秀。就像不论你自己做出多少成绩,总会有人比你做得好。让孩子接受这个事实固然是残酷的,但却是他早晚要面对的现实。当孩子失意的时候,让他明白超越别人固然重要,超越自己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真正的进步不在你超过了谁,而是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做得更好一些,如此一来,他对“失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他努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成功者。
3.锻炼更积极的心态
应对失败的最好方法,是在心理上营建一道防线,让孩子自己学会调节心情。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比如每天都在临睡前照照镜子,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而且,家长也要经常将鼓励的话挂在嘴边,让孩子知道他“能行”、“很优秀”。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夸奖是一种鼓励,而不是盲目刺激孩子的自信。当他有错的时候,过于狂妄的时候,你要打压一下他的“士气”,让他看到自己与真正优秀者的差距,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