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2300000016

第16章 神话传说、宗教文化与森林旅游(3)

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意译“应供”,即跳出轮回、除去烦恼,应受到众生供养的意思。寺院中常见的罗汉像有18罗汉、16罗汉、500罗汉,他们形象生动、富有变化,更多地带有现实尘世中烦人的神态表情,或威、或醉、或笑、或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极富个性化的塑像,成为我国佛教造型艺术中的瑰宝。

1十六罗汉。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所说的,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不入涅槃,受世人的供养。

2十八罗汉。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3五百罗汉。印度古代惯用“五百”、“八万四千”等来形容众多的意思,由于十六罗汉住世护法的传说,引起汉地佛教徒对于罗汉的深厚崇敬,于是又有五百罗汉的传说。

(四)护法天神

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人物,佛教称之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密迹金刚)、伽蓝神关羽等。

1四大天王。司职风、调、雨、顺,预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他们分别是:

(1)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表明他是用音乐来劝导众生断恶从善。

(2)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着青色、穿甲胄、持宝剑,表明他是用武力来惩恶护善。

(3)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着红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他惩恶护善的办法不是靠杀,而是把敌人捉起来后强迫他改邪归正。

(4)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着绿色、穿七宝庄严甲胄、配长刀、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表明他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一边用武力来降魔伏怪。

2韦驮。相传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著名神将,其职责是保护东南西三洲的出家僧众,是佛教寺庙必供的护法天神。他的法像是中国武将装束,手持金刚杵,通常有两种姿势:一是双手合十,直挺站立,杵于手腕上,意味着欢迎来客住宿,代表寺庙是北京法源寺;一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意味着不接待客人住宿,代表寺庙是杭州灵隐寺。

3伽蓝神。“伽蓝”原指僧众居住的场所,后来专指佛教的寺庙。伽蓝神就是佛教寺庙的守护神。我国自唐朝以来,关羽被尊奉为最著名的伽蓝神。这是佛教不断汉化的表现。

4哼哈二将(密迹金刚)。他们两位原来都是佛国里的金刚力士,本是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在我国,哼哈二将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5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一词,来源于佛教。准确地说,“天龙八部”都是古印度社会传说中的一系列神。佛教自创立起,吸收他们成为护法天神。具体地说,在佛教庞大的护法军团中,共分“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八个部分,而其中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故统称为“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或“八部众”。

天龙八部众神中,或面善心喜,或横眉怒目等法相,这犹如世间芸芸众生之相,是相非相,虽幻亦真。

五、佛教风景名胜

佛塔、寺院、石窟称为佛教三大建筑。我国的佛塔材料精良、结构巧妙、建筑技艺高超、类型丰富,典型代表有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苏州虎丘塔,泉州双塔,北海白塔等。寺院建筑主要包括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中国特色的佛寺格局,到南北朝时已基本定型。它主要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院院深入。回廊周匝,廊内壁画鲜明,琳琅满目。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佛寺是中国宫殿、官署等传统的建筑形式与印度佛寺建筑的融合。洛阳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佛教的“祖庭”,历史上几经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另外栖霞寺、灵岩寺等都是佛教寺院的代表。

我国的石窟寺,作为佛教寺庙建筑之一,来源于印度。它的发展以北魏至隋、唐时代最盛。在石窟寺中最重要的是石窟艺术,它汲取了民族文化艺术的营养,因此,它成为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石窟艺术内容很丰富,题材十分广泛,除佛教故事外,还有不少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它刻画人物真实细腻,景物生动活泼,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是一座极有价值的形象历史博物馆。石窟艺术属综合艺术,它是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我国现存大小石窟群在200处以上,遍布于新疆、甘肃、河南、山西等省区,其中西北地区的黄河流域最集中。其中最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三处。

(一)佛教四大名山

1五台山——文殊菩萨之道场。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实际上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

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每座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

自北魏创建大浮图灵鹫寺后,即佛寺林立。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是我国唯一兼有汉语系佛教与藏语系佛教道场的圣地。青庙与黄庙并存,显教与密教竞传,是五台山佛教的最大特色。

2普陀山——观音菩萨之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因《华严经》中有观音菩萨住在普陀山伽山之说,故借此一普陀名此山,向有“海天佛国”之称。普陀山寺庙众多,现有70余座。其中,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称为“普陀三大寺”。普济禅寺是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成为国内、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佛教教徒的朝圣地,是近现代中国佛教最大的国际道场。

3峨眉山——普贤菩萨之道场。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

4九华山——地藏菩萨之道场。

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的青阳县。原名九子山,诗仙李白赞其九峰秀如莲花,有“灵山开九华”之吟,故得名“九华”。故也有“莲花佛国”的美誉。九华山佛教历史悠久,晋代时传入,唐代盛极一时。唐开元年间,新罗国(今朝鲜)高僧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修行,称地藏菩萨转世,他圆寂后,九华山被辟为佛教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以其风光旖旎而独领风骚,又以“香火甲天下”和“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名扬天下,是善男信女们的朝拜圣地。

(二)佛教建筑

1佛教寺庙。佛教的建筑有寺、塔和石窟,大都建在远离闹市的山中。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但中国的佛教建筑与印度的寺院大不相同。印度的寺院以塔为中心。中国的寺庙受古代建筑的影响,以佛殿为中心,整个寺庙的布局、殿堂的结构、屋顶的建造等,都仿照皇帝的宫殿,创造出了中国佛教建筑的特色。

中国寺庙的主要建筑都建在寺院南北的中轴线上,左右的建筑整齐对称。一般来说,中轴线从南往北的建筑有供奉着佛像的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以及藏经楼。建在这些大殿两侧的,有钟鼓楼和一些配殿、配屋及僧人们的生活区。整个寺院的建筑金碧辉煌,气势庄严。

(1)南京栖霞寺。位于栖霞山中峰西麓,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南朝刘宋(420—479)年间,处士明僧绍隐居摄山(栖霞山又名摄山,因为山中多草药可以摄养,故名摄山。),舍宅为寺,取名“栖霞精舍”。唐高宗李治,改栖霞精舍为功德寺,增建琳宫梵宇49所。当时这里和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后多次遭毁,又不断重建,现今寺院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规模虽小,旧观依存,仍为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

(2)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坐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527),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徒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这里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武术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武术正宗流派。

(3)杭州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印度僧人慧理见这里景色奇幽,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位于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素有“东南佛国”之誉。据灵隐寺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灵隐,一日早晨灵隐寺主持谛晖法师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见灵隐寺笼罩在一片晨雾之中,一派云林漠漠的景色,回到山下,谛晖法师请康熙帝为寺院题字,康熙帝即景生情题了“云林禅寺”,但灵隐寺已名扬天下,人们依旧称云林禅寺为灵隐寺。

(4)洛阳白马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5)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佛塔。佛塔的造型起源于印度。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八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塔”,来自梵文,音译“窣堵波”、“塔婆”等,意译“方坟”、“圆塚”、“大聚”、“灵庙”等。传说最早的佛塔是用来安置佛舍利和其他遗物的,有纪念的意思。塔形为半圆土塚,后来造型日趋繁多,大都由基台、覆钵(台上半球形部分)、方箱形祭坛、竿和伞五部分组成。据说还有一种没有舍利安置的塔,叫做制多。

大雁塔。本是太子李治追思其母文德皇后而建造的,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曾使用此塔。该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经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1)甘肃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俗称千佛洞,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形成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494)。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至宋等朝代的大规模营造,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六、佛事节庆活动

佛事节庆活动,主要是指僧尼的日常行事、法会以及各种佛教节日等。在我国以下四个节日最为著名:

佛诞节。又称浴佛节、泼水节、花节,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汉族定于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傣族定于清明节后十天。

佛圆寂节。是纪念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为每年五月中旬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

成道节。是纪念释迦牟尼成道的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汉族地区的僧侣在农历十二月八日都要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称腊八节。

同类推荐
  • 一番求索志难移

    一番求索志难移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在这三年中,厉以宁先生仍著述不断,成果迭出。本书为厉以宁先生自选2008~2010年期间研究成果,共计32篇,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专题,均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文集字字见真,实实在在关注经济民生,洞察世事变化,回顾发展历史看新经济转变,深刻剖析中国经济发展之问题所在,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本质及解决方案呈于众前。
  •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全书共三篇14章,包括第一篇汽车保险基本理论与实务:第1章汽车保险的发展及现状、第2章汽车保险概述、第3章汽车保险费率、第4章承保、第5章汽车理赔实务,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实证研究:第6章我国车险经营状况、第7章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反思与评估、第8章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第9章我国汽车保险费率厘定因素和免赔额分析、第10章目前我国车辆保险产品比较研究、第11章车贷险的风险控制与发展问题思考、第12章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问题研究、第13章车险产品与经营创新、第14章我国汽车保险实践中的纠纷和法律争议分析,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典型案例评析(60个案例)。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本书诠释了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与处方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自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动态联盟机制和绿色供应链机制。
  •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破局:资本和创意的厮杀

    潮流商业模式看点:共享、合围、并购、速度战、技术壁垒……打破和重建,互联移动时代下商战厮杀。这些改变将如何影响我们?我们也可成为改变者!
热门推荐
  • 你只属于爱你的我

    你只属于爱你的我

    不经意的遇见,勾起一生的命运交响曲……他们之间的故事,会有哪写插曲呢?
  • 无花蔷薇

    无花蔷薇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可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旧的过去新的生活______无花蔷薇
  • 黑碑

    黑碑

    我们从来都不孤单,地球也一样。当宇宙的观察者对地球产生兴趣之后,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 甜蜜宠妻:这辈子赖上你

    甜蜜宠妻:这辈子赖上你

    她是方家捧在手心中的宝贝,可她却为了当演员这个梦想而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在这当演员的路途中她与到了前所未有的“超级大麻烦”——顾宴
  • 阎王张少

    阎王张少

    一个猥琐的男人,带领一帮猥琐的兄弟,爬上黑道巅峰宝座!
  • 道上道之世间道

    道上道之世间道

    命中注定,我就是个道士。命中注定,我就要摊上常人看不清摸不着的事儿。
  • 掘起辉煌时代

    掘起辉煌时代

    辉煌鼎盛的创世大陆,他一个不算废物,更不算天才的小人物,将以自己的努力,登上大陆之顶傲视九州,莫敢不从!境界:武者境、武徒境,武师境、武宗境、武王境、武皇境、武帝境、武尊境、武神境!
  • 仙祇

    仙祇

    简单说,这是个一个穿越人士流浪昆仑的故事;稍微详细点说,这是一个死宅求证自己是萝莉控还是御姐控,是抖s还是抖m的故事;再详细点说,这是一个披着装逼打脸的外套,被装逼被装逼被打脸的背心,强行装逼被打脸的内衣,强行打脸被装逼的内裤的有趣故事。(如果你看的懂我在说什么,欢迎点进来!)
  • 爱情VS友情:爱他毁我你够狠

    爱情VS友情:爱他毁我你够狠

    你爱他,我认。你为他,我忍。你却不记得当年的友谊,我不信。为了他,你毁我。友谊和爱情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选谁?
  • 通天武圣

    通天武圣

    一次意外的穿越,一条艰难的强者之路,一段不朽的传奇!书生的身体,杀手的灵魂,这个众人眼中的废物,将会成为他们的梦魇!强者之路,就应踏血高歌,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