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5500000009

第9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1)

爱国忠心感朝野——虞潭母孙夫人

孙夫人(约240~334),西晋吴郡富春人,东吴孙权的族孙女,骑都尉虞翻媳,虞忠妻,虞潭母。自幼天资聪颖,才识过人,“恭顺贞和,甚有妇德。”

虞翻(164~233),三国吴经学家,会稽郡余姚人,孙策时任功曹,出为富春长,孙权时为骑都尉。其四子虞汜、五子虞忠、六子虞耸、八子虞昺等皆有名。虞忠富有爱国之心,在司马昭攻打东吴时,为宜都太守,与夷道监陆晏,及晏弟中夏督京,坚守不下,后城破被害,以身殉国。

虞忠殉国后,“孙氏虽少,誓不改节,躬自抚养,劬劳备至。”她将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幼年的儿子虞潭,经常给他讲解我国历史上英雄豪杰的故事和他父亲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教育他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将来为国效力。其训以忠义,为朝廷所称。

虞潭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每当母亲讲述英雄故事,特别是讲解尽忠报国的家史时,总是被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英勇事迹所感动。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人生哲理,一个人要忠于职守,为国出力,活着才有意义,他决心把父亲作为人生的楷模,将来像父亲一样为国效忠。

虞潭成年后,举秀才。西晋永嘉末年,任南康太守。时值杜弢叛乱。杜西晋时荆湘流民起义军领袖。曾举秀才,为醴陵令,于永嘉五年(311),他将流亡荆湘二州(今湖北、湖南)的巴蜀流民四、五万家武装起义,推他为首领,称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攻占长沙和湘州大部分地区,贼势很强,许多地方官吏闻风而逃。虞潭自知肩上责任重大,决心率军歼敌。孙夫人闻知虞潭要上前线杀敌,十分高兴,就把他叫到跟前,勉励他要誓死报效国家。同时还将家中的财物拿出来,要他分赏给广大将士。虞潭率兵出战,士气大振,英勇拼杀,把贼兵打得狼狈逃窜,得胜而归。

永昌元年(322)正月,武康沈充在吴兴起兵,响应王敦以讨刘隗、刁协。王敦遣参军贺鸾依就沈充,进军会稽,袭会稽内史周札,札出兵拒战,兵败被杀。虞潭遵母训,招众数万,以孔坦为前锋攻沈充,充兵败被杀,虞潭为会稽内史。

咸和三年(328),虞潭任吴兴太守时,逢苏峻作乱。西晋末,峻纠合流人数千家结垒自守,后率众南渡。皇帝命虞潭出征。虞潭接旨后,年迈的孙夫人鼓励他曰:“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汝当舍身取义,勿为吾老为累也。”同时,叫虞潭把一些年轻力壮的家僮也编入部队。还变卖了自己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等充作军费。此时会稽内史王舒遣子允之为督护,孙夫人知道后,又对虞潭曰:“王府君遣儿征,汝为何独不?”虞潭听了母亲的话,立即以子楚为督护。在战场上,虞潭果断指挥,虞潭子楚和王舒子允之,相互策应,合势歼敌,很快平定了叛乱。

后来,虞潭因平定叛乱中屡建奇功,以功封侯,官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孙夫人真诚爱国,忠义感人,教子有方,被拜为武昌侯太夫人,加金章紫绶。丞相王导以下皆拜谒。后“潭立养堂于家”,咸和末年卒,享年95岁。东晋成帝遣使弔祭,谥曰定夫人。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晋书·列女·虞潭母孙氏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2)(东晋)虞预:《会稽典录》。

(3)《于越先贤传》。

书坛名家育书圣——书法家卫夫人

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西晋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父卫展,时为廷尉,卫夫人因嫁给汝阳太守李矩为妻,故又称“李夫人”。王羲之表姑。晋书法家。著有《笔阵图》,《中国古今名人大辞典》、《华夏妇女名人辞典》等有录。

卫夫人的丈夫李矩大约在320年前后去世,卫夫人时年48岁,当年她携子李充投奔王家,成了王羲之的书法教师。同时,羲之表兄李充,官至中书侍郎,楷书写得很好,并能为索靖草,主学钟法。《晋书》称他的书法“妙参钟索,世咸重之”,他对羲之学书也有示范作用。卫夫人母子住在王家时间较长,直至王献之开始学书(卫夫人去世,献之6岁),王、卫两家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嵊州史话》载:“永和二年(公元346),褚裒为征北将军。练师北伐,任李充为参军。李充好文,不乐军旅,便以家贫为由,要求调离。其时,卫夫人已七十多岁,李充是独子,充生顒,又是独子,以大度爱才著称的褚裒便把李充推荐给扬州刺史殷浩,建议让他去当县令。殷浩素重李充,……便举他为剡县令。”“永和三年,李充携家来剡县上任,卫夫人同来剡县。”,享年78岁。据考证,卫夫人葬剡县独秀山。卫夫人去世后,李充卜筑其居,按制服丧三年后,去京都任大著作郎。

世家才女

卫夫人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曾祖父卫顗是曹魏时的侍郎,有名的书法家。祖父卫瓘在魏时任廷尉、尚书郎,入晋后为尚书令。书法善写小篆、隶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尤其是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又融入卫顗的笔法,别具一格,与当时另一草书大家索靖合称“二妙”。叔父卫恒,官拜黄门侍郎,善写草书、隶书,曾作《四体书要》。叔父卫宣、卫庭也擅长书法,是当时名声大噪的书法名家。小卫铄生长在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书法世家,加上自己的勤学好思,为她以后精研书法,勇于创新,成为一代书法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法要录·传授笔法人名》载:“蔡邕传之崔瑗及蔡女文姬,文姬又传授给魏书法家钟由,钟由传授给卫铄,卫铄又传授至王羲之。”卫铄学书,远参蔡邕,近学钟繇。一方面继承钟氏书法,一方面又融入卫家书法精要,二者融会贯通,终于成了书法名家。她的代表作《姬帖小楷》笔法古朴肃穆,姿态自然,精湛纯熟的艺术笔法,姿媚娟美的书法体势,使其成为后世楷书的法则,也为隋唐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书法家钟繇称赞卫夫人的书法是“碎玉壶之冰,烂瑶池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唐朝书法家韦续在其《墨薮》中曾称赞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王府名教

王羲之幼年时,说话迟钝,讷不出口,但他是一个受到良好家教,善于独立思考,矜持自重的优秀少年,约六七岁时开始学习书法,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在儿童中就成为突出的一员。

相传,卫夫人到王家时,羲之的书法已经写得不错了,且既勤奋,又显得很有才气,卫夫人很乐意做他的老师。于是她从基础抓起,严格要求他把每个字的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笔划写好,还手把手地教他轻、重、提、顿、转、折、起、收等基本笔势,以及藏、露、中、侧、回、逆等基本运笔方法。据传她还特地为羲之编了《写字诀》:

头面正、腿放平;腰背直,微前倾;胸离桌,二三寸;眼距纸,一尺零;紧握笔,纸摆稳;书写时,有精神;中小字,指腕劲;写大字,人站正;右足出,肘使劲;墨醮饱,气呵成。

同时她还教导他,学字不但要学字的形,更要学字的神。而要学到字的神,不但要勤学苦练,更要努力观察,博采众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的字,才有它的生命和神采。卫夫人的这些教导,使羲之受到很大启发。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官居淮南太守,擅长隶书和行书,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他有一本《笔论》。这本《笔论》是蔡邕的笔法,着重讲述笔诀,是从卫夫人那里得到的,在当时是指导真书及行书的最好方法,因此王旷视为传家之宝,一直密藏在枕中,准备儿子长大后传授。王羲之12岁那年,在父亲的枕中发现了《笔论》,便对父亲恳求说:“今藉用之,使待成人晚矣。”意思是说,现在年少的时候不学,到成年时再学就晚了。父亲感到他讲得很有道理,就将《笔论》传给他了。王羲之学习《笔论》,反复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书法精进,连卫夫人看见他近来写的字,感到很吃惊,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她对别人说:“此儿必见用笔诀也,妾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夸奖他近来写的字,已非昔比,较之成人书法不相上下了。接着她感慨地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妾在书法上的盛名必然被小羲之所掩蔽。他肯定会超过我,而且会超过我们许多人的。”

书坛宏论

东晋时代,在书法上人们开始跨过字体的外在形态而注意到运笔规律和章法技巧的探讨,在此背景下,卫夫人在去世前一年,总结一生书法经验,撰成书法论文《笔阵图》,虽仅有500多字,却以简洁的笔触提出了一系列书法理论和笔墨纸砚的选择等问题,以其见解的独特和立论的精辟,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论著中的佼佼者。

《笔阵图》,从题目上看,就是把书法比喻成战阵,挥毫作书就如同布兵作战,这是卫夫人在书法理论上的突破和首创。文章首先指出文人的笔、战士的武器和辩论家的口才,这三者都是神奇的,但却比不上挥毫写字更神妙。古代士人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奥妙的,但刚劲有力的书法尤为重要。同时指出,学习书法要通晓书法精髓,并且对书法要有研究,只凭一时爱好而忽略书法正道是行不通的。接着,她对写字用的笔、墨、纸、砚作了具体严格的说明。同时要求学习写字时对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采用不同的执笔方法。还指出了“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的书写原则。

尤为重要的是,卫夫人通过形象比喻,总结出了横、点、撇、竖等七种笔画的书写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令人耳目一新。如“横”要像横陈千里的阵云;“点”要像从万仞高山上坠落的石头;“撇”就像一把利剑把犀牛的角、大象的牙斩断一样;“竖”恰似万年的枯藤那样苍劲坚挺。然后指出执笔的七种方法和六种运笔方法。她在著述中还提出了“多骨丰筋”的书法理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对笔力与字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

后来,王羲之博采众长,精心研究众家体势,创造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书法艺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就了超古迈今的书圣地位。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朝汛、天华:《中国历代才女传·女书法家卫铄》》,湖北人民出版社。

(2)张涛、王萍:《历代名媛传·卫夫人传》,山东人民出版社。

(3)潘岳:《王羲之与王献之》,上海书画出版社。

“仙笔”有缘嫁书郎——王羲之妻郗璇

郗璇(约311~?),字子房,东晋太尉郗鉴女,书圣王羲之妻,书艺独到,誉为“女中仙笔”。婚后,夫妻互学,切磋书艺,并教导子辈成名。

王羲之童年时,家乡沦落兵灾、蝗害之中,人无粮食,“茅草皆尽”,时海南大乱,独江南稍安。王氏家族在王导、王敦率先渡江后,王旷及弟王廙也相继渡江。约在永嘉五年(311)前后,王羲之5岁左右时,离开老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来到他的第二故乡建康(今南京)。

郗家原为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与琅琊临沂王氏家族过从甚密。郗鉴以儒雅闻名,博览经籍,吟咏不倦,精通书法。他十分关心子女及侄甥的健康成长,关怀备至,古今少有。后来,侄(兄子)迈位至护军,甥周翼为剡县令,长子郗愔,官拜司空,次子郗昙,赐爵东安县开国伯。郗鉴对女儿郗璇爱若掌上明珠,从小对她传授书艺,并课以《诗》、、《礼》、《易》、《春秋》、《论语》、《孟子》等,教之以仁、义、礼、智,是京城少有的窈窕淑女,文静而美好。其书法卓然独秀,飘若仙人,从心所欲,为人所景仰。

330年,郗鉴因平定石勒元帅刘徵有功,进位太尉。刚刚来到金陵(今南京),就打算解决女儿的婚事,因他与王羲之伯父丞相王导,同朝为官,想在王门为女儿郗璇选择一位乘龙快婿,于是向王导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王导一听,满心欢喜曰:“好啊,我们王家子弟很多,满堂锦秀,任你挑选。”于是,一日,郗鉴派门生来到王府。门生在东厢遍观王导子侄。王家的公子哥儿们大都做了准备,个个争于应选,皆有矜持,装模作样,很不自然,惟有一人毫无掩饰,东床坦腹而食。门生回到郗府,向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有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郗鉴曰:“正此佳婿邪!”这就是“东床坦腹”的典故。

《晋书·王羲之传》在记载了羲之“东床坦腹”一事后,接着载:“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子。”这说明,这桩婚事并不完全因为羲之坦腹东床,更重的是郗鉴除对羲之在东床的表现有好感之外,对他本人及家庭作了深入的了解。他进一步了解到,羲之除了从伯父王敦权倾人主,王导为开国元辅外,父亲王旷,官居淮南太守,不仅是一个决定国计的大智囊,还是个善写行书和隶书的书家。特别是王羲之,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书画兼优,有所作为。再说,郗家书法独树一帜,郗鉴精于书法,女儿郗璇工书,被称为“女中仙笔”,郗愔、郗昙两子都是知名书家。且郗公极重名节,标榜仁义礼德,而羲之以骨骾著称,于是到王府招婿,羲之当在首选。大约在330年,24岁的王羲之与19岁的郗璇喜结良缘,洞房花烛。

这对与书法有缘的年轻人结婚后,夫妻恩爱,夫唱妇随。郗公的草书卓绝,古而且劲,丰茂宏丽,下笔刚决不滞,挥翰而厚实浮沉,如渔父顺流鼓桨,顺水推舟,妙手天成,对书意理解精深,他无疑成了好学的羲之的良师。夫妻同学于郗公,增添了新的营养,至此开辟了新的局面。

郗璇继承父亲儒雅美德,自幼读书写字,博学多才。长大后既称女中仙笔,是东晋才女,贤于内助,对羲之书艺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夫妻俩常常是同练书法,切磋技艺;丈夫作书,妻子观赏;丈夫习书废寝忘食,妻子端茶送饭到书房,这为羲之练习书法创造了良好条件。相传,王羲之年轻时,字写得很好了,但还是没有超过当时有名的书法家。40多岁的人了,他还把主要精力用在认真地临摹古人碑帖、名家书法上,夜以继日,一点一横地揣摩着各家书法的架势。一天夜里,他睡在床上,手还在被窝里比划,竟划到了妻子身上。郗璇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自己的体呢?你老是划来划去临摹人家字帖,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别人能承认你是一家吗?”羲之听了妻子的话,茅塞顿开,以为自己临摹别人的字帖,应该说没错,但临摹的目的不是“复制”而是创新,否则学象了别人的字体,却缺少了自身的风格,不能自成一家。从那以后,他开始融各家书法于一体,独创王家体了。人称“羲之书法晚乃善”,或曰“末年多妙”,从49岁到59岁的10年中,他在妻子的帮助和鼓励下,集中精力博采众长,专心致志从事书法研究,备精诸体,终于自成一家。

郗璇和羲之夫妇,生玄之、凝之、肃之、涣之、徽之、操之、献之及二女(长子玄之、长女官奴早卒),在他们的辛勤教导下,大都成名。《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羲之“有七子,知名者五人。”次之凝之,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妻谢道韫;五子徽之,官至黄门侍郎;六子操之,生性敦厚,行孝乐善,服侍老父颐养天年后,才出山入仕,历任侍中、尚书、豫章太守,致仕后,回剡县(今嵊州)金庭老家,继承父业,有后人传之现代;七子献之,官至中书令,生女神爱。次女嫁刘畅。生子瑾,官至尚书、太常卿。生一女,嫁谢奕孙、谢玄子谢瑍,生谢灵运。夫妇俩十分重视对子女们的书法教育,至今还流传着王羲之要献之苦练书法,用完18缸水及郗璇“我儿练字两千日,只有一点象羲之”等传说,足见他们的良苦用心。子女长大后都善书,特别是献之,与父齐名,世称“二王”。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晋书·王羲之传》,中华书局校点本。

同类推荐
  •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官场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冶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林汉达小传

    林汉达小传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民主运动还是从事教育问题、语言文字问题的研究,或是翻译工作、历史普及工作,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广大工农群众。不了解汉达先生这种光明磊落的人生观,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能那样冒着掉头的危险奋不顾身地进行斗争,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党交给他的任何行政工作都那样全力以赴,为什么在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以后依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那样忠心耿耿,为什么对学生、对朋友总是那样热情爱护、关心备至,为什么他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仍能够那样夜以继日地完成周总理交给的翻译任务。今天我们纪念他,就要学习他的这样一颗纯净、单一的心和对自己信念的赤诚。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盛世基石:姚崇

    盛世基石:姚崇

    本书是一本姚崇传记。他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他曾在稳定武周政权、开创“开元盛世”中起了关键作用。他辅弼朝廷,革除旧弊,开辟了一代之风,推动了社会进步,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热门推荐
  • 神魔双争

    神魔双争

    前世修罗,因一念之差,神界险些毁灭,修罗以神界统领一己之力力反狂澜,修罗重生为一个无知少年,因为再见父亲一面,再次踏上修神之路。
  • 微观修真

    微观修真

    这个世界中有一类人,被称为觉醒者。常人只能宏观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四肢,但觉醒者却可以微观的感知并控制自己的肌细胞和骨细胞,爆发出百千倍的战斗力。而由于意外事故瘫痪,成为史无前例的第一个神经细胞觉醒者的主角,又会书写怎样的传奇呢?当突破下一个微观级别,能进行分子层面的控制时,汪洋、大地都能随觉醒者心意而动,这时是否应该称之为神?而更近一步,原子层面的控制,则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这岂非造物主的能力?而悟道没有极限,当突破了维度的限制,时间空间被玩弄于掌心之时,那又是怎样不可理解的存在?让我们和主角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 天幕王朝

    天幕王朝

    林寒,一个穿越到天幕王朝的普通少年,只因一场债务,被出卖到崇文学院做帮工,自此,就展开了他富含传奇的一生。在这里,既有多元的修炼体系,也有复杂的势力斗争。看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子,是如何逐步攀登至人生巅峰,成为旷古无双的创世灵王!
  • 天空的旋律

    天空的旋律

    有......几万年了吧?他们,还是回来了......
  • 恐怖报刊亭

    恐怖报刊亭

    恐怖报刊亭。自从加入。一切都不平静了,怎么办?
  • 医妃难宠

    医妃难宠

    一宗杀人案,让她声名狼藉;一纸退婚书,让她颜面扫地。却不想在这风口浪尖,竟引得大周朝手握重兵尊华贵气的煜王爷上门求娶!“你没人敢娶,本王没人敢嫁,正是天生一对。”天生一对不见得,狼狈为奸倒是真。有某人歌谣为证:咱俩携手肩并肩,把那敌人送上天!咱俩昂首大步走,把那渣男虐成狗!某爷挑眉:看来你对你那前未婚夫,还真是“念念不忘”呢。那可不?他毁她婚、要她命、陷她杀人!那她就,夺他权、踏他脸、碎他通天路途!才不枉此生走这一遭不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段二牛

    傻子段二牛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九道镇天

    九道镇天

    这里有可召唤异位面强者为之作战的异人族,有用毒杀人于无形的蛊族,有可炼制炼魂筒,从而将其引燃爆炸的炼魂师,又称炸弹制造者。在这万雄荟萃,天骄云集的世界,小小少年,如何去攀登天地的巅峰。不多的简介,唯以内容报答。新书(苍生证道)已发。一个平凡的少年,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传奇之旅。书友南极动物群:429737901
  • 英雄战歌之凯旋

    英雄战歌之凯旋

    这是一个根据《混沌与秩序之英雄战歌》的电子游戏所改编的玄幻游戏竞技小说,“凯旋”是第一部。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个梦想的实现,这是一个英勇的战场,这是一个皇位的争夺。黑暗与光明谁是谁非,混沌与秩序孰轻孰重?武皇重生,康熙再现,朝廷明争,后宫暗斗,究竟谁能唯我独尊?魔法的神秘,奥术的厉害,利剑的果断,盾牌的丰厚,演绎着皇权的争斗,领地的贪婪。日月凌空,圣冥两分,谁能傲视群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殇歌曼舞酒浅尝

    殇歌曼舞酒浅尝

    她乃无殇殿少殿主千茹殇,从小便修习阴气,性子极其张狂。他是绝情宫少宫主独孤墨画,天生便有阳气缭绕,平时低调又疏离。极阴极阳,结果终归是一方吞噬另一方。她不信,还偏偏夺得诅咒与力量并存的上古魔神。到头来,只剩一曲殇歌曼舞,伴酒浅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