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5500000057

第57章 民国时代(9)

盛世同刚回到家里,盛世才又要她到督办公署走一趟。到了督办公署,盛世才气势汹汹地说:“你们在狱中谈政治,不准再去探监。”“行,你拿证据给我看,就不再去探望。你诬陷妹夫,真可谓大义灭亲啊!我要与你拼了。”盛世同咄咄逼人地说。经力争,盛世才不得不允许盛世同每周给俞秀松送一次食物,每月探监一次。

1938年6月25日,盛世才到盛世同家,让她替俞秀松备好行李,说要把他送回苏联。在去机场的路上,俞秀松心情沉重地对盛世同说:“我个人的生死微不足道,革命党人的头是杀不完的,血是流不尽的,让鲜血换来新中国的胜利。”机场到了,一架苏联绿色军用飞机停在机场上,数十名士兵荷枪实弹,戒备森严,苏联士兵催促俞秀松快上飞机。生死离别之时,俞秀松紧紧抱住盛世同,含泪说:“同妹,要坚强,多保重,但愿我们能重逢。”

从此,盛世同随母姓安,改名“志洁”,以示意志坚定纯洁,断绝与盛世才兄妹关系。

盼夫回归

安志洁在痛苦中,茶饭不思,孤灯只影,夜不成寐,精神上遭遇了沉重打击。但一想到秀松在狱中和机场的言行,就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决心继续革命事业,踏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在渴望丈夫平安归来的日子里,安志洁担任了女中附小高级班教师,成绩突出,受到教育厅传令嘉奖。她又被选为“反帝总会”直属四分队负责人之一——秘书干事,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斗争。还负责义演话剧《中国万岁》等剧目,在剧中演女主角,义演所得,捐购飞机支援抗日前线。后进新疆女子师范学院继续读书深造。

1944年,盛世才彻底倒向蒋介石,到重庆任国民党农林部长。安志洁和母亲仍住在迪化,盼望着俞秀松来新疆团聚。后来,因母亲体弱多病,实在难以支撑了,安志洁随母亲到了重庆,住在汪山,独立生活,与盛世才也无往来。有一次,蒋介石为了试探她是否已回心转意,他和宋美龄发来请帖,邀她赴宴。安志洁考虑再三决定去弄清缘由。宋美龄格外热情,亲自接待。第二天,蒋介石还托新疆驻重庆代表张元夫来看望她,说要为她作媒,安志洁断然拒绝。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志洁发现俞秀松在新疆时写给浙江诸暨父母的一封信,此信是因当时战乱邮路不通压下来的。她就把这封信寄出去,以便与公婆取得联系,也许能得到俞透松的一点消息。不久,得到公公俞韵琴回信,使她与公公有机会在南京见面相认。1948年冬,安志洁的家人都去台湾,而她却坚决拒绝去台,决定去杭州。老母亲不放心,留下陪她。后来,她们又到了俞秀松的家乡诸暨溪埭村,暂住公婆家,等待解放。

上海解放后,安志洁由堂弟盛世和陪同,去找在上海工作的秀松四弟俞秀臧,以便向有关方面反映,寻找俞秀松的下落。不久,王稼祥大使来信,告知俞秀松已在苏联牺牲,没想到她苦苦等待了十多年,竟等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昭雪平愿

后来,安志洁在公婆的劝说下,征得母亲同意,她与俞秀臧结为夫妻,商定如生儿育女,就过继给秀松,以作纪念。并表示,一定要坚持不懈向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反映,要求查清俞秀松牺牲真相,平反昭雪,以告英灵。

解放后,安志洁定居上海。当时社会上对她并不了解,认为她社会关系复杂,怀疑是潜伏人员,剥夺了她求业的权利。1958年,组织上知道了俞秀松的一些事实,鼓励她为俞秀松办理烈士登记手续。1961年11月7日,83岁的俞秀松父亲俞韵琴致信毛主席,恳请彻底查明,赐以昭雪。后经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批准,追认俞秀松为“革命烈士”。安志洁为“烈属”。1962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毛泽东主席签印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1983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俞秀松烈士》的长篇报道。8月16日,《中国青年报》又发表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者——纪念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俞秀松烈士》的重要纪念文章。两家报纸都高度评价了俞秀松烈士生前在建党、建团,培养我党早期高级干部,推进中国革命中所作出的贡献,赞扬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坚持原则的高贵品质,以及为捍卫真理而奋斗的牺牲精神。同时揭露了王明、康生为消除异己,假借盛世才之手将俞秀松逮捕,又借苏联肃反扩大化加以杀害的真相。1985年12月11日,胡耀邦同志为诸暨县俞秀松烈士陵园题写了陵园名。因李先念与俞秀松在新疆有一段革命情缘,1988年,安志洁和俞秀臧去北京,请李先念主席为俞秀松烈士纪念碑题词,李主席欣然挥笔题写了“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为了彻底清除王明、康生等诬陷俞秀松为“托派”的影响,查明牺牲真相,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政府、共青团中央、苏联政府、有关领事馆、监督部门及知情老同志都作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1991年,安志洁致函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要求苏联政府查明俞秀松牺牲真相。1995~1996年,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陈棣为此接连给她4封回信。安志洁和俞秀臧,曾赴新疆,为给俞秀松平反奔波。他们的儿子俞敏(俞秀松继子)专程去莫斯科拜访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李风林和李桐杰参赞,还到顿河火葬场吊唁俞秀松墓地。1996年国庆节前夕,安志洁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参赞李桐杰来信,信中说:“8月29日,俄联邦军事检察院正式作出为俞秀松烈士恢复名誉的决定。”1999年8月1日(农历六十廿五日)是俞秀松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共诸暨市委重修俞秀松烈士陵园,修茸烈士故居为事迹陈列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中共浙江省党史研究室为主,编纂出版了《俞秀松纪念文集》。至此,这桩拖了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冤案彻底平反,九泉之下的烈士英灵得以告慰。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朱顺佐:《俞秀松》,大连出版社。

越坛名家才艺全——越剧“闪电小生”马樟花

马樟花(1921~1942),原名马樟华,嵊县新联乡马家村人,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越剧演员。

马樟花从小活泼机灵,深受父母宠爱。儿时,她常随父亲马双全和母亲去看小歌班,慢慢产生了去小歌班的念头。11岁那年,她随养姐(一说胞姐)赵香佬到马仁村文明女子化装团插班学艺,工小生,刻苦勤奋,艺事大进。那时女子唱戏被人看不起,两个月后,她的小爷爷马如华知情后将她骂了回来。但她父亲喜欢看戏,很想满足女儿学戏的愿望,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副科班。数日后即演出《蝴蝶杯》,饰男主角田玉川,文武兼佳,受到好评。3个月后,这副科班在村里串红台(彩排),后来流动演出于浙东、浙南和浙西一带农村。

1935年春节前,在上海的王杏花托人来嵊县组班,马樟花等被雇到上海永乐茶楼。二、三个月后,回到浙江,巡回演出于浙东、浙西一带。

1938年初,马樟花进杭州大世界游乐场演出。7月,再次到沪。在上海演出的“四季春”戏班缺小生,她被聘到“四季春”戏班。老板先让她唱三天“打炮戏”,演的是《盘夫》,她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嗓音清亮,不几天,名声便在上海传开。接着上演《红鬃烈马》中的《投军别窑》。开始任二肩小生,不久即擢升为头肩,与袁雪芬第一次合作。

马樟花虽是头肩小生,但她没有台柱子的架子,更不挑角色。她功底扎实,戏路宽阔,表现力强。除工小生外,老生、红生、黑头、武生、童生乃至花旦、小丑等行当均能应工。拿手戏有《梁祝哀史》(梁山伯)、《珍珠塔》(方卿)、《玉蜻蜓》(前申贵升后徐元宰)、《红鬃烈马》(薛平贵)、《奈何天》(“十不全”)、《轩辕镜》(包公)、《仕林祭塔》(许仕林)等,扮啥象啥,极有个性,且善于用创造性的手段刻划人物。如她在《玉蜻蜓》中饰申贵升吐血身亡前,边唱边手抓捏花灯,随着回肠荡气的演唱,灯花时闪时隐,恰与人物精神状态吻合,使观众及同班演职员叹为观止。她在“四季春”演出不到半年,闪电般地红了起来,报刊时有“闪电小生”、“越剧皇帝”之誉。与袁雪芬的合作也很好。

马樟花所以能很快誉满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除了她的天赋才能,最主要是她艺术上的刻苦追求。她没有让天赋来束缚自己,而是用更为艰巨的劳动使自己的创作个性和表演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抓住一切机会刻苦磨练,深入揣摩,从而使她很快脱颖而出。1939年,有个“同春堂”药店小老板沈文毅,帮三友实业社做生意,在电台作宣传,越剧界请了马樟花,马樟花约傅全香、袁雪芬做她的搭档,同到华东电台(后改为好友电台)去播音,把越剧送到上海的每个角落,这是越剧第一次上电台。

马樟花艺术上富有主见,敢于创新,不迎合低级趣味。1940年,她又与袁雪芬、傅全香、钱妙花等合演《恒娘》(饰洪大业),试用布景,满座64场,成为越剧改革的初步尝试剧目之一。

马樟花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敢说敢做,爱打抱不平。有时后台老板买劣质来做饭给演员吃,她一脚踢掉淘箩,骂道:“把我们当成了什么?”到电台播音时,有人盯梢,她先不动声色,等走到电台附近,突然转身一个耳光打过去,斥责道:“哼,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碰到有的琴师欺侮女演员,她便不客气地走过去打他两记耳光,厉声喝道:“你敢动,你下次试试看!”凡是她见到有人仗势欺人,总是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马樟花马樟花为了摆脱恶势力的纠缠,于1941年(农历二月廿一)与苏州籍的大学生鲍辛锄在上海东亚饭店结婚。同年夏天,马樟花在“四季春”合同满期。事先,她曾与袁雪芬、钱妙花约好一起离开大来剧场,另行组班。老板陆根棣本想占有她,想到如今她又要离去,失去了这棵“摇钱树”,横加阻挠,她们未能如愿。鲍家是茶商,又在烟草公司有股份,经济条件较好。马樟花离开“四季春”后,在公公的帮助下,组成了“天星剧团”,于1941年8月29日,即农历七月初七“七巧”之日,在九星戏院登台。与她搭挡的是“闪电红星”花旦支兰芳,演出新戏《恩爱村》,上座颇佳。此时,陆根棣怀恨在心,就写信给她公婆,对她肆意诋毁。同时买通小报记者写文章,对她进行恶意中伤。有人还因为敲她竹杠碰钉子,跑到她婆婆面前挑拔。一时谣言四起,家庭中也引起口角,使她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

在流氓、恶霸的迫害下,才华横溢的一代越剧名角马樟花心力交瘁,气愤成疾,于1942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五)匆匆离开人间,年仅21岁。22日,上海殡仪馆为她大殓时,数百名越剧演员和观众自发前往吊唁。

遗有《仕林祭塔》、《珍珠塔》两张唱片传世。后起小生陆锦花的唱腔受其影响较多。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王志邦、黄佩芳:《浙江妇女人物传略·马樟花》,团结出版社。

(2)嵊县政协文史委员会:《越剧溯源·马樟花的身世》,浙江人民出版社。

(3)李永鑫、邵田田:《百年越剧概览·名家荟萃·马樟花》。

名角声誉留沪宁——著名越剧演员竺水招

竺水招(1921~1968),又名竺云华,嵊县金庭乡灵鹅村人。在越剧表现艺术上有独特成就,为越剧“十姐妹”之一。有“越剧西施”之誉。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文革”中受迫害,是一位品性高洁、勇于开拓、演艺精湛的著名越剧演员。

竺水招出身贫寒,因生活所迫,从12岁起,就离开父母进嵊县晋溪后山竺焕全创办的天蟾舞台学艺唱戏,后转瑞云舞台,工小生兼学花旦,边学边演。三年后满师,演出于浙东及沪、杭等地。因谦逊好学,练功刻苦,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基础,成为女子越剧中少有的擅长武功的演员之一。

她多次与尹桂芳合作,演出于上海、杭州及浙东各地。她们台上是一对情侣,台下情同手足。1938年春,她俩在浙江黄岩镇演出时,因反抗不怀好心的警察局长被捕入狱,营救出狱后,在城隍庙神像前订下了生死与共的金兰之交。

竺水招于1939年进上海,1940年10月与尹桂芳在同乐戏院再次合作,任二肩旦。1942年4月,与傅全香任“并头肩”。她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吐字清晰,戏路宽广,尤以《三看御妹》一剧最受欢迎,报界有“乐而不滛的花衫佳材”之评语。1942年8月起,加入姚水娟领衔的“越华舞台”。1943年投入越剧改革行列。1944年夏与尹桂芳合作,上演了《云破月圆》、《石达开》、《宝玉与黛玉》、《春闺梦》、《沙漠王子》等新戏,为越剧改革扩大了社会影响。

1947年参加越剧姐妹为筹建越剧剧场、兴办越剧学校的《山河恋》义演,饰主角皇后绵姜。同年9月,自组“云华剧团”。1948年起改演小生,先后与戚雅仙等人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竺水招与商芳臣、筱水招,共同重建上海云华集团。该团演出了富有爱国精神和文学性的《南冠草》、《文天祥》等剧目,对女子越剧开拓戏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筹款义演。

全国解放后,越剧优秀剧目通过会演、电影、广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喜爱,不少越剧团落户外地,走向全国。1954年冬,她率云华越剧团到南京演出。1956年3月,该团经南京市文化局批准,改组为“南京市越剧团”,任团长和主演。1958年,江苏省青年越剧团并入该团,成为艺术力量雄厚、全国较有影响的越剧团之一。编演了优秀剧目《柳毅传书》、《南冠草》、《莫愁女》、秦淮梦》、《侯门之女》等。竺水招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均能应工。在《碧玉簪》中饰演李秀英。扮相俊美,被喻为“越剧西施”。

1968年,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

生前拍有戏曲艺术片《柳毅传书》(饰柳毅)和唱片多种传世。《柳毅传书》1962年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享誉国内外。

竺水招女儿、传人竺小招,南京市越剧团主要演员。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省妇联执委等。自1992年起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参考文献、史料:

(1)《绍兴市志·人物传·竺水招》,浙江人民出版社。

(2)李永鑫、邵田田:《百年越剧概览·越剧十姐妹·竺水招》。

(3)王志邦、黄佩芳:《浙江妇女人物传略·竺水招》,团结出版社。

一生耕耘终成“家”——著名教育家陶端予

陶端予(1921~1992),绍兴县陶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陕甘宁边区特等模范工作者,著名教育家。

陶端予于1936年初,在山东省济南市立中学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秘密外围组织的革命活动。193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济南市立中学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济南市妇女界救国会工作。

抗日救亡运动中,她按照党的指示,先后在济南平津流亡同学会、泰安平津流亡同学会中,积极开展组织和宣传工作,传播抗日救亡的进步思想,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的革命主张。

同类推荐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刘湘家族:民国四川第一家

    本书揭示了刘氏家族从受人排挤的外来户,到川中第一家族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天府豪门、军阀登场、叔侄争霸、畸形怪胎、妻妾成群、一世枭雄、经营西康、恩怨情仇、世家寂寥等。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刘学铭编著。《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介绍了诺贝尔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热门推荐
  •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掌握阅人智慧,洞穿他人心理!它将告诉你:如何用最健康的方式缓解孤独;如何不费吹灰之力阻止对方做一件事;如何解决严重的“剩男剩女”问题;怎样的约会能给感情热身;做什么样的工作你不会感到累;如何识破算命先生的金玉良言;如何告别穷人,成为富人!"
  • 画骨令

    画骨令

    ..................................
  • 风尘战绩

    风尘战绩

    他天赋异禀,却受世人唾弃……他孤军奋战,却让风云涌动……他的身边只有一个奴仆、一个跑腿的、还有一个爱他的女人……为了打败一个对手,他奋起直追……所到之处必定刮起一阵狂风……他是赤子风,如疯子一般搅动着世界的格局……
  • 雁荡仙侠之逆仙狂徒

    雁荡仙侠之逆仙狂徒

    一个是左手红颜右手剑,风流成性,美人不拒。一把飞云荡尽天下芳心。一个是右手天下左手剑,痴心不改,风情不解。一柄青龙杀尽世间妖魔。百炼成仙。你是招尽天下妖魔,掀起人间腥风血雨。我乃寻找榜中热血,荡尽天下恶魔妖物。
  • 隔着时空给你拥抱

    隔着时空给你拥抱

    当我想伸出手去,抚上你的肩头。却发现,我们之间,隔着一百年的时光沟壑。若这一切都是历史洪流不可逆向,那么载湉,若有来世,愿执你之手,看落英归鸿。
  • 假如我从不曾来过

    假如我从不曾来过

    如果顾小楼没有遇见她,她一辈子都不会懂得快乐是什么;如果顾小楼没有遇见他,她一辈子也不会明白深爱又如何。这世间有一种爱情,叫做忘了忘记你。世事难料,你若安好,便不负我,一生所爱。
  • 三日王妃

    三日王妃

    三日王妃,三日恩泽,三日后,容颜毁,曲未终,人先散。再见时,对面不相识。当他得知,身边之人便是苦苦寻了两年之人。当他得知,自己所娶之人而非自己愿娶之人。所有的恩怨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还是仅仅是开始?
  • 古堡里的秘密

    古堡里的秘密

    女主角是一个大明星,为了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起死回生,整天探索着古堡
  • 剑临千穹

    剑临千穹

    天之涯的剑吟,吹起无数神陨少年的心。已迷失的万古,荡起万丈不羁的热血豪情。
  • 三爷嫁到:绝世小王妃

    三爷嫁到:绝世小王妃

    二十一世纪的墨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成绩没有多优秀,吊在中间也就拿个最次奖学金,有几分姿色,从大一到大三不乏追求者,但心比天高以至于到大三依旧是单身。她的生活轨迹似乎就要这么普普通通延伸下去,就好比一粒尘埃那么不起眼或是一个零件那样随时可以被取代。一次意外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在死去的那一刻,她来不及悲伤,只记得心中有那么点遗憾。转世的她到了一个架空时代,带着前世记忆的她,从此人生就好像拐了一个弯,而接下来的方向变得扑朔迷离、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