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2500000018

第18章 王叔文(2)

王叔文等并不是政敌所攻击的一个游宴无度的腐化集团,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和目标,这就是“共立仁义,辅佐教化”;具体说来,是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和暴敛苛政。他们代表的是庶族地主的利益,也考虑了民众的疾苦。这个政治集团中,都各有所长;柳宗元、刘禹锡两人都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连否定永贞革新的《旧唐书》修撰者欧阳修都称他们为文学上的“一代宏才”,苏东坡称他们有“高才绝学”。王安石《读柳宗元传》说:“我看八司马,都是天下的奇材。”可见这个集团实际上是个人才集团。

但是二王中,王伾才不如王叔文。革新派众人都惊奇王叔文的才能,认为他居禁中,宏谋定命,有扶助治理的功绩,就是旁人也相信王叔文为奇才。因此,革新派很自然地以王叔文为核心。李诵最倚重王叔文、王伾。王叔文于众人中则尤看重刘、柳,说刘禹锡有宰相之器,柳宗元可大用,常与他两人共谋议,可见刘、柳两人在这个革新集团中的地位也很重要。所以后来他们当政推行革新时,时人称呼他们为“二王刘柳”。

虽然在联络青年朝官的过程中,王叔文和韦执谊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个集团集于东宫,太子李诵是东宫集团的领导人物则是无疑的。李诵接受王叔文劝告,除对父皇德宗请膳问安外,并不直接对朝政发表意见。但他受这批青年朝官的影响,对外事了解较多,对于德宗在贞元后期的加税苛征、藩镇进奉、贬斥贤臣等做法不以为然,尤其对于宦官专横十分反感。所以,东宫集团在李诵的领导下,政治上主张改革。但是,由于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均属当时的中低级朝官,东宫集团始终得不到朝官中的元老们,如贾耽、杜佑、高郢、郑珣瑜的支持。王叔文和韦执谊也没有在扩大支持面上作更多的努力,使东宫集团的政治基础十分薄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种子。这也许是王叔文等人把希望都寄托于太子李诵一人造成的。

由于东宫集团在政治上的势力渐显,有些方镇也私下与他们交结。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的秋天,六十三岁的德宗登上皇位已经二十年,渐入老境,健康状况并不太好。皇位的转移已迫在眉睫。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件最不幸的事发生了:当年九月太子李诵突然丧失了语言功能。《旧唐书·顺宗本纪》有简要的记载:“九月,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这件事发生恐怕与李诵平时不太保护身体有关。史载他有二十七个儿子,在唐代帝王中,仅次于唐玄宗的三十个,居于第二位。东宫发生的巨大变故,震惊了朝廷,对这位已在东宫等待了二十五年的太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差一点使他不能继承皇位,并给后来永贞革新的短命种下了病根。东宫集团即将失去依靠的支柱,未来的前途顿时暗淡了。

贞元二十一年即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初一,皇亲国戚都按例入宫拜贺德宗,只缺太子卧病未来,德宗不由涕泣悲叹,因此得病不起。对于唐王朝来说,是一个既悲哀而又充满不确定希望的时刻。德宗皇帝与太子李诵同时患重病,使朝官们不知所措。正月二十三日,德宗在会宁殿病危,弥留之际,诸王亲戚都在病榻前侍奉,唯独太子李诵没有前来陪伴。德宗十分伤心,流泪叹息,这是他临死时最为悲哀的一件事(《新唐书》第七卷,《顺宗本纪》)。但是,李诵的中风是否严重到完全不能行动的地步呢?德宗去世的当天下午,李诵还能抱疾出宫城的九仙门,召见诸大臣。可见李诵在他父亲病危之际,也还是可以到会宁殿去与父亲作生死诀别的。然而,他却始终未去,使父子之间,终于人鬼殊途。其间原因,究竟是李诵与他的父亲为了另立太子一事,始终存在隔阂,还是宫中另有人物拦阻太子,不让他去与父亲诀别,以便制造借口,使李诵不能继位呢? 宫廷秘事,既没有见诸于史籍记载,只好让后代历史学家们苦心推测了(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3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二十三日,德宗崩。宦官专权横行是唐代中后期的一大祸害。李诵对此早有认识,在做太子的二十多年中从来没给专权的宦官好面孔看,而且东宫“二王刘柳”集团又一向与当时的宦官集团不合,这些宦官们心中不会不明白。因此,他们不召见也是翰林待诏的王叔文、王伾,匆匆忙忙把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召至金銮殿。在卫、郑两人草写遗诏时,有宦官又突如其来地说:“宫中正在议论,还未确定由谁继位。”这是宦官集团感到太子不好控制,企图取消李诵的皇位继承权,另立新帝,以阻止“二王刘柳”集团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是他们反对革新的第一次阴谋。当时,在场众人慑于宦官权势,都不敢作声。但李诵毕竟是德宗亲立的储君,另议他立,有背唐朝法制,是对先帝大不敬。卫次公虽非革新派成员,但他也已看出这样做不对头,急忙说:“太子虽然有病,但他是先帝长子,内外人心所望,是皇帝合法的继承人,实在不得已,也应当立太子的长子,否则,必定天下大乱。”郑絪等马上附和,宦官集团另立皇帝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李诵晓得人情忧疑,穿了紫衣麻鞋,支撑着走出宫城北门九仙门,见诸军使,这才使人心粗安。第二天,李诵身着丧服见百官,在宣政殿宣布遗诏。德宗遗诏说:

朕承八圣之休德,荷上天之眷佑,嗣守丕训,不敢荒宁。赖宗庙之灵,群后之力,戡定大难,以康兆人。严恭寅畏,二十有七载。

今天命降疾,不兴不寤,是用审训,宜听朕言:皇太子诵,元良继明,睿哲齐圣,孝友和惠,恭敬温文,必能觐祖宗之耿光,绍邦家之大业,宜于柩前即皇帝位。咨尔将相卿士,方伯连帅,其敬保元子,永绥万邦。诸道节度使、观察防御等使及诸州刺史等,膺镇守之任,有军旅之事,所寄尤重,不可暂旷,不须赴哀。

朕每览汉史,至孝文薄葬之诏,未尝不叹息嘉尚,缅慕其风。园陵制度,务从俭约,百辟卿士,孝子忠臣,送往事居,无违朕意。(《全唐文·德宗遗诏》第五十三卷。)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在长安西内的太极殿举行隆重的皇帝登基典礼。李诵在百官的礼仪赞拜和盛大的仪仗中,正式登上皇位,史称顺宗。二十五年的深宫太子,终于成为皇帝,这时,顺宗已是四十五岁的中年人了。可惜他的中风后遗症——丧失语言能力并未好转,在典礼上无法向群臣讲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些站在仪仗中的卫士,还怀疑端坐在龙座的人是不是太子李诵,踮起脚伸长颈子向殿上遥望。看见确是李诵,互相传告说:“果真是太子呀!”看到太子登上皇位,有的卫士甚至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看到太子能够行动,各种流言和猜测才逐渐平息,京城人心初步安定。

顺宗性宽仁却有决断,立即起用革新派。他礼重师傅,对二王深信不疑,诸事仍委请王叔文决断。顺宗因风症常居宫中,不能接触外廷,只有嫔妃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在左右服侍。他让王叔文坐守翰林决策,命王伾在牛、李与王叔文之间往来传递旨意、信息。百官奏事,通过牛、李转达给顺宗,顺宗阅后,经牛、李转王伾下翰林,由王叔文裁决可否;王叔文奏意,也由王伾入内,经李、牛,转相交给告顺宗,再由同样途径下翰林,称诏,宣行中书。王叔文又荐引韦执谊为宰相,二月十一日,顺宗任命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使韦执谊在中书承宣执行,与内相沟通,配合呼应。同时,刘、柳等人专采听外事,谋议唱和。这个转相交通联结,实际上是以顺宗为权力来源,以王叔文为决策中枢的革新派的指挥中心和对朝廷的控制系统。二十二日,顺宗正式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伾依前为翰林待诏。至三月,王伾也为翰林学士。翰林院在金銮殿西,地近天子,以文词掌诰敕,兼备待顾问,辩驳是非,典掌缣牍,受命得处理一切事务,一日万机,权本极重,而顺宗实际上又把朝廷决策大权交给了王叔文。王叔文“内赞画谋”,指挥定夺,可见是永贞革新事实上的推动者和实际领袖。在王叔文的谋划下,“二王刘柳”集团又不断相次提拔后辈新进,发展革新派势力。王叔文在完成为革新所作的人事、组织和权力系统上的准备后,迅即着手内政改革。

顺宗的登位,使东宫集团由幕后走向前台,揭开了革新政治的序幕。东宫集团成为朝廷中的主流派。在短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在顺宗支持下,对贞元后期的各种弊政进行了改革,使政治面貌为之一新。

二月六日,顺宗下诏,罢去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等冗食者四十二人。二月十一日,又贬京兆尹李实为通州长史(《旧唐书·顺宗本纪》第四卷)。如果说罢去冗吏还仅仅是小小的改革,那么李实的被贬斥,就是大得人心的事。李实是皇族宗室子孙,贞元十九年任京兆尹。他为了得到德宗的恩宠,肆意搜括,横征暴敛,使关中地区的百姓遭受更多的苦难。贞元二十年,关中发生大旱,而李实却对德宗报告说:“今年虽旱,庄稼却长得很好。”德宗据此没有减免租税。老百姓穷苦无告,只好拆屋卖瓦木,卖田中青苗以交纳赋税。有一个扮演杂戏的优伶成辅端把关中百姓的困苦情况,编成讽刺歌谣说:“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伍石米,三间堂屋二千钱。”李实听到后,向德宗上奏说成辅端诽谤国政,德宗于是下令用杖打死。这件事引起许多人的不满,有谏官上书说:“古时候盲人到民间采诗,取其诙谐作为讽谏,优伶仿效这种做法是有传统的。朝廷要晓达下情,成辅端怎能加罪呢!”京城百姓对李实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怒。贞元二十一年初,当时德宗已经下诏免除关中地区百姓欠官府的三十万贯租赋,而李实为求政绩,仍然照样征收。百姓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连京兆府的下属官吏未能按期收够租额的,也要受到笞罚。顺宗在服丧期间的半个多月内,李实就在京兆府官署打死了十多个欠租的平民。专横强暴的官员,德宗却非常信用。顺宗贬斥李实的诏书刚一颁布,长安市民都捡起石头和瓦片藏在袖子里,准备在李实出城时痛打他。李实只好另从御苑便门溜走了(《旧唐书·李实传》第一百三十五卷)。这样专横残暴的人居然长期担任京兆尹,可见贞元后期,德宗闭目失听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白居易的诗《杜陵叟》正是对这一情况的写实: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李实的贬斥,显示顺宗对贞元时期任用贪暴聚敛之臣的方针,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顺宗又下诏召回被德宗放逐的贤臣。德宗贞元后期,实行对放逐大臣不予宽赦的政策,长达十年未颁布大赦。大臣因犯微小过失而被谴逐的,都不准起复。贞元二十一年三月三日,顺宗下诏,召回贞元时被贬逐的前宰相陆贽、郑余庆,前谏议大夫阳城和前京兆尹韩皋。陆贽在忠州十年,常常闭门静处,许多人久闻其名却不认识他。在陆贽执政时,把驾部员外郎李吉甫贬为明州长史,后来迁为忠州刺史。德宗把陆贽贬到忠州,他的亲属门生都为他担忧,怕李吉甫借机报复。出乎人所料的是,李吉甫却欣然用对宰相的礼节接待陆贽,完全不记恨前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陆贽贬斥时也屡次上表,向德宗请求让陆贽代替自己的职务。阳城在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当时道州百姓穷困,许多赋税欠交。湖南观察使好几次责令阳城催税,并派判官到道州亲自督收。判官尚未到州,阳城先把自己囚在监狱中。判官闻讯大惊,驰马入道州,到狱中拜见阳城说:“使君并没有犯罪呀!我不过是奉命前来问候你的。”判官在道州的驿馆住下,阳城于是在驿馆外找了一块旧门扇,日夜在上面坐卧,也不回家。判官十分难堪,更无法开口催税,两三天后,怏怏离开道州返回。以后观察使又派一个判官到道州督税,那个判官知道阳城不好惹,在半路带着妻子辞职回家去了。不过,在顺宗的召回诏书颁发时,陆贽和阳城都已在贬所去世。韩皋返京后任尚书右丞,郑余庆则任尚书左丞。

二月二十四日,顺宗在大明宫丹凤门宣布大赦,赦书中说:

天下百姓,应欠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三十日以前榷酒及两税钱物,诸色逋欠,一切放免。京畿诸县,应今年秋夏青苗钱,并宜放免。天下诸州府,应需夫役、车夫驴马脚价之类,并以两税钱自备,不得别有科配,仍永为常式,不得擅有诸色榷税。常贡之外,不得别进钱物、金银器皿、奇文异锦、雕文刻镂之类。若已发在路者,并纳左藏库。

其后宫细人子弟、音声人(指歌人歌女笛工等)等,并宜放归亲族。应缘宫市,并出正文帖,仍依时价买卖,不得侵扰百姓。诸军先擒吐蕃生口配在诸处者,宜资给放回本国。天下官吏,应行鞭捶,本罪不致死者,假以责情,致令殒毙。每念致此,良增恻然,宜切加察访。应内外官及诸色人,任上封事,极言时政得失,有可观者,别当甄奖。

顺宗在大赦诏书中,宣布免除百姓所欠官府租赋,又规定各道藩镇今后不得在国家规定的两税常赋外,额外加征各种苛捐杂税。同时,禁止藩镇以“进奉”名义,向皇帝进献各种金银珍宝和锦绣异物。对于百姓最为痛恨的贞元时期与吐蕃战争中擒获的俘虏,都被流配到江淮地区做奴婢的,这次也宣布放回吐蕃。大赦诏书同时征求对时政直言上封事。总之,二月二十四日的大赦诏书,是顺宗革新政治的重要宣言书和实施方案,顺宗终于能把他在东宫时与王叔文、韦执谊等人讨论酝酿的想法,正式宣布实行了。

与此同时,顺宗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改善政治、争取人心的措施。如释放后宫的三百名宫女和六百名掖庭教坊女乐,让她们的亲戚到宫城的九仙门迎接。长安百姓纷纷聚众围观。脱离苦海,重见天日的喜悦欢呼,使顺宗的新政得到长安市民的拥护。唐代的宫女一般是从衣冠仕宦或士人家庭选取的“良家女子”,十三四岁进宫后,终身不能复出,如果未得皇帝宠爱,实际上是宫廷女奴。此外,唐代对犯谋反逆罪的官吏家属妇女,都要没入后宫为官奴婢,其中有才艺者“没入掖庭”,即作为宫婢。顺宗释放一大批宫女及掖庭教坊女奴,自然也是很得民心的事。

顺宗在即位后一个多月内,连续采取了这些革新政治的措施,缓和了德宗后期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减轻了农民在赋役上的沉重负担。但是,由于顺宗在即位前半年已中风,所以从他继位时起,所有的诏令和革新政治的具体措施,实际上都由原东宫集团的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负责讨论及起草,经顺宗同意后颁布施行。史籍载:

同类推荐
  • 理想爱情的歌唱家:屠格列夫传

    理想爱情的歌唱家:屠格列夫传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记录了这位给世界文学和我国现当代文学以重大影响的世界文豪的创作和人生经历,带引读者走进他迷人的艺术世界。
  • 蒋家女人

    蒋家女人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他们是历史上的显赫人物,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但又异样的人生。在声名遐迩的蒋家王朝的背后,那些同样在世人面前活跃的蒋家女人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命运呢?蒋家女人好比各自盛开的花,她们有的如蜡梅,是不动声色的美,月影黄昏,暗香盈袖;有的如桃花,美得张扬,恣肆绽放;有的如丁香,美得凄清,哀怨又彷徨;或如莲花、或如幽兰、或如秋菊……她们都绽放着绝代芳华。
  • 上海高校英烈谱

    上海高校英烈谱

    本书按时间顺序,收集、整理了上海高校中142位烈士事迹,包括刘湛恩、李公朴、周德佑、蒋传宗等,展示了上海高校烈士的群像风采,进一步发掘了上海高校“爱国民主奉献”的精神内涵。
  • 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

    幸福背后是他们心血的流淌、安全背后是他们泪水的挥洒、正义背后有他们生命的付出、知他们者,知道他们的辛酸、不知他们者,看到了他们的荣耀。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本书描写了巴甫洛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俄国生理学派创始人的形象,并将他完整、独特的个性忠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六刀风云

    六刀风云

    杀人,杀仙,杀神,杀佛!九天十地,天崖海角!神术,异术,神兵,利器!我们是一个残疾团队,我们的刀俱有各种能力!我们是残逆派!这是个美丽的错误!
  • 伤痛笔记

    伤痛笔记

    青春是一个很笼统的命题,无数人前赴后继,答案却大相径庭,伤痛似乎是青春的主题曲,爱情只是青春的过客,只是这位“过客”似乎腿脚不利索,走得很慢,所以记忆很深,痛很彻底。
  • 没有你的夏天

    没有你的夏天

    如果可以,我宁愿从来没有和你相遇……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也是我最大的不幸。你的存在,一点点侵蚀着我的命。为了你,我折断了自己的翅膀,并决定个这份痛苦一起生活去……
  • 修真技能树

    修真技能树

    殒仙世界。上古无数仙人大战殒落之地!无数神级法宝在此战被轰成碎片,各式各样的仙气因此揉合在一起产生了让修士们欲仙欲死的浊气。修士们对这世界又爱又恨。爱的是这里机遇无数!恨的是这里修道寸步难行,连活下来也不容易!罗立携带着修真技能系统穿越来这个世界。意外发现了自己与众修者不同,不能修炼,只能依赖技能系统来战斗晋级。这技能系统相当强大,只要付出足够的资源,就能够将一切化为技能。这一切包含世界与神!
  • 全球感染

    全球感染

    T病毒全球蔓延,波及到了中国。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富家少爷的成长之事。
  • 缘,本来就是这样啊

    缘,本来就是这样啊

    苏素素是个18岁的大姑娘,单纯,漂亮却执着的性格是她最优秀的品质。一个人在偌大的都市柔柔若若的生活了三年,一直坚信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的她在又三年后改变了想法。阴差阳错,机缘巧合,遇到了该碰到的人。
  • TFboys之心样

    TFboys之心样

    心动这一秒,拥怀一分钟;相伴这一刻,铭记一辈子。小时他的温情相伴,她的微笑开始解冻,十年后他们是否还能记起曾经指尖的温度。当命运的轮盘转动,一切将无可挽回之时,“我只想你在我身边”
  • 邪魅王爷:丫头,你是我的

    邪魅王爷:丫头,你是我的

    宁千瓷真的是做梦都没想到穿越这种只有小说才有的剧情会发生到她身上。不过通常的小说套路不都是穿到某某废柴小姐身上,然后完美逆袭闪瞎那帮人的钛合金狗眼,最后美男在手上小三在脚下的么。可是为啥到她这就穿越基因突变了啊,身份不知道就算了,可刚来就身负重伤的被追杀,这是几个意思啊!追杀就算了,好歹还有个美男撑场呢,可是这美男为啥这么污赖啊,让她当贴身丫头也就算了,还莫名其妙欠他一大笔债,债主还振振有词的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天经地义你个大头鬼啊!!!
  • 复仇宝宝:惹了娘亲你死定了!

    复仇宝宝:惹了娘亲你死定了!

    人生难得一次任性,求皇上赐婚嫁给了他。不料新婚之夜,他亲手递上一碗药,撕裂她的自尊!婚后,他似乎变了人一般,残酷无情。公婆冷嘲热讽,丫鬟仆人们封她为恶妇!她杖责老妈子,流放下人,却被认为是公报私仇。真相揭开后,一切却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