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5500000010

第10章 我们是一个生活方式

生活的入口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各种元素的图示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是木心先生的一首诗,叫《从前慢》。“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读起来让人觉得日子悠悠过,文艺又惬意。它让很多读者有共鸣,因为“慢”曾经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现代都市人向往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生活情趣,与个人风格有关。

生活方式是精神层面的追求,比如“吃饱不饿”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要吃饱,还得出门旅游,提高生活品质”这也是生活方式。不仅如此,它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车,马,邮件”。

“从前慢”中的“慢生活方式”,邮件很慢,有事需要和远方的人沟通,花上半天时间手写一封信,送到十字路口的邮筒里投递,等上十天对方收到信。再等上半个月人家的回信才到你手上。

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是打开电脑,半小时甚至半分钟写完邮件,点击“发送”,一秒钟后送到达对方邮箱。也有可能,是一个电话打给对方,半分钟便解决了问题。还有可能,是我们打开微信,发一段语音,解决了问题还省了电话费。

看起来人人都可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很多时候,恰恰是技术的发展引导着我们对追求生活的方向和行为特征。

电话电脑没有出现以前,与远方沟通只能通过写信,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微信出现后,我们用微信对讲,便成为微信用户的行为特征,成为他们满足自身沟通需求的方式。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前两次技术革命,让让我们从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方式走向了水泥森林中的“快生活”。第三次科技浪潮也重新刷洗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原本在书桌旁的时间被zakker等阅读应用占据,许多本应在PC上完成的工作也被智能手机分担。交朋友的“过程”也变得更简单了一些,理想的状况是拿出手机摇一摇,或者看看附近的人。

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

当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选择时,它意味着我们选择了某种价值观念。

选择公共交通上班,低碳生活,说明我们认可“环境保护”;坚持每天锻炼,多吃蔬果少烟酒,说明我们同意“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最重要”。因此,让人们接受一种生活方式,归根到底是要让人们接受某种“价值”。

微信说自己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要创造像“健康”“环境保护”那样几乎无可替代的价值,无论用户在何时点开,它都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服务。微信从通讯起步,当时它看起来有些笨拙,难以撼动“打电话”和聊QQ,尽管它一直在强调自己可以保护隐私,能降低通信压力。

但就算十天半个月不点开它,又能如何呢?可有可无而已。所以那时的微信缺少“非你不可”的气质,无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不断迭代后的微信增加了插件,QQ离线助手,邮箱助手,漂流瓶,语音助手,腾讯阅读,新闻,一直到后来的公众平台……我们看到了微信“平台化”的野心。

在公众平台的引入,微信十分谨慎。它所推荐的优质平台,如“招行”,“南方航空”等,都以服务为旨,而不是简单的消息推送。微信喊着“我不是营销平台!”也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不愿意沦为网络营销或千篇一律无的笑话网站。当微信在说自己是“一个生活方式”时,它是在说:我希望你的行为特征因为微信发生改变。

你可以不用再发短信打电话,直接用微信的语音通话功能进行沟通和人际关系的经营;

不用再依赖PC收发邮件,而是随时随时打开微信里的QQ邮件助手处理信息;

不必再安装其他的通讯类APP,直接用微信的通讯录管家管理联系人;

你可以用微信满足生活的其他需要,比如通过微信的公众平台订航班,管理银行帐户,用它的各种功能插件看新闻,读书,用它的扫一扫获得商家的会员卡和优惠信息……这就是微信带来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微信那么多功能我几乎也用不上,就是用来看看离线消息,收发一邮件。”殊不知,说这话时已经承认,微信替代了你上QQ和PC邮件页面的习惯。你的行为特征已经悄悄在改变,无论你用微信来干什么。哪怕你只是用它做一件事。

信生活

据说张小龙已经不太手机短信,而是用微信。把自己的通讯方式迁移到微信上也许是这位“微信之父”对“亲儿子”的宠爱,但不可否认,微信正在慢慢替代我们的通讯方式。路上不时有人突然拿出手机对着它“莫名其妙”说话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张小龙说微信就是个“人和信息在其中流转的系统”。但是,微信的带给我们的通讯体验其实并不复杂,在QQ以及其他很多同类产品上我们也能实现。但微信的定位是通过通讯沉淀人际关系,所以它说自己“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是一种“生活”。

我们可以从微信对“朋友”的归类看出它的态度。

被归在在微信“朋友们”中的有朋友圈里的好友,也能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找到陌生人。甚至漂流瓶这样看起来毫无“关系”可言的功能都被归入了“朋友圈”。这种归类让人不少人迷惑,正如通讯录不做分组一样。

张小龙说:“你可以看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通信录里什么人都有,你不会说我要去建一个分组是强关系,一个分组是弱关系,甚至懒得去分组,而且关系是可以转化的。微信的通信录也不会做分组,所有的人都是平淡地在一条线索里面的。”这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去做通讯录才做的事。

作为信息传播的手段,通讯也意味着“分享”和“交流”。当我们选择了朋友圈,而不是微博或个人博客时,我们便选择了更加私密的交流方式。

信生活的魅力

以性能取胜

手机用户对自己的流量相当吝啬,要让他们打开一张图片有时就像让他们无理由地直接掏钱给你一样难。微信的朋友圈,公众平台的信息明明都是流量消耗大户,为什么用户偏偏对微信慷慨?

为了节省用户流量,许多产品会在用户上传图片时将图片压缩。这是一项技术活,微信的表现可圈可点。它能在图片质量与节省流量间找到平衡。至少它比米聊要平衡一些。性能是王道。无论我们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微信作为“生活方式”,“优越的性能”就是他的基础——语音表现清晰流畅,图片质量好,流量消耗小……

没有性能支撑微信无法走到现在,尤其移动用户在选择应用软件时,更是以“好用”选择的重要标准。这种情况就好像石器工具和青铜工具同样都能用来割毛皮,但为什么人们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性能优于前者。

防打扰

“为什么微信的视频不能主动发起,而且通常没有通知声?”这个问题是张小龙留给大家的“课后习题”。他给出的“参考答案”是:防打搅。

“视频”是对私人领域介入最深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它更适合在私密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发起视频就像电话一样,是对人的“打搅”。但是“电话自发明以来一直在骚扰人”,所以一个懂得社交礼节的人会很注意打电话时间,有时我们也会问“现在方便听电话吗?”,假日期间我们会关掉工作电话……“电话被发明以来,以一直在骚扰别人”,因此张小龙想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被打搅的那个人。

因此,你不会被“不速之客”打扰。特别是微信作为移动端的应用,用户在公共场所使用的机率很大。如果这时候有人“突然”对你发起视频,难免尴尬。当然,你也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误点视频发起,不让自己尴尬。虽然有以上好处,但微信视频的这种做法无疑挑战了用户的习惯,但习惯有时并不一定是好的,只有更符合自然的操作体验,才更受青睐。

从这个操作特点来看,微信比其他同类产品更注重“私密性”。比如朋友圈中好友也不一定能看到你的照片,你也绝对不会在里面看到你不认识的人的评论。这里面除了熟人还是熟人,是最符合你的心中期待的私密圈子。

说到“私密”,我们不得不提到手机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所具有的隐患。冯小刚多年前的一部《手机》挑动了人们关于“隐私”的敏感神经。电影里的手机并没有今天智能机实现的功能多。科技是双韧剑,越是先进,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也越大。想想看,我们的手机收到了多少条广告信息。泄露我们通讯方式的“卧底”有时并不是别人,正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手机。

很多时候,某个APP会要求读取手机通讯录,尤其是以通讯为主要功能的应用。这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尽管它们声称“不会将信息用于其他用途”,但这并不能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这就是互联网时候的生活特点之一: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没有隐私。

微信最开始时会主动扫描用户的通讯录,这曾经让许多人不满。在版本更新中,微信做出了改变,并在功能介绍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了保护您的隐私,微信不会自动扫描和上传您的通讯录。”这句话一直在前三个版本中,直到第四个版本才取消。

给你撒谎的机会

关注微信每个版本功能介绍的人会发现,在前三个版本的介绍里都有这么一句话“不透露信息是否已读,降低收信压力”。但是在微信的同类软件里大多都会通知用户对方已经收到,或已经读到信息。

有人问,微信为什么不做这个功能,这难道不是用户的需求吗?的确是,但张小龙给了这样一个解释:“用户要的不一定是对的。”而且,“未来的系统是绝对可靠的,我们有这个信心,肯定会送达,除非他关机了,我们不会再专门做一个是不是已送达,只有不自信的系统才会做这样的状态。”

所以这是微信的态度,以及它所传达出的生活态度。

最好的生活方式应该最符合自然,微信作为“机器”和“工具”,想要把自己定位成“生活方式”就必须符合人在现实世界,或说在自然界里的生活形态。现实里,“谎言”是人际沟通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总会在某些时候说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无论是真心欺骗,还是假意奉献,亦或是好心的安慰。

不撒谎的人不是现实中的人。所以张小龙说“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如果我们把人都像机器一样约束起来不一定是好事。”。

是的,有些时候你就是不想回复信息,但你又不想破坏关系,于是你说:“啊,你给我发信息了?没收到呀!怎么回事,破系统。”

这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是微信不想破坏的,自然的生活状态。

一起聊聊吧

微信的第一次用户爆发是在他添加了“语音群聊”之后。它让人们在通讯平台上的的沟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和丰富。老朋友叙旧更加方便,新朋友融入圈子更加快速。

如QQ或其他的平台上的“群”“组”等也有群聊功能,它们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与微信并无不同,但是用户仍然将自己的关系群,尤其是关系紧密的朋友网络移到了微信的语音群聊上。

插件塑造的生活方式

“明天早上十点,提醒我给L发报价单。”

“没问题,明天早上十点钟准时提醒您。”

这不是老板和秘书的对话,这是X先生和微信“语音提醒”之间的对话。这个功能是微信的“通讯录”里。它在的X先生“微信生活圈”里,是他的朋友,也是每一个微信用户的“朋友”。

第二天早上十点,语言提醒给X发来了一条微信,提醒他前天晚上交待的任务。X先生在外出差,并没有带笔记本电脑。因此它通过QQ邮箱助手调出同事发来的报价单,转发。这次出差,X先生新谈妥了几个客户,要来了联系方式后第一时间在微信的通讯录安全助手上备份了新的电话。

当然,空闲的时候他还会把出差的中的见到的新奇事发到朋友圈上分享。用腾讯微博助手,X先生也没有落下微博的更新。

这一系列都在微信的功能插件中实现。

这些功能让人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体验变得更为畅快。用手机替代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其他工具,意味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微信的插件系统最早在第二个版本中出现。这是微信迈向“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从支持私信,到与QQ打通,到新加入的语音记事本,腾讯阅读……微信从架构一个移动端的消息平台到整合插件和功能,包括各种“轻应用”型的公众帐号,(不远的将来,也许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插件进入)让人们在微信内就可以得到需求的满足,引导着我们的思维与行动的方向。

同类推荐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 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大咖说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

    如果你正在创业或打算创业,那么你不该错过本书!书中集结张兰、王健林、王志东、李静、潘石屹、冯仑等知名企业家,在问答、访谈中为你答疑解惑。从中,你能读到这些成功人士创业的甘苦,面对困境时的心路历程,以及经过实战检验的经验之谈。或许你能从只言片语间得到有益的启示,更清楚地看清自己脚下的路径。
  • 趣味营销学

    趣味营销学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将营销知识和故事巧妙结合,将枯燥的营销学方法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其趣味性、可读性和认知性。本书将重点放在营销4P上,就是要达到攻其核心、重点突破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本书将营销4P同被称为“竞争理论”的博弈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故事和典型案例进行阐述,从而让晦涩的经济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绝妙结合,更方便读者的实际操作。
  • 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与做人圣经

    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与做人圣经

    本书汇总了《密西拿》、《革马拉》、《米德拉西》三部分内容。凝聚了10个世纪中2000多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是支撑着这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支柱。
  • 老板《老子》释义

    老板《老子》释义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智取胜的行为方式,重义轻利、义利统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出污泥而不染的道德理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式,勤劳节简、小富即安的生活方式、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个人主体性特征。
热门推荐
  • 名门女王

    名门女王

    冰冷的手术台上,他无情的话将她彻底打入地狱,原来痴心守望两年,却换不来他一点留恋,哀莫大于心死,当所有人都以为她难产死了,她却以新的身份,登上了欧洲的上流舞台,她不再是以前那个爱得卑微的女人,现在的她是这个世界的女王,她已是浴火凤凰。
  • 盛世绝宠:谋倾天下

    盛世绝宠:谋倾天下

    为将心上人送上王位,她不惜出卖美色。妖女,祸水,骂名接踵而至,她全不在乎。当她踏遍荆棘,倾尽一切,将王位捧到他面前时,他却拥着另一个女人坐享其成,将她弃之如敝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她一夜心思成灰。她爱他,他爱的是什么?帝业?那个女人?她偏要颠覆了他的江山,毁了他的霸业!
  • 倾国倾城:邪帝别惹我

    倾国倾城:邪帝别惹我

    前世的金牌杀手,再睁开眼时已然变成了丞相府上的废材嫡出小姐,爹不疼,娘不爱。呵,没关系,废材?笑话,待我笑看天下,傲世群雄。丑小鸭?那这张倾国倾城的容颜是谁的?但,艾玛,这腹黑,霸道的男人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场景一"小美人,跟我一起走,嗯哼?"帝炎笑吟吟道,夜末凝翻了个白眼,你娘,好调戏我,那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说罢,抬起脚狠绝的朝那魅惑众生的男人下体踹去……
  • 宁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宁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本书从民族区域自治角度分析了宁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涉及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思考。总结了宁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 深山出科技

    深山出科技

    在外漂泊7.8年,还是敌不过现实,朱纯良灰溜溜的跑回家,在家无聊,打算去深山找找树木墩或者发现些什么,搞点经济来源,意外捡到一块手机?不是手机?然后就。。。从一个小人物,慢慢的开始了自己的事业,祖国以他为荣,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六道苍生

    六道苍生

    何为六道...六道!三善道,天道、人道、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鬼道、畜生道。六道生死轮回,生生不息!苍生万物谁都不能摆脱和操控六道的轮回,但这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可能,也没有百分之百的不可能。同样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没有绝对的黑暗,也没有绝对的光明;当光明开始滋生黑暗,那从这一刻开始,“光明就是黑暗,正义就是邪恶。”天堂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地狱....当六道已经改变轮回的轨迹,也就意味着苍生的错乱,六道众生的疾苦已经开始。有光明的地方已经有了黑暗,那黑暗的地方能有光明吗?而谁又能去改变这一切,守护这所谓的光明。而谁又能颠覆这个世界,摆正这个已失去平衡的苍生。是你吗?拿什么去改变?那就从这一刻开始,命运的转轮正式启动。你,来颠覆这个世界..
  • 他来自异元空间

    他来自异元空间

    她是一个沉睡了三年后醒来的学生,从十五岁到十八岁,花了一年的时间弥补缺失的知识后,十九岁这年,她回国进了一所普通的大学,却不想,从她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回国的那天开始,一切就变了!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不可避免地将同一事件分散地列在不同的时间下,使得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开来。为了聚拢线索,范毅然将原著中分散的故事或人物串联起来,加入了一些相关知识介绍,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精选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
  • 再见了最美年华

    再见了最美年华

    一个小屌丝,不受本派待见,被迫成为户外专家和在户外练成高手。后来发现前20年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当重新找回自己的时候,一切都不同了。不是简单地重生,因为所爱的人爱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要面对的恩仇,却是曾经的另外一个人留下的……
  • 足球混混之隐形王者

    足球混混之隐形王者

    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孩,他长得帅,他个子很高,是个不错的音乐剧演员!但是他在职业是足球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