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4200000059

第59章 资料(6)

我市社区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于21世纪头五年。近年来,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公益性社区服务不断加强,经营性社区服务方兴未艾,由此促进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持续改善。截至2005年底,我市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残疾人收托所(工疗站)和幼儿园;居委会大多建立了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布局不断完善,项目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市区平江、沧浪、金阊、吴中、相城5个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现有315个居委会、370个社区、256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9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家养老机构、60个工疗站(康复中心)、217所幼儿园、303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拥有图书室杂志66.39万册)。市区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小型商业服务企业1万多家,个体工商户近5万户,从业人员约16万人。

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拓宽了社区服务业的领域和内容。从政府单一举办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发展到全社会共同举办福利性、公益性社会保障服务以及经营性便民服务,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使社区服务业发展成为服务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完善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新建社区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基本具备“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等功能。老新村通过有计划的改造,绿化、道路、停车、物业、社区服务站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便民商业网点快速发展,维修、理发、洗浴、中介、餐饮、粮油、日杂小商品、药店、鲜花店、照相馆、储蓄所、邮政局、书报亭、菜场等遍布社区中心街巷。三是创新了社区服务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服务业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为社会特殊群体服务的民政福利范畴,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内容不断充实和丰富,正朝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公益性的社区服务,除了政府直接提供以外,越来越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市区从事幼教、残疾人康复、养老等业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已达108家。

当然,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尚不健全,社区服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创新。

二、发展机遇和基本原则

(一)发展机遇

1.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十五”期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5%,“十一五”末预计增长9.5%。随着居民物质财富的增加,其生活消费需求扩大,结构多样,为社区服务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种类繁多的便民利民服务将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

2.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强了对社区服务的依赖和需求。2005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的17.49%,到201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2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将提高到20%左右。老年人对社区就近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和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客观上增加了对社区服务的日常需求。

3.市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社区服务业态的提升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民的生活方式趋向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品质化,需求结构逐步升级,花钱买服务的观念日渐普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物业管理专业化、大众娱乐日常化等新型生活方式为社区服务业提供了现实的消费市场。

4.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社区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城市功能性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步推进,房地产业的加快发展,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逐步完善,满足了社区服务业对不同层次载体和经营环境的需要。

5.不断完善的政策环境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增强了动力。面对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等文件,为社区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市两级政府按照中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区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促进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正确引导,大大激发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出发,拓展社区服务范围,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方便舒适、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2.坚持社会化推进的运作方向。打破由政府单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传统体制。引导多种社会法人实体和居民个人踊跃参与社区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民间非营利组织和居民个人从事社区公益事业,促进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开展社区服务的经营活动。

3.坚持分类指导的管理方针。按照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活动的性质,分开管理,分类指导。无偿服务以政府投入或社会捐助举办为主;低偿服务以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为主;有偿服务以企业经营为主。

4.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价值定位。从社区服务业的多重性出发,既要突出社会效益,也要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衡量社区服务业水平高低的基本权重指标。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苏州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实际出发,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基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勇于探索社区服务业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途径。

(二)总体目标

与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衔接,统筹兼顾全体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生活生产方便和各年龄段、各阶层人群个性需求,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门类齐全、服务对象覆盖全体社区成员、服务质量优质高效的新型社区服务业态,努力实现需有所供、难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提供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不出社区。

到2010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化运作到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格局,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全面发展,人居和创业环境显著改善,社区服务业增加值明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为苏州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和劳动保障体系,做到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制度完备、经费落实。二是广泛筹集扶贫帮困物资和资金,使困难居民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各区都建有慈善超市等扶贫帮困的载体,各街道设立捐赠物资接受站,各社区设立捐赠物资接受点,使实物捐赠活动经常化、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标准;实施“残疾人康复训练和服务进社区”工程,为残疾人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创造条件。

(二)建立全方位为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老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城区各街道建有符合标准的老年公寓(托老所),平均床位数不少于200张。二是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各街道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社区都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政府对做出特殊贡献、年龄偏高、生活水平偏低的困难老人实施援助服务。三是开展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设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专科和家庭病床,覆盖率达到全市老年人口的90%以上,老年人日间护理、康复床位达到5000张以上,具备全护理、半护理服务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量的30%以上。四是增加老年人活动场所。全市90%以上的社区建有超过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所和相当面积的室外健身场地,并配备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设施,方便老年人聚会、休闲和锻炼身体。

(三)构筑初级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平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形成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相互合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公益性质,多渠道发展,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以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每个街道或每3—5万人口的社区举办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99%;每千居民配备社区卫生技术人员4.5名,每万居民配备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各4人,预防保健人员2名以上,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中级职称中医师2人,部分机构拥有康复师、心理咨询医师、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可为家庭提供网上服务和咨询;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得到全面落实,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比例达到80%;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开设家庭病床100000张,签约服务率80%,家庭医生拥有率达20%;市和县级市各建立至少1所大型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

(四)积极发展科教文体服务。一是建立街道、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基地建设。各街道(镇)要建有规范化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并把服务辐射到社区。二是发展社区教育。各市、区至少办好1所老年大学(社区学院),50%的街道(镇)开办老年学校或教学区(片、点),使老年人的在学比例达到18%。各街道至少办好1所幼儿园、未成年人教育辅导站、下岗失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建立健全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以民办幼儿园为支撑的3—6周岁学前教育体系,全市幼儿园50%达到省示范幼儿园标准。三是建立社区公共图书报刊阅览室、社区文化辅导站。加快市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到2010年50%以上的社区与市图书馆建立网络联系,为打造15分钟都市文化圈创造条件。四是鼓励开设健康网吧、健身房、报刊亭、书店、音像租售点、电影院、录像厅。市、区文广部门要加强管理,推进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化、连锁化、标准化经营。

(五)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保姆(居家养老护理、病残康复护理、孕妇产妇陪护、婴幼儿看护)、烹饪、保洁、家务管理、小学生接送等家政业务已发展成为现代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发展家政服务,要建立一支业务精、体格健、品德好的职业服务队伍;加强培训指导,加快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建立家政行业协会和指导中心,加强行业准入和规范性管理制度建设,畅通投诉渠道,逐步建立诚信体系。要发挥品牌效应,实施连锁战略,做大做强家政服务业;积极探索建立家政服务综合保险,切实维护消费者和家政服务员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家政服务示范企业,引导家政服务企业重组联合,促进家政服务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六)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加快出台《苏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研究制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配套管理细则。新建住宅小区都要规范建立业主委员会,并由业主委员会择优选聘物业管理企业从事小区内安全保卫、环境绿化、卫生保洁、房屋修缮、设施维护与管理、停车管理等业务。加强小区业主委员会管理,提高自治能力。老新村要逐步改造成相对封闭的小区,增添相应的公共设施,整治好道路、绿化、停车等区内环境,由所在街道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物业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住宅区以外的社区绿化、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业务,当地政府部门要组织公开招标,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市场化运作。扶持10家大型物业管理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树品牌,使10强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占有率达60%,物业项目达标率90%以上,优质率30%以上,服务及时率95%以上,业主满意率90%以上。

(七)大力拓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事修配、理发、洗浴、洗衣、旅店、餐饮、照片冲印、房屋中介、婚姻介绍、法律和心理咨询、按摩保健、日杂百货、粮油、鲜花、水果、常用药品、废旧物资回收等社区商业服务,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调整居民区菜场布局,加强日常管理,维护交易秩序,保障食品安全。探索送货上门、送餐(菜)上门、修理上门、回收废旧物资上门等“四上门”主动服务新模式,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新建住宅区根据不同规模,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按住宅面积一定比例设置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小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及其他综合商业服务网点,使社区居民日用品购买、日常生活服务距离一般不超过500米。老新村(城中村、背街小巷)要逐步改善社区商业设施,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同类推荐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心灵绿洲

    心灵绿洲

    本书是协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读本。全书共分为上编、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下编下面又分为人格心理、学习心理、生活心理和发展心理。这本书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组织学生活动入手,而向全体学生,起到提高心理认知、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的作用。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热门推荐
  • 箭裂巅峰

    箭裂巅峰

    烈烈苍苍,大弓虚张。幽幽莽荒,神箭飞扬。三千人间界,天骄纵横,天外遗子,百道俱废,如何碾压众生,横扫天骄?百道废?我以箭入道,崩毁万劫。
  • 王源你入我心

    王源你入我心

    这是我很久很久以前写的文了超级玛丽苏剧情也不是很好但是一直舍不得删各位大神勿喷
  • 你能活多久

    你能活多久

    传说,四楼有一扇通往其他空间的门。每到午夜,就会发生各种灵异事件。是阴谋还是灵异?记住哦,永远不要相信你眼睛所看到的,真相往往埋藏在眼睛所看到的表面之下
  • 中华诗词精典

    中华诗词精典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绝妙的境界表现着各个时期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人生以及深刻的哲理。
  • 半粒糖,甜到伤

    半粒糖,甜到伤

    “偷菜”游戏红遍大江南北时,慕夏写出了这篇“农场告白”文章!纪严是我的魔鬼糖,包装华丽、酸到涩又甜到伤;展思扬是我的酒心糖,有着白白的糖衣、醉人的芬芳。我自己是蓬松的棉花糖,甜甜软软、可爱至上。我们曾是学校里最好的搭档,日子里有甜蜜,也有伤感。本想就这么一直幸福的,可是有一天,见到了阳光。于是,我们融在一起,化成一团······2010年,暮夏季风再度来临!用灵动的笔触记录半粒糖的伤感。
  • 白骨梦缘

    白骨梦缘

    大劫之时,众生只争那一线生机,末日,不过众劫中一劫罢了。福之祸相依,祸之福相存,末日,并非乃是终点,亦为一切之始,不过轮回流转,机缘至矣。功在千秋终封神,利为造化可化仙,功利世人皆可求,只为心中长生欲,或仙或神逍遥路,白骨血海脚下过,红颜不求化云烟,何人往生不为仙,运在命前智当头,三者缺一坠凡尘。气运之说,虚无飘渺,却又依存于世,春秋战国,集万世之运于一代,方有儒道盛行,后来之者,欲著书立说,无路可行,强而言之,不过拾先人牙慧,空付之才华,虚耗年华。年年岁岁身畔过,不觉悠悠千载多,机缘茫茫天外落,一朝除却天地锁……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一夜定情:王的女孩

    一夜定情:王的女孩

    一顿啤酒小龙虾,让叶念凌糊里糊涂的穿越了。大草原上没水没电没网络就算了,这要献出初夜的成人礼也太可怕了!还有那个有颜又有型的帅哥,不是都说他对女人没兴趣,为什么要选她?还有还有,说好一夜过去就结束了嘛,怎么还缠上她不放了……霍伽:因为命中注定,你是我的女孩。
  • 乔麦的日子

    乔麦的日子

    丈夫走了,乔麦带着孩子一个人独自过活,在外谋事的小叔子回来,撑起了一个家,同时还要撑起嫂子的心。
  • 维秩天使,安琪儿

    维秩天使,安琪儿

    我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个BUG一般的存在。本在上古神魔大战本要沦为血天使的我,却被上帝赋予了永远与血天使之力持平的神圣的力量,并且被上帝破格封为了炽天使。我名为——————————————血天使。安琪儿。